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17、18世纪席卷欧洲的“中国热”中,中国艺术受到了欧洲的欢迎,对欧洲艺术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不过,所谓的中国艺术并不是习见的古典作品,而主要是在织物、瓷器和工艺品上的各种装饰性图案与纹样。在欧洲人模仿中国物品的过程中出现了被称为“中国风”的艺术风格,它与欧洲从巴洛克艺术向罗可可艺术风格的转变具有密切的关联,共同形成了一种纤巧繁丽、富有装饰意味的罗可可-中国风格,这不仅满足了人们对异国情调的追求,也丰富了欧洲艺术的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2.
《风景名胜》2014,(10):16-19
“美丽中国-古老长城”走进哥本哈根 为进一步加强“美丽中国”旅游整体形象在国际市场的宣传力度,强化长城旅游品牌在欧洲重点市场的感召力和吸引力,8月20日至29日,国家旅游局在英国、丹麦和瑞典开展了为期10天的“美丽中国一古老长城”主题推广活动。  相似文献   

3.
李义中 《世界历史》2006,(4):134-136
从偏居欧洲一隅的蕞尔小岛,到称霸世界的“日不落”帝国,从不断创新、引领潮流的世界霸主,到退居欧洲、回归原点的二流国家,这就是英国在近现代世界史上走过的兴衰历程。作为一个霸权国家,英国是怎样兴起的,又是如何衰落的?其兴衰历程又为后来者提供了哪些经验与教训?对于这些问题,最近出版的《英国:从称霸世界到回归欧洲》(三秦出版社2005年版,以下简称《英国》)为我们提供了答案。这部由齐世荣教授担任主编、钱乘旦教授担任学术指导,刘成、刘金源、吴庆宏三位博士合作的专著,汇聚新老几代学者的共同智慧,凝练近20年来英国史研究的丰硕成果,从霸权兴衰的视角,对英国由盛而衰的历史轨迹,作了生动而精辟的阐释,为各界读者把握英国的兴衰成败之道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4.
小时候,在草地上放风筝,因为没有风,风筝怎么也飘不起来。于是,我沮丧地站在那里,等待着风的来临。父亲走过来,问:“为什么不让手中的风筝飞起来呢?”“没有风,风筝飞不起来。”我说。“没有风?你自己不就是一股风吗?”“我自己就是一股风?”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文化对于世界文明的贡献,不是只有“四大发明”,以“四书”、“五经”为代表的政治文化,对于人类近代文明也有过积极的贡献。明清之际,中国的主体文化一儒学一程朱理学,在欧洲曾经形成过100年的中国文化热,儒家思想与意大利文艺复兴以来所形成的欧洲新思想相结合,成为欧洲近代历史发展的主导精神一启蒙思想的一个重要渊源。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伏尔泰是中国儒学在欧洲最有力的鼓吹者.他和他的“百科全书派”把中国儒学作为反对神权统治下欧洲君主政治的思想武器;程朱理学一新儒学,成为德国哲学家菜布尼茨创立欧洲实践哲学的依据,并用以反对罗马教廷的启示神学;被称为“欧洲孔子”的魁奈,以儒学为依据,开创了近代欧洲政治经济学的新纪元,为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美国政治家亨利·基辛格在《论中国》一书中写道:“直至1820年。中国在世界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仍大于30%,超过了西欧、东欧和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总和。”正是这样一个强大的东方古国,在仃一18世纪掀起了一股席卷欧洲的“中国风”。贵族绅士们毫不吝惜地将真金白银撒向东方,只为一睹中国瓷器的芳替…  相似文献   

7.
桌游、电游、动漫,缔造了一个虚拟的世界,它是庞大的,仿佛具有生命力一般。这里而有千军万马,也有上下五千年。但是,游戏世界的根在哪里?为什么“中国风”的游戏才能大行其道?  相似文献   

8.
1935年6月,英国在欧洲局势日紧的时候同德国缔结了海军协定,这在欧洲引起轩然大波。长期以来,对于英国缔结此协定的动机、其外交政策的走向及此协定的影响,在国际关系史学界引起了广泛的讨论。本文试图围绕《英德海军协定》作出几点考察,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一进入20世纪30年代,国际局势日趋动荡。大英帝国的利益在世界各地受到挑战,这突出地表现在远东和欧洲。在远东,日本一手制造了“九·一八”事变,占领中国的  相似文献   

9.
龙秀清 《史学集刊》2006,3(2):94-96
西欧尤其英国为何能够较快实现社会转型,而中国的社会转型却举步维艰?这一历史上有名的“李约瑟之谜”,已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普遍关注,成为一个极具挑战性的世界性热门话题。各家看法纷沓而至,由“世界体系说”而“产权革命”,由“物质明”而“宗教伦理”,由“欧洲奇迹”而“白银资本”,近两年国内学界刮起的“大分流”热潮更是喧嚣尘上。见仁见智,不断在国际史学界掀起波澜。令人惊喜的是,国内学界亦有回应,并且愈发显得成熟。其中,侯建新教授的《社会转型时期的西欧与中国》及其对权利维度的强调,代表着这一领域的新动向,尤其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0.
虽然几经浮沉,学术界却公认英国学派在后冷战时代重新焕发了生机。英国学派提供的借鉴和启示是多方面的。英国学派的国际体系和国际社会理论以及跨学科、多学科甚至全学科的学术视野,为展开国际会议史研究树立了榜样。作为一名基督教徒、历史学家、国际关系学者的英国学派开创者——赫伯特·巴特菲尔德,为超越至今仍然在历史研究和国际关系研究中令人难以释怀的“国家中心主义”情结提供了有益的镜鉴。英国学派第二代的“旗手”——赫德利·布尔对大国及其作用的考察和分析,在全球化时代依然是国际关系理论与实践两个领域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中国与国际社会的关系,需要学术界更多地从非欧洲、非西方国家的视角来重新阐释与深入思考。英国学派为研究民族主义提供了新的维度的同时,也为我们从非西方视角考察作为国际制度的民族主义提供了契机。尽管,“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但在与英国学派的“对话”中,面对“借鉴”与“批判”、“倾听”与“表达”、“他者”与“自我”所编织的种种纠结,中国学术界的探索依旧路途漫漫。  相似文献   

11.
刘昕悦 《文物天地》2021,(4):108-115
展开“中式凉亭”扇面图像的分析之前,需要明确一个概念,即“中国风”的欧洲风格究竟是怎样出现的,其准确的定义是什么?考察欧洲和远东地区之间的贸易往来史可以发现,早在公元前1世纪初,中国已经开始通过扬子江,穿越亚洲大陆抵达地中海沿岸参与世界贸易,向西方运出丝绸和少量瓷器。13世纪,忽必烈统一中亚领土建立元朝,进一步打开了东西陆上通道,借助商贸来巩固和扩大统治领域。  相似文献   

12.
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维系反法西斯同盟的纽带消失,两种社会制度的矛盾上升到首要地位,美英和苏联的同盟关系逐渐被冷战局面取而代之。 冷战起源于欧洲,后又扩及亚洲和世界其他地区。英国作为战时“三大国”之一,且与美国有“特殊关系”,在冷战的形成和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在欧洲,英国积极促进美国实行冷战政策;但在亚洲,英国对美国的冷战政策则在一定程度上起了抑制作用。人们对英国在欧洲的作用研究得较多,对它在亚洲的作用谈得较少,本文以战后十年若干重大国际事件为例,试就英国在亚洲冷战中的作用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对资产阶级认识的历史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王震访英说起 上个世纪70年代末,中国副总理王震访问英国。王震听说英国大部分工人、职员、知识分子、小资产阶级,约占全国人口70%的普通百姓,都拥有在中国人看来相当阔绰的私人住宅和家用轿车,每年度假可以出国旅游,感到非常惊讶。他带着“访贫问苦”的明确意向要求访问一位失业工人。中国驻英大使柯华陪同王震来到一个失业工人的家。王老有点眩晕,这是失业工人吗!?他看到了什么呢?  相似文献   

14.
在全球化的环境问题上,英国《卫报》驻华记者华衷——“一位职业的担忧者”——认为,如果中国复制欧洲或美国的发展模式,这个世界就完了  相似文献   

15.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是党内同志脱离群众现象的集中表现。清除“四风”,才能清风拂面。如何反“四风”?我们重温和对照毛泽东同志的身体力行做出表率,对全党同志反对“四风”大有启发和裨益。  相似文献   

16.
《南方人物周刊》2011,(7):11-11
几个月前,卡梅伦携两百多年来英国最大的贸易团队奔赴中国,希望用“增长伙伴”的口号推动对华贸易关系。不过,英国首相并非唯一一位而临经济困难并试图瓜分更多中国经济奇迹蛋糕的欧洲领导人。  相似文献   

17.
英国保守党政府的“有形帝国”政策(1874—1880)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红 《史学月刊》2000,(6):108-113
1874—1880年英国保守党政府执政期间,为提高英国国际地位,提出了建立“有形帝国”的政策。这一政策的理论基础是迪尔克的种族帝国思想,现实动因则是随着欧洲民族国家的建立,大英帝国的霸权面临严峻的挑战。从实践方面看,重建“有形帝国”政策主要表现在保卫并扩大帝国的版图,其根本目的在于增强英国与欧洲大陆各国竞争的实力,力挽大英帝国霸权的颓势。  相似文献   

18.
社会变革:一个离婚案的故事 欧洲国家的特殊政治、社会结构,王室选择怎样的女人为后,对国家前途与命运有着重大关联,欧洲战场上许多战争就是因为国王老婆引起的。欧洲封建社会政教合一,国王无一例外都是基督徒,严格实行一夫一妻制。国王不能同时娶两个老婆,于是经常发生“婚外情”。英国国王提出的“离婚”诉求,直接导致英国政治结构发生根本变化,引发社会组织方式全面改弦易张,并在未来岁月中影响了整个世界。  相似文献   

19.
2001年8月上旬,徐州狮子山西汉兵马俑引得海内外新闻媒体记纷沓而至。有欧洲学说,它是中国的第二个“秦兵马俑坑”!对不少人来说还相当陌生的徐州汉代诸侯王陵,为何能与有6000兵马布阵、被誉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的秦兵马俑坑相提并论?陵墓中出土的金缕玉衣,为何被称为中国的“艺术奇迹”?墓主人当年曾举兵进攻朝廷,到底是什么原因?为解开这些谜团,日前记专门进行了采访,试图揭开冰山一角。  相似文献   

20.
《毛诗序》说:“然则《关睢》《麟趾》之化;王者之风,故系之用公”。又说:“《鹊巢》《驺虞》之德,诸侯之风也,先王之所以教,放系之召公”。对这种区分方法,人们很难理解。周南、召南是周公、召公的封地,两人都位列三公,为什么周南就是“王者之风”,召南就是“诸侯之风”?且“诸侯之风”是“先王之所以教”.那么“王者之风”是谁教的呢?先王又是指谁?孔颖达解释说:“王者之风,文王之所以教民也。王者必圣,周公圣人,故系之周公。”“诸侯之风.先王太工王季所以教化民也。诸侯必贤,召公贤之,故系之召公。”“感文王之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