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欧洲大陆的“中国风”在十八世纪末盛极而衰,当其行将落幕之时,特立独行的英国国王乔治四世,却极尽奢华。缔造了一座极具中国风格的布莱顿王宫。这是出于他穷奢极欲的爱好?还是混合着莫名其妙的其他动机?对这位传奇国王的多面解读,让人看到一个殖民国家的口味与野心,那场盛行于欧洲的“中国风”也在英国走上了它的收官之路。  相似文献   

2.
青花双城记     
在荷兰代尔夫特和葡萄牙波尔图,两个和中国不搭边的小城中却隐匿着无数青花瓷。正值中国新年,《中国国家旅游》为您探访隐藏在欧洲的“青花瓷”情节。  相似文献   

3.
“我们关上了前门,却敞开了后门”。4月24日,纽约州州长安德鲁·科莫在疫情通报会上如此说。他表示,中国出现疫情后,美国马上发布针对中国的旅行禁令,对欧洲却继续敞开着大门,针对欧洲的旅行禁令直到3月中旬才出台,这相当于听任新冠病毒从欧洲进入纽约。  相似文献   

4.
<正>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曾被西方称为“文明之战”,战争结束已逾一百年,仍有不少人觉得欧洲战场与中国相距甚远,与中国无多大关系。实际上,一战与清末民初时期的中国息息相关。英国、法国、俄国等协约国成员分别从中国招募了近30万劳工远赴欧洲战场,实际上获得了北洋政府的保障与支持。为了收复被德国和日本侵占的青岛,北洋政府通过“以工代兵”的方式参与到国际体系中。虽然华工参与了一战,但是他们的故事却鲜为人知。近些年,随着学界对中国劳工远赴欧洲战场的相关历史资料以及留存实物展开深入研究,华工对一战的贡献才为世人所知并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5.
对“新失业群体”的关注和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由国有和集体企业失业下岗人员构成的“老失业群体”已达到峰值,失业保障目标群体规模已经大体确定“。新失业群体”问题开始逐步凸现,社会就业形势因新失业人群的增加而愈发显得严峻。随着“新失业群体”比例的增加,中国未来失业人口的主体和结构将发生重要变化。这不仅涉及到一个政策的衔接问题,更有可能引发社会保障制度的重大变革。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文化对于世界文明的贡献,不是只有“四大发明”,以“四书”、“五经”为代表的政治文化,对于人类近代文明也有过积极的贡献。明清之际,中国的主体文化一儒学一程朱理学,在欧洲曾经形成过100年的中国文化热,儒家思想与意大利文艺复兴以来所形成的欧洲新思想相结合,成为欧洲近代历史发展的主导精神一启蒙思想的一个重要渊源。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伏尔泰是中国儒学在欧洲最有力的鼓吹者.他和他的“百科全书派”把中国儒学作为反对神权统治下欧洲君主政治的思想武器;程朱理学一新儒学,成为德国哲学家菜布尼茨创立欧洲实践哲学的依据,并用以反对罗马教廷的启示神学;被称为“欧洲孔子”的魁奈,以儒学为依据,开创了近代欧洲政治经济学的新纪元,为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在17、18世纪席卷欧洲的“中国热”中,中国艺术受到了欧洲的欢迎,对欧洲艺术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不过,所谓的中国艺术并不是习见的古典作品,而主要是在织物、瓷器和工艺品上的各种装饰性图案与纹样。在欧洲人模仿中国物品的过程中出现了被称为“中国风”的艺术风格,它与欧洲从巴洛克艺术向罗可可艺术风格的转变具有密切的关联,共同形成了一种纤巧繁丽、富有装饰意味的罗可可-中国风格,这不仅满足了人们对异国情调的追求,也丰富了欧洲艺术的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8.
在世界史研究中,存在着“假定前提的欧洲中心论”、“文化传播的欧洲中心论”以及“反欧洲中心论的欧洲中心论”三种“欧洲中心论”。它们是一种同构关系。替代论、调和论和修正论是对“欧洲中心论”的三种批判形式。批判“欧洲中心论”不仅是创建“中国学派”的理论前提和实践路径,而且有助于中国世界史学界健康积极的心态和生态的生成。拒绝任何形式的普遍主义、培养理论方法论上的自觉意识和批判精神以及将本土学术资源与西方的学术成就结合起来,是创建健康的、自觉的、开放的“中国学派”必须跨越的路径。就中国世界史学界而言,最关键的是寻求和建构一种“中介”即对话和争论。只有构建世界史阐释的“多元主义”视角,非西方学术界(包括中国世界史学界)才能在世界范围内确立自己的学术话语体系并搭建起相对公允的学术对话平台,才能完成学术文化上的“解殖”任务。  相似文献   

9.
18世纪的中西文化交流是空前频繁与活跃的,它逐渐由此前简单的物质层面的往来发展到精神层面的交流与磨合。所谓“交流”,意指既有西学东渐,亦有汉学西渐的双向沟通;所谓“磨合”则为既有冲击碰撞,也有顺应调适的艰难容蓄。我们往往瞩目那些不远万里来华的传教士,强调他们给中国带来了大量的科学知识,使西学东渐成为可能,却忽视了同样是那些传教士,在中国文化的滋养下,给欧洲带去了宝贵的汉学,为其自身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而持久的活力,“因为18世纪欧洲在思想上受到的压力和传统信念的崩溃,使得天主教传教士带回来的某些中国思想在欧洲具有的影响,超过了天主教士在中国宣传的宗教”。  相似文献   

10.
风雨碉楼     
“卖猪仔”的淘金路 开平地处珠江三角洲西南部的低山丘陵地带,这里水网交错,气候温和。放眼望去,广袤的田野上一座座欧洲古典建筑风格的小楼,与中国南方农村的传统土屋交错在一起,成了中国绝无仅有的乡间景色。  相似文献   

11.
欧洲与中国之间的贸易主要通过海路完成,阿塞拜疆却对横贯欧亚大陆的“丝绸之路”寄予了厚望。在一千多年的时间中,这条沙漠商队走出来的传奇线路曾是东西方贸易的唯一途径。“随着全球化和物流的发展,人们希望可以不断缩减货物运输的时间。国际陆路运输不再是一种单纯的运输方式,而变成了一种充满活力的生产推动力,  相似文献   

12.
“民众时代”与西方对中国近代史的研究(美)R·王宾19世纪后期以来,西方学者在研究中国历史时总是有意无意地受到欧洲史学观点的影响,用欧洲社会的发展模式来衡量中国社会,并把欧洲与“现代”、中国与“传统”联系起来。近年来这种观点有所变化,多数人认为中国和...  相似文献   

13.
《大象无形:或论绘画之非客体》是法国哲学家朱利安在中国画论研究方面的重要著作,他将中国道家思想作为“他者”,以此从外部解构西方哲学,并企图用迂回的方式为欧洲思想发展开辟新方向。出于西方后现代主义的立场,朱利安使用欧洲哲学史的大量核心词汇去解读中国道家思想。与西方“在场”与“缺席”二元对立截然不同,中国道家思想消抹了画中的一切指涉关系,消解了在与不在的对立。因此,文章从“在场”与“缺席”这对形而上学的关键概念出发,结合书中内容解读朱利安对于中国画论中“在场”与“缺席”的表达。  相似文献   

14.
姚旸 《收藏家》2011,(10):58-62
18世纪初,著名的“大航海时代”已过去了近200年,地理大发现的成果早已为欧洲带来了繁荣与进步。在同时期的中国,宋、元以来造船、航海领袖世界的风范却已成为明日黄花。清政府的闭关政策使中国人远离海洋,多数人对海外世界的认知仍主要来自于《山海经》。  相似文献   

15.
中国是世界上封建社会最长的国家,如果按“西周封建论”,当有三干余年历史;若按“战国论”,亦不下两千年,比欧洲要长得多。不推时司长,而且大,包括许多民族,权力高度集中,不象欧洲那样四分五裂。立欧洲,教权高于皇权。国王要经罗马教皇加冕才为合法,而中国却是皇权高于神权、教权、政权、族权,皇帝至高无尚。还有,欧洲一千多车的封建社会,被称为“黑暗的中世纪”,科学文化被宗教压得暗淡无光,可在中国的封建社会里,文学、艺术、哲学、科技却放射奇光异彩,令人炫目。凡此种种,说明中西封建社会有很大差异。中国封建社会为…  相似文献   

16.
一 鸦片战争后,西方的学术文化逐渐深入中国,被称为“西学”。然而西学的传入和这一名词的使用,却早在明清间欧洲耶稣会传教士来华之时。 耶稣会士来华是为了传播天主教,但也带来了一些西方自然科学技术。他们在华期间,陆续撰译了一批书籍。徐宗泽据上海  相似文献   

17.
“饭碗”事关民生大计。现在的人常把“失业”和“下岗”挂在嘴边。但别以为这是改革开放后才有的新鲜事,其实早在建国初期就有了。不同的是,那时候在烂摊子上建新摊子,只有失业的而没有下岗的。既然有人失业,政府就要帮他们解决生活问题,比如说,做好失业登记、开办就业培训,诸如此类。  相似文献   

18.
欧洲华侨华人社会的现状及其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洲华侨、华人估计有150万左右,①其中大约五分之三集中在西欧诸国。战后,西欧诸国从移民输出国转变为移民输入国,50年来共接纳各类合法移民2000万、难民400万。其中,来自中国以及其它国家和地区的中国人、华裔移民约100万,占全欧外国移民总数的4%。②由于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巨变,战后欧洲华社发生了“量”与“质”的变化。不仅华侨华人人口增加了百倍,而且其成份、文化特点、职业结构等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 欧洲华侨华人社会的形成与成份  (一)欧华社会的形成据史料记载,17世纪即有中国人自陆路赴欧洲…  相似文献   

19.
9·11之后欧洲移民政策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常高兴有这个机会与大家一起探讨共同感兴趣的问题。我从 80年代中期开始研究欧洲华侨华人社会 ,曾经在欧洲生活过比较长的一段时期 ,做过一些实地调研。 1 999年底 ,我结束了在欧洲的“游学”生活 ,回到国内 ,到厦门大学工作。今年夏天 ,我应法国科学院的邀请 ,到巴黎担任客座研究三个月。虽然离开欧洲不过两年多的时间 ,却感到在这段不算太长的时间里 ,欧洲华人社会发生了许多引人注目的新变化。我跟我的同事开玩笑说 :“重返欧洲 ,真有‘山中数日 ,世上千年’之感 !”这些变化自然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 ,其中 ,震惊世界的 9 1 1事件的影…  相似文献   

20.
马尔他大学     
王尚 《世界》2004,(7):66-67
马耳他共和国位于南部欧洲的地中海中心,与意大利的西西里岛隔海相望。这是一个气候宜人、风光如画的地中海岛国,面积316平方公里,只相当于中国上海崇明岛的三分之一,全国人口不超过40万,然而,它每年却吸引了大量的国际游客,成为旅游、度假的胜地。“阳光、海洋、沙滩”是马耳他向世人展示的一张名片。全年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