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华遗产》2012,(5):16-16,I0001,I0002,21
它商周为代国,秦汉为代郡,魏晋南北朝改置蔚州,清及民国,才出现蔚县的建制。  相似文献   

2.
它保有的“帝后礼佛图”精美而完整,为中国石窟唯一幸存珍品;它地近洛阳龙门石窟,却有完全不输后者的艺术价值;它由北魏皇室倾力打造,却被遮蔽光辉长达千年之久……巩义石窟寺,北魏皇家石窟最耀眼的尾声,缺少了它,中国石窟脉络很难完整。  相似文献   

3.
张在明 《文博》2008,(1):89-96
突然袭击,没有准备.因为有荣大为先生的一句话,我才把这个事接了下来.他的这句话就是:"你随便讲." 一、文物考古是不是科学?  相似文献   

4.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哈·麦金德1904年1月在英国皇家地理学会上的著名演讲“历史的地理枢纽”中,站在人类历史和全球大格局的角度,提出俄罗斯地区一直以来是支配整个人类历史的地理枢纽,是人类历史地理上的“中心地带”。借鉴这一理论和方法,我们可以说,武汉是深刻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重要地理枢纽。这是当今武汉提出“复兴大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历史依据。复兴大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在一定程度上说。就是重新找回武汉在中国的位置。当前,需要在历史中发现武汉,寻找武汉复兴的历史启示。  相似文献   

5.
霍巍  王煜 《南方文物》2020,(1):75-77
当中国考古学发展建设进入一个重要的历史阶段,《南方文物》及时地设立了中国历史时期考古专栏,其意义极为深远。受编辑部委托,首期开栏之际,借此机会将这个栏目将要承担的任务和我们的一些思考加以表达,希望引起大家的讨论,共同来办好这个栏目。  相似文献   

6.
《中华遗产》2010,(6):18-29
文物,是历史的记忆。有着深厚历史记忆的中国,究竟有多少文物家底?它们是怎么被发现的?文物的认定标准是什么?有哪些是令人意想不到的文物?在以“文化遗产在我身边”为主题的中国第5个文化遗产日到来的时候,不妨让我们跟着这期杂志,跟着近百年文物普查的脚步,去找一找答案。  相似文献   

7.
中国历史文化名楼既有多层面建筑风采,也有浓郁的文化品位与人文情怀。一座名楼本身就是一个文脉遗产累积的过程,它所肩负的文化使命,延伸了城市生活的时空,丰富了城市文化的景观。名楼遗产无疑有益于人们用地域文化优势提升城市文明,用远久历史文脉延续城市文化,用名楼突出的普世价值激活城市活力,这是我们已经做了或正在努力的方向。如何让厚重的历史文化名楼重放异彩,不仅是领略建筑的精彩,更重要的是文化的魅力。然而今天的历史文化名楼面临着在城市规划中被"过度化",在城市品牌建设中被"低俗化"、在城市主体中被"离心化"的危机。我们需要围绕文物价值,文化品位和景观功能看待历史文化名楼,让它们更具魅力风采。  相似文献   

8.
马大东 《收藏家》2009,(6):85-88
瓷器是我先民对人类文化的伟大贡献。自它发明的那一天起,就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而且还具有越来越高的艺术价值、美学价值和商业价值。中国瓷器,是艺术的宝库,如果从商代原始瓷器算起,它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如从汉晋青瓷算起,也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因古代的瓷器系手工生产,并非模制,故瓷器造型随工匠之心所欲,多种多样。它是伴随中国历史文化发展时间较长的一类器物,也是与人们日常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一类器物。  相似文献   

9.
日本文化自古以来就受到中国文化深远的影响,日本人对中国的认识,和日本人对"中国文物"的认识有不可分割的联系。本文主要考察中国文物流入日本之后,如何从上层阶级的专有品,在明治维新以后走进普通人视野的。同时,"中国文物"在日本的受容情况,由于跟中日关系的发展息息相关,因此对探究日本对中国的认识以及中日关系的发展历史有着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一、廿世纪前半叶(1949年以前)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清廷设民政部,拟订《保存古物推广办法》,通令各省执行。宣统元年(1909年),清廷组织官员、学者调查国内碑碣、造像、绘画、陵墓及殿宇等文物古迹。1912年,苏州"香山帮"工匠领袖姚承祖(1866—1939年)发起成立"苏州鲁班协会"。1914年,国民政府颁布《大总统禁止古物出口令》。  相似文献   

11.
刘敏华 《南方文物》2009,(2):140-143
清代萍乡有三大名人誉载江西.乃至全国。一为清乾隆进士晋翰林院侍读学士、充日讲官,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文渊阁直阁事,探花郎刘凤诰;二为清同治十二年拔贡、内阁中书布政使,两江总督太子少保李有菜;三为清光绪进士,诰授中宪大夫晋封资政大夫、日讲起居注官,翰林院侍读学士文廷式。三人中以文廷式最著盛名。  相似文献   

12.
《山茶》2011,(11):60-60,I0005-I0008,69
亚瑟·塞克勒大厅是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陈列中国早期佛教艺术的特别展室,大厅正面的巨幅壁画《药师佛佛会图》出自山西洪洞县的广胜下寺,高7.5米,宽15.1米,是中国元代寺观壁画中的杰作。  相似文献   

13.
1950年8月,第一套人民币取代解放前夕由苏联代为设计印刷的人民券。从此,那些最伟岸的形象、最奋进的场面、以及最壮美的风景,被浓缩到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  相似文献   

14.
1993年6月26日,唐绍仪之女唐宝珊向珠海市博物馆捐赠了一批有关唐绍仪的物。其中有一枚银牌格外引人注目。银牌为同形,有一祥云纹纽。正面压印楷书“钦差议约全权大臣”和双龙纹环抱的一个“赏”字;背面为压印的正面龙纹。银牌直径4厘米,厚0.14厘米,重21克。最初,大家以为这是唐绍仪在辛亥革命时期参加南北议和时,朝廷所赐之物,年代往宣统三  相似文献   

15.
王恩收 《文史月刊》2008,(11):47-47
慈禧太后掌握大清政权近50年,享尽了人间的荣华富贵。 慈禧太后每次吃饭,必须上100盘菜。这么多的莱有的她都顾不上看一眼。有一次,她坐火车去沈阳,光炉灶就带了50个。每个炉灶配一个大厨,一个专管生火的小厨,一个杂厨,比如老太后要吃豆芽,杂厨就要一根一根地择豆芽,不能弄断豆芽杆,每个大厨每次就做两样菜,因为有时候一个菜需要做两三天,比如老太后喜欢吃鸭子,大厨炖一只鸭子就需要两天多。  相似文献   

16.
钱钰  戴群 《东南文化》2021,(3):148-154
南京博物院在民国馆策展中首次创新实践了"城市历史景观再现"展览模式,并在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因运而生——大运河街肆印象"展中将这一模式延续与深化."城市历史景观再现"展览模式是在复原的城市(镇)历史场景中由工作人员与观众共同展开真实的活动,并融入商业行为、互动体验、非遗展示,将知识和信息以通俗、有趣的方式转译出来.这种平易近人的体验互动模式可以给观众身临其境之感,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这种活态的展示模式对后期的管理和运营有较高要求.  相似文献   

17.
林留根 《东南文化》2021,(3):136-141
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是全流域、全时空、全方位展示中国大运河的风采的专题博物馆,"大运河——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是最为重要的基本陈列之一.展览以宏观叙事方式,结合数字技术和现代展示手段,通过反映大运河历史、运河价值、运河文化的各类文物、文献、展品,向公众讲述大运河的中国故事,展现大运河的魅力和文化风采.策展团队挖掘、选择合适的文物展品并根据展品和主题进行创意设计,以此来实现展览目的 .科学、直观地揭示历史,同时生动、形象地解读运河文化,这样的策展理念和实现路径,可为我国大型线性遗产的展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官派留学生——留美幼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72年到1875年间,清政府先后派出4批共120名学生赴美国留学。这批学生出洋时的平均年龄只有12岁,因此,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留美幼童。他们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官派留学生。  相似文献   

19.
马保春、宋久成著《中国最早的历史空间舞台:甲骨文地名体系概述》(以下称《概述》)一书,作为“中国地名文化遗产研究丛书”之一种,2013年1月由学苑出版社正式出版,这是马保春先生继《晋国历史地理研究》(文物出版社2007年)、《晋国地名考》(学苑出版社2010年)之后完成的又一项重要的历史地理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20.
《文史天地》2012,(9):94-94
据史学家考证,中国最早的妇女组织应为出现在北朝至隋唐五代宋初的“女人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