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论述了中法战争前后战事主要参与者李鸿章对于战争态度的转变过程。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分析了李鸿章“和战不决”的影响因素。笔者认为,李鸿章在中法战争中只是一个参与者,他的很多决策是直接受制于清政府中枢机构或者受到他们极大的影响,战争过程中所表现的犹豫和举棋不定是清政府和战态度以及战争形势变化的综合结果。  相似文献   

2.
众所周知,李鸿章在甲午战争中所奉行的“保船制敌”实质是保船避战的战略方针,毫无疑问是消极的,造成的恶果也是显而易见的。于是,大量近代史论著便依此为据,笼统地称李鸿章的海防战略思想是消极的。其实,这是不完全准确的。笔者认为,李鸿章  相似文献   

3.
正四、晋国战前出色的外交攻势晋文公陷入两难境地。如何让齐、秦两国尽快参战?如何诱楚北上决战?晋文公不得不再度召集大臣商议。晋文公说:"宋人告急,舍之则绝,告楚不许。我欲战矣,齐、秦未可,若之何?"晋文公感到左右为难:如果不出兵驰援宋国,则失信于宋国,并且宋国力不能支撑时一定会降楚绝晋,这将对称霸中原的战略不利。但如果出兵驰援宋国,则战争初期原定诱使楚军北上决战的战略意图将会落空。  相似文献   

4.
李鸿章对日海军威慑战略与甲午海战苏小东在李鸿章的海防思想中,海军威慑始终是核心内容,占有极为突出的地位。全面考察李鸿章创建和运用近代化海军的过程,就会发现,他的海军威慑思想不仅在指导海军建设中起了重要的作用,而且对海军的战略运用,尤其是在中日甲午战争...  相似文献   

5.
正四、喜问女士芳龄、嫁否?在英国期间,曾有两位女记者先后采访李鸿章。大概从未面对过职业妇女、更未接受过女记者的采访,李鸿章好奇心更强,略带玩笑地反问得更加直接。第一位是在英国报社工作的美国女性,报纸以《李鸿章与新女性》作为标题,报道了这次采访。这  相似文献   

6.
李鸿章,晚清重臣,淮军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世人多尊称其为李中堂,或以其籍贯称李合肥。杂碎——动物的内脏,有时特指煮熟切碎的牛羊猪等家畜的内脏。怎么?这道菜是用李鸿章的内脏做成的吗?不是的,没有那么邪乎怪哉,这就是道菜肴,一道以人传名的大烩菜。一据传,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清政府派李鸿章去俄国参加尼古拉二世的加冕典礼,然后出使美国。李  相似文献   

7.
李鸿章与中国铁路贾熟村李鸿章是中国近代洋务派的领袖,铁路则是洋务派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李鸿章对铁路的兴办十分重视,也作出了重大贡献。当然,他也有一个认识不断提高的过程。同治二年六月初五日(1863年7月20日),上海英、美商行向江苏巡抚李鸿章递交禀帖...  相似文献   

8.
同志们:正是秋高气爽的时候,我们来到合肥,参加“李鸿章与近代中国经济”学术讨论会。几天来,看了同志们的论文,听了同志们的发言,受到不少启发。我自己向大家启发不了什么,只能谈谈自己的几点感想。第一点感想,研究李鸿章的基点是什么。在座的诸位都是搞近代史的,近几年来,中国近代史的研究变化很大。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探讨中国近代社会在追求什么?大家已得出了一个比较一致的意见,是追求近代化,而洋务运动是近代化的开头,或者说是中国近代化迈出的第一步。这个第一步与李鸿章的关系就很大。近几年来,在李鸿章研究中,所以有很大变化,反映在如何使中国实现近代化的角度上,李鸿章可以称得上一个代表人物。中国要实现近代化,首先是怎样认识世界、走向世界、走出中世纪的问题。上海有  相似文献   

9.
<正>无论生前身后,李鸿章都是个极富争议的人物。上中学的年代,历史老师口中的"大汉奸、卖国贼李鸿章",至今言犹在耳。20多年前读到梁启超撰写的《李鸿章传》,正值国家改革开放之初,顿觉眼目一新,感到此传对洋务运动及李鸿章其人,有着不同以往的全新视角。细品之,则  相似文献   

10.
左、李塞防与海防之争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同治、光绪年间,统治阶级内部在国防部署上曾有过一次塞防与海防之争.海防派以李鸿章为首,认为东南沿海千里海防是国防重点,主张弃新疆,专注海防.塞防派以左宗棠为首,主张塞防、海防并重,强调新疆在国防上的重要地位,坚决要求收复新疆.这场争论的实质是国防前线的战略部署和国家有限的财力如何分配;争论的焦点则是收复新疆还是放弃新疆.这场争论是公开的、正常的,其主张有正确与错误之分,其见解有高低之别,但不是爱国与卖国之争,不应因此给李鸿章戴上卖国或投降主义的帽子.  相似文献   

11.
李鸿章,这个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重要一笔的人物,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妥协、避战、用人不当、没制定恰当抵抗政策,是个不折不扣的"误国"者。抛开个人情感,从历史的角度来讲,他确实是个"误国"者。  相似文献   

12.
凌大 《钟山风雨》2008,(4):50-50
外国入侵之敌,往往利用我国传统的对联藐视和污蔑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面对列强的挑衅,我聪慧而勇敢的同胞针锋相"对",予以痛击,挫败他们的外强中干。下面列举三例,可见一斑。中日甲午战争后,由于清政府腐败,外患频繁,为屈辱避战,故差遣李鸿章以全权大使的身份赴日  相似文献   

13.
关于李鸿章外交行为的功过认定,是从其外交行为的历史后果出发,重客观后果而批判其卖国行为;还是设身处地,分析其无可奈何的历史实际,从情感上为其开脱职责?近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大都认为李鸿章是个卖国贼,但近年随着人们对中国近代史研究的深入,有论特别指出李鸿章所处。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李鸿章是曾国藩的得意门生,忠实地继承了曾国藩的衣钵。其实,曾国藩与李鸿章在立身处世方面有很大的差异。在操守方面,曾国藩严于律己,身居高位而不贪,手握大权而不腐。李鸿章却不然,对权力、地位、金钱的追求可以说是至死不渝。以下分三个方面来谈:(一)一个是廉洁自守,生活检林;一个是贪财受贿,生活奢侈曾国藩以“做官发财为可耻,以宦囊积金遗子孙为可秦可根”。他立誓:“总不靠做官发财以遗后人。”认为”儿子若贤,则不靠宦囊亦能自觅衣食;儿子老不肖,则多积一钱,渠将多造一孽,后来淫佚作恶,必且大…  相似文献   

15.
问题解答     
“一八五四年外国侵略者用恐吓手段霸占了上海的江海关,……李鸿章一到上海,就和赫德互相勾结,……尽量对侵略者迁就让步”,侵略者究竟怎样恐吓?李鸿章怎样  相似文献   

16.
本文考察了李鸿章对晚清幼童留美计划前后不同的态度转变,指出李鸿章的态度转变是导致该计划中途夭折的重要原因.而李鸿章对幼童留学事业前后不一的态度,则折射出了李鸿章等洋务派的思想观念仍旧拘囿于"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樊篱内.这种观念,不仅导致幼童留美计划中途夭折,实际上也预示了后来整个洋务事业的命运与结局.  相似文献   

17.
顾建娣 《安徽史学》2022,(4):129-136
同治二年,李鸿章拒派淮扬水师赴援临淮以助湘军平叛苗沛霖。李鸿章先以各种理由拖延,在曾国藩一再催促甚至威胁要劾奏的情况下,不惜正面对抗,直接上奏朝廷,陈明军情和拒赴临淮的原因。最终李鸿章以水陆师互相配合,攻克苏州。曾国藩得此消息,十分惊喜,不再计较李鸿章的不听命行为。李鸿章抗命成功,在于清廷和曾国藩、李鸿章一样,也希望尽早打败太平军,不愿借洋师“助剿”苏南等地的太平军,因而在处理曾国藩和李鸿章的分歧时,采取了灵活的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18.
浅论李鸿章幕府──兼与曾国藩幕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幕府为人才之渊薮。嘉道以前,幕中多出学术人物,嘉道以后,则多出封疆大吏。如陈銮之出百龄幕,林则徐之出张师诚幕,胡林翼之出陶澍幕,左宗棠之出骆秉璋、曾国藩幕,周馥之出李鸿章幕,均是显例。但从对晚清政治的影响来看,出于幕府的封疆大吏,无疑当以李鸿章为...  相似文献   

19.
李鸿章的功过是非世人多有议论,而他的情感世界则窥之不多. 终生在死棋局里博弈的李鸿章,早年参加秀才考试的考题,居然是一则《天台仙子送刘晨阮肇还乡赋》的爱情神话.李鸿章极力描绘了相爱中男女的情状,满纸的卿卿我我缠绵悱恻,却被安徽学政当场录为第一名.更有甚者,李鸿章还写过一组其情也哀,其词也艳的悼亡诗,而悼亡的对象不是他的原配周氏,不是继室赵小莲,甚至不是侧室莫氏,她是李鸿章一个叫冬梅的侍妾.  相似文献   

20.
李鸿章在19世纪60年代起开始办洋务,在颟顸的清朝大员中,是思想比较开明的一个洋务派官员。他对于西洋各国的洋玩意接触较早, 对喝咖啡、品洋酒也很在行。李鸿章在北洋大臣任上时,有德国舰队停泊大沽口。舰上有德国海军大臣,登岸至天津李鸿章之官邸拜访。他对李鸿章说:"我所乘坐的军舰,对世界各国海军来说,无论在吨位上还是火炮上,都是首屈一指的。中堂大人首创贵国的海军,应该对先进的军舰感兴趣吧?我想请您去我的军舰参观,好吗?" 李鸿章愉快地接受了邀请,双方约定了参观的日期。等到了那一天,天气骤变,刮起狂风,大雨如注。李鸿章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