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旧时.商业界有句俗语:“要想做好生意.必须遵循八个字.即诚信.仁义.理智.堪舆。”此话正是晋商和徽商提倡和遵守的经营理念。也是我国传统商业文化的核心内涵。 按照“诚信.仁义.理智”去经商。曾在中国商业历史上.造就了许多”百年老店”:而按照“堪舆”要求去选择店址.叉给老百姓创造了一个“环境舒适.情景协调.内外通顺.店客蒲怠”的经商环境.两者相宜.美哉.善哉![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段超 《史学月刊》1999,(2):25-29
文章详细地叙述了明清商业文化中儒家伦理精神的多种表现,较为全面地分析了儒家伦理精神渗透于商业文化中的原因,并就明清商业文化的儒家伦理化所产生的社会影响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明清时期江右商帮与贵州商业经济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时期是贵州商业经济产生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江西江右商帮的兴盛时期,赣商进入贵州,对贵州商品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同时也促进了自身的发展。而贵州在为外来商业文化提供活动平台的过程中,本身的商业经济也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徐国利 《安徽史学》2011,(5):92-102
朱子以理欲之辨为核心,在公私、义利和诚信及四民职业伦理问题上承继传统儒家伦理的核心价值观,对之做了系统的新阐发。它要求每个人践行儒家伦理道德,正确处理各层面的公私关系,实现儒家的理想人格,以建立一个儒家的理想社会。在秉承朱子之学和家礼的明清徽州,为了适应新的商业社会发展需要,人们以朱子伦理观为基础,同时吸收明清思想家重视个人主体精神、个人治生及"新四民观"等职业伦理思想,建构起一种新的商业伦理观。明清徽州以天理为旨归和价值目标,崇尚"勤俭治家"和"崇俭黜奢"的原则。在处理与家族、乡里、社会和国家等不同层面的公私关系时,践行朱子的公私之辨,以奉公和利公为原则与理想追求。秉承朱子义利观,将以义取利、以义制利和化利为义落实到经营和生活的诸多方面。徽商在经营中崇奉朱子的诚信观,以契约理性来规范商业经营。在看待士商(儒贾)关系及其职业伦理价值时,对朱子的职业伦理观既有突破,更有持守。  相似文献   

5.
袁世凯培植了北洋集团,当凭借其实力走向帝制时,却对部属进行削权和猜忌,遭到了北洋集团内部武将的反帝,这是帝制快速败亡的主要原因;次外,遭到了家庭部分至亲的欺骗,使得袁世凯在决策上出现失误,还有部分至亲的反对等原因共同葬送了袁的帝制梦。  相似文献   

6.
袁世凯培植了北洋集团,当凭借其实力走向帝制时,却对部属进行削权和猜忌,遭到了北洋集团内部武将的反帝,这是帝制快速败亡的主要原因;次外,遭到了家庭部分至亲的欺骗,使得袁世凯在决策上出现失误,还有部分至亲的反对等原因共同葬送了袁的帝制梦。  相似文献   

7.
宗韵 《安徽史学》2006,(3):62-65
明清时期,受徽州商业经济的影响和家庭中从商父兄的引导,徽商子弟克绍箕裘者众.因而,商业教育成为明清徽商家庭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为将子弟缔造成激烈商战中应付裕如的商人,明清徽商着重从知识、素质、技能三方面对后继从业者展开全面的职业培训,以期为其很快适应市场和占有市场提供保证.本文对这一现象加以总结和研究,旨在揭示我国古代鲜为人知的经商家传,并为现代商业教育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9.
论明清商人商业观的二重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封建社会 ,商人备受摧抑 ,逐渐产生了人格的自卑。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 ,商人的自我意识开始觉醒 ,健康人格逐步形成。他们把从事商业视为人生价值实现的方式 ,认为士商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但历史的阴影尚未从明清商人的心理完全褪去 ,旧的观念仍在左右着他们。明清商人的商业观呈现出二元的特点。这是由明清时代的矛盾性所决定  相似文献   

10.
明清社会关系的流动与互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是近年来海内外学术界共同关注的学术课题。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人视角已不再局限于政治史、经济史、军事史、文化史等传统的学术框架,而开始热心探讨更具“草根”色彩的社会史问题,并且在理论方法的探索和学科体系的建构方面,取得了积极的成果。但大陆学界对于中国近代社会史的研究毕竟起步为晚,方法创新、体系完善、史料发掘等项工作任务尚重,路还很长,尤其需要加强与海外学界的交流与互动。为此,我刊在2005年8月青岛“首届近代中国社会史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约请几位在中国社会史研究领域造诣颇深,又长期生活在海外的华人学者,就他们所处的学术环境,以独具的文化视角发表见解,以期促进这一富有生命力的学术话题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1.
明清时期的开封商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明清两代开封的商业结构、功能以及空间分布的变化进行了较详细的考察,并依据山陕会馆碑刻资料,对清代中叶开封的商业规模进行了估算。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城市发展到明清,已经是古代社会的顶峰。明清城市在地域结构上一方面继承宋代以来的街巷式形态,另一方面布局上又表现出向传统回归的倾向。而且在社会结构上也有所变化。由于鸦片战争以后的清朝属于近代史的范畴,近代城市和古代城市之间的差别较大,所以本文的明清是指从明王朝的建立到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的这段时间,对1840年以后的城市结构暂不作论述。  相似文献   

13.
谭鑫 《黑龙江史志》2013,(21):365-367
关帝信仰是民间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明清时期是关帝信仰形成并向江南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苏州地区关帝庙祠兴修和扩建的重要阶段。苏州各州县庙宇称谓多样,地位较高。随着关帝信仰的演变,关帝的神职逐渐多样化,在官方,不仅保留其忠义的形象,还扩展到模范作用,勇武层面;在民间也被赋予求财,保平安等新的神职功能。统治者有目的地增加关帝神职,以此来通过管理这一信仰形式,来组织民众,以达到维持社会稳定,控制百姓生活的作用。而普通民众也在热闹的祭祀活动中得到了心灵的满足。这两方面也同时促进着关帝信仰的不断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4.
惠帝七年,刘盈病故。惠帝刘盈的早天,对吕后打击非常严重。吕后只有这一个儿子,可是这个儿子竟然24岁就一命呜呼,老年丧子对身为母后的吕雉的打击之大可想而知。此时,吕后最担心的是惠帝下世后吕氏宗族在朝中的势力就此走上下降通道。所以,吕后此时一门心思要巩固吕氏的势力。惠帝早天,又无嫡子,吕后将惠帝与宫女生的前少帝扶上帝位,先把皇权掌握起来。  相似文献   

15.
孙玲 《沧桑》2012,(3):28-29
长城,自春秋战国兴筑至清朝废弃,其功能发挥显著,具有深远的历史价值和无可替代的应用价值。然而,秦修长城,仅将大一统扩展至长城脚下,至清废长城,才真正统一长城外北方地区的诸游牧民族,实现国家的大一统。基于此,本文旨在通过考察明清之际北方民族关系的变化与长城功能历史性的演变,述论两者是彼此相互作用的产物,也是国家大一统的趋势使然。  相似文献   

16.
重农抑商作为封建社会的一种经济政策,在历代王朝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得到延续,在巩固封建王朝经济环境的同时,也抑制了当时资本主义的萌芽,违反了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禁锢了先进思想,激化了社会阶级矛盾,迟滞了中国近代化发展的步伐,对社会经济产生深远的影响。同时由于明清处于封建社会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日益发展和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其重农抑商政策亦带有时代的烙印。  相似文献   

17.
明清州县官作为亲民治事之官,位轻权重,是联结国家政权与地方社会的重要节点,亦是政治制度史与区域社会史研究的重要方面。本文拟对以往明清州县官研究略作回顾,希为此后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明清时期,由于巢湖流域农业的发展以及当地人以农为本、少事商贾习俗的影响,徽商遍布巢湖流域大小城镇和集市,在流域内从事商业经营,并形成了较为明显的经营特色.徽商给巢湖流域的市镇发展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对于沟通城乡市场,使之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明清曲本中的俗曲、民谣、笑话、酒令、江湖方语等为对象,考察明清时期知识体系整体形貌中的一个重要面相。这种知识不仅通过流行娱乐的传播方式,也即民间诵传的接受过程,将多重因素影响下的个人知识逐步演变为民间社会的标准化知识,而且,在无意识状态下,使民间知识在传播过程中创造了自身。这种传播方式不仅规定了民间知识的形态,也规定着知识的内容。因此,在某种意义上,民间娱乐的传播方式创造了民间的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20.
明清陕西庙会市场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通过对明清陕西庙会市场的发展进程、规模与组织形式、时间结构与地域差异的考察 ,剖析了明清时期陕西庙会市场的时代特点及其在市场体系中的地位 ,并以此为切入点 ,探讨了庙会市场在西部环境相对闭塞的省区商品流通中所起到的特殊作用。通过对陕南、关中两区庙会市场发展的不同轨迹 ,初步分析了在不同的商品流通渠道作用下形成的不同的市场体系 ,以及庙会市场在其中所发挥的截然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