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收藏家》2020,(6)
正一、瓷枕的实用价值瓷枕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夏季纳凉用的寝具。北宋诗人张耒的《谢黄师是惠碧瓷枕》诗云:"巩人作枕坚且青,故人赠我消炎蒸。持之入室凉风生,脑寒发冷泥丸惊"。这几句诗明确地道出了瓷枕的质地、釉色及其消暑纳凉的功效。此外南宋女词人李清照在《醉花阴》一词中也写到:"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据专家考证仿青白玉的青白釉瓷枕有时也被称为"玉枕"。因此词中的"玉枕"并非真正的玉枕,应是当时烧造的青白釉瓷枕,诗中同样也道出了瓷枕纳凉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牛鼻子”     
张从军 《民俗研究》2010,95(3):F0003-F0003
<正>"牛鼻子"是农家拴牲口的把手,用石头做成,砌墙时嵌在院子的外墙上,其具体形式是,在石头上掏出一个拱形的孔,像一座小桥,也像古代印章或铜镜的桥形钮。拴牲口时,把缰绳穿过石孔,在桥上打结。因为缰绳穿孔的方式像穿牛鼻子,故称"牛鼻子"。讲究的人家,还要在"牛鼻子"上刻画装饰,做成云头或如意等样子,加以美化。十几个精美的石雕"牛鼻子"装点在深宅大院的外墙上,十分气派。  相似文献   

3.
赵州大石桥石栏的发现及修复的初步意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玉石栏干"的发现在流传的"小放牛"中,有一段唱词:"赵州桥鲁班爷修,玉石栏干是圣人留;张果老骑驴桥上走,柴王爷推车压了一道沟。"歌词中所说的"玉石栏干",在唐代张嘉贞的安济桥(即大石桥)铭里也说:"……其栏槛(?)柱,逛鎚斲  相似文献   

4.
曾敏 《南方文物》2014,(4):201-202
<正>桥是一种架空的人造通道。建桥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跨水或者越谷的交通,以便于运输工具或行人在桥上畅通无阻。若从其最早或者最主要的功用来说,桥应该是专指跨水行空的道路。经过漫长的发展演变,桥因材料和构造的不同,形成了丰富多彩、各种各样的桥型,随着近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桥的形式更为复杂多样,并成为一门专业工程。一、赣南古桥概况在传统社会修桥铺路,一向视为公益事业的"慈善"行  相似文献   

5.
<正>《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5年第2辑刊《赤水"桥上桥"与生态环境变迁》(简称《赤水桥》)一文指出当地民间对陕西渭南县赤水下桥建于明代或更早时期的各种说法"均与史实不符",并认为自"顷治庚子(1660年)以前,赤水河上没有任何桥梁,更不用说石桥了"。笔者尝读嘉靖《渭南县志》(嘉靖二十年钞本影印,凤凰出版社),发现了明代赤水河上已有桥的历史记载。  相似文献   

6.
薄荷 《旅游纵览》2009,(11):22-27
9月21日的南通,沐着初秋若有似无的细雨,在百名女摄影家生动精彩的镜头里,向祖国展示了珍贵的城市发展成果。同时,这些美丽开朗的女摄影家,也留给了南通一抹鲜艳亮丽的色彩。正是"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相似文献   

7.
    
正夏姑娘,一位热情似火的少女。你穿着红衣长裙飘落人间,让我感受到一个热闹的夏、一个美丽的夏、一个迷人的夏。你走到哪里,哪里的人们一定会"乖乖"地脱下春装,换上清凉的夏装。夏天,是孩子的最爱。因为夏天有长长的暑假。孩子们可以尽情地玩耍;可以在水里游泳纳凉;还可以大快朵颐地吃冷饮……总之,许多我们最爱的事物,都是在夏天"进行"的。夏天,是昆虫的乐园,知了可以无忧无虑不停地"知~  相似文献   

8.
织金大峡谷     
正织金大峡谷是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的风景区,总长3公里,又称"一线三槽"景区,距著名的织金洞景区2公里;景区内有保护完好的峡谷、天窗、天坑、天生桥、暗河、绝壁等地质遗迹;其"水上水、洞上洞、桥上桥、天外天"景观被地质学家称为"世界一流的喀斯特景观",具有极高的科普教育和旅游观光价值。  相似文献   

9.
雷金息 《旅游纵览》2016,(11):68-72
正资江万盏河灯漂流千年祈愿当夜幕下的湛蓝渐渐褪去,风雨桥上人如潮涌灯光璀璨,盏盏孔明灯或飘或浮点缀夜空,满江的河灯载着美好的祈愿,在资江的柔波里随波逐流……舜帝斩龙、河灯仙子的故事在夜幕中娓娓道来。这是天上的街市?这是银河的天灯?这是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资源河灯节。"古来滔滔资江水,月半歌节放河灯;山歌阵阵表心迹,河灯盏盏祈太平"。农历七月十四日中元节晚上,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资源县资江河畔人山人海,焰火腾空,烟花绽放,盏盏  相似文献   

10.
每当游客来到黄连民族村羊皮寨,都要到红军亭里乘凉、观光,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几分红色文化的熏陶;每当人们来到北龙潭瀑布观赏那"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壮丽景观时,都免不了要到红军桥上去走一走……  相似文献   

11.
《收藏家》2021,(7)
正《说文解字》有载:"枕,卧所荐首者。"我国古代的枕最早由天然石料制作而成,后来逐渐扩大到木、玉、铜、竹、瓷等材质,而陶瓷枕是古代时期最为流行的一种寝具,易于保存,留存最大。河北省出土的一件瓷枕上有诗文曰:"久夏天难暮,纱橱正午时,忘机堪昼寝,一枕最幽宜。"可见,陶瓷枕是古人夏日纳凉用具,"清凉沁肤、爽身安神"。除此用途之外,有些较小的陶瓷枕还可作诊脉之用。  相似文献   

12.
正民国时期文人学者与知识女性的情感经历,常为人津津乐道,如沈从文与张兆和、鲁迅与许广平、徐志摩与陆小曼等。然而,一个苦涩的事实是:相当多的知识女性并非以文人学者为理想的伴侣。卞之琳之于张充和,是他"站在桥上看风景",而看风景的张充和在望着别人;郁达夫之于王映霞,是"愁听灯前儿辈语"。"功名富贵"为《儒林外史》一书主旨,又何尝不是横亘在民国才子情感世界里的大山。提出"感情的型"的李长之(1910-1978)也有周  相似文献   

13.
一、出生在战争年代我的祖籍是河北省宁晋县张家庄。离张家庄25里有一古代建筑"赵州桥"。儿时听母亲给我念民谣:赵州桥鲁班修,张果老骑驴桥上走,柴王爷推车碾了一道沟。宁晋县还出了一个名人叫张之洞。张之洞曾做过慈禧太后的军机大臣和两广总督等高官。父亲给我讲过,张之洞聪明过人,读书过目不忘。十岁时去考秀才,识破了考官的戏弄,以他  相似文献   

14.
吴军 《湖南文史》2013,(8):54-54
在古代,每到赤日炎炎的夏天,既没有空调得以纳凉,也没有电扇驱除暑热,因此,古人在夏天除了用手拿的扇子避暑纳凉之外,最方便的做法就是在衣服上想办法,尽量把夏天的衣服做得轻薄而透气,并具有较强的吸汗功能。  相似文献   

15.
明代的折扇     
《文物》1979,(7)
夏令炎热,扇为人们纳凉时必备之物。我国所产之扇,种类甚多;有竹扇,羽扇、葵扇、骨扇、纸扇、纨扇、折扇等等,不仅经济实用,而且精巧雅致,与书画美术和戏曲表演还有着血肉般的联系,一向是销路广远,驰名中外,具有独特民族风格的一种手工艺品。我国制扇历史的渊源甚古。古书的记载有"黄帝作五明扇"说(参见明王三聘:《古  相似文献   

16.
本文考证了渭南、华县之间的赤水河“桥上桥”的建造年代及形成原因。通过对有关历史资料深入研究,确证下桥始建于清初(1667年),上桥则建于清朝中叶(1832年)。赤水河中上游的过度垦殖和植被破坏带来的生态环境恶化造成了下游河床泥沙淤积,形成了地面悬河,原赤水桥为泥沙淹塞,失去功能,故不得不在桥上建桥。桥上桥的形成是当地生态环境变化的结果和标志。  相似文献   

17.
正记忆中童年的夏天,最清凉的避暑方式不是在房间里打着空调,而是躲进乡村内,享受大自然带来的凉爽舒适。而说到纳凉避暑,千岛湖这个"天然氧吧"可谓是不能不去,这里山环水抱、生态自然,排序清晰的地质景观十分奇特,是休闲观光、猎奇探险、避暑度假的理想去处,走在这里,像穿越回古老的时光,岁月都是静止的。  相似文献   

18.
家乡的桥     
正我的家乡丹阳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有着两千年的建城历史。陪伴着它成长的,有一座座桥……今天,就让我来介绍几座吧!通泰桥通泰桥位于丹阳老市政府东侧,横跨护城河。桥全身由花岗石筑成,桥顶石栏及其下面长条石上刻有楷书"通泰桥"三字。今在桥上建亭一座,设石椅数张,供市民休闲,一览护城河风光。  相似文献   

19.
正夏天炎炎,为了寻找那一丝清凉,大家享受着凉气十足的空调、清风缓缓的蒲扇以及爽爽可口的冷饮。其实,除了这些眼前"生活的苟且","诗和远方"的凉意也直抵心灵的深处。宋代诗人葛元怀在《夏天》诗中写道:"晓荷承坠露,晚岫障斜阳。树下地常阴,水边风最凉。蟑移惊鹊近,鹭飞得鱼忙。独坐观群动,闲消夏天长。"诗人一边闲看鸣蝉惊飞,喜鹊栖枝,鹭鸟惊人,鱼儿扑腾,一边纳凉消夏,乐在其中。唐  相似文献   

20.
张升余 《人文地理》1989,4(3):41-43
扇子起源于我国。扇子的历史悠久,汉代班固曾咏扇"来风堪避暑,静夜致清凉"道出扇子驱暑的功能。汉代长安的巧工丁缓曾发明七轮扇,一人转动,满堂纳凉(见西京杂记)正如今天的电风扇原理。三国时,诸葛孔明手持羽毛扇指挥三军作战;晋时书法家王羲之题字于扇,使扇子以华丽的装饰成为艺术品。扇面诗画作为一种艺术为历代名书画家所喜爱,继王羲之后还有苏东坡、赵佶、文徵明、郑板桥、吴昌硕、齐白石等都留下了不少佳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