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8世纪中叶 ,清政府实现了对新疆的统一。为确保对西北地区的管辖和军事防御 ,乾隆二十七年 ( 1 76 2 ) ,清政府决定设置“总统伊犁等处将军”作为中央政府派驻新疆的最高军政长官 ,在其下设都统、参赞大臣、办事大臣、领队大臣等分驻全疆各地 ,管理当地军政事务。为了保卫新疆和开发新疆 ,清政府有计划地进行戍边移民 ,从 1 8世纪 6 0年代开始 ,遣满洲、索伦、察哈尔、厄鲁特、锡伯兵丁携眷移驻伊犁 ,分别组成“满营”、“索伦营”、“锡伯营”、“察哈尔营”、“厄鲁特营” ,供伊犁将军控驭调遣。满洲兵驻惠远、惠宁两城 ,锡伯、索伦、察…  相似文献   

2.
清乾隆年间,清政府平定新疆地区准噶尔部上层贵族的叛乱及南疆大小和卓之乱,设总统伊犁等处将军(简称伊犁将军)于伊犁惠远城,是为新疆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以及地理中心.并以惠远城为中心建八座卫星城,史称"伊犁九城".其中,惠宁城建于巴彦岱地方,建制规模仅次于惠远,自西安移驻满洲、蒙古八旗,设领队大臣管辖.惠宁城满营担负拱卫惠远、驻守卡伦、巡查边界、换防喀什噶尔、塔尔巴哈台等职责.同治初年,新疆爆发农民起义,惠宁城破,随后在沙俄侵占伊犁时彻底毁弃.光绪初年,收复伊犁,曾计划恢复惠宁营制、重建惠宁城等,由于中央政府财政困难而作罢.  相似文献   

3.
新疆北部的阿尔泰地区与科布多地区,唇齿相依。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设科布多参赞大臣,受定边友副将军(驻乌里雅苏台)节制,其辖境在额尔齐斯河以北以东,当然也包括阿尔泰在内,河以西以南则属伊犁将军。到光绪三十三年(1907)清政府决定阿尔泰与科布多划地分治,设阿尔泰办事大臣,驻节承化专,直辖于中央。1911年外蒙古宣布独立,次年向西进攻科布多城(今蒙古国科布多省省会)。科布多参赞大臣溥锏一面率兵抵抗,一面向中央告急。北京政府即电令新疆都督杨增新增援。杨即调拨马、步兵各一营,由奇台出发赴援。并电告逗留于阿  相似文献   

4.
清代驻藏大臣的衙门欧朝贵驻藏大臣的设置公元1727年(雍正五年),清朝政府任命内阁学士僧格和副都统马喇为首任驻藏大臣,负责办理前后藏一切事务,是为驻藏大臣之始。自此,“国家因西藏地处边远,特命大臣驻扎其地”(《清圣祖实录》)。直到清朝灭亡的宣统三年(...  相似文献   

5.
<西藏志>成书于清雍正末乾隆初,是清代西藏地区首部通志类志书.此志部分内容反映了清初西藏地方与清中央政权的关系,尤其是对确立之初的驻藏大臣制度做了有价值的记载.本文根据这些记载,并结合对其他史籍文献的分析,对驻藏大臣制度的确立时间、确立之初驻藏大臣的职责与任务及驻藏大臣的职权范围与颇罗鼐职权范围的关系做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去年有幸去伊犁,顺道参观了一下伊犁将军署,将军署习惯上称它为将军府。 伊犁将军是清代分辖特殊地区的十四将军之一。清代新疆初定,即于乾隆二十七年(1762),设总统伊犁等处将军(简称伊犁将军),统辖新疆南北两路,以及巴尔喀什湖直到帕米尔等地的军政事务;乌鲁木齐都统,伊犁、塔尔巴哈台、喀什噶尔三处的参赞大臣,以及全疆各  相似文献   

7.
《伊江汇览》的成书时间为乾隆四十一年,而非目前所认定的乾隆四十年。作者格璋额于乾隆三十年以佐领职衔来新疆,先后任伊犁惠远城满营佐领、协领,在伊期间,为伊犁将军差委多项工作,四十一年授为副都统,升任库尔喀喇乌苏领队大臣,后调任塔尔巴哈台领队大臣,五十二年,任和阗办事大臣兼领队大臣,任内因向当地伯克贪索财物被革职拿问,五十四年二月在和阗正法示众。  相似文献   

8.
蒋跃波 《史学月刊》2008,16(3):131-134
为了收回伊犁,清政府派崇厚以全权大臣身份赴俄交涉,1879年10月崇厚擅自与沙俄签订<里瓦几亚条约>,丧权辱国,后被清政府革职查办,处以斩监候.清政府处罚崇厚的主要理由在于:一是其所签条约失权过重.对条约所涉及的割地、赔款、通商和设领事等内容,清政府都表示了不满,尤其对由于割让霍尔果斯河以西及伊犁南境的特克斯河流域的大片领土给俄国,导致收回的伊犁处于俄国包围的形势,表示了极大的愤怒,认为"收还伊犁与不收同,或尚不如不收之为愈".(王彦威等:<清季外交史料>第16卷,台北文海出版社1975年版,第27页)二是崇厚与沙俄签约"多有违训越权"(<清季外交史料>第19卷,第3页)之处.  相似文献   

9.
雍正五年(1727年),雍正皇帝命令设立驻藏大臣一职,长期驻藏并行使主权。入藏路艰险异常,荒野、寒冷和瘴气都令人心悸,而西藏的奇特风情又等待着这些进藏的官员。驻藏大臣设立时,正是西藏当地政治激荡、波诡云谲的当口,不久之后就爆发了通司岗之乱,两名驻藏大臣遇难,驻藏制度该何去何从?  相似文献   

10.
萧洛  次仁多吉 《西藏人文地理》2016,(4):111+110+112-119
正纵观西藏与中央政府的联系,尤以清代最为紧密。架起他们之间联系的桥梁,便是清朝政府在西藏设立的驻藏大臣衙门制度。从雍正五年(1727年)开始,至宣统三年(1911年)告终,历时185年,上百名驻藏大臣进藏总理西藏事务。若审视驻藏大臣,可谓贤愚各异、臧否互见。其中既有忠肝义胆、英勇捐躯的傅清、拉布敦、凤全,也有体恤民生、政绩卓著的松筠、和宁、和琳,更有力挽危亡、锐意革新的赵尔丰、联豫、文硕、张荫棠等人。当然,其中也有庸碌无为、贪图享乐、苟且度日之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