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池子华 《文史天地》2022,(11):27-29
<正>习近平说,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他同时也是中国红十字运动的先驱,第一次将《红十字会救伤第一法》翻译成中文公开出版,正是他将红十字救护知识系统引进中国,为红十字会在中国开展应急救护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2.
池子华 《民国档案》2006,1(4):56-58
本文从三个方面初步再现孙中山对中国红十字运动的主要贡献:翻译出版《红十字会救伤第一法》一书,促进了红十字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红十字会的诞生奠定了社会心理基础,当之无愧成为中国红十字运动的先驱者之一;民国成立伊始,促成中国红十字会“立案”取得合法地位,红十字运动平稳过渡,步上健康发展的轨道;为红十字会所题“博爱”,载入红会史册,成为中国红十字运动中恒久发挥作用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3.
上海万国红十字会救济日俄战灾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池子华 《清史研究》2005,5082(2):62-68
日俄战争爆发后,为“医治战地因战被伤之战国及局外兵民,救护战地之无关战事因战被难人民”,1904年3月10日,中、英、法、德、美五国在上海发起成立“上海万国红十字会”,筹款募捐,添设分会,实施救援。三年中,救护出险、收治伤病、留养资遣、赈济安置总人数达46·7万人,谱写出一曲国际人道主义的颂歌。  相似文献   

4.
湖南红十字会在护国战争中,坚持"战时救护战地伤兵难民、平时救助天灾时疫"的宗旨,救护伤兵、赈恤难民。在经费不足、组织机构不完善、就难任务繁重的情况下,湖南红十字会竭尽全力,出色的完成了救护工作,为湖南红十字事业的进一步发展积累了宝贵的财富。  相似文献   

5.
江苏为辛亥革命主战场之一。战争爆发后,红十字会4个方面的救护力量——中国红十字会、红十字会旁系中国赤十字会、留日医药界红十字团和江苏本地红十字分会——奔赴战地,救死扶伤,开展人道救援,取得了卓越的历史功勋,同时为自身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6.
近些年来,随着红十字运动研究的蓬勃开展,红十字会战事救护功能得到愈来愈多的关注,其中抗日战争时期的研究也取得累累硕果。本文就这一问题的研究情况进行回顾和梳理,较为清晰地展示了该问题的研究进程和几个焦点问题,同时对当前的研究状况稍作分析,对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研究提出了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7.
4月15日网络曝光,上海卢湾区红十字会2011年2月28日支付给上海慧公馆餐饮管理有限公司餐饮费9859元,引起舆论一片哗然。这已经不是中国红十字会第一次出现信任危机。  相似文献   

8.
郭美美事件,是中国红十字会这个脓疮涌出的一滴污血作为一种公共事业的中国慈善,目前处于一种什么样的状态?或者说,公众对于垄断经营中国慈善事业的中国红十字会,持什么样的态度?我觉得我都不忍心说出这个答案。说实在的,答案就在网络上,也在传统媒体上,公众的意见是一致的:愤怒,伤感,甚至悲情。中国红十字会应该知道:"公众的慈善之心伤不起"(语出《人民日报》)。  相似文献   

9.
《元刊杂剧三十种》收关汉卿杂剧仅《西蜀梦》、《拜月亭》、《单刀会》、《调风月》4种。流传至今、确定为关汉卿原作的18种杂剧中,《救风尘》是比较引人注目的一种。该剧《录鬼簿》和《太和正音谱》均有录。剧本有《古名家杂剧》本和《元曲选》本两种,题目正名,《元曲选》本为“安秀才花柳成花烛,赵盼儿风月救风尘”,《古名家杂剧》本则是“念彼观音力,还着于本人,虚脾瞒俏倬,风月救风尘”。按明刊杂剧的体例,《救风尘》全剧也分4折,剧情简言之,为:一、不听戒劝;二、身陷“囹圄”;三、计赚顽蛮;四、惩恶团圆。该剧寓深刻的思想性于玩笑耍戏的生活场景中,是关汉卿喜剧的代表作。近人王季思归纳中国十大古典喜剧,关氏的作品只收了《救风尘》一种。  相似文献   

10.
袁灿兴 《湖南文史》2011,(12):20-21
辛亥革命爆发后,革命军与清军在武汉激烈交战。1911年10月23日,沈敦和(1866-1920,中国红十字会的缔造者,历任大清红十字会、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常驻上海)收到汉阳发来的求助电报,电报称战场上革命军与清军伤者甚多,请派红十字会队员前往战地进行救助。  相似文献   

11.
辛亥革命爆发后,革命军与清军在武汉激烈交战。1911年10月23日,沈敦和(1866-1920,中国红十字会的缔造者,历任大清红十字会、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常驻上海)收到汉阳发来的求助电报,电报称战场上革命军与清军伤者甚多,请派红十字会队员前往战地进行救助。  相似文献   

12.
全面抗战时期,国际红十字组织成为中国战时救护的重要外援力量。这一时期,对中国进行人道援助的国际红十字组织包括各国红十字会、红十字会协会、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其中,又以美国红十字会、英国红十字会等国家红会的人道援助最为有力。国际红十字组织对华人道援助涉及国家众多,援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援华时间贯穿抗战始终,尽管其人道援助行动因受多重因素影响而不无缺憾,但却为战时中国的伤兵和难民带来了福音,也推动了国际间的交流和合作。  相似文献   

13.
对这些大多数来自法国的集中营①的共和战土来说,中国象征着事业,而不是避难所。他们有一个共同的想法:怎样才能到北方参加朱德的队伍?“那是困难的。”我说。困难有多大,我是清醒地知道的。在伦敦时,我曾受托寻找各种机会把医疗设备和医生经由苏联送往延安。尽管苏联大使积极关心,寄予同情,还是没有办成。现在,我是回来参加设在香港的“保卫中国同盟”的工作,看有无办法改善南北交通。伦敦的援华运动委员会刚刚使一些曾为西班牙共和军工作的医生从法国集中营获释,国民政府也发了签证,让他们来中国为红十字会工作。然而,将如何…  相似文献   

14.
汪言海 《江淮文史》2007,(4):117-129
君出于民,而民出于土,农村问题历来是中国的根本问题。1992年,万里在谈及那场起源于江淮农村的改革时,深刻地说:"包产到户救了中国,也救了社会主义。"可谁知《跨出第一步好艰辛》,《安徽日报》资深记者翻开发黄的笔记,向你讲述中国农村改革的最大发源地六安地区那一场场牵动上下的争论。  相似文献   

15.
秦怡  吴建初 《世纪》2022,(6):20-23
<正>1937年,“八一三”战争爆发,上海闸北激战,我和几位同学臂戴红十字会袖标,不惧危险,在第一线参加救护“四行仓库”爱国将领谢晋元部的伤员们。在抗战的洪流中,我于1941年参加了由中共中央南方局组建的中华剧艺社的筹备工作,并有幸成为中华剧艺社的一名基本演员。在党组织和进步文艺界的革命老前辈关怀下成长,尤为难忘的是,我第一次见到了中共中央南方局的周恩来书记,他和邓颖超大姐的谆谆教导一直激励着我。在重庆、成都等地,我参与演出了《大地回春》《钦差大臣》《茶花女》等20多部话剧。1949年7月,我参加了上海电影制片厂的筹备工作。上影厂于同年11月成立后,我作为一名演员,遵循文艺为社会主义服务、  相似文献   

16.
1945年在日内瓦举行的第17届国际红十字大会上,中国红十字会秘书长胡兰生感慨万千地说:“吾人身经中国遭受战祸之苦难,而我国红十字会于此大苦难中,历经八年之奋斗,使能于内求民族生存,外维世界和平之抗战过程中,完成战时救护工作之重大使命,首应代表中国全体遭受苦难之军民,向各友邦红十字会致衷心感谢之忱。”的确,中国红十字会之所以取得抗战救护的伟绩,是与国际红十字组织的援助分不开的。国际红会踊跃捐助红十字会是国际性的组织,没有种族歧见,无分政治畛域,在人道主义旗帜下,各国红会互相援助,是义不容辞的。自1904年中国红十字会诞生…  相似文献   

17.
1952年至1954年初,我参加了为遣返朝鲜战争战俘服务的中国红十字会代表团的工作,并在由停战双方按照《停战协定》的有关条款所共同组成的“联合红十字会”中担任其中一个工作小组(中组)的中方组长。  相似文献   

18.
张闻天理论的两大亮点——写在《张闻天文集》再版之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去年为纪念张闻天诞辰110周年,中共党史出版社决定再版一批张闻天的书籍共8本,其中有《张闻天文集》四卷,和《张闻天早期文集》(除译著外的全部早期文稿)、《张闻天社会主义论稿》两本专题文集,此外还有两本《张闻天年谱》(上下)。今年这批书籍再版的即将完成,又适逢迎来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也算是对党的生日的一份贺礼。说及张闻天这批再版书籍,有必要先说明一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全面抗战期间,在人道主义旗帜下,国际红十字会对华展开人道援助,其中特别突出的有红十字会国际委员会、国际红十字中国委员会、美国红十字会、德国红十字会、英国红十字会等。现以《申报》为中心,从国际红十字会对华援助概况、援助特点、援助意义三个方面,对全面抗战时期国际红十字会对中国的人道援助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20.
刘捷 《民俗研究》2014,(3):35-42
民用类书在明朝末年曾经风行一时,这种类书分门别类地汇纂衣食住行、婚丧嫁娶、占验堪舆、琴棋书画等各方面的实用知识,主要供普通百姓日常参考所用,是认识明代末期民间生活世界的绝佳史料。明末的此类书籍在福建大量出版、发行,并外销日本、朝鲜、东南亚各地。明末来华的早期西方传教士为了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购求中国的书籍,在他们所获得的书籍中,此类民用通俗类书占了很大比例。这些书籍传入西方,遂成为西方学术界了解和想象中国的重要依据。西方人编写的第一本全面介绍中国历史、文化和风俗《中华大帝国史》,所依据的材料就是源于明末民用类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