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钟明 《文史春秋》2012,(10):1-1
本期刊登的《大藤峡瑶民起义烽烟二百年》,揭示出大藤峡瑶民起义的因由及其历史教训。明代大藤峡瑶民起义,是一部官逼民反的悲壮无比的历史剧。从明洪武四年(1371年)直至崇祯末年(1644年),持续时间长达270多年。瑶民在韦公广、覃公专、蓝受贰、侯大狗、侯公丁等首领的领导下,“啸聚万余之众”,大大小小武装起义数十次,其中较大规模起义达14次之多,迫使明王朝先后派遣韩雍、王守仁、蔡经、陈金等数十名御史、总督、总兵领兵60万前往大藤峡地区进剿,损兵折将逾20万,瑶民被杀10万多人,被俘3万多人。  相似文献   

2.
明代大藤峡瑶民起义,从明洪武四年(1371年)直至崇祯末年(1644年),持续时间长达270多年。瑶民在韦公广、覃公专、蓝受贰、侯大狗、侯公丁等首领的领导下,“啸聚万余之众”,大大小小武装起义数十次,其中较大规模起义达14次之多,迫使明王朝先后派遣韩雍、王守仁、蔡经、陈金等数十名御史、总督、总兵领兵60万前往大藤峡地区进剿,损兵折将逾20万,瑶民被杀10万多人,被俘3万多人。大藤峡瑶民起义反抗封建统治的坚韧性和持久性,斗争时间延续之长,是中国乃至世界农民革命史上所罕见,而斗争之悲壮惨烈,堪称惊天地泣鬼神。  相似文献   

3.
明代天顺、成化两朝,南北两京卫所达官军多次被征调到两广地区参与平定广西大藤峡瑶人反叛,现存《武职选簿》中保留了其中部分从征两广达官军的履历档案,记载了其来源和承袭情况。这些不同时期来到两广地区的达官军,经历了从征调到驻留的历史过程,对明代两广地区社会及族群关系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4.
阴山山脉以西地区在明朝被称为“塔滩”。这里从洪武朝至永乐初年曾活动过一些北元的残余势力。文章认为他们一方面与明朝保持着相对平静的关系,一方面也有部众不断南下归附明朝,从而拉开了永乐初年大规模内附行动的序幕。塔滩蒙古的内附过程是明代少数民族内迁历史的典型案例,对于拓展、深化明代民族史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塔滩新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明代的塔滩是指以今内蒙古阴山西段为中心的后套地区.塔滩地名源自阴山达怛,经过了从族称到地名的演变过程.辽、金、夏、元、明各历史时期,塔滩有许多汉译异称.明初的塔滩是部分蒙古人活动的重要场所.从历史民族地理的角度看,塔滩在明蒙早期关系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杨晓  杨一平 《文史春秋》2004,(11):62-62,47
素有“小三峡”之称的广西佳平大藤峡,是个风光秀丽的好去处。然而,人们对大藤峡的史实、开发利用和远景规划可能知之不多,特别是毛泽东曾亲笔手书“大藤峡”三个字一事,就更鲜为人知了。  相似文献   

7.
明代三峡新滩地区地质滑坡对交通和社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论述了地质滑坡导致局部地区的环境变迁,以及人们为适应环境变迁所做出的种种社会应对。明代嘉靖年间三峡新滩地区的大型滑坡对这里的水路交通造成了严重影响,三峡航路长时间受阻。地方官员曾先后组织人力对新滩地区的崩岸滩石进行疏凿,从而使水路交通在相当程度上得到缓和甚至改观。秋冬季节水位浅涸,三峡航路交通形势险峻时,出入川、楚二地的商旅船只途经该江段时,都不得不进行"盘滩"。专事盘滩成了很多当地居民的专门职业,他们以此谋生,号称"滩子";这同时也形成了三峡新滩地区的季节性繁荣,成为一种独特的三峡经济与三峡景观。历史时期三峡已出现相应的江事预防与赈救措施。  相似文献   

8.
明代黄河中下游生态环境恶化 ,黄河小北干流含沙量增加 ,淤积迅速 ,河道决徙改道频繁 ,已呈宽、浅、乱的定势。汾阴 月隹 、氵夸 峪镇等东西两岸常出现崩垣塌岸的情况。蒲州城、朝邑城、荣河城等也常遭水侵 ,大庆关两次迁移、乔家滩三徙等史实足证明代黄河小北干流已开始大规模决徙摆动。  相似文献   

9.
受洪泽湖修建坝闸、湖水潴蓄等因素的影响,至迟到明代,今苏皖二省边界的老子山及其邻近地域空间格局大抵成形。咸丰年间黄河北徙后,老子山东部滩田涸出,随着土地整治和开发的深入,也隐含了边界两侧利益冲突的可能性。清河(淮阴)、盱眙两县围绕滩田划界问题展开了一场持续多年的拉锯战,争端的核心在于如何分配边界附近丰富的土地资源,久拖不决则与中央对省界纠纷事务的处理能力不足有关。界域纠纷反映出中国古代传统“山川形便”“犬牙交错”划界原则在山川演变导致滩田等利益变化情境下,国家和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0.
正前不久,我从甘肃景泰五佛渡过黄河,考察向往已久的靖远、平川黄河古渡及境内丝绸之路。自明建立卫所至今,靖远依河水有八条自流灌溉渠道,它们是复兴渠、靖丰渠、民生渠、恒丰渠、靖乐渠、永固渠、沣泰渠和发源渠,总长180.9公里。其中位于双龙乡的发源渠建于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原名永裕渠、仁义渠,后改为发源渠。双龙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明代北城滩长城及沿线城障烽燧遗址、唐代北城滩古城堡遗址  相似文献   

11.
明代后期的"忠顺营"是以内附少数民族官兵为主体构成的特殊军队。他们是北直隶诸卫的"达官军"后裔,源自洪武时代漠北杭爱山的北元部众。在把都帖木儿等人的率领下,由塔滩地区归附明朝,安置在西北凉州诸卫。永乐朝后期,其大部被再度内迁至定州、保定、河间诸卫。杭爱山——塔滩——凉州——北直隶的内迁线索从民族历史地理的角度反映了明朝内附少数民族的演变轨迹,彰显了政府与内附民族政治调试模式的具体运作进程及其结果。  相似文献   

12.
<正>千里赣江北下,从赣县至万安有120公里的水路,其间有十八个险滩。其中9滩在赣县,9滩在万安。从上而下的18个滩为:储滩、鳖滩、横弘滩、天柱滩、小湖滩、铜盆滩、阴滩、阳滩、会神滩、梁滩、昆仑滩、晓滩、武术滩、小蓼滩、大蓼滩、绵滩、漂神滩、黄公滩。其中最著名的当属第十八险滩——黄公滩。黄公滩地处万安古城观澜门外,距万安县城约1公里处(万安水电站大坝下游),"黄公滩"是18滩最后一滩,也是最险恶的一  相似文献   

13.
四川省仁寿县黑龙滩北端太乙坝的龙岩,有“怪石墨竹”等文物景观。宋代人的《诗》、明代人的《记》,都有所提及。而“泼水现竹”则在光绪七年《补纂仁寿县原志》才有此记载。但是,对“怪石墨竹”与“泼水现竹”之间的关系及其来龙去脉,至今尚未做深入地溯源探奥。慕名前去的探奇揽胜之士,虽一饱眼福,却往往存疑而归。为了宏扬巴蜀的历史文化、丰富旅游名胜,笔者在历代有关这方面记载的收集辨析的同时,作了实地考察: 龙岩屹立于现在的黑龙滩人工湖的万顷碧波之滨。远望莽莽苍苍。近瞧悬崖峭壁上,有若干碗口大的方形洞孔,(图一)据  相似文献   

14.
刘永胜 《丝绸之路》2010,(10):30-31
今甘肃靖远县在西汉时曾经设立过鹃阴县和祖厉县两个县城。学术界对于它们所处的具体位置历来存在争议,因为在靖远这块土地上,有许多古城遗址,如鹳阴古城遗址、凉州古城遗址、月河古城遗址、北城滩古城遗址、会州古城遗址、麦田古城遗址,另外,还有会宁关、新会州城遗址、明代的靖虏卫城遗址等。西汉设立的鹃州古城遗址到底位于什么地方,考证清楚显得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5.
今甘肃靖远县在西汉时曾经设立过鹯阴县和祖厉县两个县城。学术界对于它们所处的具体位置历来存在争议,因为在靖远这块土地上,有许多古城遗址,如鹯阴古城遗址、凉州古城遗址、月河古城遗址、北城滩古城遗址、会州古城遗址、麦田古城遗址,另外,还有会宁关、新会州城遗址、明代的靖虏卫城遗址等。西汉设立的鹯州古城遗址到底位于什么地方,考证清楚显得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6.
《明史·地理志》中关于重庆府南川县的水系记载存在三处严重讹误:一为县有南江流迳,二是南江有龙床滩,三则四十八渡水流入南江.《明史·地理志》之所以出现这样的讹误,是由于其作者混淆了“南川”、“綦江”两县的历史沿革.《中国历史地图集》也可能受到《明史·地理志》的影响而将明代流迳南川县汇入黔江的支流误标为“南江”,应改标为“大溪河”或“白水”.  相似文献   

17.
徽州滩,位于南京河西下圩村西侧,因地处江边,旧时居民多以经营木材的徽州商人为主,故称"徽州滩"。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徽州滩乃是上新河一带安徽人做木材买卖的经营地,这里大多数居民讲皖南话,他们将长江上游湖南、湖北、江西及安徽的木材买来,水运至南京,堆积于徽州滩,再批发或零售给南京城的房产商或家具商。那时,城里人到徽州滩买木材喜欢兼看另一个特有景观"水上流动人家"。  相似文献   

18.
近五十年来的明代史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怎样看待明代史论明代史论是明代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反映明人在理论上对客观历史的认识水平。怎样评价明代史论 ,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对明代史学在中国史学史上的地位与价值的评价。过去 ,学术界一般认为 ,明代没有出色的史学可言。这一方面是因为 ,明代只是到嘉靖、万历之后才出现几部值得称道的史书 ,而明代前期的史学几乎是空白 ;另一方面是因为 ,明代虽然有着数量极其丰富的史籍 ,但是这些史籍因质量不高而受到人们的批评。在这种看法下 ,不少史学史著作对明代史学的论述就很薄弱。研究者对明代史学评价不高 ,原因之一是对明代…  相似文献   

19.
前几年我们经过集体研究,完成并出版了《明代政治史》一书,目的是对明代政治作一全方位的考察和评价,既不回避明朝政治的黑暗面,也充分注意到明代政治领域的新发展。相对于明代政治史而言,明代社会经济史一向较受重视。长期以来,国内外学者对明代社会经济,尤其是明代中后期社会  相似文献   

20.
明代土兵是当时全国统一的武装力量的一个组成部分,本文主要是从明代士兵的产生,发展演变的过程,揭示明代土兵在国家军事斗争中的作用,以及明代土兵的演变与明代社会历史变迁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