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安妮·普罗1935年生于美国康涅狄格州。1969年,毕业于美国佛蒙特大学,获得学士学位;1973年,从加拿大蒙特利尔的H·乔治·威廉斯爵士大学毕业,获得硕士学位。曾任记者、编辑多年,并为多家杂志社撰写专栏。1988年,安妮出版了她的第一部作品——短篇小说集《心灵之歌》,一举荣获“欧·亨利文学奖”。她继而于1992年和1993年连续出版了两部长篇小说《明信片》和《航运新闻》,分别荣获1993年“福克纳小说奖”、“全美国家图书奖”和“普利策文学奖”等诸多奖项。在此之后,她又出版了长篇小说《风琴之罪》(1996)和又一部获“欧·亨利文学奖”的短篇小说集《近距离》(1999)。2006年,根据其短篇小说《断背山》改编的同名电影,获得了奥斯卡三项大奖。  相似文献   

2.
两周“佩玉”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所讨论的“佩玉”,是古文献中的一个专有名词,它和平常意义的“所佩之玉”有所区别。《周礼·天官·玉府》:“共王之服玉,佩玉,珠玉。”郑玄注引《诗传》曰:“佩玉,上有葱衡,下有双璜衝牙,(虫宾)珠以纳其间。”又《毛诗·郑风·女曰鸡鸣》:“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传曰:“杂佩者,珩璜琚瑀衝牙之类。”此处的杂佩,也即本文中的“佩玉”。综上,周代所谓的佩玉,或称杂佩者,并非泛指单一的玉佩饰,而是由诸多特定玉件  相似文献   

3.
司马迁《史记·匈奴列传》中言:“唐虞以上有山戎、 狁、荤粥,居于北蛮”。《集解》晋灼曰:“尧时曰荤粥,周时曰 狁”。又《史记·五帝本纪》:黄帝“北逐荤粥”,《索隐》:“唐虞以上曰山戎,亦曰獯粥,夏曰淳维,殷曰鬼方,周曰 狁”。已把见于史籍的北方民族的序列作了一个粗略的排列。从记载上看,其族的名称和发展演变,在三代则稍有差别,对于研究戎狄的起源,是一个很好的线索。正由于此,精于考史的近代史学大师王国维,在司马迁和唐宋注家的启迪下,对北方民族的族源又作了较有序列的考证。他说戎狄之先“见于商、周间曰鬼方,曰混夷,曰獯鬻。…  相似文献   

4.
汲取圣贤文化精华促进先进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圣人”一词在我国历史上很早就出现了,《老子》中说:“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成。”《易·乾·文言》中说:“圣人作而万物睹。”《论语·述而》中说:“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荀子·性恶》中说:“故圣人者,人之所积而致也。”司马迁在《资治通鉴》卷一中说:  相似文献   

5.
正古人稱謂紛繁,今日欲求正解,亦非甚易。梁章鉅《稱謂錄》卷七“妻之姊妹”:“内妹《三國·魏志·夏侯淵傳》:‘淵妻,太祖内妹。’”今《辭源》、《漢語大詞典》均同其說。然檢《淵傳》,實未見可資證明之記載,梁氏殆想當然耳。《儀禮注疏下·喪服》:“緦麻三月者”,“姑之子。”鄭玄注:“外兄弟也。”又:“舅之子。”鄭注:“内兄弟也。”則内妹當謂舅之女而年少於我者。《晉書·宣五王傳·武陵莊王澹》:“澹妻郭氏,賈后内妹也。”謂澹妻爲賈后母郭槐兄弟  相似文献   

6.
王璟 《史学月刊》2006,(8):123-124
从有文字记录的历史来看,华夏音乐文明之初就伴随着与其他各民族音乐间的水乳交融,《路史·后纪》十三注引《竹书纪年》有云,“少康即位,方夷来宾,献其乐舞”;又《礼记·明堂位》云:“纳夷蛮之乐于大庙,言广鲁于天下也。”(郑祖襄《中国古代音乐》,中央音乐学院内部资料,第25页  相似文献   

7.
菲戈 《世界》2005,(10):66-67
1363年,那位发动了英法百年战争的英王爱德华三世,忽然颁布了一部《服饰法》。从根本上来说,这是一部“禁奢法案”。虽然对于长年在法国和苏格兰两线作战的爱德华三世来说,禁奢以集中国家资源备战是题中之意,但这却并不是该法案的主旨。1363年《服饰法》的序言里有这样一段“批判”当时社会状况的话:“各色人等违其资产及礼度之所命,衣着奢靡,感染风化……”  相似文献   

8.
周一良先生《魏晋南北朝史札记·〈梁书〉札记》“劾奏公文格式”条旁征博引,讨论了“即主”就是正犯、魁首之义(第2 83—2 84页)。我们认为,“主”在古代是一个典型的法制术语,其义相当于“诉讼案的当事人”,一类是被告,即今日所言“犯罪嫌疑人”或“罪犯”,另一类是“原告”,往往指受害者。首先是“被告(作案人)”之用例。《三国志·魏书·郭渊传》:“时有投书诽谤者,太祖疾之,欲必知其主。”《太平广记》卷四七三引东阳关无疑《齐谐记》:“时所在劫盗,昭之被横录为劫主。”宋郑克《折狱龟鉴·迹盗》:“翁归,辄召其县长吏,晓告以奸主名。…  相似文献   

9.
《书·牧誓》说:武王伐纣,“王朝至于商郊牧野。”牧野相当今日何地?历来没有一个明确的解释。它大致的方位在纣都之近郊。《书·牧誓》孔传:“牧野,纣近郊三十里地名牧”;《通典·州郡》:“郊野之地,即纣都近郊三十里即此也。”商末,朝歌有商王离宫别馆,纣兵败焚身于此,后人多以朝歌为纣都之地。故“纣之近郊”,又称朝歌之南。《说文》“坶,朝歌南七十里地。《周书》武王与纣战于坶野”,坶即牧;《后汉志·郡国》:“朝歌,纣所都居,南有牧野”,刘昭注:“去县十七里”;《水经·清水注》:“(清水)东南历坶野。自朝歌以南,南暨清水,土地平衍,据皋跨泽,悉坶野矣。《郡国志》曰,朝歌县南有牧野。《竹书纪年》曰,周武王率西夷诸侯伐殷,败之于  相似文献   

10.
王士禄参加了对清初词风转变有着重要影响的“江村”、“广陵”、“秋水轩”三次唱和活动,是顺康之际词坛上一个重要词人.《全清词·顺康卷》中收入其词174首,《广陵唱和词》、《秋水轩唱和词》、《瑶华集》中有《全清词·顺康卷》中未收之作今辑出,以补《全清词·顺康卷》之遗.  相似文献   

11.
彭年生君酷爱摄影艺术,几十年如一日,在人物肖像摄影领域孜孜以求、精益求精地进行创造,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早在1992年,他就出版了《思想者》摄影作品集,受到艺术界的关注和好评,获“第十六届全国摄影艺术展”金奖之后,又出版了《性格肖像摄影——彭年生作品集》和《睿智者之光——湖北院士风采》。他还先后荣获“中国优秀摄影家十杰”“中国人像摄影十杰提名”“湖北摄影十佳”等奖项。  相似文献   

12.
蚩尤辨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蚩尤氏的图腾《史记·五帝本纪》正义引《龙鱼河图》:“黄帝摄政,有蚩尤兄弟八十一人,并兽身人语,铜头铁额,食沙石子”。任昉《述异记》:“俗云(蚩尤)人身牛蹄,四目六手。秦汉间说:“蚩尤耳鬓如剑戟,头有角。”又说:“今冀州人掘地得骷髅如铜铁者,即蚩尤之骨也”。今有‘蚩尤戏’。其民两两三三,头戴牛角而相觝,汉造角牴戏,盖其遗制也。”《初学记》卷九引《归藏·启筮》:“蚩尤出自羊水,八肱八趾。”徐完元《帝王世纪辑存》:“黄帝杀蚩尤,其皮为鼓,声闻百里。”吴任臣《山海经广注·大荒北经》引《广成子传》:“蚩尤铜头啖石,飞空走险。以馗牛皮为鼓,九击止之,尤不以飞走.遂杀之。”  相似文献   

13.
一《易经》及易卦的来历《易经》原名《周易》。周,原是一个朝代名,但它做为书名,却是周普的意思,所以《经典释文》说;“周,至也,遍也,备也。今名书,义取周普。”孔颖达《周易正义·序》引郑玄《易赞》及《易论》语:“周易者,言易道周普无所不备”,“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周易正义·序》又说:“夫易者,变化之总名,改换之殊称。……郑玄依此义作《易赞》及《易论》云:‘易一名而含三义:易简,一也;变易,二也;不易,三也。’”  相似文献   

14.
爱子以其道     
据8月26日《人民日报》第十三版载,时下,有的地方中小学生攀比高消费现象十分严重:“一个书包就要200多元,一双名牌运动鞋就要五六百元,一场生日pargy花费数千元……”目前,一些孩子高消费现象不禁令人担忧。有些孩子高消费,既发自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和诱导,又源于家庭特别是父母的溺爱和娇惯。家长必须认识到,“惯子如杀子”,“自古雄才多磨难,纨绔子弟少体男”。家长”望子成龙”无可厚非,但切不可把希望寄托在娇生惯养、任其高消费上。“历览前贤国和家,成由勤俭败由奢”。“从来好事天生俭,自古瓜儿苦后甜”。作为家长,要务必警惕和防止奢磨的种子在孩子的幼小心灵中萌芽。  相似文献   

15.
论“奢安事件”之起因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到明代天启年间爆发的“奢安事件”,有的现代史著,一仍旧志的观点,称之为“其明”、“叛变”。此论是一个值得重新讨论的问题。笔者从分析明代社会文化特征入手,讨论“奢安事件”与明代有关事件的纵横向联系,做一个考察。有明一代,中国封建文化步入末世,呈现一派严酷、凝滞、冷峻、灰色的沉暮之气。在政治上,朱元璋一登极执政,就迅速地修复和推行严酷的封建宗法统治。使人人自危,动轿获罪。整个明代,政治控制意严,危机弥重。在思想文化⑤域,朱元津钦走科考以朱江边《四书》《五经》为标准,于B墨守程朱,蔚然为天下儒家风袭…  相似文献   

16.
秦海涛  沈卓娅 《中华遗产》2012,(3):I0001-I0001,I0002
“门”是一个建筑物,又是一个造字者,建设起这一个又一个凝结心事、饱含情感的“门”族汉字。由门而生的汉字,《康熙字典》里收纳了316个,我们现将其中的182个整理成类。它们或是直描“门”的各种生动形象,如一木在门的“闩”;又或是意会“门”边之事,如败坏门风的“闙(嫖)”等等,无不精准有趣、有意。它们不单是汉字演进链条中的一环,也记载着前人对“门”——家的无尽诉求。  相似文献   

17.
乌台     
娄可树 《文史天地》2006,(11):60-60
在古代,人们习惯称国家监察机关御史台为乌台。典出《汉书·朱博传》“:是时御史府吏舍区井水皆竭;又其府中列柏树,常有野乌千棲宿其上,晨去暮来,号曰朝夕乌。”由此人们就称御史台为乌府或乌署,亦称乌台或柏台。可是,李国文先生在介绍苏轼遭遇“乌台诗案”之祸时,却与众不同地把乌台解释为北宋首都开封的一个固有地名。他先在《中国文人的活法“·城东不斗少年鸡”》一文中说“:乌台是都城开封御史衙门所在地”。接着又在《中国文人的非正常死亡·王安石之死》一文中进一步强调“:乌台是宋代开封御史衙门所在地,由于那里有几棵大树,乌鸦营…  相似文献   

18.
论我国古代“火正”职官之来源及其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汉论坛》1983年第六期上刊出沈长云先生《“鬻熊为文王之师”解》一文,以为:《史记·楚世家》记楚武王说“吾先鬻熊,文王之师”语中之“师”,系文献与金文中常见的“师氏”之“师”。该刊同年第九期刊出张正明先生《<“鬻熊为文王之师”解>辨误》一文,以为此“师”不是师氏而是“火师”。沈先生在1984年该刊第一期上又以《评鬻熊为火师说》为题驳张氏“火师”说不当,以“火师”之名出现较晚,火师与火正“是与五行说相附会的一种神道说教”,非西周实有之职官,故不见载于甲骨文与殷周金文中。张先生又以《读<评鬻熊为火师  相似文献   

19.
刘知几著《史通》,以《六家》、《二体》两篇,冠盖全书,足见其重要。同时,知几对他的“六家”、“二体”之说,颇为自信。《六家》篇云:“古往今来,质文递变,诸史之作,不恒厥体。榷而为论,其流有六”。这六种史书体例是:《尚书》家、《春秋》家、《左传》家、《国语》家、《史记》家、《汉书》家。知几进而写道:“考兹六家,商榷千载,盖史之流品,亦穷之于此类”。他的这些话,斩钉截铁,毫无商榷的余地。由于“时移世异”,“朴散淳消”,故《尚书》、《春秋》、《国语》、《史记》四家“其体久废”,  相似文献   

20.
笔者曾写《“贵州”一名由来考证》(载《贵州文史丛刊》1993年3期),其中,对“宋太祖敕书说”提出质疑。原文大意是:(民国)《贵州通志·舆地志》说,“按《康熙通志》载,太祖赐水西土官普贵敕书,有‘惟尔贵州,僻在要荒’之文,是贵州之名宋世已有”;又《贵阳府志·沿革》说,“五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