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汉书·艺文志》"杂赋"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伏俊琏 《文献》2003,(2):25-35
《汉志·诗赋略》把赋分为四类,其中第四类是"杂赋"."杂赋"共12家:《客主赋》十八篇,《杂行出及颂德赋》二十四篇,《杂四夷及兵赋》二十篇,《杂中贤失意赋》十二篇,《杂思慕悲哀死赋》十六篇,《杂鼓琴剑戏赋》十三篇,《杂山陵水泡云气雨旱赋》十六篇,《杂禽兽六畜昆虫赋》十八篇,《杂器械草木赋》三十篇,《大杂赋》三十四篇,《成相杂辞》十一篇,《隐书》十八篇.  相似文献   

2.
体育比赛的解说评论中,零句的使用是其一个特色。由于画面等语境因素的制约,解说评论的零句更多地表现为对"动词性词语作为陈述句"、"名词性词语作为谓语"和"叹词"使用上。  相似文献   

3.
对银雀山一号汉墓出土的简文《守法守令等十三篇》中的词语进行整理、搜集,同时,参照《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从提前始见书和增补词语义项等方面,补其不足。  相似文献   

4.
民国时期,黄元炳全面继承王弼及宋明学人以《易》解《庄》的传统,在其所著《庄子新疏》中,将《庄子》视为"易教之别传",更以《易》"乾"卦疏解《逍遥游》篇,以《中庸》、《大学》结合《易》"乾"卦爻辞等比附《齐物论》,并在此基础上对《庄子》内七篇作出了独特的阐释,同时对于《庄子》外、杂篇也有所涉及,从而使《庄子新疏》成为了庄学史上易学化倾向最为显著的一部庄子学著作。  相似文献   

5.
刘刚 《收藏家》2008,(2):49-52
《南华经》本名《庄子》,是我国道教的一部经典著作。相传为战国时代著名思想家、道家学派大师庄周及其后学的作品。全书现存3篇,分为内篇、外篇、杂篇三部分,其中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一般认为,内篇为庄周亲自所作,基本统一连贯,文风也比较一致;外篇和杂篇则主要为庄周后学的作品,同时还掺杂了其他学派的个别篇章,思想内容略显庞杂,  相似文献   

6.
上博藏楚简《鲁邦大旱》校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论文考释了上海博物馆藏楚简《鲁邦大早》篇的一些关键词语。根据上下文意拟补了所残的简文,系统复原了《鲁邦大早》篇。  相似文献   

7.
《后汉书》是一部重要的历史文献,从训诂的角度看,无论是古注还是目前通行的辞书,对这部文献词语的释义还都存在着瑕疵。要给不同研究领域的学者者提供更为完善的注本,就需要训诂研究者不断作出努力。《汉语大词典》对《后汉书》中出现的"(莫)适"、"将顺"、"简落"、"随辈"等4条词语的释义,都还不尽如人意。我们对这4条词语的释义力求做到追根溯源,着眼于《后汉书》却不局限于《后汉书》,以使释义验之他文而皆合。于其未详则俟有道。  相似文献   

8.
何新文 《文献》1998,(2):54-64
对于赋体文学作品的辑录与整理,从汉代即已开始.西汉末年刘向等人整理校勘图书,编纂成我国古代第一部综合性国家图书分类目录《七略》,其《诗赋略》即分"屈原赋"、"陆贾赋"、"孙卿赋"、"杂赋"四类,著录屈、宋、荀况及秦代西汉辞赋共78家、1004篇.  相似文献   

9.
正《游金梦》是复旦大学古典文学名师骆玉明教授近几年在《瞭望东方周刊》开设的"秋水杂篇"专栏,是其漫谈《西游记》、《金瓶梅》和《红楼梦》这三部古典小说的随札。为何选这三种?骆老师以为,中国古典小说"在审视和演示人性方面,这三种表现得最为丰富和深刻"。骆老师对这三种小说的读解和评说,全然以性情入,以性情出。  相似文献   

10.
作为前四史之一,《三国志》(陈寿、裴松之注)的重要语料价值备受当今语言学界瞩目,从词汇史研究的角度来看,近些年来的研究成果层见叠出、异彩纷呈。尽管如此,笔近来在研习此书过程中,发现不少通俗词语、疑难词语仍有作进一步深入研究的价值和必要,以下列举今人解说、注译有误的数条词语,逐次加以分析讨论,或能增益于古籍研究整理。管窥之见,敬请教益。中引用《三国志》供讨论用的句时,均括注流行较广的中华书局校点本《三国志》的页码,以便读复核。  相似文献   

11.
<正>烽燧,又称烽堠、烽火、烽表、烽铺、烽堡等,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军事警备通讯设施。其最早的历史可追溯至西周,在《墨子》中的《城备门》、《号令》、《杂守》等篇中已明确提到"烽火"、"烽表"、"积薪"、"举烽"诸事。司马迁《史记》中也有对周幽王骊山"烽火戏诸侯"的生动描绘。实际上烽燧制度的真正形成在于汉代,一直沿用至明清。我们现在所说的烽燧多是指烽燧中的建筑物,这种建筑的出现早于长城,但自长城出现后,即与长城密切结合为一体,成为长城防御体系的一个重  相似文献   

12.
银雀山竹书《守法》、《守令》等十三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物》1985,(4)
银雀山竹书《守法》、《守令》等十三篇,其中《兵令》篇舆传本《尉缭子》的《兵令》相合,已在本刊1977年第2、3期《银雀山简本〈尉缭子〉释文(附校注)》中发表;《王兵》篇内容与《管子》的《七法》、《兵法》等篇相合,已在本刊1976年第12期《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王兵〉篇释文》中发表。现在发表的是《兵令》、《王兵》以外的十一篇。《守法》、《守令》等十三篇竹简的缀合和繋聊工作主要由裘锡圭同志负责进行,各篇注释工作分工如下:《守法》、《守令》,朱德熙:《兵令》,曾宪通、李家浩;《王法》,李家浩;其他九篇,裘锡圭。整理《守法》、《守令》、《王兵》、《兵令》各篇时,曾参考过罗福颐《临沂汉简分类考释初稿》的"墨子残简"、"管子残简"和"尉缭子残简"三部分。  相似文献   

13.
李南晖 《文献》2000,(3):57-66
《古今正史》,为《史通》讨论历代官修史之专章. 刘知几将史著类型分为两大类:一曰正史,一曰偏记小说.《杂述》篇云:"是知偏记小说,自成一家,而能与正史参行……"本篇通说历代正史,篇末则称:"大抵自古史臣撰录,其梗概如此……自余偏记小说,则不暇具而论之."  相似文献   

14.
杨伯峻先生的《春秋左传注》是研究《左传》的重要著作。但此书在词语的释义上有些内容仍值得商榷。现借助于语法、《左传》的行文、古注等内容对此书中的7处释义可商处提出新的见解,希望有助于《左传》的释义与研究。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清华简《皇门》篇"■(库)门"进行了考释,认为在周王寝宫之外,宗庙之门也可以称"库门"。《皇门》篇中的"库门"即是宗庙之门,正可与传世本《皇门》篇中代表宗庙之门的"闳门"相互印证。这也说明,《皇门》篇所载周公训诰在宗庙进行。"闳"、"库"义同而字异的情况,成因于《皇门》篇简本、传世本属于不同传流系统。  相似文献   

16.
《尚书》各篇定名与序次的规律,可借由清华简中"书"类文献原始文本的外部信息重新进行总结与归纳。"书"类文献篇题的拟定,大致不与"书"的作成同时,可能是出于流传过程中区分篇目的需要,由后来的整理者或藏书者根据自己的理解所添加。后人对"书"篇进行命名的方式,至少有"摘字命篇"、"因人命篇"、"因事命篇"三种。而这种定名的随意性,就导致了《尚书》中常见的同篇异名现象。"书"类文献篇目间的序次,一般而言遵循的是时代先后的原则。但清华简中与伊尹有关的三篇竹书编连在一起的现象,说明还有以人物为中心的编次原则的存在。此外清华简的编联方式以及篇题的书写位置等信息,也有助于思考《尚书》中《顾命》《康王之诰》以及《康诰》《酒诰》《梓材》等组的分合问题。  相似文献   

17.
正【教材原题】你所在地方的建筑特色是什么?或者,有没有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建筑?围绕家乡的建筑特色或者你印象深刻的特色建筑,自拟题目,写一篇说明文。不少于500字。《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初中生学会"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写说明文就是用简明的语言对事物的性质、形状、用途等加以解说和介绍,传授知识是这类文体的主要写作目的。  相似文献   

18.
初唐《王子安集》传至明代,其篇目已十不存一。明清二朝递有辑佚,皆未能复其全璧。民国罗振玉辑得《王子安集佚》廿篇为单行本,后收入《永丰乡人杂续编》,又增补六篇重为考订。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何林天注《重订新校王子安集》,附《补遗》,收何氏所辑佚廿四篇;汪贤度编《王子安集注》收入罗氏单行本《王子安集佚》;二本皆不及罗本考校精审。本试以何本、汪本佚与罗氏《永丰乡人杂续编》本佚相校,凸显罗本之献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王兵》篇释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物》1976,(12)
一九七二年临沂银雀山一号汉墓出土大量竹简(概况见《临沂银雀山汉墓发掘简报》,《文物》1974年第2期),墓中还出了一些记篇题的木牍,其中一块抄列《守法》、《要言》、《库法》、《王兵》、《市法》、《守令》、《李法》、《王法》、《委法》、《田法》、《兵今》、《上篇》、《下篇》等十三个篇题。除《委法》、《上篇》、《下篇》外,其余十篇均可根据篇题含义在一号墓竹简中分别理出相应的简文。这里发表的《王兵》篇的文字错见于《管子》的《参患》、《七法》、《地图》、《兵法》诸篇。我们根据简文文义并参照上举《管子》各篇相应的文字系联为一篇。(图版肆)此篇竹简的形制及字体,与篇名见于篇题木牍的其它各篇属于同一类型,篇末又有"王兵者必三具"一段文字,可以确定其为木牍所记之《王兵》篇无疑。《王兵》篇在当时不一定被看成是《管子》书,但它与《管子》的《参患》、《七法》、《地图》等篇关系密切,对我们研究《管子》的源流和沿革提供了重要线索,同时这篇简文也是校勘《管子》相关各篇的重要资料。《王兵》篇竹简大部分残断,经过拼合后,整理出的简文占二十三根整简的地位(篇题简不计在內)。与《管子》相关各篇参互比较,并据本篇文义推勘,中间似无缺简。第一简"主所以卑尊贵贱,国所以存亡安危者,莫凿于兵……",很象是本篇的开头,其前可能亦无缺简。最后一简残断,其后是否有缺简无法确知。但从文义看,全文已近接尾,即使有缺简,也不过一两根而已。下录释文中无法辨识的字用□号表示;因竹简残断而缺去的字也用□号表示,但加〔〕号以与前一种情况相区别,缺字数系参照邻简字数推断。简文中的假借字、古字都随文用( )号注出。为了把《王兵》篇与《管子》的《参患》、《七法》、《地图》等篇的关系显示出来,释文之后另附《王兵》与《管子》相关各篇对照表。我们在对照表中把《王兵》篇分割成八段。这种划分只是为了便于和《管子》各篇相应的文字对照,不是从内容上着眼的。表中《管子》各篇只列与《王兵》篇对应的文字。不过有些片段虽为《王兵》篇所无,但能由此看出《王兵》篇与《管子》各篇的不同或能反映出《管子》各篇经过后人改动的痕迹,这些部分就不作删节,一并录入。所录《管子》原文据《四部丛刊》影宋本。  相似文献   

20.
释“肚皮”     
正元代政府公文书中"有一大批词语奇特,句法乖戾的公牍,既不能用古汉语书面语常规训释,又与纯粹的元代汉语口语不同"~((1))。在《元典章》《通制条格》和《至正条格》等书中存留的元朝公文书中,"肚皮"就是那些奇特的词语之一。《元典章》等书中多次出现"要肚皮",还有"吃肚皮""使肚皮"等,例子不胜枚举。"肚皮"有脏贿之意。这令哈佛大学已故的杨联陞先生困惑不解。1956年,杨联陞在《哈佛亚洲学志》发表《元典章札记》,其中一节专门讨论了"肚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