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品香、佩香、焚香、薰香,是香道文化的主要内容,其中充满着生活的艺术情趣。人们通过这种优雅的文化活动去追求一种真挚和纯净。它不仅是古代文人的雅兴,更是古代文人怡情养性的一种表现形式。纵观整个明清时期,香熏的制作和使用已进入繁荣阶段,造型各异、纹饰典雅的香熏炉营造出怡性逸情的高雅意境,它在上至宫廷贵族下至文人百姓的起居生活中,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宫廷制度史与宫廷生活史是历史学者不宜忽视的研究课题。在专制时代 ,宫廷文化 ,于社会文化总和中代表着最为尊贵、最为典雅、最为奢华的内容。而宫廷文化的隐秘性 ,也遮挡不住其中的血腥和污秽。应当承认 ,宫廷史和宫廷文化 ,在某种程度上有浓缩的历史文化的意义。秦史和秦文化研究近年成果丰蔚可观。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秦俑·秦文化”丛书使得一批有关论著相继面世 ,其中不乏学术精品。田静著《秦宫廷文化》一书 ,其研究的视角和论说的内容 ,也值得学界关注。《秦宫廷文化》讨论了秦的宫廷建筑、宫廷礼仪、宫廷舆服、宫廷饮食、宫…  相似文献   

3.
李晶 《收藏家》2002,(1):31-33
炉,为古时烧炭、焚香之器。宋代以前焚香时多用陶、青铜、瓷炉,明宣德年间宫廷铸造的一种焚香之炉——宣德炉,通常用于陵墓、寺庙及权势之家烧香、拜佛、祭祖神。据说宣德年间,逻国进贡风磨铜(即红铜)数万斤,明代宣德皇帝命令吕震等人参照《宣和博古录》和《考古图》等宋代书籍,并内库收藏的柴、汝、官、钧、哥、定各大名窑器皿款式典雅者,设计出宣德炉的形制,并于宣德三年(1428年)铸造铜炉,因其铸于明代宣德年间,故名“宣德炉”。  相似文献   

4.
清代的宫廷绘画以康熙、乾隆时期最为兴盛,伴随着"康乾盛世"的到来,绘画领域也呈现出繁荣的景象,出现了一大批著名画家,在内容、艺术形式和绘画技法上都表现得丰富多样,同时也承载着细致而丰富的历史、社会信息。本文选介了避暑山庄博物馆馆藏的四幅清代宫廷绘画,以供研究赏析。  相似文献   

5.
付新 《沧桑》2012,(6):141-143
清乾隆时期经济繁荣,使得宫廷演戏在各方面也达到极盛。本文从宫廷戏剧演出机构,剧目体系以及戏台建筑、舞台技术、行头切末这三个方面,阐述了乾隆时期宫廷演戏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刺绣有着悠久的历史以及深厚的文化内涵,但历来学界并未对其予以足够的关注。本文希望通过对朝鲜王朝宫廷刺绣的研究,系统考察宫廷刺绣的传统及制作工艺等相关问题。该文根据现存宫廷刺绣的功能和特点,将其分为服饰和结婚礼品刺绣以及佛教和屏风刺绣两个大类,以此分析几种宫廷刺绣的艺术面貌、工艺成就以及在当时的宫廷和社会中体现的作用和意义;同时,结合历史文献材料,进一步探讨由宫廷画员所绘制的刺绣底本(即绣本)的种类、制作方式,及其与绘画等其他艺术形式之间的关系与影响;最后,进一步探讨了宫绣与民绣的关系以及宫绣底本对民绣发展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二、承继两宋院体的宫廷山水画 明代的宫廷山水画,紧随画院制度的变迁,也呈现出阶段性。明初草创时期多承元人余绪;至宣德以后画院隆兴,即主宗宋代“院体”,并出现融南、北宋山水派系于一体的趋向,从而形成具时代特色的明代“院体”山水画风貌。艺术上虽未臻成熟,却开启了一代风尚。  相似文献   

8.
吕龙梅 《丝绸之路》2023,(2):155-160
陕西省历史博物馆藏前凉金错泥筩,是目前所见唯一一件有明确纪年的十六国时期宫廷用器,以其器型铸造精美、铭文内容丰富得到学界的关注。泥筩底部铭文详细记载器物名称和制作机构、时间,反映了前凉末期宫廷手工业制作的严密程序。“错”和“铸”作为两道程序分开进行,体现了前凉官方手工业的发达水平。究其原因,在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河西地区政局相对稳定,中原世家大族大量迁徙至此,进一步繁荣了当地文化;大量工匠因避难迁入,在客观上促进了当地手工业的发展。河西地区矿产资源丰富,是铸造业、手工业不断发展的重要保证。宫廷手工业技艺精湛,与当政者设立专职部门进行鼓励发展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9.
梁雄德 《丝绸之路》2011,(24):17-20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大动荡、大融合时期,也是我国文化艺术的大发展、大繁荣时期。本文主要分析了这一时期绘画等艺术的主要内容和特色。  相似文献   

10.
明清铜镜在继承宋金民间铸镜传统的同时,其纹饰及铭文更多地反映了当时普通人士的心态,融入了市井文化内容,形成独特的时代风格。乾隆时期,清宫内府铸制了一批独具特色的宫廷用铜镜,其工艺精湛,纹饰别具一格,是铜镜艺术的一枝奇葩。本文通过对明清铜镜造型、纹饰、款识与铭文、特殊工艺镜、仿古镜以及清宫内府造镜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比较,勾划出其时代特征,并对形成这一特征的社会根源作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故宫收藏的明清宫廷用紫砂器的归纳研究,揭示了宫廷紫砂器的引进、发展、衰亡的过程。江苏宜兴是民间紫砂器的主要产地,明末清初曾一度辉煌,因此也为宫廷生产茶具和文房用具,这些器物在砂质、造型、工艺上都显示出高贵典雅、富丽堂皇的宫廷特色,代表了同时代紫砂器制作工艺的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12.
高塽 《收藏家》2023,(9):66-71
明清时期,斗彩、五彩、珐琅彩、粉彩等各种釉上彩绘瓷争相斗艳、各领风骚。其中五彩瓷创烧于明宣德时期,兴盛于嘉靖至万历时期,清康熙时再创辉煌,并再次进入宫廷用瓷系列,一直延续烧造至清代末期。景德镇官窑五彩龙凤纹碗,是清代五彩宫廷用瓷中的代表之一,几乎贯穿于康熙至宣统各朝。本文结合北京艺术博物馆藏五彩瓷,通过观察清代历朝五彩龙凤纹碗的胎釉、造型、彩料、纹饰、款识,对清代官窑五彩瓷的时代特征进行更加细致的分析与阐述。  相似文献   

13.
宫廷藏书兴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历代宫廷几乎都拥有当时最为丰富、完整的图书典籍。这些图书典籍藏于深宫秘阁,构成中国历代的宫廷藏书。中国历代宫廷典籍浩如烟海,古人形象地形容为汗牛充栋。确切地说,汗牛充栋只是中国宫廷藏书繁荣时期的形象比喻,而事实上,中国历代宫廷藏书有繁荣的时候,也有衰败的时候。分析其原因,中国宫廷藏书的兴衰和历代皇帝对于文化的好恶密切相关;而中国王朝的兴衰成败却直接决定着宫廷藏书的命运。  相似文献   

14.
辽代历史悠久,文化独特,是我国古代金银器发展史上的重要时期。辽代金银器汲取隋唐时期繁荣发展的营养,在吸收中原文化、西方文化和周邻民族文化的基础上更加灿烂,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金银器风格,其精湛的制作工艺和瑰丽的艺术造型代表了古代北方契丹民族金银器制作的巅峰,在草原文化艺术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5.
梁美玲 《沧桑》2008,(5):217-218
宋初百余年间,经济高度发展,音乐文化的重心由宫廷转向了民间。在繁荣的大城市中,民间音乐得到了集中与发展,宋词歌曲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也获得了空前的繁荣。文章从音乐创作、审美特征、抒情特性、演唱艺术等方面对其艺术特征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我国青铜铸造工艺可上溯到夏朝,到商代晚期进入了制作技术的鼎盛繁荣时期,青铜器造型典雅、纹饰精美、铸造工艺精良,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被世界学术界公认的东方青铜文化。商人是如何制作青铜器的呢?上古青铜器铸造技术可分为两个阶段:一是从夏朝  相似文献   

17.
洞窟壁画与墓葬壁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绘画艺术走向成熟时期的唐代,与社会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相适应,出现了气势恢宏、技艺精湛的大量壁画艺术作品.这些绘制在宫廷庙堂、寺院道观、陵墓地官等处的艺术品,在经历了1000余年的风风雨雨之后,仅存一些佛教洞窟壁画和陵墓墓室壁画.洞窟壁画制作场面宏大,题材内容广博,人物形象生动和谐.这些壁画从创作思想上体现了外来艺术与中原艺术相结合的格调,表现了由理想天国向世俗社会转化的趋势.被称为东方佛教艺术宝库的敦煌莫高窟壁画,是保留至今的唐代洞窟壁画的代表.  相似文献   

18.
马哲非 《收藏家》2005,(3):71-74
中国的织绣工艺成熟生产自汉唐盛世,到明清两代,丝织业的发展得到空前的繁荣。耕织堂主收藏丝织品原是源于对其流光溢彩的喜爱,在20多年来寻找韵味古雅的古代织绣艺术的同时,逐渐地将保护古代丝织品视为己任。此次“锦绣绚丽巧天工——耕织堂藏中国丝织艺术品展”集中展示了以明清时期为主的200余件丝织品,展品几乎囊括了丝织品的各类品种、众多绣派及兼顾宫廷织造和民间织绣,是明清时期织绣工艺发展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9.
满族宫廷画家唐岱王洪源清康乾年间(162一1795年),是清代社会安定、繁荣时期,绘画艺术也呈现兴盛景象。北京、扬州成为当时绘画艺术发展的两个大中心。清宫皇室笼络了一些文人画家为其服务,清代宫廷绘画因而得到迅速的发展。据清内务府档案记载:清代国家体制...  相似文献   

20.
艺术作为人类对客观世界进行审美反映的特殊手段,在其繁荣和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多种不同的门类。各门类艺术团表现内容不同,所使用媒体各异而呈现出不同的美学特征。同时,它们作为艺术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创作和欣赏过程中又存在着普遍的规律。绘画艺术,是在界定的平面范围内,通过对构图、明暗和色彩等多种造型因素的综合运用,塑造直观静止的艺术形象。博物馆陈列是以实物为基础,以文学、绘画、摄影和雕塑等诸多艺术门类为辅助,在一定空间内组成具有一定序列和艺术形象的一门综合艺术。陈列的艺术形式设计,作为陈列工作的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