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物》1984年第8期《阜阳汉简〈诗经〉简论》一文中说:"有的异文异义非常明显,如‘同车’,《阜诗》作‘同居’。"此论可商。汉刘熙《释名·释车第二十四》曰:"车,古者日车,声如居,言行所以居人也。"清王先谦撰集《释名疏证补》引叶德  相似文献   

2.
史载传《诗经》者原为鲁、齐、韩、毛四家,然鲁、齐、韩三家东汉以后渐亡佚,流传至今的仅《毛诗》一家。历代学者对于三家《诗》的佚文做了大量工作,如宋代王应麟的《诗考》,清代陈乔枞的《诗经四家异文考》和王先谦的《诗三家义集疏》等等,将散见于文献、诗词中的佚文进行搜集考证,探源别流,辩义明音,在当时所能见到的资料基础上,对《诗经》四家的异文、异义作了比较研究。近年发掘的阜阳汉简《诗经》和收集的汉镜《诗·卫风·硕人》篇,又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比较资料。  相似文献   

3.
一九七七年,在安徽省阜阳县双古堆一号汉墓中发掘出一批汉代简牍,阜阳汉简整理组从中整理出一百七十余条《诗经》残简,其中有今本《诗经》《国风》中的六十五首,《小雅》中《鹿鸣》、《伐木》等四首。由于简片破碎严重,所见各诗仅存残句,有的则仅存篇名。尽管如此,它也使我们窥到了迄今为止,《诗经》最古的本子的一些原貌。 阜阳汉简整理组的胡平生、韩自强两位同志将阜阳汉简《诗经》与今本《诗经》及今已亡佚的鲁、齐、韩三象《诗》做了比勘,认为它不属于鲁、齐、韩、毛中任何一家《诗》的传本,“是否与《元王诗》有关也无从考证”,因此“只好推想它可能是未被《汉志》著录而流传于民间的另外一家”。李学勤先生在《马王堆帛书与楚文化的流传》一文中曾推测阜阳汉简《诗经》也许是“楚国流传下来的另一种本子”。 古代文献最初成书或抄写的年代虽然距今已很久远,但是由于不同时代使用的文字形体有所不同,即使同一时代而不同地域的人在用字习惯上也有所不同,再加上我国古代又存在着避讳这一独有的历史现象,这就不可避免地留下了其最初成书或抄写的时代印迹。根据这些印迹,我们就有可能判定一部古代文献成书或抄写的时代。阜阳汉简《诗经》当然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4.
荆州王家嘴798号战国墓出土的楚简《诗经》,大部分可以与今本《毛诗·国风》相对读,各篇皆有篇名,每篇分章清晰。简本《诗经》的篇次、用字与今本《毛诗·国风》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王家嘴楚简《诗经》的出土,对于古文字释读和《诗经》文本的研究都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陈斯鹏 《江汉考古》2008,(2):122-128
上博简《周易》30号对应今本"说"之字由"又"、"兑"二部件构成,因二者发生合笔而难识,字实为"敚"之异体。《曹沫之阵》16号简原释"繲"之字应分析为从"纟"、"■",读"属",训为"连属",与"纪"为近义连文。《君子为礼》6号简原释"正"之字应释作"■"。读为"俛"。《弟子问》简5原释"连"之字应释"■",读为"略",义为要约:"■"由"■"之省体"■"变形声化而成。  相似文献   

6.
李善注《文选》征引郑玄《毛诗笺》异文甚多,大致有缺字改字、断章取义、引用其它著作而标为《毛诗笺》者。这种现象反映了李善注《文选》之时,《毛诗》抄本异文众多,文字并未统一之事实。对李善注《文选》征引郑玄《毛诗笺》进行探讨,既可以为《文选》研究提供更为准确的引文信息,也可以纠正唐代《诗经》学的某些成说。  相似文献   

7.
本共有两则札记。第一则是《S.10号(毛诗传笺)卷背注音之性质》。S.10号《毛诗传笺》卷背有145字之注音,潘重规认为这是六朝《音隐》类作之遗迹,《英藏敦煌献》据之定名为《毛诗郑笺音隐》。本从卷背注音与正面字的关系上考察,认为卷背注音是抄写人据某种《毛诗音》移录,并非是与正字合成有机整体的《毛诗郑笺音隐》,只是它用以注音的方法与六朝的音隐类作相同而已。第二则是《S.541号写卷的正面与背面》,S.541号写卷的一面抄写有《诗经》,另一面抄写有佛典《因缘心释论开决记》。本否定了以前诸家目录以抄写《诗经》一面为背面的说法,认为抄写有《诗经》的一面应是写卷的正面,而抄有佛典一面的内容则为其背面。  相似文献   

8.
S.2729号《毛诗音》乃《毛诗传笺》的注音本,撰写于隋,抄写于唐,其所据毛亨传、郑玄笺的《毛诗传笺》本与《经典释文·毛诗音义》及传世阮刻本《毛诗正义》相较,异文至夥.本文对其中13处作了详尽考辨,证明《毛诗音》写卷所据为《毛诗传笺》之本字.  相似文献   

9.
《说文解字》引《诗》四百一十六条,与今本毛诗或同或异.前人对比虽有所研究,然或宗毛、或宗许,难免有失公允.钱大昕说:“今世所行九经乃汉魏晋儒一家之学.许慎生于东汉全盛之时,诸儒讲授,师承各别,悉能贯通.经师之本互有异同,其文异而义可通者兼存之,以俟后人之决择.”《说文解字》引《诗》与今传毛诗异,非许慎以己意为之,实乃有所本.汉代传《诗》者,有齐诗、韩诗、鲁诗、毛诗.今齐、韩、鲁三家诗均逸,唯毛诗得传.然许慎著《说文解字》之时亦得见三家诗,故于三家诗、毛诗兼收并蓄,由此而保存了后世所不易见之资料.利用这些资料探究《说文》引《诗》与今本毛诗异之所在,对《诗经》研究不无帮助.今考《说文》引《诗》与今本毛诗所异为文字假借、古今字、联绵字所致.今择例释之.  相似文献   

10.
《文献》2010,(3)
<正>"智"、"知"在古代典籍中经常通用并构成异文,传统训诂材料中亦常见"知,读为(读曰、读如)智"、"智读曰(读为)知"等训释。现在多数学者认为"知""智"是一对古今字,"知"是古字,"智"是今字,"智慧"是"知"的引申义,后造"智"字专门记录此义。但是,出土文献所反映的情况却与此不同。  相似文献   

11.
银雀山汉简《尉缭子》"甲不出睪""睪甲而胜"之"睪",当改释为"皋","皋"读为"櫜"。"睪"的读音是"羊益切","歌鏖切"是后人误认"睪"为"皋"而给"睪"增加的读音。《群书治要》引《尉缭子》、宋本《尉缭子》"睪"作"暴",此"暴"乃"睪"之形讹,也应改释为"皋"。  相似文献   

12.
安大简《诗经》在专字使用上呈现若干现象和特点,这些专字在后世文献中有一定的传承沿用,但大多废弃不传,因而易与后世造字、用字偶合。其与传世的《毛诗》及其他出土《诗经》类材料中的字词构成异文或可以互证,对于还原《诗经》原貌、准确理解诗意及探讨相关语言文字问题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东汉古文献学家郑玄注《诗》"宗毛为主",但绝不拘泥于一家之见。其《毛诗笺》对于《毛诗》多有改动,且训释方式不拘一格。尽管郑玄改字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他本之三家,灵活运用多种校勘方法,订正了《毛传》中的诸多误字,取得了较高的校勘成就。  相似文献   

14.
《曹沫之陈》先后见于上博简与安大简,两简本来源于同一底本.两简本相互参照,不但可将竹简正确拼接编联,而且对文字释读、文本校释亦有重要意义.上博简《曹沫之陈》相关简文经正确拼接后,简63下的"(毓)"字与安大简简43的"詑"字构成异文,根据文意,"(毓)"当读为"抚","詑"当读为"恀",皆为"依托""凭借"之义.  相似文献   

15.
清代以来,学者或以服虔治《鲁诗》,或以主治《韩诗》,偶也兼及《毛诗》。但经过清理残存的服虔涉《诗》文献,发现其《诗经》学应以《毛诗》为主,兼治《韩诗》。服虔的《毛诗》学,表现为以《毛传》训释《左传》词汇与相关《诗》文;以《毛诗序》诠释《左传》涉《诗》文献。服虔在据《毛诗》以诠释《左传》时,存在以《毛诗》学与《左传》互动的经学诠释方式。  相似文献   

16.
一、释"畛"《老子》甲本442行:"人之言必胜者胃(谓)何才(哉)?"曰:"使地工,诸侯有职。",《马王堆汉墓帛书(壹)》释文作",注曰:"下文又言'使天下工',工疑读为攻亩,谓治田亩。"《秦汉魏晋篆隶字形表》据此把字列为亩字异体(见其书981页),字头定为。按,二书皆误,,字书未见,此实是"畛"字。帛书"写同"勿",如《老子》甲本296本、《战国纵横家书》268行、271行的轸字,《老子》甲本140行的缪字,《老子》甲本432行、《战国纵横家书》50行、227行的参字,其"形体皆与"畛"右旁同。《说文·田部》:"畛"井田间陌也。"《广韵…  相似文献   

17.
《史记·白起王翦列传》记载李信伐楚时先攻平舆、寝,又攻"鄢郢",然后向西会于城父(父城)的过程,存在史实抵牾和地理矛盾。清华简《楚居》中楚惠王时期曾徙居的"■郢",整理者根据字形释作"鄢郢",学者认为这里的"■郢"应进一步读为"郾郢"。本文指出《史记·白起王翦列传》中李信攻打的所谓"鄢郢",实即《楚居》中出现的"■郢",不在今湖北宜城一带,而在今河南郾城。李信伐楚作战路线存在的矛盾之处,可以得到合理的复原和解释。  相似文献   

18.
阜阳汉简《诗经》简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阜阳汉简《诗经》(以下简称《阜诗》)是现存最早的《诗经》古本。虽然残简断编,破碎得惊人,仍十分珍贵。因为它毕竟多多少少展现了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  相似文献   

19.
今本《老子》中有两个“孩”字,对其训释,历来众说纷纭,但从文义上看,均有未安。本文从战国楚简文字中的“娩”字经常被误释为“孩”这一现象入手,推测今本《老子》中的“孩”字也是“娩”字的误释,应该分别读为“娩”和“矇”。  相似文献   

20.
阜阳汉简《苍颉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物》1983,(2)
阜阳汉简包括多种古代典籍,因残破过甚,只能根据内容、书体、字形大小及简的质地、颜色、形状等加以区分归类,《苍颉篇》即其中之一。《苍颉篇》系竹简,系以三道编绳,两道编绳之间距离为11.3厘米左右,现存最长的一条简尚有18.6厘米,估计原简当在25厘米左右。阜阳汉简《苍颉篇》包括《苍颉》、《爰历》、《博学》三篇,四字为句,有韵可寻,今依周秦古韵,分句排列,韵字下加号注明。无韵可寻者,不再注出;无法断句者,原文照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