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元,祖籍南京,1914年1月26日生,我国老一辈著名漫画家。父刘封瑞,江宁府上元县人,居秦淮大夫第(今长乐路)。清宣统己酉科举“拔贡”名列江苏第一,金陵名儒,曾任私塾和省立师范国文教育员,为人正直,凡事以理法,被朋辈尊称为“刘圣人”。晚年任佛教幼院院长,养育孤儿。刘元1929年人上海美专学习西洋画,学生时代就对当年上海报刊中针砭时弊和关心百姓生活的漫画尤为喜爱,并与同学组织“黑猫漫画社”,以反映社会现象的漫画作品,每周定期在校门展出,还选送报刊发表,以画笔伸张正义,就此与漫画结缘。  相似文献   

2.
官场麻雀癖     
《文史博览》2010,(1):43-43
19世纪末20世纪初,作为现代意义上的"漫画"开始从日本传入中国。辛亥革命前后,中国社会正处于急剧变化的转型时期,漫画创作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高潮。本刊为此开设了专栏,从百年前的报刊上摘取了一批反映当时社会百态的漫画,以飨广大读者。  相似文献   

3.
读刘元的老漫画《南京三百六十行》,勾起许多儿时的记忆,仿佛又听到了那些悦耳的吆喝,又看到了那些熟悉的身影,又品尝到了那些可口的小吃。有人认为,这些画面展现的是"身处最下层贫民的日常生活",其实是不全面的。这些行当的从业者,已不能尽归于"下层贫民",而其业务对象,更是无论高低贵贱的所有市民,因此可以说,这些漫画切实地反映出当年南京市民的日常生活状态。不仅如此,直到二十世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新闻成为漫画的载体,从真正意义上说始于20世纪初。我国近代新闻漫画兴起于1903年。它以当年12月15日创刊的《俄事警闻》上发表的《时局图》为标志。由于新闻漫画本身具有的战斗性、评议性、时事性和趣味性,故它一问世便与报刊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5.
湖北漫画的历史沿革漫画在武汉出现较早,其作品首先是在报刊上发表。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不缠足画报》出版,刊登宣传画、漫画,针砭时政。1908年创刊的《江汉日报》曾刊登漫画讽刺  相似文献   

6.
正方唐(陈树斌),1938年生,广东中山人。漫画家、书画家。中国美协漫画艺术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研究员,第七、八届广东省政协委员。先后在全国20多个报刊开设漫画专栏,曾在漫画界中提倡开发右脑思维的"思维体操",先后创作了2万多幅作品,是20世纪80-90年代国内获奖最多的漫画家。  相似文献   

7.
官场麻雀癖     
《湖南文史》2010,(1):43-43
19世纪末20世纪初,作为现代意义上的“漫画”开始从日本传入中国。辛亥革命前后,中国社正处于急剧变化的转型时期,漫画创作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高潮。本刊为此开设了专栏,从百年前的报刊上摘取了一批反映当时社会百态的漫画,以飨广大读者。 ——编者  相似文献   

8.
刘元,字象乾,是我国老一辈著名漫画家,民国3年1月26日生于南京,时恰为农历元月元日,故名"元"。父亲刘封瑞36岁时(清宣统年间),在每12年(即逢酉岁)一次的科举制考试中,获江宁府上元县"拔贡"(选拔文行兼优,贡入京师的生员)第一名,是金陵名儒,家居秦淮河边"大夫第"(今长乐路)。民国15年,刘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西洋画系  相似文献   

9.
我国老一辈著名漫画家刘元,祖籍南京,世居南京城南,对家乡风土人情非常熟悉并怀有浓浓的深情。由于长年与南京平民的朝夕相处,故里乡情和民间习俗,自然成为他创作中特有的主题,并经常结合春夏秋冬季节或时令、家乡气候与生存环境,以幽默或纪实的手法,借助当年的《南京晚报》,在连载漫画《小克日记》和组画《周末画刊》中予以展现。通过这些作品,我们在了解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那段历史的同时,也形象地看到,南京广大平民日常生活中,传统民俗民风的实际状况及其中的苦涩。  相似文献   

10.
拍卖     
<正>丁丁双页漫画手稿再创纪录在2015年10月24日巴黎苏富比拍卖行举行的漫画大师收藏品拍卖会上,漫画《丁丁历险记:奥托卡王的权杖》双页手稿以156.3万欧元成交。该漫画手稿由世界知名漫画藏家让·阿诺德·朔夫斯收藏,是比利时漫画家埃尔热1939年7月在Le Petit Vingti e me杂志上发表的作品。"泰坦尼克饼干"拍得1.5万英镑英国沉船"泰坦尼克号"上的一块饼干,2015年10月24日在英国亨利奥尔德里奇父子拍卖行举行的"泰坦尼克号"专题拍卖会上拍得1.5万英镑。当时有人携带这块饼干上了救生  相似文献   

11.
作为川系军阀的代表人物,刘文辉曾经历了军事的起起落落和政治的波谲云诡,他的人生历程,也正是中国那段风云变幻的历史见证。长子刘元彦出生时,正值刘文辉军事生涯的顶峰。如今年近八旬的刘元彦在北京一座普通的居民楼里过着平静的晚年生活。刘元彦退休前任人民出版社编辑,说话间眉眼总是带着笑,很难想象眼前这位老人是一位出生于军阀之家、当年曾过着优裕生活的"大少爷"。  相似文献   

12.
晓蓓 《神州》2011,(1):90-93
漫画是一种艺术,是一种智慧的表达,如果说建国以来的新闻报道是正史的草稿,那么漫画中所保留下来的社会记忆,就是别样视角下的历史记忆。漫画的创作展现了各个时期的文化使命和文脉的延续。在上海举办的《新中国漫画回眸》展览中,漫画家们感慨,被冷落多年的漫画在张乐平先生100周岁诞辰和"三毛"形象诞生75年的时机下,似乎又燃起了一股漫画的热潮。然而,漫画除了形象之外,更是一门幽默的艺术,如今的经典再开发,往往只注重抓了"形象",少了"意思",恰恰是丢了漫画的神。因此,真正能够体现文化内涵的漫画艺术,贵在形神兼备。  相似文献   

13.
白水 《福建史志》2002,(3):55-55
林玉宇,艺号寅风。1950年出生于福建莆田。自幼酷爱绘画,初受乡贤陈鹤画家影响。20世纪70年代,常在报刊、杂志上发表漫画及小连环画,并在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连环画三册。  相似文献   

14.
近期在安徽大学召开的第二届"中国报刊与社会历史研究"学术研讨会,以中国近代报刊发展特点和报刊与社会历史发展的关系为主题,与会学者交流了晚清、民国时期报刊与报人的个案探究,报刊、报刊舆论与社会历史变迁的互动研究,近代报刊生存环境与信息控制的历史研究,以及新闻传播观念史、新闻传播思想史的研究。同时,还对多学科交叉研究新闻史等相关问题进行了热烈和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走近方成     
我知道方成大名,屈指算来,已经有53年了。当时,我正在建湖县上冈镇读初中。《人民日报》上经常刊有前苏联漫画家库克里尼克塞以及中国漫画家方成、钟灵合作的国际时事漫画。后来,见到报刊上有文章说,方成、钟灵是“中国的库克里尼克塞”。只是方、钟是二位画家,而库克里尼克塞是三位画家合作的笔名。时正抗美援朝,如火如荼,小镇的街上,贴满了标语、漫画。而其中的漫画,有一部分就是包括我在内的班上美术爱好者复制、放大方成和钟灵的漫画而成的。从此,我一直是方成漫画的爱好者。1955年,我上了复旦大学后,阅读的范围广了,还不时读到方成写的…  相似文献   

16.
建平 《文史天地》2011,(11):89-92
1950年10月,华东画报社出版了一本名为《解放前后大不同》的漫画。该书以漫画形式形象地描述了解放前后社会生活的本质区别。书中漫画由张乐平、洪荒、米谷、张文远、韩尚义、沈同衡等名家绘制。该书序言称,创作目的是"唤起人们对于造成过去那无限丑恶的国民党反动派和帝国主义特别是美帝国主义的憎恶,  相似文献   

17.
麦家碧毕业于香港理工大学设计学平面设计专业,主修插画。丈夫谢立文是悉尼大学教育和电脑双学位才子。两人一同从事漫画创作,代表作有"麦兜麦唛"漫画系列,并一起创办《黄巴士》杂志、《黄布丁》杂志,以及与政府合办的《麻雀仔》杂志。谢立文与麦家碧的艺术迥然有别于香港武侠、古惑仔等主流漫画。《麦唛漫画》是他们的代表性作品。这部漫画中的麦兜与麦唛粉红卡通猪形象,已经出现在我们身边的信纸、贺卡之上,成为小朋友们最喜爱的卡通形象之一,漫画故事中的"春田花花幼儿园"也已成为小朋友们的梦中福地。《麦唛漫画》的延伸产品,是大受青睐的麦兜系列电影——《麦兜故事》、《菠萝油王子》和《麦兜响当当》。  相似文献   

18.
刘建文  黄海霞 《神州》2012,(1):30-35
今年第六届中国作家富豪榜发布后,作家郭敬明、南派三叔、郑渊洁,分别以2450万元、1580万元、1200万元的年度版税收入,荣登第六届中国作家富豪榜前三甲。全新子榜单"漫画作家富豪榜",今年首次发布,统计时间为2001至2011十年间,中国漫画作家在内地主要作品的版税总收入,著名漫画作家朱德庸、几米、周洪滨,分别以6190万元、2500万元、1830万元的版税收入,跻身"漫画作家富豪榜"前三甲,中国原创漫画欣喜复苏。  相似文献   

19.
孔祥宇 《百年潮》2014,(5):69-73
正漫画1、漫画2描述的是1923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运动被残酷镇压的情形。漫画1《京汉工人流血记》描述的是参加京汉铁路大罢工的工人遭到残酷镇压,浑身鲜血的形象。漫画2中列强左手举着杀人的剑,右手牵着一条人面兽身的"狗",这条狗身穿军服,头戴军阀帽,手握沾满鲜血的屠刀,目标直指军阀吴佩孚。该漫画不仅揭露了"二七"惨案的罪魁祸  相似文献   

20.
<正>2014年7月12~13日,由安徽大学中国报刊与社会历史研究所主办,安徽大学学报编辑部、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史学月刊编辑部联合协办的第五届"中国报刊与社会历史研究学术研讨会"在合肥举行,来自国内各地高校及科研机构从事中国近现代史与新闻史研究的四十多位专家学者与会,围绕"战时报刊与舆论动员"的主题,对战时报刊媒介话语与舆论动员的互动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内容概述如下。一战时报刊与政府、国家的互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