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越窑中心论     
越窑是我国制瓷史上的一块里程碑,它的中心分布区在哪儿,一直是研究者们感兴趣的课题,经过考古学家和陶瓷研究专家们几十年的努力终于使唐以前的越窑产地大白于天下.它就是  相似文献   

2.
人生三议     
杨新元 《古今谈》2009,(3):80-82,88
一、无悔人生 什么样的人生是值得羡慕的呢?窃以为,应该是无悔人生。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一个人的生命长短,是不由人自己作主的;但是,一个人的人生,却是自己书写的。不管人与人之间在出身、智力、家庭条件、生活环境等方面千差万别,但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做一个心地善良、对他人有益的人,做一个对得起自己良心、无愧无悔的人,应该是每一个人的人生追求。  相似文献   

3.
续志三议     
目前,全省第一代社会主义新方志已基本完成,大多数市县开始准备续志工作。我们五大连池市志办在编纂《五大连池志》(山水志)的同时,也着手准备续志工作。对于续志,我们感到陌生与熟悉参半,陌生的是这毕竟是一项全新的工作,熟悉的是我们已经有了第一部志书的编修实践。所以,虽然我们对续志缺乏系统、深刻的理论认识,但也萌生了一  相似文献   

4.
人物志三议     
人物志是地方志书中的精髓,是为志书画龙点睛。把立传人物立准写活,读起来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一部志书也就有了生命。 为人物立传有四忌 立传入志的人物,都是出类拔萃的一方精英,有的享誉海内外,有的名留桑梓。立传人物的共同特点是各有生动的事迹,为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作出了非凡的贡献。当然也有少数阻碍历史前进的反面人物,但在人物志中毕竟是少数。所以,事迹的真实是立传的首要标准。只有真实,才能显示出历史的辩证法。  相似文献   

5.
越窑制瓷工艺在晚唐得到显著提高。在胎釉配方、造型装饰、窑具和烧制方面均有了重大改进和提高,而且在九世纪上半叶创制和使用了匣钵,特别是细质匣钵的出现,由于是用与制作器物相同的胎泥来制作匣钵,而且在烧瓷时用釉封接,烧成后只有打破匣钵,才能取出器物,虽然制作成本较大,但有效地保证了瓷器烧成时的还原气氛和防止落渣的发生,使瓷器质量明显提高;另一方  相似文献   

6.
周燕儿 《南方文物》2004,(1):51-55,27
越窑是我国古代著名的瓷窑体系,宁(波)、绍(兴)地区是它的发源地和主要产区,因这里在春秋战国时属越国,隋唐时又称越州,故名。考古资料表明,越窑的始祖“原始青瓷”始于商周时代。自东汉晚期成熟瓷器创烧成功以来,制瓷业发展十分迅猛,  相似文献   

7.
越窑花口盘     
越窑是我国著名瓷窑,主烧青瓷,始创于至今约二千年的东汉时期,历经三国、晋、南北朝到宋代结束。唐人陆羽《茶经》记载:“碗,越州上,鼎州交次,……越瓷类玉,……越瓷青而茶色绿”。可见越瓷在唐代就深受人们的喜爱,被后世所青睐,叹服为”李唐越器人间无”。  相似文献   

8.
南宋初年,越窑除了为两次明堂大礼烧造祭器外,还烧造御厨用瓷和其他官瓷。烧制御厨用瓷的时间约在南宋绍兴二年(1132),见于熊彦诗的奏书。史浩在绍兴十七年(1147)至二十年(1150)任余姚县尉期间曾监烧过官瓷,撰有《祭窑神祝文》。  相似文献   

9.
越窑摭谈     
越窑是中国古代历史最悠久、影响最大的瓷窑。长期以来,人们从各个层面对它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取得了许多成果,然仍有不少问题有待探讨。本文就越窑的分布范围、越窑瓷器的断代、越窑衰落的时间以及南宋越地青瓷窑的属性等问题展开了讨论,提出了一些具有学术深度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10.
<正>当前的史学研究,成绩不斐,但可议、可改之处不少,兹举三端,与同行共商。一、通识、通才之难见1949年后为什么没有培养出大学者?这是近年来学术界一直思考的问题。史学界自然也不能例外。返观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可谓大师辈出,这确实值得学界深思。  相似文献   

11.
志书的概述为全志之冠,正文之“点睛”.其主要特点表现在:一、概括力;二、气势;三、文采.笔者根据撰写《哈尔滨市志·军事工业志·概述》的体会,谈谈认识.  相似文献   

12.
1987年,黄岩市文物部门对位于城西20公里的灵石寺塔(始建于北宋乾德三年,965)进行大修,在清理过程中发现了一大批各种质地的佛像、供养人像和供养品,这件越窑青瓷熏炉就是其中的一件。熏炉通高19.5厘米,口径17.5厘米,底径12.6厘米,整器呈球形,熏盖以三瓣卷叶缠枝花为主纹,  相似文献   

13.
越窑衰落续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规模宏大、实力雄厚的越窑在登上它自身发展的巅峰之后迅速走向衰落,其原因长期以来令学术界感到困惑.我在越窑故地从事文物考古工作十余年,亦将它作为自己殚精竭虑探索的课题之一.虽然我已曾撰文讨论过越窑衰落的原因,但因篇幅所限,每有言不尽意之憾.当对越窑衰落的认识日积月累而漾于脑海时,般般思绪便又不可遏止地倾注笔端.  相似文献   

14.
通常所说的越窑泛指东汉至宋一脉相承的青瓷体系,窑址主要分布在今浙江上虞、余姚、绍兴、宁波等地,这里原系古越族人居住地,东周时为越国政治中心,唐时称越州,越窑因此得名。唐代中期,余姚县上林湖窑产品因质地超众被朝廷录为贡瓷,并置官监烧。此后,品质愈发晶莹的越窑备受文人雅士推崇,有“类玉”,“类冰”及“千峰翠色”的赞誉。晚唐起,越瓷中的贡品又得了一个千古绝唱的“秘色瓷”称谓。越窑品种十分丰富,有碗、壶、瓶、罐、盒、罂和雕塑等。同类器皿又有多种制式。以碗为倒,分圆口、花口。圆口碗以斜壁  相似文献   

15.
越窑是我国古代南方名窑之一,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本文根据现有纪年墓青瓷出土资料对东汉晚期至南朝这一段历史时期常见器物、典型器物演变、纹饰装饰特点及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内涵作了进一步的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16.
试论越窑的衰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越窑是中国古代著名的青瓷窑,约创建于东汉晚期,中晚唐逐渐进入辉煌时期,北宋中期开始出现衰落的迹象,北宋晚期全面衰落,约公元13世纪早期以后停烧。从其出现衰落迹象到停烧,历时约150多年,其间并非简单、缓慢地直线下滑,而是经历了一个较为复杂、耐人寻味的过程。衰落的前期即北宋晚期,形势急转直下,经营者们显得极度无奈;南宋早期似有所醒悟,之后,开始改革青釉的配方,调整产品,但终因衰落时间太久,行动太晚,奇迹未能出现。其衰落的根本原因是缺乏创新,盲目将生产的重点转向刻、划花青瓷,放弃了自己的特色,刻、划花青瓷又质量平平,使产品逐渐失去了市场竞争力,丧失了生存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孙传波 《收藏家》2008,(11):67-72
“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唐代著名诗人陆龟蒙的《秘色越窑》诗把越窑青瓷的釉色之纯、之美表达得淋漓尽致。越窑青瓷,以其釉色的类冰似玉、造型的奇特多姿而著称于世。  相似文献   

18.
目前很大一部分古陶瓷研究者,把越窑的产生、发展、鼎盛到衰落的时代,定在东汉晚期到北宋晚期;就空间地域大多认为,在现浙江省的宁波,绍兴地域为主。从考古学角度审视古陶瓷的研究,我从地层学和制品类型学(标型学)两方面着手,提出浙东青瓷发展的历史,是先越  相似文献   

19.
漫谈早期越窑青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士民 《收藏家》2005,(5):9-14
目前很大一部分古陶瓷研究者,把越窑的产生、发展、鼎盛到衰落的时代,定在东汉晚期到北宋晚期;就空间地域大多认为,在现浙江省的宁波、绍兴地域为主。  相似文献   

20.
我在参加《乌鲁木齐市志·工业编》诸章的评审中,发现三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今不揣粗陋,草成此章。 一、如何体现工业生产这条主线 乌鲁木齐市是个大工业、小农业的城市,写好工业专志对于首府城市志的编纂尤为重要。工业编设有综述和诸如电力工业、煤炭工业等章。综述的任务是总揽本市工业全貌,反映工业发展的历程、布局、效益等内容,力求多层次、全方位地揭示工业发展的规律,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