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露 《神州》2013,(9):209-209,211
刘天华(1895.2.4.—1932.6.8.),江苏江阴人,中国作曲家,二胡演奏家,音乐教育家。刘天华为民族音乐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是我国近现代音乐史上第一个运用民族音乐素材和创作技法规律,而又善于吸收西方音乐进步因素的专业的民族器乐作曲家、革新家。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最优秀的民族器乐作曲家、革新家,二胡、琵琶演奏家和教育家,他以毕生的精力从事民族器乐的创作、演奏、教学和研究,  相似文献   

2.
杨爽  赵艳  赵美音 《神州》2013,(4):207-207
音乐表演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的高度综合的艺术活动,不仅很好地诠释了作曲家一度创作作品的深刻内涵。也向观众展现了表演者主观情感的再创作。音乐表演者对音乐进行二度创作,是否能正确的把握一度创作作品的思想内涵,并创作出正确的二度创作,是对音乐表演者的基本要求。在舞台上的最终环节,将音乐作品完美的传达与表现,每一个环节都与音乐表演者自身的音乐素质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
许蕾 《神州》2014,(12):218-219
陈其钢是当今少数几个在世界音乐舞台上极为活跃的中国作曲家之一,他有着一种古典诗人般的气质,他将中国的传统元素很好的融合于西方现代作曲之中,他的单簧管作品《晨歌》虽为早期的创作,但却融入了陈其钢本人作为单簧管演奏者和作曲家创作的经验。因而,貌似简单的乐曲却暗含着深刻的音乐表现,学习和研究此曲不仅可以使我们领略陈其钢音乐创作的风格特点,同时还启发我们对同类作品的理解和把握。  相似文献   

4.
阿贝格变奏曲是舒曼从文学作品中获取灵感而创作的,是他的第一首钢琴作品。整首作品富于诗意,充满了幻想的色彩。本文将通过这首作品的创作背景、趋势结构、创作技法等方面来对此作品的创作特点进行初步的探索。罗伯特·舒曼是德国著名的音乐评论家、指挥家、钢琴家、作曲家。他的作品以歌曲和钢琴曲居多。其中钢琴作品常表达  相似文献   

5.
张利强  何玉 《神州》2014,(6):202-203
二度创作赋予音乐作品以生命力,它是表演者在保留作品一度创作真实性基础上的再创造。二度创作不仅能够使表演者不断的提高自己的音乐素质和修养,而且也使表演者更深入的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掌握作品的潜在内涵,从而更完美的诠释作品。  相似文献   

6.
逄春媛 《神州》2012,(18):164
古今中外音乐有不少作品是对鸟声模拟的,笔者在这篇文章中,主要以比较的方法谈谈我国以唢呐曲《百鸟朝凤》改编的钢琴曲,和法国著名的作曲家梅西安所创作的系列钢琴作品《鸟类志》的民族风格比较。  相似文献   

7.
宁菲 《神州》2011,(1):80-80
柴科夫斯基的创作涉猎了众多的音乐体裁与形式,其中交响乐的创作处于首屈一指的地位,可以说交响乐作品的创作贯穿了他的一生。其中,最著名、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是《第六“悲怆”交响曲》。本文通过对该曲的和声、曲式结构以及作品背景分析,尝试对柴科夫斯基的这部作品做一深层研究。  相似文献   

8.
潘婷 《神州》2020,(5):51-51
中国作曲家通过几代人的努力,以本民族的音乐语言作为创作的母语,进行了中国风格音乐创作的研究和实践,创作出了既具有中国民族特色,又具有鲜明时代风貌的钢琴作品。这些作品乐思清新、风格鲜明、笔法简洁,民族特色突出,情感朴素而真诚。在风格上与西方的传统和现代钢琴音乐都有很大的区别,在演奏方法上也应该有别于西方音乐。尤其在节奏、节拍以及速度等方面,中国传统音乐的“拍无定值”“死曲活奏”的演奏意识同欧洲传统音乐严谨刻板的演奏意识迥然不同;在调式、音阶、和声以及旋法等方面,中国的传统音乐多以五声性(宫、商、角、微、羽)调式为主,单声音乐思维处于支配地位,和声构成原则以二、四、五、六度等非三度叠置为特点。  相似文献   

9.
赵美音  梁良  关松鹤 《神州》2012,(32):179-179
要赏析一首音乐的好与坏,首先是看音乐的创作,表达的情景是否真实、美妙,然后用专业的知识来评判、欣赏音乐,但是最主要的一方面是审查音乐表演。音乐表演是由音乐表演者展现出来的,是在原作品的基础上,随自己的心境,自己的感知力、认知力,对音乐作品的理解,进行的再次创作。要想使音乐表现的更动人、更彻底,就需要音乐表演者有丰富的文化底蕴,高超的表演能力,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将自己的风格与音乐作品相融合,同时,还要保持音乐表演的艺术风格与原则,以其艺术表现手法为中心,贯穿整体,只有这样,才能既保持了原滋味,又有一定的新鲜感,增添了音乐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0.
李青阳 《神州》2012,(14):201-201
梅西安的作品有很独特的艺术特点,钢琴曲集《鸟鸣集》正是能充分体现他创作特点的一部作品,也是他全部创作中最杰出的代表作之一。本文从创作背景以及艺术风格方面对该作品进行解析,揭示《鸟鸣集》在音乐创作意识和音乐写作理念方面与众不同的特点和优异不凡的品质。  相似文献   

11.
刘心宇 《丝绸之路》2021,(1):178-180
琵琶独奏曲《草原小姐妹》完成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由作曲家吴祖强、琵琶演奏家刘德海共同创作完成,乐曲不仅在音乐结构上有了大的创新,且在风格、技法演奏方面有着独特的一面.本文对现代题材琵琶独奏曲《草原小姐妹》作品进行艺术风格与演奏技巧探析.  相似文献   

12.
胡婧 《神州》2013,(12):215-215
冼星海是我国近代音乐史上一位多产的作曲家,他一生创作了两百多首群众歌曲,四部大合唱等。他的作品深受好评,这与他创作风格的改变是不可分割的。而探索作曲家创作风格改变的原因,也可以知道一位具有时代影响力的音乐家是如何炼成的,这对于后世创作型音乐家的养成有很好的借鉴之用。  相似文献   

13.
马轶敏 《神州》2013,(1):8-8
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音乐进入浪漫主义时期,舒伯特也是这一时期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为人们研究浪漫主义音乐奠定了基础,本人以他的《美丽的磨坊女》为例,从创作背景、作品、分析、音乐表现意义三个方面加以论述并提出自己的一孔之见。  相似文献   

14.
赵春子 《神州》2012,(32):180-180
今天,在世界艺术正走上一个多元化的时代,音乐也不例外。在这个多元化的时代里,我们中国现代作曲家应以民族性与现代性的结合而独树一帜,走向世界,大放异彩。钢琴套曲《他山集》是汪立三先生创作的一首中西兼收的钢琴作品。《他山集——五首序曲与赋格》是一套在五声音阶的基调上运用西方的复调形式,并结合现代作曲技法创作而成的。第一首:《书法与琴韵》,第二首:《图案》,第三首:《泥土的歌》,第四首:《民间玩具》,第五首:《山寨》。试析其创作中潜藏和外露的中国情节,从而体现出中国钢琴音乐的民族性。  相似文献   

15.
长篇小说《科尔沁旗草原》(以下简称《草原》),是端木蕻良一九三三年创作的作品,也是这位有六十多年创作经历的老作家的代表作。但是,《草原》自一九三九年问世以来,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直到如今所有国内的现代文学史都没有给它以应有的地位。这是不公道的,就其思想高度和艺术成就来说,这部作品都有很高的价值,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中应该占有较为突出的位置。因此,本文拟对这部作品作初步的探索和分析。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漓江画派的音乐美研究,分析了音乐和美术都是情感的表露;音乐和美术的创作源泉都来自生活;音乐和美术都从民间汲取营养。提出了在现代的艺术流派中,广西的漓江画派是音乐与美术融合的经典。同时,论证了在艺术教学中音乐与美术综合的重要性与创新性。  相似文献   

17.
汪胜 《名人传记》2020,(2):79-84
在我国众多音乐大咖中,被称为“人民音乐家”的只有聂耳、冼星海、施光南三人。在战乱年代,聂耳创作的《义勇军进行曲》、冼星海创作的《黄河大合唱》激励着无数热血青年投身民族解放的行列,对鼓舞中国军民的抗日斗志起了极大作用。与聂耳和冼星海不同,施光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自己培养的第一代作曲家。在几十年的创作生涯中,他不仅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歌唱家,而且留下了《祝酒歌》《月光下的凤尾竹》等许多传唱至今的作品。施光南生前一直想举办一场作品音乐会,但因所处时代等原因,一直到去世,这个愿望都没有实现。后来,他的遗愿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下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8.
后现代主义是 2 0世纪 70年代在欧美等西方学术界兴起的一种社会思潮。近些年来 ,我国学界对于后现代主义作品的介绍颇多 ,但对其进行认真研究的论著则较少。本文对后现代、后现代主义和后现代史学的发展过程进行了疏理 ,尤其是就后现代史学对现代史学的挑战作了认真的探析 ,认为后现代史学的核心是力图动摇西方现代历史编撰学的基础 ,颠覆西方自启蒙以来建立起来的历史观念  相似文献   

19.
鲁迅生活的二十世纪上叶,是近代中华民族灾难深重、社会矛盾异常尖锐的时代。鲁迅深邃地洞察时代的症结,用如椽创作了一批振聋发瞆动人心魄的悲剧作品,今天读来,仍有风骨独异之感。多年来海内外对其悲剧作品的艺术特色多有论著。或许笔者孤陋寡闻,感到论及其悲剧艺术观特色的文章  相似文献   

20.
贺绿汀(1934年-1999)出生在湖南邵东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是中国当代著名的作曲家、音乐理论家、音乐教育家和音乐活动家。他率先叩开了中国钢琴作品通向世界的大门,其《牧童短笛》成为中国钢琴音乐史上的里程碑;他率先为中国电影作曲配乐,创作的《春天里》、《天涯歌女》、《四季歌》等历经半个多世纪仍为民众所喜爱;他翻译出版的《和声学理论与实用》是第一部完整系统地将欧洲和声理论引进中国的译著;他创作的(游击队之歌)鼓舞无数青年奔赴抗日前线。他一生成就了三部大合唱、六部歌剧、近二百首歌曲、二十七部电影音乐等,很多都是传世之作。他著述的二百八十多篇(部)音乐理论文章、专著和述评,对中国现代音乐事业的繁荣和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贺绿汀长期担任中国音协副主席、上海音协主席、上海音乐学院院长、教授职务,多次参加国际音乐活动。1983年,他被国际音乐理事会选为终身荣誉会员.是中国第一位获此殊荣的音乐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