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近代中原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及其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期以国内区域市场为主要贸易范围的中原地区,在进入近代以后,借助于传统水路和现代铁路,与沿海、沿江各通商口岸实施对接,从而逐步发展起了以沿海和国际市场的进出口贸易为导向的近代外向型经济。它不仅改变了中原经济发展的面貌,而且在中、西部地区近代经济的外向化过程中,也起到了不可或缺的桥梁作用。  相似文献   

2.
进入近代以后 ,随着北方经济市场化与外向化进程的加快 ,其药品的供销在种类、规模、运营方式、运销路线等方面 ,都发生了一系列新的变化 ,从而使近代北方的药品供销体系得以逐步地构建起来。这既是北方医药事业不断发展的具体体现 ,也是北方经济近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天津——近代北方经济的龙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具有优越地理区位、便利交通条件和良好经济基础的天津,开埠后又利用通商口岸所特有的宽松环境、发展机会和广阔市场,逐步成为北方最大的对外贸易中心、工业中心和金融中心,成为近代北方经济的龙头,极大地推动了北方广大地区经济的现代化进程。真正充分发挥港口城市天津所固有的巨大经济优势和潜力,有利于今天北方市场经济的全面、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4.
樊如森 《史学月刊》2007,2(6):96-104
上海开埠以后,在成为全国最大对外贸易口岸的过程中,把北方变成了它的间接经济腹地,带动了北方经济的外向化。进入20世纪以后,环渤海港口城市的直接辐射作用得到加强,促使该地区的直接对外贸易迅速发展,经济现代化水平迅速提高,并迫使上海的有效辐射范围从北方逐步向长江流域退缩。直接龙头取代间接龙头,是近代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和必然结果。它加速了环渤海经济的崛起,不利于上海经济的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5.
《民国档案》2012,(1):69
张晓辉著《民国时期广东的对外经济关系》已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全书共九章,计40余万字。作者以近代化为视角,对国际市场对粤省外向型经济的导向、国际市场周期波动尤其是突发因素与粤省盛衰、国内国际市场的互动关系、本省资本与外省资本之  相似文献   

6.
晚清时期香港与北方环渤海地区的贸易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清时期香港与北方环渤海地区的贸易关系密切,东北地区通过牛庄口岸,山东及朝鲜通过烟台口岸,直隶及广大北方腹地通过天津口岸与香港展开了繁密的贸易往来.不同地区的洋货进口结构略有不同,而土货出口结构则差别较大,反映出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对外贸易的发展刺激了腹地外向型经济的兴起.  相似文献   

7.
本文证明,在英国近代农业中包含了大租地农场、小型家庭租佃农场、大地主地产、庄园制残余等多种经济结构成分,提出了与国内一些学者所持的英国近代农业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典型的结论不同的见解。提出英国近代资本主义时期国民经济中农业经济部类的结构特征和性质的问题,认为农业部类与工业部类的结构性质有所不同,前一部类常常保留了若干封建残余和非资本主义经济结构成分,资本主义时代农业发展道路不同于工业。由于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第二次国际大讨论中,布伦纳的论文是以英国农业资本主义典型性的论点为基础的,今天对布伦纳辩论有必要重新加以考虑。  相似文献   

8.
近代广西城市发展对周边农村经济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法战争后,广西龙州、梧州、南宁先后开放。随着对外贸易的开始,近代广西城市发展也拉开了序幕,客观上使广西部分城市的功能发生了变化,城市规模逐步扩大,出现了城市近代化发展的迹象,城市的发展呈辐射状地影响到周边农村广大地区,引起了周边农村经济结构中产业结构、生产关系结构、技术结构等各个方面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引进与变革:近代中国企业官利制度分析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朱荫贵 《近代史研究》2001,3(4):145-167
官利制度是近代中国股份制企业中独具特色的分配方式。它与西方股份制企业制度引进中国相伴而生,是经过变革而又适应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一种经济制度。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环境条件、中国近代资本市场的高利贷性质和中国悠久的商事习惯,是导致其产生和长期存在的根本原因。其本身利弊共生,但却适应当时的社会。正是这些独具特色的事物,给后人认识近代中国国情提供了极好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社会政治结构及其在近代的转型陈曼娜近代中国社会结构转型,是一个宏观性的研究课题,它既涉及经济、政治,也涉及思想与文化。其中政治结构是整个社会结构的中间结构,它既取决于一定的经济基础,又影响到悬置于其上的社会意识,具有极其重要的中介性作用,是社...  相似文献   

11.
铁路与1912~1937年间的豫北工矿业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国初期,铁路在华北兴起并形成网络之后,加速了华北内陆与沿海通商口岸经贸交流的进程,推动了内陆经济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由此,豫北的工矿业发生了极富时代特色的变动。由于自然经济依然存在,这一转变过程表现出很强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因此,通过对豫北近代工矿业发展的具体考察,揭示了华北内陆区域经济由传统向现代演变的主要特征及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12.
文化经济与城市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城市是人类社会经济文化活空间的投影,是经济活动和文化活动最为频繁,文化经济最为发达的地理空间,对城市的文化经济与城市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具有较高的典型性和针对性。本文从文化与经济本质上具有的共生性入手,简单叙述了文化与与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的必然性,进而归纳了文化经济对于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促进经济增长,提高经济效益,软化经济基础,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经济的协调稳定发展等几个方面,文章第三部分对文化与经济相互融合的状态进行划分并概括为从三个层次,文章最城市是人类社会经济文化活空间的投影,是经济活动和文化活动最为频繁,文化经济最为发达的地理空间,对城市的文化经济与城市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具有较高的典型性和针对性。本文从文化与经济本质上具有的共生性入手,简单叙述了文化与与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的必然性,进而归纳了文化经济对于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促进经济增长,提高经济效益,软化经济基础,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经济的协调稳定发展等几个方面,文章第三部分对文化与经济相互融合的状态进行划分并概括为从三个层次,文章最后通过解析文化经济与经济发展的相对平衡关系,提出了在发展经济过程中,应不失时机地对文化经济的发展进行必要的引导和规划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近代城市统治阶层的早期现代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邱国盛 《史学月刊》2002,2(2):60-65
近代基本经济关系的变动导致政治结构的演变。随之而来的则是城市统治阶层在制度化、非制度化等各个层面上的转换,这种转换不仅体现在其流动方式的变化上,而且更体现在新的社会功能分化导致公务员的出现以及统治阶层的日益扩大化、平民化。但是,特殊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背景又使这种转换呈现出畸形特征。  相似文献   

14.
明代人口分布与社会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从地域上看,明代人口分布并不均衡;从时间上看,明代前、中、后期各地区人口分布发生了一些变化。明代人口分布状况对社会经济布局、经济结构调整、城镇的发展、劳动结构和职业结构的变化以及局部地区人口过剩和资源紧张等方面均产生了极大影响,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走向知识经济时代的新型城乡关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苏俏云 《人文地理》2002,17(2):78-81
21世纪,知识、技术的竞相发展,使社会范式发生转变,从而使整个人类社会走向知识经济时代。在知识社会中,封闭、地区性社会向开放、全球性社会递进,城乡间公平享受社会公共资源。城市与乡村加速发展,城乡关系由传统的对立、两极化向新的协调、一体化发展,市场型城乡关系形成。本文在分析中国城乡关系演变历史的基础上,指出经济关系是城乡关系的主体,城乡社会关系趋于复杂化,城乡生态环境日益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城乡政治关系民主化。  相似文献   

16.
通过城市规划空间结构历史演化过程分析,我国经历了从农业区域基质到工业区域基质的五次城市规划空间结构演化更替的过程,且每次规划空间结构更替都有特定的社会经济历史背景。我国带着不同社会经济体制所遗留的各种痕迹和烙印,迈入了以市场经济、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集团化为宏观背景的信息化社会,且我国还处于工业化、城市化的中期。面对新世纪的发展环境,并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基于“以人为本”生态区域基质的以生态经济区为单位来组织现代城市规划空间结构体系的基本思想,并构建了我国现代城市空间结构体系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17.
新的世纪,广西正在加强西部民族地区的市场经济建设,以此来加大对民族地区经济的开发力度,推进民族经济融合。本文从历史学的角度,重新审视近代以来右江流域城镇圩市发展状况、成因及其对民族经济融合的影响。这将有助于我们了解近世以来,该区域各民族社会经济变迁的历史基质及其动力,深化我们对当前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开发建设的决策思考。  相似文献   

18.
中国近代工业地理分布、变化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发生剧烈变动。工业(包括手工业)的地理分布及其变化,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大致经历了1840-1894、1895—1913、1914-1936、1937-1949年四个阶段的发展演变。其间,中国近代工业虽然从无到有,但受历史条件的制约,其发展速度和规模都很有限,其地域分布也始终没有突破偏于沿海沿江地带的基本格局,这种状况限制了其社会影响,有碍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开发和工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