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九一八事变后,面对日本军国主义的大举进攻,国民党政府实行了不抵抗主义和完全依赖国际联盟的政策,这是人所共知的。那么,国联又是怎样调处这一重大事变的,结果如何?长期以来人们的认识不大一致。近年来国内出版的一些著述对这段历史的论述,与史实也多有出入。本文根据自己所接触到的有关当年的文献资料,就国联调处九一八事变的经过及教训作一考察。  相似文献   

2.
肖如平 《民国档案》2012,(2):109-113
自宁汉分裂,陈铭枢一直追随蒋介石。然而,一二八事变前夕陈铭枢和蒋介石的关系却日渐恶化,双方由彼此信任发展到互相猜忌。一二八事变爆发后,双方在抵抗的程度上又产生了严重分歧,并由分歧走向了决裂与对抗。其关系之恶化除外部因素外,角色错位与性格多疑皆为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在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的整整10年里,美国政府对日本侵华采取了可称之为“史汀生主义”的立场,即:既不承认日本侵华行径及其后果的合法性,又不采取果断有效的措施从根本上制止侵略。这是包含了某些积极因素的消极立场。史汀生主义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提出的,在一二八事变后又加以某些补充。分析美国政府对九一八事变和一二八事变的态度,有  相似文献   

4.
1932年爆发了震惊中外的一二八事变,驻守上海的中国第九路军奋起抗击,受到全国人民的拥戴;而驻守上海的中国海军却始终按兵不动,受到各界人士的普遍谴责。当时,人们把海军不抵抗的原因归咎为军内部少数人的“媚日”和“卖国”,致使海军在一二八事变中的表现成为海军历史上一个难以抹掉的污点。然而笔认为,海军是一个特殊的军种,对物质的依赖性大,无论是建设还是作战训练,都不能离开政府而独立进行。一二八事变爆发之前,国民党蒋介石政府就没有给海军以足够的重视,使海军发展缓慢,失去与日寇相抗衡的能力。事变爆发时,又对海军采取了高压政策,迫使海军放弃抵抗。因而,受到谴责的不应该是海军,而应该是国民党蒋介石政府。  相似文献   

5.
在民国史上,国民党内部历来存在着派系斗争,给国家和民族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在1932年一二八事变后,国民党内部又一次出现了激烈的派系倾轧。这使全国人民进一步看到,国民党政府不可能领导中国人民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不可能使中华民族摆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苦难深渊。 一、起 因 一二八事变爆发后,在全国人民的抗日情绪影响下,驻扎在上海的第十九路军的总指挥蒋光鼐、军长蔡廷锴和淞沪警备司令戴戟联合发出通电:“暴日占我东三省,版图变色,国旅垂亡。最近更在上海杀人放火,浪人四出极世界卑劣凶暴之举动,无所不至。”“为…  相似文献   

6.
李顿赴华调查中国事件期间致其妻子信件(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九一八事变后,国际联盟决定派调查团赴中国调查事件真相,调查团团长由英国人李顿(Victor Robert Lytton,1876—1947)担任。李顿率国联调查团于1932年3月14日抵达上海,先后赴南京、汉口、北平及东北各地调查,并在完成调查报告书后于9月5日离华。在中国近6个月期间,  相似文献   

7.
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后,野心勃勃的日本帝国主义入侵我国东北轻易得手,迫不及待地推出所谓“南进”攻略,企图进一步扩大侵华战争。上海这个中国最为重要并有着复杂国际背景的大都市,便成了他们的首选目标。于是又一轮包藏祸心与杀机的寻衅、进攻,从白山黑水引向黄浦江畔,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一二八事变。然而,历史虽有惊人的相似,却没有简单的因袭。 波谲云诡的日僧事件  相似文献   

8.
苏小东 《民国档案》2001,1(3):83-88
20世纪30年代初,口本加快了侵华的步伐。从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到1932年“一二八”事变,直至1937年的“七七”事变,终于挑起全面侵华战争。在此期间,最早与侵华日军遭遇的中国海军是东北江防舰队。  相似文献   

9.
一二八事变与英国对中日冲突的立场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观念建构利益的基本观点,本梳理了一二八事变中英国对于中日冲突的立场的曲折转变过程;分析了在这种转变背后,英国内部在如何规范其在华利益上,传统殖民主义观念与现代国际关系准则的交织与冲突;评估了这种转变在英国的远东均势构想、制日集体安全机制的形成以及中英关系的转型方面的效应。  相似文献   

10.
徐煜  向开斌 《民国档案》2006,(3):95-100
一二八事变中,《申报》始终站在爱国和正义的立场上,通过时评深刻揭露日本发动事变的侵略野心,积极声援十九路军和第五军抗战,大力支持上海民众的抗日救国运动,积极为抗日斗争建言献策,在维护国家和民族尊严、唤起民族觉醒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一“九一八”事变爆发,蒋介石一面下令东北驻军不准抵抗,一面即于1931年9月21日,即事变后的第三日,向国际联盟提出申诉,企图借此掩饰其出卖祖国领土的罪恶行为,从而逃避中国人民的谴责。而在实际上,这个行动乃是在美英帝国主义控制下的南京国民党政府企图把东北从日本独占的形势下向国际帝国主义作公开的拍卖。“九一八”事变爆发时,美英法等帝国主义国家基于反苏反共的立场,自始就对日本帝国主义采取縱容和漠不关心的态度。美国并非国联会员国,但在远东问题的处理上,没有美国的参加,国联不可能采取任何行动。因此,国联在接受国民党政府申请后,立即要求美国合作。美国一面复允国联的  相似文献   

12.
从1935年华北事变到1937年卢沟桥事变,是国民党政府对日政策的转变时期。在国内外多种因素促使下,国民党政府的对日政策开始发生变化。1937年“七七”事变和“八一三”淞沪抗战,使国民党政府正式走上了抗日的道路。(一)改变对日政策的原因“九一八”事变,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中国富庶的东北地区。可是,国民党政府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却采取了妥协退让政策。开始,它对日军的进犯实行了“不抵抗主义”,企图依赖“国际联盟”出面干涉,强迫日本退兵。结果,东北的大好河山,迅速落入敌手。依  相似文献   

13.
1931年9月18日,日本军国主义悍始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翌年1月28日,以蒋光鼐为总指挥、蔡廷指为军长的第十九路军在上海市民的支持下,奋起反击日本侵略者挑起的新的战争,史称“—·二八”事变。淤沪抗战的爆发唤起了全国人民,举国上下,众志成城,宋美龄于此投身于中国的抗战中,并以她的特殊地位做出了一定贡献。一组建中国空军一二八事变中,日本空军对中国军队进行了大规模的空袭.作为国民党领袖的蒋介石认识到空军的重要性,开始着手建立一支现代化的中国空军。中国的航空事业起步于民国初年,孙中山于1922年就在广州创办…  相似文献   

14.
赵曾  王磊 《钟山风雨》2011,(1):12-14
国联全称国际联盟,成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1920年,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在某种程度上被认为是联合国的前身.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以蒋介石为首的南京国民政府对日妥协,百般退让,寄希望于国联的居间调停并进而对侵略一方日本加以制裁,结果不足两万的日军节节进攻,仅三个月就侵占了我国东北三省.  相似文献   

15.
在一二八、八一三事变中,上海两次惨遭日军炮火蹂躏,尤其是闸北的繁华地带东北、西南两处,先后因日军轰炸使三十年的建设成就荡然无存。日本的侵华战争不但中断了闸北的现代化建设,还直接导致了该地区的长期沉沦。  相似文献   

16.
《独立评论》与抗日救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九·一人”事变和“一二八”事变后,抗日救亡成了最大的时代主题。在这种形势下,中国社会各界对日态度软硬不一、强弱各异,大体而言,以蒋介石为首的南京国民政府当局,推行的是“攘外必先安内”与“一面抵抗,一面交涉”的妥协方针;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深明民族大义者,则坚持全民族抗战的积极路线。而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自由主义思潮孕育下成长起来的一批知识分子,本着士人传统的“经世致用”精神,以深切的爱国激情和冷静的学术理智继续张扬着前辈们一贯高举的“救亡”与“启蒙”大旗。在30年代初空前的国难时艰中,他们一面…  相似文献   

17.
王宠惠(1881-1958),字亮畴,原籍广东省东莞县,是民国时期著名的法学家,曾担任国际联盟海牙国际法庭的法官,被人誉为“法学泰斗”。他早年留学欧美,交好于孙中山,抗战爆发前从海牙归国后又一直追随蒋介石,因而得以两度进人民国外交界,在南京临时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先后担任外交总长和外交部长。卢沟桥事变爆发时,他刚担任南京国民政府外交部长(下文均称为“南京政府”)不到半年时间,中日两国间紧张严峻的形势便将他推到了国民党抗战外交的前沿。 事变爆发时,国民党党政要员正在庐山参加暑期训练。事变的消息传到庐…  相似文献   

18.
九一八事变后顾维钧等致张学良密电选(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南京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设立了特种外交委员会,以戴传贤为会长、宋子文为副会长,主持对日外交工作。顾维钓、罗文干、刘哲均为该会委员,负有将该会所作的决议转达给张学良并征求其意见的任务。这组密电所选辑者除张学良等电文四件外均为顾维钓单衔或与罗文干、刘哲联衔致张学良的密电稿,记载了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南京国民政府谋求依靠国联力量,迫使日本撤兵,然后与日本直接交涉收回东三省和一二八事变后的外交措施,日本的强权外交以及英、美、法三国对日本的态度。由于顾维钓等参予了这一时期南京国民政府对日外交决策活动,这一组密电实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分上下两部分,先后刊布。本组史料由郦玉明、任荣同志提供,本室整理。  相似文献   

19.
国联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战期间,欧美相关政治力量在通过建立国际联盟(以下简称国联)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维护世界和平上,达成共识并进行了相关的筹划。一战后召开巴黎和会,协约国在借鉴一战期间关于国联各种构想的基础上,建立了国联及其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机制。但该机制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以往国际政治的结构,加之在自身设计上存在很多漏洞,使得国联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机制在调处一战后国际争端中所发挥的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20.
夏页文(1918—1988年),又名夏方林,山东省长清县人。5岁人私塾读书,后进入县立一小上学。1931年高小毕业。这一年,中国发生了“九一八”和“一二八”事变,少年夏页文开始为中国的命运担忧,同时对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蒋光慈的《少年漂泊者》等小说引起了极大的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