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宋古八大家”之一的曾巩(1019—1083)是北宋中期名的学家,其存世作品主要辑录在《元丰类稿》中,历朝均受到推重。近人版本中以《曾巩集》内所辑的曾巩诗最齐全,而《全宋》、《全宋诗》、《全宋词》中所辑录的曾巩作品也不容忽视。然而笔在研究整理曾巩作品时,也发现了曾巩零星未被上述四书收入的诗,现将之辑录起来,望为学术界研究曾巩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
曾巩1019年—1083年。建昌南丰(今江西南丰)人。他的祖父当过尚书户部郎中,父为太常博士。曾巩与兄长曾晔一道,自幼勤学苦读。因擅长策论,轻于科举考试文章,所以屡试不第。20岁入太学,上书欧阳修并献《时务策》。欧阳修见其文笔独特,非常赏识。曾巩的散文成就很高,后人学"古文"多从模仿曾文入手。  相似文献   

3.
申夏 《南方文物》2003,(4):112-114
名列野唐宋八大家冶的曾巩袁遐迩闻名袁妇孺皆知遥然而袁千百年来袁人们谈论的多是其文学成就袁而对其史学思想则少有论及遥殊不知袁曾巩不仅是我国宋代著名的文学家袁而且是一位杰出的史学家遥本文拟就有关史料袁对曾巩的史学思想及其现代意义略作探讨遥一尧经世致用思想曾巩认为研究历史的目的在于以史为鉴袁经世致用遥他在叶南齐书目录序曳中有一句很重要的话院野其道必足以适天下之用冶袁适天下之用是曾巩史学工作的出发点遥曾巩的史学经世致用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院一是详述史事袁以法后世遥在曾巩的史论作品中袁包含着十分丰富…  相似文献   

4.
《后汉纪》是研究东汉历史的重要文献,现在流行的两种整理本在校勘方面仍有可商榷之处,本文试图从文献对勘和语言研究的角度对其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修正。  相似文献   

5.
《隆平集》是记载北宋太祖至英宗史事的重要文献,其作者旧题曾巩,被疑为伪托.今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新的论据,进一步确定了《隆平集》的作者当为曾巩.  相似文献   

6.
曾巩(1019——1083),字子固,北宋建昌军州南丰(今江西南丰)人,世称"南丰先生"。其祖父曾致尧,进士,曾任户部郎中(相当于财政部司级干部),擅长写散文;父亲曾易占也是进士,曾任太常博士(相当于民族宗教局处级干部)。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39岁的曾巩和弟弟曾牟、曾布,堂弟曾阜,妹夫王咎,被主考官欧阳修录取为进士。  相似文献   

7.
《隆平集》是宋代一部重要史著,历来为宋史研究者所重视。可是其作者问题却是一个疑案。本文在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的基础上,将曾巩文集与此书对照,并结合曾巩学术活动和思想特点,论证《隆平集》确为曾巩所撰  相似文献   

8.
陈钧 《神州》2011,(3):54-57
百年富贵今谁见,一代功名托至公。这是北宋诗人,世称"苏门六君子"的江西诗派代表作家之一的陈师道所写的诗句。陈氏博学多才,少为"唐宋八大家"的江西籍文学家曾巩赏识,被苏东坡荐为  相似文献   

9.
余泉锋 《神州》2011,(30):82-84
"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这是唐初四杰之一的王勃在《滕王阁序》中对临川赞美的千古绝唱。人杰地灵的临川,素被称为"才子之乡",例如王安石、汤显祖、曾巩、晏殊、晏几道等,就是临川古代才子群中的佼佼者。在这个才子辈出的江南鱼米之乡,有  相似文献   

10.
自"故宫博物院藏殷墟甲骨文整理与研究"正式立项以来,学界就对故宫所藏甲骨给予了极大的关注。本文从已整理出的135版田猎刻辞中选取以往甲骨著录书曾经著录的部分,从田猎动物和田猎地理两方面进行了对比研究,作者认为,新整理的这些田猎刻辞,不仅可以纠正以往甲骨著录书著录的失误,其所见动物名和地理名对于以往殷商田猎研究也有较大补正。  相似文献   

11.
对旅游景观认知构成与评价的浅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兴中 《人文地理》1990,5(1):15-19
本文试图从"心理--行为"这一侧面入手,研究旅游者对旅游资源的"感应--认知"旅游景观的认知构成、旅游景观的认知评价,以补充研究旅游资源的调查统计方法以及弥补传统方法对旅游资源研究的偏颇与不足。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对20世纪樊增祥研究资料整理的基础上,将樊增祥诗歌研究概括为四个发展阶段,并一一择要予以评述。在对樊增祥诗歌研究总结的同时,也试图就此管窥近代文学研究中旧体诗歌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相似文献   

13.
于晔 《风景名胜》2021,(6):0076-0076,0078
为纪念曾巩而建纪念性公园——曾巩文化园。规划脉络以曾巩的成长、成才、成就为主线。融合人文景观于自然公园,形成突出人物特征展现自然人文风貌的纪念性公园。同时融入文创产业,使文化园更富有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14.
九一八后,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引发了学术界对兴起于五四时期的"整理国故"运动的反思,认为那种为了"捉妖""打鬼"的"整理国故",不利于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的树立,于是开始从"整理国故"转向"国故整理",即通过对中国传统学术和文化的发掘、阐释和弘扬,来增强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以抵御日本的侵略,建设民族新文化,从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此,"九·一八"后,学术界兴起了一股研究中国文化和历史的热潮。如果说文化史研究的目的是为了"以文化史振奋民族精神",提高民族的自信力的话,那么,研究历史的目的则是为了宣传民族主义思想,直接服从或服务于反对日本侵略斗争的需要。当时历史研究的一个重要趋向是重视对中国历史尤其是中国通史的研究。除了重视对中国历史尤其是中国通史的研究外,另一个重要趋向是对边疆史地研究。  相似文献   

15.
一直以来,辛亥革命都是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以往学界对其研究都集中于国内的视角力图从内部寻找答案,对于列强在辛亥革命中的作用通常从其"伪装中立""企图干涉""企图瓜分中国获取更大的利益"角度来进行研究。本文试图从英国的外交文献中对这样的观点进行考证。  相似文献   

16.
郭绍虞的《中国文学批评史》在思想观念和研究方法上都是"整理国故"思潮的具体实践。郭绍虞"在古人的理论中间,保存古人的面目"的研究范式遵循了"整理国故"的"科学"方法和"求真"精神;他对中国诗学范畴的辨析、对文学批评史学科的史料学建设和诗话研究,与"整理国故"运用新观念、新思想积极改造传统文化的态度也是相一致的。但郭绍虞又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整理国故",注意恢复和发现古人的言外之意,因而显现为一种创造性还原。  相似文献   

17.
本文试图通过对平凉民歌小调的定性归位、社会功能、曲调特质的辨析溯源,结合长期以来平凉民歌整理修订过程中"裁剪取舍"的考证依据,将平凉民歌小调置于"丝绸之路"文化大背景下重新审视,关注其"入境随俗"的创新性转化和创造性发展,展现、开掘其具有的独特的、与时俱进的社会意蕴建构能力及其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8.
<正>《归档文件整理规则》以"简化整理、深化检索"为宗旨,从机关档案工作的实际出发,适应档案管理合作化的需要,对传统的归档文件整理方法"立卷"进行了改革,推行文件级整理,大幅度地简化整理工作的手工操作。在我省通过近几年的实践,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但是也发现了《归档文件整理  相似文献   

19.
2002年初,省政府发文全面启动全省第二轮志书修编工作,并明确规定旧志整理是第二轮修志工作的一项任务。信宜市志办根据省政府文件精神,随即开展第二轮修志工作,边着手组织新志的修编准备,边开展旧志整理。本文从总结工作的角度,对标点注释清光绪十七年《重修信宜县志》进行回顾,试图探索旧志整理之可行方法,作为今后工作的借鉴。  相似文献   

20.
中国"科学"是一个历史性的概念,晚清自日本输入后,就作为学术名词与传统学术的改造相伴相生。新文化运动时期,留美学生输入整体性"科学"概念,"科学"开始从一个宽泛的,以分科为特征的学术体系,向整体性的,以"科学方法和精神"为核心的思维方式转换,由此催生国学研究范式从"保存国粹"向"整理国故"过渡。两种范式之异点在于评判固有学术的价值标准发生转换,但于过渡之中亦可见晚清以来学术转型的内在统一性:学术改造以分科治学为起点,以"科学"为归属,注定这是一个与传统"分",与西学"合"的总体走向;近代学人大多是借用"科学"作为概念工具,试图在分科体系内妥善安置中西新旧,调和的主张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