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史月刊》2013,(9):50-52
一、西北威胁 从明朝以来,准噶尔汗国一直是中原帝国的威胁。 准噶尔蒙古是一支古老的蒙古部落,长期生活在新疆、青海一带,它和今天外蒙古、内蒙占的蒙古人分别叫做漠北、漠南、漠西蒙古,它还叫做“西蒙古”、“厄鲁特”、“卫拉特”、和“瓦刺”。明朝,其首领也先,曾经发动著名的“土木堡之变”,俘虏了明英宗。  相似文献   

2.
蒙古西征是世界历史上极为重要的历史事件之一,长时间以来,人们对此评价不一。我国史学界对于蒙古西征事件不少人予以基本的否定,西方的史学家与政治学家对这一事件也是看法不一,有人将蒙古西征看做是一场灾难,一场浩劫,一场来自东方野蛮人的祸乱,也有人认为蒙古西征加强了东西方经济的交流,对世界历史的前进与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为人类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本文拟就对蒙古帝国的三次西征对其被征服地区的统治、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西方近代化产生的影响以及战争所带来的灾难进行阐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3.
蒙古人民的偉大革命領袖、蒙古人民革命党的奠基人、蒙古人民英雄苏赫·巴托尔,于1893年2  相似文献   

4.
《中国土族》2011,(4):78-79
青海大雪山实业有限责任公司于2010年3月在青海省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完成注册并成立,注册  相似文献   

5.
清康熙年间,漠西厄鲁特蒙古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与北方沙俄侵略者勾结,从东北黑龙江流域、北部喀尔喀蒙古西部厄鲁特蒙古直逼清王朝,割据北方。康熙皇帝两次御驾亲征,先后在乌兰布通和昭莫多将其击败。康熙帝准其入朝谢罪。同时命理藩院等,自独石口到宁夏一线,沿途设驿站以示迎接。然而,噶尔丹却拒绝招抚。  相似文献   

6.
中蒙边界     
蒙古人民共和国(简称蒙古)位于亚洲中部,是一个内陆国家。东、南、西三面与我国接壤,北与苏联毗连。面积1,565,000平方公里,人口164万,平均每平方公里不到一人,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小的国家之一。主要民族为蒙古族,占88.5%,其  相似文献   

7.
《攀登》2016,(2)
明代中期一大批蒙古部落进入青海,使青海成为蒙古族活动的一个中心地带,而且对当时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在这一时期蒙古族的大迁徒中,蒙古部落支派非常复杂,其中鄂尔多斯的亦卜剌部与土默特的俺答汗部是影响较大的两个部落。他们先后活动于西海地区,加强了与这一地区各民族的融合和联系,同时将藏传佛教传入蒙古社会,对蒙古社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美国国会图书馆藏有一幅清代漠南蒙古舆图。这幅舆图主要记载了东跨吴叶尔河,西到宁夏,南靠长城、柳条边,北邻喀尔喀蒙古的清代漠南蒙古诸旗札萨克王公的名号、爵位及其游牧地去长城边口的里数等。本文根据此图记载内容,利用满、蒙、汉文史料进行考证认为此图绘制于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作为遗留性史料,这幅图对于研究清代蒙古高原历史地理和清代古地图而言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9.
欧文·拉铁摩尔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美国人,他有着极其传奇的一生,所谓传奇并非仅仅就他在学术方面譬如中国通史、中国区域史或中国民族史方面的传奇贡献而言的,更指的是他跋山涉水、穿越众多沙漠、草原与高山的传奇实践阅历,本文主要谈拉铁摩尔在蒙古地区的一些游历纪闻,为进一步探讨他在蒙古问题上所做的研究和贡献做准备。  相似文献   

10.
蒙古国是我国北方的近邻。东和南与我国内蒙古自治区相连,西南与我甘肃省接壤,西与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毗邻。蒙古原属我国版图,称为外蒙古,是个政教合一地区。1911年在辛亥革命中,为响应武昌起义,各省纷纷独立,外蒙古也在当年十月十一日(当时  相似文献   

11.
玉树藏族自治州位于青海省的西南部,北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为邻,东与果洛藏族自治州相通,东南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毗连,南及西南同西藏自治区的昌都地区和那曲地区交界,西北角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接壤。因地处中原通往西藏的唐蕃古道上,玉树自古就有“唐蕃古道”的美誉。  相似文献   

12.
中华书局即将出版的《清代蒙古政教制度》(赵云田著)是一部对清史和蒙古史研究很有参考价值的学术著作,是近年我国清史和蒙古史学术园地中的又一丰硕成果。探讨清代蒙古政教制度,是清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有清一代的历史,始终与蒙古族有着密切的关系。蒙古族是我多民族围家中的重要成员,曾建立全国性封建政权——元朝,在我国历史上做出过重大贡献。元灭亡后,蒙古族几经变迁,于明清之际分为漠南蒙古、漠北蒙古与漠西蒙古三大部分,活跃于大漠南北及西北广大地区,对清朝政权的建立、巩固、发展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和作用。清建国之初,满洲贵族与漠南蒙古王公之间的政治联盟,是使  相似文献   

13.
为确保蒙旗生计不受影响,清廷曾颁布禁令,禁止内地商民前往蒙古地区;后为应对西北用兵、蒙疆设治,又允许领票商民前往蒙古地区。内地商民的到来,不仅在外蒙古地区形成了从事批发、放贷业务的西帮和从事零售业的京帮,还建构起以库伦为中心的内外贸易网络。库伦地区的内地商民的商贸活动经历了一个由兴到衰的过程。外蒙古地区内地商民的存在,对维系清廷在蒙疆的统治、活跃库伦与内地的经贸往来,乃至发展亚欧间的"陆上丝路",曾发挥过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从边疆治理角度看,清廷的蒙疆商民管理政策又存在严重不足。  相似文献   

14.
清代蒙古诗人梦麟高兴璠梦麟(1729—1758年),字文子,又字瑞占,号谢山,一号午堂,又作耦堂、喜堂,西鲁特氏。蒙古族,隶蒙古正白旗。祖籍内蒙古科尔沁,七世祖博博图率七十余户来归清太祖努尔哈赤,即授牛录额真之职。其后,历代为官。父宪德官至工部尚书。...  相似文献   

15.
龚强 《黑龙江史志》2009,(8):13-13,16
(三)蒙古族的语言文字 蒙古族通用语言为蒙古语。蒙古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在我国使用人口约300万人。在国外,主要是蒙古人民共和国。中国蒙古语可划分为三个方言:内蒙古方言,包括内蒙古自治区、辽宁、吉林、黑龙江地区蒙古族所使用的察哈尔、巴林、鄂尔多斯、额济纳阿拉善、科尔沁特等土语;巴尔虎布里亚特方言,包括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陈巴尔虎、新巴尔虎、布里亚特等土语;卫拉特方言,包括新疆、青海、甘肃等地蒙古族所使用的土尔扈特、额鲁特、察哈尔土语。这些方言在语音、语法、词汇等方面都有各自的特点和差别。额鲁特蒙古人是明清时期西蒙古分支,讲额鲁特蒙古方言,至今保留着额鲁特方言的语音、语汇特点。巴尔虎与布里亚特方言本为一个地域的蒙古语,但巴尔虎人受俄语、汉语、东蒙古方言影响很少,却因与喀尔喀部杂居而受其语言影响较大。布里亚特蒙古在民国年间从当时的苏联布里亚特自治共和国迁入,他们所用蒙古语不但在语音、发音上有其特点,而且在词汇上从俄语借用较多。  相似文献   

16.
<正>康雍时期,在与准噶尔的战争中,清军在西、北两路修建了不少的城池,其中尤以北路的城池修建最为显著。对北路城池的相关研究,就笔者所见,较为集中论述的仅有两篇文章。金启孮对清军西、北两路城池的兴废作了介绍,其中北路的城池有察罕瘦尔城、扎克拜达里克城、塔米尔城、乌里雅苏台城、鄂尔昆城。但文章介绍,存在不全面和不准确的问题。①何一民从城市史的角度探讨了蒙古地区城市的兴建及其规模,认为一系列强有力的政治、军事、国家安全战略的实施推动了外蒙古地区城市的兴起和发展";②但清军在北路兴建的城池能否称得上是城市,有待商榷。  相似文献   

17.
潘玲 《考古学报》2008,(3):311-336
鹿石是大部分表面雕刻有以鹿为主的动物形象和武器工具形象的拟人化石柱,因雕刻的动物形象大多数是有固定造型特征的鹿(俄罗斯学者称之为风格化的鹿),因此把这类石柱统称为鹿石。鹿石主要分布于蒙古共和国,其中西部省份分布最密集。与蒙古接壤的俄罗斯外贝加尔地区以及图瓦和阿尔泰地区、中国的新疆地区有少量分布,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东部、俄罗斯东欧部分以及西到德国易北河流域也零星分布极少量与鹿石类似的石雕像。鹿石常竖立  相似文献   

18.
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贵州境内已有长官司75个,明洪武年间建立的西堡司是其中之一。对西堡的建置时间却出现了两说,地域叙述过于简单或不符原貌,族属称谓也极不一致,致使近代和现代一些史学工作者在修志或研究贵州有关历史的过程中,不区分正长官和副长官治所的地理位置、地域范围、隶属关系变化和随之带来的民族分布定点不同等情况,凡涉及到西堡司的史料,全放到郎岱县(今六枝特区)名下来叙述,这必然要出现失误。为使上述问题不再错讹下去,现考证如下: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几个阶段考察了清俄关系中的蒙古中介作用。清俄发生关系前,俄国势力已渗入西蒙古地区。在喀尔喀诸部归属清朝以前,蒙古人已开始扮演清俄关系中介角色。《尼布楚条约》订立和喀尔喀三部臣服清朝后,虽有俄国人的拉拢利诱,但喀尔喀诸王公作为清朝命官主持对俄交涉事宜;蒙古语文在很长时间内一直是清朝对俄外交的正式官方语文之一。此外准噶尔汗国的存在曾对清俄关系产生重要影响,但俄国并没有为此卷入准部与清朝的军事冲突中去  相似文献   

20.
由两位著名的卫拉特蒙古史学者——中国人民大学马汝珩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大正研究员合著的《漂落异域的民族——17至18世纪的土尔扈特蒙古》一书,最近已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翻阅这部史料翔实、论述精当的著作,笔者心头不由得涌起一股暖流:这是我国卫拉特蒙古史研究领域取得的又一新成果,这部书也许标志着这一领域的研究从此将进入一个新阶段。土尔扈特蒙古是我国蒙古部族中古老的成员之一,其先祖可远溯到12世纪下半叶克列特部的首领王罕,其后多经磨难,历尽艰辛,发展到16世纪末17世纪初,成为游牧于我国西北地区卫拉特蒙古重要成员之一。自17世纪初期起,该部牧民不断向西迁徙,大约到1630年左右,在和鄂尔勒克率领下,大部分牧民离开原来的牧地,经过哈萨克草原,越过乌拉尔河,到达伏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