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转型期乡村多功能性及景观重塑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以全球化为背景,阐述了基于乡村发展多功能性和景观功能的概念。乡村多功能概念的兴起,为重新审视乡村地域自力发展带来一种机会,而乡村景观多功能可能是塑造乡村地域多功能的潜在动力和机制。构建乡村景观多功能的目的,主要在于保护和改善农村环境,以维持生物多样性之生态功能和作为旅游和特色文化场所的社会-经济功能,以及传承历史之文化功能。对于现阶段转型中的乡村,应该妥善规划和运用并积极重塑景观的多重功能。通过乡村多功能和景观重塑之讨论,可以为乡村地域景观重塑规划实践策略提供一种新视角。  相似文献   

2.
李婷 《风景名胜》2020,(2):0051-0051
文章从三个方面分析了滨水景观中“海绵城市”概念的设计:首先,简要阐述了“海绵城市”概念的构建原因、措施以及在当前环境框架下建设“海绵城市”的意义,并简要总结了将“海绵城市”概念应用于滨水公园的设计方法;其次,通过具体的工程实践——白洋湖景观设计,具体探讨了如何在滨水公园景观设计中贯彻“海绵城市”概念的设计要求。第三,通过白洋湖景观设计的实践经验,总结白洋湖景观设计中的难点,并结合“海绵城市”的概念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为海绵城市概念在城市滨水公园景观中的应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曾磊 《西夏研究》2022,(2):110-116
地方“八景”是基于地域自然环境与文化的景观塑造和意象表达,不仅反映了区域环境的特质与变迁,也是地方精英表达乡土认同和思想的重要手段。明代以来,肃藩移兰带动了兰州城市建设的兴起。以肃王为代表的精英知识分子通过景观书写,塑造了兰州城市的地域形象,兰州“八景”开始成为兰州城市意象的文化表达。清代陕甘分治后,兰州得到了迅速发展,形成了沿用至民国的“八景”文化。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兰州城市建设的加快,古“八景”中的一些景观已不复存在,在地方文人的推动下,兰州“新八景”的评选凝练出新的城市形象表达。历代兰州“八景”的塑造,不仅是知识分子对地方景观的建构与认同,也反映了兰州地域社会生活及生态环境的变迁状况。  相似文献   

4.
红色旅游资源蕴含着无数的政治、经济、文化内涵,同时具有深刻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利用地域红色旅游资源开展实践教学可以达到课程思政的教学目的。本文结合实例,对依托地域红色旅游资源实施课程思政教学过程进行分析,并从学校、景区、地方政府3个层面提出实践活动有效性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5.
钱萍萍 《南京史志》2023,(28):52-54
<正>综合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具有开放性、实践性、自主性、生成性等特点。在实际教学中,挖掘富有地域特色的主题,能够引导学生在真实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综合运用跨学科知识解决问题,探寻学科育人的开阔视域。一、基于地域文化特色,设计文化濡染类综合实践活动挖掘本地区的优秀文化资源,将德育课程、校本课程中的有关活动适度拓展,形成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引导学生走出学校、走进社会,在地域文化濡染中拓宽眼界,涵养人文情怀。  相似文献   

6.
目前大学校园作为教育场地是全球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建设校园良好的生态环境、体现城市不同的地域特色、传承大学校园丰富悠久的历史文化等具有重要作用。武汉工商学院校作为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校园环境建设的升级就显得尤为重要,校园建设使用中面临着一些问题,如:面向人群单一、景观节点传统、服务人群功能欠缺、科技创新不足等。本文尝试通过科技创新与景观重组的手法,对武汉工商学院校园入口处、水景处、宿舍入口处等位置进行场地设计,借助科技的力量让校园景观与人产生互动和建立情感联系,设计出更加“以人为本”“生态至上”“形式美与功能美”并重的校园景观环境。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在国家一系列政策的影响和规范下,博物馆与学校合作得到进一步的深化,博物馆综合实践课程开发已成为热门课题。自2021年起,麦积区博物馆推出的“大地湾文化”主题课程开始实施,该课程以学生发展为出发点,强调师生双边活动,以学生学习兴趣为源动力,从动手到动脑,化抽象为形象,力求把深奥的学术知识通俗化、趣味化,注重获得知识的过程及学生能力的培养。本文以天水地区地域文化之一的大地湾文化为例,通过探讨对相关综合实践课程的开发,以期为同类综合实践课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现代景观小品设计是景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及突出设计主题的重要手段,但在设计的过程中往往忽略了景观小品的在地性和文化性。针对当前传统地域文化在现代景观小品设计中的缺失问题,从理论角度出发,论述了传统地域文化的设计方法及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9.
林深 《风景名胜》2020,(3):0020-0021
随着新时期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当下人居环境建设的进一步完善,城市空间的景观提升改造在国内外逐渐受到理论研究和行业实践的重视。历史文化名城滨水空间作为城市最为活跃的区域之一,具有着独特且优质的自然人文景观资源,如何利用弘扬地域文化,并将之与城市景观建设相结合,成了当下城市人居环境建设优化发展的新命题。本文以巢湖东西环城河景观提升工程为例,分析项目的建设背景及设计方法,着重探讨地域文化复兴在城市线性滨水空间景观提升改造中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试图结合项目设计具体提出基本策略方法,以期为今后的相关理论研究及项目建设提供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10.
唐银莹 《风景名胜》2021,(4):0033-0033
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我国的乡村经济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国家的相关部门也愈发地重视乡村景观的设计。在我国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每个地区由于各自的传统 文化以及历史发展背景不同,具有不同的地域文化。在如今的乡村景观设计过程中,将地域文化充分地融入,能够在较大程度上传承我国的传统文化。但在实际的乡村景观设计过程中,相关的设计人员对于地域文化没有进行充分的利用,使得乡村景观出现了间质化的现象。基于此,本文主要探究了地域文化以及乡村景观的相关论述、地域文化在乡村景观设计中的重要性以及应用策略等,以期能够促进乡村景观设计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何建华 《中国地方志》2022,(4):76-89+127
自然景观可以经由人的活动变为文化空间,反过来对地域社会产生影响。桐城县北郊的龙眠山凭借李公麟等乡贤的文化赋值和优美的自然风景,成为桐城的重要“景观”,对桐城的日常生活和家族发展影响深远。随着地域社会的发展,“龙眠”这一文化意象融入士人的身份意识和地方文献的编纂中,成为构建地方认同的工具。通过考察明清时期桐城士人围绕龙眠山进行的日常活动和历史书写,探究自然景观进入社会生活的途径、景观在构建地方认同中的作用以及景观对区域社会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金怡波 《风景名胜》2021,(1):0061-0061
本文主要研究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地域乡土植物应用内涵,通过分析地域乡土植物在提高园林观赏价值、改善生态环境和承载历史文化等方面可以发挥的作用,从城市园林景观搭配层次入手来探究合理选择地域乡土植物的措施,通过灵活调整地域乡土植物的布局来提高其存活率,打造更为多样化的城市园林景观,提高城市园林景观设计质量.  相似文献   

13.
景观"基因图谱"视角的聚落文化景观区系研究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聚落景观历来是反映区域文化景观差异的重要标志。中国的传统聚落景观因受区域文化差异的影响,表现出异常丰富的区域景观特点。如果引入生物学的“基因图谱”概念,对各聚落景观区系开展深层次的“文化基因”分析,最终建立反映各个聚落景观区系演化过程和相互关联性的“景观基因图谱,”对文化地理学的理论建设,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丝绸之路》2009,(11):F0004-F0004
我公司坚持“严谨诚信”的服务信条和“融合创新、追求卓越”的设计理念。形成了一套高效专业的技术运作模式和完善的管理体系。我们经过不断创新实践,打造自然和谐的景观艺术。造型独特、新颖,能够完美地展现各景区的文化特色和秀美风光。凭借公司“优质卓越”的设计施工团队,在各地完成了大量的城市公共环境规划、景观雕塑设计施工等项目。  相似文献   

15.
文章旨在探讨如何将“五育”并举的教育理念融入博物馆开展的研学课程实践教育活动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文章先是阐述了博物馆在中小学教育中的重要性,对“五育”并举和博物馆教育理论进行概念解析,提出了教育目标和教学设计的策略研究,探讨实践教育活动的实施与评价的策略,以期为博物馆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职业院校的教学目标是培养职业技能型人才。在文旅融合的时代背景下,旅游管理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就是培养符合目前旅游业发展需要的,同时具备文化内涵和专业技能的新时代复合型旅游人才。本文分析了当前各院校旅游实践课程教学的开展现状,并以首钢工学院(以下称我校)旅游综合岗位实训课程为例,论述该课程的设计思路以及探讨实践教学策略,以提高旅游专业实操技能为研究内容,结合课程的设计和实际教学,提出开展旅游实践课程的思路和策略,为旅游实践教学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研学旅行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全国各地采取有力措施保障研学旅行健康有序地发展。研学基地及相关机构研发的研学课程为研学旅行开展提供根本保障。本文对常德市城头山研学基地进行调研,结合城头山稻作文化底蕴,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多个方面设计出自然生态类研学课程。该研学课程的开发为城头山研学旅行提供丰富的实践内容和实施方案,为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提供特色研学课程。稻文化研学课程开发赋有地域特色,且课程内容丰富全面,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一座城市,无论景象多么普通都可以通过其独特的地域特征让人们印象深刻。随着经济的发展,全球各地城市样貌呈现趋同化,地域文化在城市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且因物质文明的飞速发展,广阔的精神文明便成为被大家所追求的目标。地域文华在城市滨水景观中的表达近些年来被专家持续关注,也取得了一些成果,很多地区都在城市滨水景观的建设中融入了自身的地域文化,但有一些地区仍然没有重视到地域文化对于滨水景观的重要性。本篇文章针对地域文化在城市滨水景观中的表达探究提出了一些观点,希望可以对城市滨水景观文化元素的发展有帮助。  相似文献   

19.
韩强 《岭南文史》2012,(3):8-11
地域文化主概念的形成有一个长期的历史积淀过程,其基本线索是:地域名称——地域文化概念——地域文化主概念。本地域名称包括三类:自然-人文名称、种族性名称、政制区划名称。自然-人文名称是以自然空间为表征,人文为内涵的命名,是生态系统与地域内人们的历史实践及其人文成果相结合的名称。其中能最终发展为地域文化主概念的名称都有着顽强的生命力,这来自其长期  相似文献   

20.
《旅游纵览》2016,(2):12-13
目前,社会发展较为迅速,人们日常休闲方式也在逐步改变,旅游业开始兴起。旅游景区建设过程中,需要注重加强服务设施方面设计,尤其是商业街,景区中每天接待大量客流,通过商业街景观,景区得到充分展示,城市文化魅力同样得到体现。然而,景观建设实际过程中,普遍相互之间进行抄袭,景区风格难以实现创新,同质化严重,难以充分突出城市特色。本文针对如何实现基于地域文化的商业街设计展开相应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