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建立我国农村社会保障是破译“三农”问题和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必然选择1.传统保障功能的缺失,迫切要求建立新型的农村社保制度。长期以来,我国农村的社会保障是依靠集体积累、家庭自主和土地来完成的。随着时代的变革和形势的变化,这三条保障线的保障功能呈日益弱化的趋势。首先,多数地区由于农村集体积累不足而使集体保障功能受到严重削弱。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以来,我国农村的生产、生活、经营方式由集中走向分散,这一改革在充分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使一家一户的生产成果得到空前发展的同时,绝大多数农村的集体积累和集体福利事业受…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留守老人家庭养老模式主要有三种:依靠土地的家庭养老模式、分而不离模式和居家养老模式。但现有的三种模式不能对农村留守老人进行全方位的照顾,理想的模式应从经济供养、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三个维度同时兼顾留守老人的家庭养老,因此应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强养老立法,充分发挥家庭的养老功能;家庭成员为老人提供养老的全方位支持以及重视社区在农民养老中的作用,以保障家庭养老的基础地位,使留守老人能够安度晚年。  相似文献   

3.
张国琴 《神州》2014,(17):54-54
非物质文化遗产根在村落。何谓“村落”?《辞海》给了六个字的注解:“乡人聚居之处”。村落是由古代先民在农耕文明进程中,在生产生活中聚族而居建造形成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自民间,来自生活,村民在世世代代劳动生产实践中创造了世界,创造了文化。它是“以一定村落共同体为范围的家族关系以及由它产生的体制、观念和心态”。它包括节日文化、习俗文化、信仰文化、制度文化、家庭文化、民间语言、民间文学、美术、舞蹈、戏曲、曲艺、杂技、武术、医药和各种传统技  相似文献   

4.
试论人民公社的历史地位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农村人民公社是我国农村社会发展史上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深远的农村社会制度 ,其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无以替代的历史性贡献 :它为“工占农利”经济战略的实施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其间 ,我国的农业生产有很大增长 ,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显著改善 ;人民公社的社会保障制度以较低成本维持六七十年代我国农村的基本稳定。当人民公社保障我国工业化初步实现的历史使命基本完成后 ,一种新的农业生产经营制度———家庭联产责任制在人民公社的胚胎里酝酿而生 ,两者的此消彼长是我国农村社会发展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5.
欧阳琦 《神州民俗》2009,(10):22-25,33
梅山文化是湘中地区文化的发端之一。梅山山歌作为梅山文化的一种重要传承工具,记录了当地百姓相当丰富的生产劳动、饮食起居、家庭情感生活、社会生活活动。从山歌中我们可以看到现代梅山妇女在政治生活、社会生活、经济活动、家庭生活、爱情婚姻等方面的生存状况,这对于研究梅山民俗以及研究梅山妇女生态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6.
唐代的农村家庭是一个典型的生产单位和经济单位。本文通过对于农家的土地占有和粮食产量等资料的考证,讨论当时农民家庭的基本收入、消费和生产成本,试图给出唐代农家经济生活的大致轮廓。作为比较的参照系,还对于一般城市平民和低级官僚家庭生活作了简单勾勒。  相似文献   

7.
刘怡 《中国现代史》2022,(10):69-78
新中国在城市推行婚姻变革的过程中,国家与城市间的互动重塑了新的幸福观。上海城市女性积极地理解自身处境与环境变迁,由受助者转变为参与主体。1950年婚姻法推行的前两三年间,大批上海女性自我解放、追求幸福的意识觉醒并积极行动起来,是造成“妇女法”认知形成的重要原因。在组织帮助下,上海女性整体性地认知个人的婚姻问题,将其与社会制度相关联;感到生活“有盼头了”,继而从消极认命到勇敢地追求幸福。随着“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全面推进,上海女性的劳动实践和情感表达,则是建设“民主和睦、团结生产”新家庭的重要力量,也为“离婚法”向“家庭团结法”的转变提供了支持。被重新定义的幸福强调集体意识、精神认同、重视劳动,这些要素为新的社会主义城市文化建设提供了思想资源,并成为消费型城市转变为生产型城市的内在驱动力。新中国婚姻幸福观始终处于一种未完待续的状态,它在稳定性和可持续方面长期存在各类问题,仍有待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8.
浅论先秦古乐之“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音乐文化的繁荣与发展,总是会产生出与之相应的音乐审美思想.本文试对中国秦代以前音乐审美目标“和”的演进与发展,加以归纳,旨在为认识古人的音乐审美观,提供些许参考.人类早期的音乐活动,体现在与劳动生活、民俗活动、图腾崇拜等有关的社会实践当中.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思维能力的发展、音乐文化生活的繁荣以及人们对于音乐审美作用认识的提高,与之相应的音乐审美观便形成了,从舜时乐官夔“典乐,教胄子”(《尚书·舜典》)至史伯、晏婴等人的音乐思想以及孔子、荀子等人有关音乐的论述,都以“和”为其音乐的最高审美目标.但是,由于时代及道德观念等方面的差异,“和”的内容及目的也不尽相同.从历史发展进程来看,大致有以下几个阶段,即:乐与天和;乐与礼和;乐与声和;乐与中和.  相似文献   

9.
“生子不举”是宋代东南诸路较为普遍的现象。许多人家“计产育子”,“例只养二男一女,过此辄杀之”,“男多则杀其男,女多则杀其女”。这不仅与封建社会宣扬的仁爱孝悌道德伦常格格不入,也与古代中国多福多子的传统家庭观念大相径庭,对于力图广增丁口以辟税源的统治者来说,  相似文献   

10.
邱永奇  郭晓君 《风景名胜》2021,(6):0225-0226
文章以“新农村建设”后的适用性研究为目标,对于农村的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升级、村民的生产生活等提出反馈和建议。三合村是近年来通辽市大林镇新农村建设的一批典型,由于政府政策的鼓励与扶持,各方面条件有所改善,但是“新农村建设”是否适合人们的生产生活,是否需要加大力度建设或修改不足之处,还需要结合村民的日常生产生活进行分析、总结,方能得出结论,以推动“新农村建设”往更好更快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1.
陈辉 《民俗研究》2011,(4):260-270
“家本位”、“祖荫下”、“差序格局”、“伦理本位”等概念有助于我们理解中国农民的生活逻辑,但是伦理并不是生活本身,它只是人们在生活中处理关系的规则。理解生活的逻辑。还是要从现实生活入手。“过日子”这个词汇能够很好地概括农民日常生活的特征。中国人一向把世俗生活看得很重,“过日子”直接对应着饮食男女、衣食住行、社会交往和观念世界。过日子既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套生存伦理,内含着中国人特有的一套生活逻辑。关中Z村的状况,展现了当地农民在强烈的家庭观念主导下如何完成家庭再生产、社会关系再生产和生活意义再生产,在此基础上剖析当地农民以“过日子”为中心的生活逻辑。  相似文献   

12.
按照历史唯物论的观点,世界、包括世界上的一切财富,都是劳动人民创造的,称劳动人民为衣食父母,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这是人们的共识。但为什么又有“父母官”之称谓呢?带着这个问题,查阅了一些历史资料,原来这个“父母官”之称谓,是出自两汉时期南阳郡的两位太守,一个叫召信臣,一个叫杜诗。  相似文献   

13.
旧中国的一种特殊宗教团体——“耶稣家庭”探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耶稣家庭”是由敬奠赢在20世纪20年代初在山东泰安马庄创建。它是宗教组织和生产组织相结合的“基督教共产主义”团体。成员实行“破产人家”,取消私有财产,人们共同劳动,共同生活,实行禁欲主义并有独特的宗都仪式。“家庭”内设有学校、医院、果园、工厂、教堂,集体从事农业生产和商品生产并进行传教活动。先后在全国建立了一百多个同样类型的“家庭”。这个宗教团体的形成和发展原因是多方面的,且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14.
从"集体保障"到"社会保障"--中国农村社会保障1949-2000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194 9年以来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经历了从“以队为基础的集体保障”到“以家庭为主、国家和集体扶持救助为辅的社会保障”的历史变迁 ,大体可划分为初步建立、进一步巩固完善、异常发展、调整与恢复、改革与创新 5个阶段。但是 ,由于诸多因素的制约 ,农村社会保障仍然存在着水平低、风险大、方式旧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在土地私有制社会中 ,农民家庭人口的生存水平与家庭占有土地状况和生产条件有很大关系。 2 0世纪 3 0— 40年代 ,冀南农村自耕农以上家庭在调查村庄约占 13 ,多数家庭有生存条件不足之虞。尽管土地缺乏者可以通过做农业佣工或从事非农活动维持自身和家庭成员的生存 ,但若没有一定数量的土地或比较完善的生产条件 ,很难摆脱生存窘境。贫穷使无地少地和生产条件欠缺的家庭成员的婚姻、抚养子女的能力以及家庭规模都受到影响 ,制约了农民家庭人口乃至区域人口的增长  相似文献   

16.
世记之交,“信息经济”、“智力经济”、“知识经济”等新鲜字眼接踵而至,预示着一种崭新的财富创造系统出现。在我国,大力发展知识经济,实现我国经济工业化、信息化、知识化协调发展及其呼声也如潮而起。在这种情况下,加强知识经济的理论研究,探求其发展规律,为我国经济快速、健康地走上知识化、信息化的发展轨道提供理论指导,愈益显得紧迫与重要。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知识经济”的概念是联合国研究机构于1990年明确提出的。但对于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及其特征,早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便有不少学者作过各种描述。1973年…  相似文献   

17.
“农业是整个古代世界的决定性生产部门”。人类的“一切劳动首先而且最初是以占有和生产食物为目的的”。农业的发展,在古代不仅关系到人口的增减,国力的强弱,而且还决定着整个社会文明的发展进程。秦时在我国历史上占有独特而且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探讨秦时农业的意义尤为重大。一秦时农业生产的水平我们知道,秦人的祖先过着游牧生活,从“伯翳为舜主畜,畜多息”,到“非子居犬丘,好马及畜,善养息之”,表明其历代首领多是从事牧畜业的能手。直到公元前  相似文献   

18.
编者按: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社会经济研究所在“西藏百户家庭调查”的基础上,于1996年7月编辑出版了《西藏家庭四十年变迁》一书,首次公布了许多有关西藏家庭的详实调查数据,对我们了解今日西藏十分有益,现摘编如下,以飨读者。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旧西藏是一个政教合一的早期封建社会——封建农奴制,土地和大部分牲畜掌握在占总人口5%的寺院、贵族以及地方政府手里,广大农牧民不仅没有属于自己所有的土地,而且还要承担相当繁重的无偿劳役,缴纳高额实物地租和货币地租。在这种情况下,广大劳动者的生产仅足糊口、苟延生命,那些生活在…  相似文献   

19.
家庭,通常是以婚姻和血统关系为基础所组成的。常见的中国家庭一般包括夫妻、子女和其他共同生活的亲属在内。家庭中的正当亲情形成了特有的家庭温暖,这种温暖对于每个家庭成员来说,都是十分必需,非常珍贵的。尤其是一个依赖于家庭而生存的孩子,更需要得到家庭温暖,这种温暖可以哺育孩子茁壮成长。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童年时代得不到温暖和欢乐的人,长大以后就会成为冷酷无情的人,还会走上犯罪的道路。”  相似文献   

20.
听说过“绿色财富”吗?这个新名词是相对于由建筑物,机械等生产资本构成的传统国民财富来说,又叫做自然财富。根据世界银行报告,绿色财富核算主要包括自然资源资本核算和生态服务功能价值核算两个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