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国当代人口城市化、空间城市化与社会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婕  胡滨 《人文地理》2012,27(5):6-12
趋势和比较分析我国人口城市化和空间城市化,表明我国人口城市化的速度和规模远滞后于空间城市化。其实质为社会、文化、制度的构建与经济增长的不同步,究其缘由,除了政策制度的因素外,资本和权力的勾连以及"经济达尔文主义"是其"质料因"和"动力因"。这种对城市化经济性的过度追求必将带来土地金融危机、社会极化、空间区隔和"原子化社会",使生活在城市中的人缺乏尊严感和安全感,集聚社会风险。因此,城市化发展应从规模的追求转向到对质的追求,构筑一种"城市如家"和"充满选择机会"的城市化。  相似文献   

2.
环南海国家及地区既是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发展的重要地带枢纽,也是进行国际合作的重要平台,由于区域内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基础和城市发展阶段等存在不同,其内部城市化过程与城市体系格局存在较大差异。本文基于1960—2020年环南海地区国家和主要城市层面等多尺度的人口数据,利用城市首位度指数与城市空间基尼系数两个指标,结合核密度等空间分析方法,对环南海国家及地区的人口城市化与空间格局的时空演化特征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第一,环南海国家及地区大部分进入城市化发展后期,但区域内部城市化发展出现较大差异,越南、柬埔寨的城市化落后于其他国家(地区);第二,区域内城市体系空间结构以强单中心结构为主,双(多)中心结构的国家及地区较少,城市体系内部发展不平衡,城市规模分布以首位分布居多;第三,主要城市人口空间集聚现象显著,且还有进一步集聚发展的倾向。本研究揭示了环南海国家及地区的城市发展过程和分布规律,对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南海航线建设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社区构成要素、社区分析尺度的引介,通过文献综述,总结了基于社会—空间属性的城市伊斯兰文化社区的研究规律,并在此基础上,详细阐述了当前城市化进程中城市伊斯兰文化社区的变迁。在城市伊斯兰文化社区的功能研究方面,本文从历史叙事、空间承载、城市特色彰显三方面进行了探讨。基于城市社会—空间复合属性的理解,本文提出了社会—空间视角下城市伊斯兰文化社区的研究框架。  相似文献   

4.
申玉铭  张云 《人文地理》2006,21(3):19-23,103
基于城市化与生态化两大子系统,从人口与空间城市化、经济城市化、社会城市化、和生态环境水平、生态压力、生态抗逆能力六个层面,构建生态城市建设能力评价的指标体系,运用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1991-2002年北京市生态城市建设能力机理进行了综合分析与评价。  相似文献   

5.
目前,城市空间重构所孳生的土地利用冲突现象已成为当前我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获得了学术界、地方政府和社会大众的高度重视,而对土地利用冲突的类型和影响因素的探讨构成了后续治理途径研究的根本前提。本文基于城市政治经济学理论中社会空间辩证统一的视角,以广州市为例,选取了我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广泛存在的旧城更新、工业用地置换和城中村改造等城市空间重构的重点领域为研究对象,总结了土地利用冲突的类型及其影响因素,证实了空间调整与社会变迁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相似文献   

6.
龙韬  柴彦威  忻俊  马玫 《人文地理》2008,23(4):17-22
在城市化的过程中,随着大城市空间的扩张,出现了一种与传统的外延型城市化完全不同的新型城市化地区。这些新型城市化地区的出现显著改变了大城市的地域空间结构,并已成为我国城市化和城市空间扩张的重要方式。以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居民社区发展问卷调查为第一手资料,通过分析居民对这一新型城市化地区不同阶段有代表性的城市公共空间的认知状况、利用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此类型地区的城市公共空间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杨青生  黎夏 《人文地理》2007,22(2):87-91
在珠三角的城市化过程中,中心镇的城市化对区域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定量地研究中心镇的城市化对揭示珠三角地区城市化过程与城市空间结构的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东莞市为例,运用城市元胞自动机模型,模拟市域内1988-2004年的城市扩张过程,分析中心镇城市化对整个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主要结论:1988-1993年,中心镇的城市化对区域城市空间结构影响较小,城市主要沿道路扩张,城市在空间布局上相对松散;1993-1997年,中心镇对区域城市空间结构影响增强,城市以中心镇为中心的扩张非常明显,城市空间沿道路的扩张,基本形成了渐进扩散式的"点-轴"空间发展模式,形成沿道路和中心镇扩展的格局;1997年以后,中心镇的辐射作用进一步增强,形成了"点-轴-集聚区"的城市空间扩展模式,城市空间扩展区在空间上更集中于中心镇。  相似文献   

8.
21世纪江苏省城市发展问题初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姚士谋  宋平 《人文地理》1998,13(4):15-20
江苏省是中国的发达省份之一,其城市发展迅速。本文在分析江苏省情、其城市发展现状与趋势的基础上,总结出城市化水平和重点,并对未来江苏省城市空间分布及城市化道路选择和全省城镇体系结构作了预测。  相似文献   

9.
钟艳群 《区域治理》2022,(1):49-52,88
结合我国城市化进程,从公共性理论出发,分析城市公共生活现状,是加强城市社会治理、推动城市化进程的应有之义.本文从城市公共空间、城市公共文化和城市公共活动三方面对广州和赣州的城市公共生活现状展开论述,通过对比分析,可知其一致性与差异性,以促进城市间经验的互通.城市公共生活内涵、创新发展地方传统文化的方向以及突发公共事件对...  相似文献   

10.
周镇涛 《风景名胜》2021,(8):0043-0044
现如今,随着我国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进步,城市化建设进程持续推进,城市中人口越来越多,为了便捷人们出行,机动车数量不断增加,导致环境可持续发展与社会进步间的矛盾日益加剧。在精细化城市更新背景下,城市慢行空间规划逐渐成为可持续发展重点,城市街道空间是连接城市各空间的关键性要素。如今,城市快速发展下,车行交通的快速发展使得城市街道空间占比逐渐降低,步行活动受到多方面限制,步行价值也在逐渐流失。  相似文献   

11.
南京城市扩展与其空间增长管理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城市的空间扩展是城市化发展的直接体现,透过对城市扩展的分析研究,可以加深对城市化本质的理解,并可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的空间决策资讯。本文选取南京城市扩展作为分析的具体案例,在充分认识和剖析自然景观、区域经济及城市用地结构特征等条件基础上,揭示了南京城市扩展的空间动态过程及其诱导性因子。基于对城市总体规划的概念性理解,论文概括了南京城市空间增长的基本管理措施:即,外围总体控制--框定主城区;主城内部空间的分片管理-结构优化;区域层面的都市发展区空间组织-外围空间引导。  相似文献   

12.
全球化与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城市内部以不同种族、民族为代表的多元社会群体,因其社会文化背景、生活习惯等不同而存在诸多差异,群体间的空间分异与融合正成为城市发展中的重要科学问题。本研究梳理了基于居住空间的国内外种族/民族社会空间研究,指出,在城市研究移动性转向的背景下,社会空间分异的研究正在突破传统的静态居住空间研究的局限而出现移动性转向,且在群体间行为差异、活动空间的种族/民族分异测度、少数族裔可达性劣势和混合地理学方法等方面展开了研究。在此基础上,本研究进一步提出了民族视角的社会空间分异时空间行为研究框架,以期为理解中国城市社会空间分异、解读民族的日常生活与社会空间融合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3.
基于城市社会地理学视角的农民工城镇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民工深度城镇化成为我国城市化发展、经济增长转型、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重大课题。在总结、梳理国内外农民工城乡迁移与城镇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认为在我国城市化转型发展背景下,基于城市社会地理学视角,以农民工城镇化进程中的个体微观行为特征研究为基础,研究农民工在区域认知、城镇化意愿与行为特征、城镇化格局与过程规律,建立农民工城镇化空间模型,可以揭示农民工个体微观行为下的城镇化进程与区域城镇体系规划的耦合关系;从城市生活空间与社会空间特征评价不同空间与行为模式下的农民工城镇化效率,可以提出效率导向下的农民工城镇化的空间结构与引导规划;基于空间公正理念,从城市公共产品与服务政策、资源可获性的城市社区规划等方面的创新,可以促进农民工公平、公正、有序、有尊严的城镇化进程。  相似文献   

14.
区域产业结构演变城市化响应形态的演化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艳军 《人文地理》2011,26(3):65-70
引入"产业结构演变的城市化响应形态"的概念,从单一城市和城市群体两个空间层次构建产业结构演变城市化响应形态的理论模型,揭示产业结构演变城市化响应形态演化的一般规律,得出以下结论:伴随着经济发展以及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城市从单一的城市形态逐渐向城市群体空间形态演化,从都市区到城市整合体,城市群体形态不断发展演化。在现代快速化、立体化交通体系的支撑下,城市(城市群体)迅速走向区域,并最终向区域空间功能一体化形态演化。并以长春市为研究案例,进一步印证了产业结构演变城市化响应形态演化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15.
李慧敏  熊纪平  吴发伟  李莉佳 《神州》2013,(20):269-269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进程逐渐加快,全面进行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和创新是我国进行城市改造的重要研究课题。目前发展措施直接照搬国外技术使得我国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不符合我国实际。如何进行合理的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需要综合考虑的重要课题。本文就重点分析了如何在城市公共空间中渗透多样化因素。  相似文献   

16.
在构建人居环境支撑条件评价体系基础上,采用均方差赋权法对全国286个地级以上城市人居环境支撑条件进行综合评价,并结合空间计量方法进一步探讨人居环境支撑条件对城市化水平的影响效应。结果显示:我国城市人居环境支撑条件整体不高;人居环境支撑条件空间差异显著,呈现出东部、中部、东北、西部依次递减的区域性特征;人居环境支撑条件子系统亦存在空间不均衡与发展不同步现象,且生态环境、居住条件、社会经济与公共服务设施支撑条件依次降低;人居环境支撑条件与城市化水平存在对应关系与部分错位现象。空间计量分析验证人居环境支撑条件对城市化水平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普通OLS回归却低估人居环境支撑条件对城市化水平的带动能力。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进程逐渐加快,全面进行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和创新是我国进行城市改造的重要研究课题。目前发展措施直接照搬国外技术使得我国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不符合我国实际。如何进行合理的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需要综合考虑的重要课题。本文就重点分析了如何在城市公共空间中渗透多样化因素。  相似文献   

18.
一、当代中国城市化推进中的历史文化生存境遇1978年,中国社会走上了以经济建设为重心、以现代化为目标的历程。作为实现现代化的一项战略,城市化在这二十余年中得到了迅猛发展,并成为中国当代社会变迁的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在城市化的风暴下,大规模的城市建设主要呈现为新区建设和旧城改造两种形式。以大中城市为例,90年代前的城市建设主要表现为原先城市空间  相似文献   

19.
赵会 《神州》2013,(24):287-287
城市地下空间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地上空间紧缺的产物。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开发建设与耕地保护的矛盾日益凸显,使得地上空间资源短缺。今后城市化的进一步扩大,这种趋势会更加严重,为了节省地面空间,缓解地面上交通、住宅、生产及生活设施的用地紧张和相互干扰。城市地下空间的利用将是未来城市空间发展的重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空间拓展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空间拓展规划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要适应我国城市化发展的现实需要和长远要求,实现城市空间拓展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前瞻性,确保城市空间拓展的经济性、高效性和实用性,必须高度重视城市空间拓展策略。从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这些策略应包括:主体社会化策略、城建立体化策略、城市信息化策略、城乡一体化策略、城际协作化策略。各城市可以根据自身的不同情况具体选用相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