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齐长城修筑于春秋战国时期,具有重要的历史、科学、社会、文化价值。对齐长城的保护目前主要还是传统保护,随着科技的发展,数字化技术在齐长城保护、利用等方面的应用将是一种突破传统的新手段、新方法 可综合运用数字三维数据扫描技术、数字倾斜摄影技术、数字激光雷达技术等对齐长城现实数据进行搜集、处理,最终通过虚拟现实技术(VR)建成数字化齐长城游览体验模型,让观众体验齐长城的丰富历史文化。  相似文献   

2.
杨真真 《东方收藏》2023,(8):110-112
洛阳作为唯一的“双申遗”城市、世界文化遗产大市,充分展现出千年古都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文化遗产作为历史的见证,应用数字化技术保护文物能够更大程度地展现文物价值、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更好地传承和延续历史文脉,进而坚定文化自信。为更好地解决保护、传承和利用之间的矛盾,探索数字化技术在文化遗产资源活化中的开发应用,文章针对活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论述,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以推进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以及活化的利用创新。  相似文献   

3.
历史文化名镇具有突出的历史底蕴与遗产价值,在遗产保护视角下对其文化基因进行提取与可视化,可以彰显古镇历史文化特色与精神内核,为传统聚落文化遗产的科学性保护与创新性发展提供新的思路。以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湖南靖港古镇为研究案例,通过提炼其景观基因、生产基因、生活基因、艺术基因、历史人文基因和意识形态基因,构建文化基因谱系并建立文化基因知识库,实现靖港古镇文化基因的结构化展示与数字化存储,有助于靖港古镇历史文化的保护与再现。  相似文献   

4.
博物馆在文化传承中起着重要作用,博物馆文物的展览不仅有利于公众对历史文化的认识和学习,还有利于相关专家对文物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的进一步研究。传统的博物馆文物展览方式在博物馆的发展历史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将数字化技术应用于博物馆文物的展览,不仅有利于文物展览质量和效率的提高,还有利于文物的保护。文章简单分析了博物馆文物展览的意义和现状,列举了传统展览方式的一些问题,对数字化技术在博物馆文物展览工作中的优势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5.
北京城市规划提出了建设“三个文化带”的发展目标,西山永定河文化带便是其中之一。西山永定河文化带拥有极为丰富的文化资源、自然资源,遗存有较多的石碑石刻文物。这些石碑石刻文物的存在同样也见证了北京历史、文化的发展。本次研究是利用激光雷达三维建模技术对西山永定河文化带石碑石刻文物进行数字化模型的采集。通过外业使用激光雷达技术、摄影测量技术扫描石碑石刻文物,内业处理软件对获取的三维数据信息进行分析,从而确定文物的大致外形,之后利用数字化内业处理软件合成石碑石刻模型,进而进行数字化保护研究。对西山永定河文化带中的石碑石刻文物进行数字化科学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刘丹  梁保明 《东方收藏》2022,(4):126-128
合浦作为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之一,留下了众多的历史遗迹,出土了众多的历史文物,这些历史遗迹和出土文物见证了古代合浦经济、文化的发展与繁荣。由于北海拥有厚重的“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底蕴以及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这就为当地“海上丝绸之路”文化旅游项目的开发奠定了基础。北海可以从改造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入手,打造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题的公园、文化旅游节、观光旅游项目以及特色民宿等,提升北海作为旅游城市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相似文献   

7.
陈帅  孙可  王舒 《东方收藏》2023,(1):107-109
毗卢寺壁画是明代水陆壁画的重要代表,记录了珍贵的宗教文化与历史文化。随着数字化发展,虚拟现实技术在不同领域得到应用,这为毗卢寺壁画的保护与开发提供了新途径、新方法。本文探讨了毗卢寺壁画目前所面临的困境,并结合VR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方面的成功经验,对运用VR技术保护与开发毗卢寺壁画进行分析。这为毗卢寺壁画保护与开发提供了新的契机,不仅能够保护和延续传统文化,同时也能够为观众提供更为新颖的体验模式。  相似文献   

8.
针对当前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中,一些文化遗产遭到破坏的实际情况,指出功能发挥不足、管理矛盾处理乏力等存在的主要问题,积极从区域发展、规划保护、数字化技术加工等不同角度提出解决对策,以便更好地保护历史文化,传承城市文明。  相似文献   

9.
通过数字化方式,实现磁州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为互联网背景下其文化遗产的转化与创新提出新思路。从历史溯源、文化价值及保护现状中推究磁州窑文化遗产流失的原因和现今传承困境,以“静态”“活态”两个角度提出数字化保护策略。例如,搭建磁州窑数据库,将器物信息、技艺影像资料等进行数字化采集和保存;打造数字博物馆,以数字化信息库为基础进行多样展示;开发移动互联网产品等。数字化保护具有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手段无法达到的优良效果,其数字化开发所带来的文化产业优势可以与当代互联网传播相结合,顺应大众喜好的同时也使磁州窑文化得以更好地传播。  相似文献   

10.
以承德避暑山庄的云帆月舫为例,探讨了数字化技术在古建筑文化展示与传播方面的应用。首先介绍了数字化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重要性;随后详细描述了云帆月舫数字化复原和交互设计的过程;最后,总结了数字化技术在古建筑文化展示与传播中的应用方式,强调了其对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文物作为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数字化技术可以通过非接触性的方式对文物进行采集、保存、展览和传播,有效提高文物保护与传承的质量和效率。文章探讨了文物保护与数字化技术的关系、结合的优势以及结合的原则,重点讨论了文物保护中的关键数字化技术,包括三维扫描技术、影像处理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及数据库与信息管理技术,进一步分析了数字化技术在文物保护中的具体应用,涵盖了文物数字化采集与建模、保存与修复、展览与传播、交互与教育等方面,以期推动文物保护与数字化技术的融合发展,促进文物的保护与传承。  相似文献   

12.
杨文建 《东方收藏》2023,(10):97-99
在经济和科技高速发展的当下,文化遗产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文化遗产是民族的古老记忆和文化基因,实现对它们的传承与保护,有利于中华文化的延续。如今,互联网时代数字化手段的蓬勃发展为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提供了相应的技术支持,因此对文化遗产进行数字化转型,能够使其更具传承与保护的价值。文章以肃南县马蹄寺石窟群为例,通过数字化技术,探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和利用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3.
石厚莉 《风景名胜》2020,(1):0177-0178
北海老街建筑是近代中西文化相互融合、兼容并存的象征,随着北海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我们不但要打造自然美景,也要关注北海的历史人文。最能体现北海历史人文的就要数北海老街的建筑群了,来北海旅游的游客几乎都会到老街感受这近代建筑给人带来的历史气息。沿街两侧的建筑高低错落有致,连绵一片气势恢宏,建筑立面装饰形态万千,打破了以往单调的建筑形式,西式风格的传入颇有异域风情的味道。老街建筑记录了北海物质与精神生活的历程,本文将对老街建筑的立面装饰元素进行梳理,让人们对北海老街建筑有一定的认识,同时对老街建筑的保护起到一定的宣传作用。  相似文献   

14.
建设博物馆数字化的科普平台,加强了对馆藏文物的保护能力,促进了博物馆的历史文化教育和传播功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本工作将介绍其构建方法:采用全景拍摄、三维扫描等数字化信息采集技术,对博物馆建筑的内外景、重点馆藏文物进行信息采集,构建虚拟的历史遗迹遗存、网上博物馆,将实体博物馆以数字化方式完整呈现,通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提供身临其境的虚拟参观服务;采用二维码、电子标签、混合定位等技术,为现场观众提供自助音视频文化科普导览服务;策划制作面向广大青少年的反映中国历史文化遗产的4D影视科普作品及建设面向普通观众开放的博物馆4D动感影厅工程播放系统,以此构建博物馆数字化科普平台。  相似文献   

15.
段早青 《沧桑》2014,(2):167-169
历史文化资源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前提,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对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上党地区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历史遗迹、古圣王传说、民间故事丰富多彩,这些历史文化资源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可持续的资源优势。但当前历史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仍存在着不和谐因素,探寻历史文化资源向文化产业转化的路径,以求最终以文化产业的发展带动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同时又以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形成二者良性循环、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16.
连晨曦 《黑龙江史志》2013,(17):261-262
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的开发保护已走过了近二十年的历程。经历了以房地产开发方案为主的改造过程、以历史文化街区为载体的整体修缮保护以及创建社区博物馆的发展阶段。本文试图通过对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开发保护历程的考察,从三种不同的开发保护方案中探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7.
雷亚伦  王川 《旅游纵览》2023,(15):90-92
红色历史资源是红色精神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不可再生的历史财富。为推动红色精神文化的传播,提升红色历史资源的应用价值,本文基于文旅融合发展的背景,探讨元宇宙技术在上海红色历史资源数字化开发中的应用,提出红色历史资源数字化开发的基本原则、开发路径与保障措施,希望能够助推上海更好传承与利用红色历史资源。  相似文献   

18.
20 0 2年 6月 ,《北海市志》由广西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这是北海有史以来的第一部市志 ,全书 2 89万字 ,上下两卷 ,这部市志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坚持实事求是原则 ,按照详今明古、立足当前的要求 ,着重记述史实 ,上限追溯到 1 876年 ,下限至 2 0世纪 90年代初 ,以志为主 ,辅之以表、图、录 ,系统、准确、科学地记述北海自然环境和社会百业等方方面面的历史和现状 ,真实地记载了北海历史发展的脉络 ,特别是解放后北海历史前进的足迹 ,为各界人士了解北海、研究北海、投资北海提供全面翔实的资料 ,是北海精神文明建设的…  相似文献   

19.
杨竞 《风景名胜》2021,(4):0046-0047
位于川滇两省交界处的泸沽湖畔居住着众多的民族,有深厚的区域历史文化积淀,且具有独特性和唯一性,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泸沽湖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对本土文化特别是独特的摩梭文化的冲击引起了学者的广泛关注。区域历史文化包含了过去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人们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要充分发挥泸沽湖独特的文化资源优势以及文化对人们精神的强大支持作用,以开发促保护,以保护促开发,新基建与文旅融合发展,创新历史文化保护方式,通过创新性保护和恰当利用,实现保护与利用的良性循环,以保障社会经济的正常、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谢颖 《风景名胜》2020,(2):0022-0022
在数字传媒背景下,数字出版物体现了时代特征,也展示出数字化技术的优势。“非遗”文化是传统优秀文化多样性的一部分,将数字出版传播技术融入文化遗产传播中,不仅为“非遗”文化传播提供了契机和机遇,还实现了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创新发展。基于此,文章将探索数字出版物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的影响,分析文化遗产创新传播对策,推动数字化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