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紫禁城是皇帝所居之处,除了太监、宫女和王公大臣以外,其他的人一般是不能进紫禁城的。而且王公大臣也只限于乾清门之前的范围,至于后宫是不能进的。  相似文献   

2.
大定通宝是金世宗完颜雍的年号钱。完颜雍当上皇帝是由于前任皇帝完颜亮对他的猜疑促成的。天德末年(1152)年,完颜亮经常宣召王公大臣们的妻子人宫伴宿。当时,任济南府尹的完颜雍以为不在京城,妻子不会被召  相似文献   

3.
《文史天地》2012,(7):95-95
明神宗万历是很让大臣们头疼的皇帝。从万历十四年(1586年)起,这位皇帝就开始消极怠工,三十多年如一日地窝在紫禁城里“冬眠”。他不上班,不见大臣,不办公。  相似文献   

4.
乾隆三十二年,清廷在漠北乌里雅苏台和科布多两地设立官学,要求蒙古王公按季入班学习,后改为一年六班,每年选取二十余人,学习内容为满蒙文翻译、法令、办事程式和礼仪等。该官学不在清朝学校系统内,不分等级,不考核,不参加科举,无专门教习和统一教材。乌里雅苏台—科布多官学脱胎于蒙古王公在衙门的值班制度,是值班制度的副产品。清朝在科布多设立官学的目的是让各部王公入班帮助参赞大臣处理事务,顺便学习满蒙文翻译和起草文件,以更好地协助参赞大臣,进一步在中央边疆治理中发挥作用。至清末,因清政府财力吃紧,再加上官学未能达到预期效果而被裁撤。  相似文献   

5.
《旅游》1996,(5)
自从佛教在汉朝时期传入中国以来,佛像便在我国受到人们的殊遇。千百年来,前往佛寺进香的人,上至王公大臣,显贵名流,下至平民百姓,无不在佛像面前顶礼膜拜,单恭毕敬。但是,到了宋朝以后,历代皇帝一改以前跪拜佛像的礼仪。  相似文献   

6.
论舒尔哈齐     
舒尔哈齐何许人也?清太祖努尔哈赤同父同母之弟。明朝人称他“多智习兵”,“骁勇雄部落中”;朝鲜人说他“有战功,得众心”。清朝典籍对他的多智骁勇与有战功,得众心,受部众爱戴之情则隐没不记,讳言真相。甚至入关之后撰写的于努尔哈赤诸兄弟无不立传的《开国诸王公大臣传》、《宗室王公功绩表传》等官书都将他排除在外。  相似文献   

7.
天价烟泡费     
清代,官场上下几乎都吸食鸦片,其中有许多闻名遐迩的大烟鬼。按照清廷的制度,凡遇到节庆,宫里面都要搭台演戏,大宴宾客,王公大臣、在京封  相似文献   

8.
乐朋  郑义 《文史天地》2003,(10):38-39
清朝宫廷礼仪多如牛毛,其中以君臣之礼为最要最大。从王公大臣到周边外国使节,凡有陛见皇帝者,均须遵行三跪九叩首的跪拜大礼。若有违拗,是为不敬,就犯了杀头之罪。  相似文献   

9.
在清代太监史上,有一个颇有趣味的现象,即宫中太监曾几度匮乏,转而向王公大臣门下挑取太监。这种大小封建统治者之间的奴仆再分配现象,以乾嘉时期最为典型。  相似文献   

10.
作为有清一代入祀贤良祠的王公大臣之有功于国家的四位辽阳人之一,杨宗仁的官场生涯虽然大部分在康熙时期度过,但其造就和达到人生辉煌的顶点则发生在担任湖广总督的雍正初期。为官凡三十年的他,身后受到雍正帝"廉洁如冰,耿介如石"的崇高赞誉。  相似文献   

11.
京都响名京都的7月本来就是火辣辣的,加上数日干旱,整个紫禁城如火笼一般闷热。一匹枣红大马,驮上一位身着红袍、腰挎佩剑的威武老将,从西北沙场赶回紫禁城,一路上紧鞭催马,昼夜兼程,要抢在明日早朝之前面奏皇帝。他就是收复新疆的大臣兼大将左宗棠。一路上他想起许多要讲的话,可是最紧要的是台湾已失在法寇之手,若不再派人助刘铭传抗御,中国将有做亡国奴的危险。自《天津条约》以后,法人肆意在中国台湾及沿海边境横行霸道,难道眼睁睁让中华民族,炎黄后代做法人奴隶?一个堂堂的中国人还怕洋人吗?沙俄猖狂一时,不也就是那么乖乖地退回老家吗?…  相似文献   

12.
刚毅南巡与轮电两局报效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刚毅南巡与轮电两局报效案王尔敏晚清何以衰敝?必有一定形成背景。虽已早有若干时评时论,然非出以严肃研究,只可代表一种舆情,尚未足视为历史定论。民国以来谈论历史人物,以清廷权贵而言,实以慈禧太后最受人注目。惟晚清满族亲贵、王公、大臣等,曾有被论及者则有琦...  相似文献   

13.
<正>1901年,《辛丑和约》签订,义和团运动被清廷与列强联手镇压。倒在血泊中的除了成千上万的拳民之外,还有很多忠于或声称忠于清廷的王公大臣,这些人被列强冠以"拳乱首祸"的罪名,"惩凶"也就成为辛丑议和的主要议题之一。清人笔记谈到庚子殉难诸大臣时,有"一亲王,三总督,一巡抚,两将军,一大学士,六尚书,卿贰以下亡算"1的说法。然而这些生前身后被冠以"首祸"罪名的人,是否都是"罪有应得"之人呢?身列"三总督"之一的李秉衡,其首祸罪名就十分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4.
钱树信 《清史研究》2001,(4):107-108
有清一代,随着皇帝在避暑山庄的驻跸,气宇轩昂的王公大臣府邸,构成清王朝陪都的特定历史现象.改革开放以来,有关部门对承德众多的王公府邸进行寻访和勘察.但是,由于年代较久,史料缺载以及时代更易等历史原因,多半已无从查考.乾隆帝的权臣和坤在承德营造的府邸近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偌大的府邸会在历史的岁月中湮灭吗?连它的历史踪迹也不会留下吗?笔者有暇对这一历史文物的建地、格局、演变做一番考证,简要说明如下.  相似文献   

15.
天价烟泡费     
清代,官场上下几乎都吸食鸦片,其中有许多闻名遐迩的大烟鬼。 按照清廷的制度,凡遇到节庆,官里面都要搭台演戏,大宴宾客,王公大臣、在京封疆大吏都要进宫听戏,时间一般要六个小时。烟瘾大的,这下子可就麻烦了,  相似文献   

16.
乾隆初政     
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二十三日凌晨,清入关后的第三代皇帝——雍正帝胤禛暴死于圆明园寝宫,终年五十八岁。当天,遗体即被送回紫禁城。先是,内大臣海望持“合符”进城,会同多罗履郡王允祹入乾清宫预作停灵各项事务的准备。接着,载放胤禛遗体的黄舆,由皇四子宝亲王弘历前导,公讷亲、内大臣常明后护,果亲  相似文献   

17.
清代宫中膳食规制非常复杂而特殊,究其原因,主要是:一、紫禁城是清代帝后居住和活动的地方,又是封建统治的中心,这里政治活动较多,大小筵宴不断;二、在紫禁城里居住和活动的人员复杂,上有帝后、文武大臣,下有宫女、太监和苏拉(杂役),等级森严,膳食标准差别悬殊;三、宫中膳食缺乏统一的管理机构,各机构的职官、职掌变化频繁。本文仅就清代宫中膳食的管理制度及有关内容,试作初步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8.
清代鼻烟壶     
正吸鼻烟的习俗,源自烟草发明者印第安人。而汉人吸闻鼻烟始于明代。明末有少量鼻烟进口,仅广东一带有人吸闻。康熙时期开放海禁,使得西方传教士能够携带大量的鼻烟和盛装鼻烟的玻璃瓶进入中国内地。吸鼻烟渐成风尚,乾隆皇帝常以鼻烟赐赏王公大臣,如此上行下效,渐渐地吸鼻烟成为社会时尚,而吸食鼻烟的主要器具鼻烟壶也渐成新宠。清代鼻烟壶最初是由宫廷造办处制作的。清官内务府造办处设立于康熙初年,是专做御用物品的皇家工厂。它  相似文献   

19.
洋务运动研究的回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洋务运动研究的回顾姜铎洋务运动发轫于1861年初。当时留守北京议和的钦差大臣恭亲王奕,领衔上奏《统筹全局折》,经过王公大臣会商同意和咸丰批准,正式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从此,洋务运动便正式开场。1894年9月,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洋务派苦心经营十余载...  相似文献   

20.
一九二一年革命前的蒙古,是东万最落后的封建国家之一,蒙古基本居民阿拉特(牧民)在王公、贵族、喇嘛以及外国统治者的残酷压迫下,过着极端落后的半自然的牧畜经济生活,国家的财富——牲畜,绝大部分分掌握在王公、喇嘛手中,王公每户平均有牲畜二、七三○头,喇嘛有六六二头,他们还占有最好的产业和饮水。阿拉特——蒙古居民的基本劳苦大众——完全处于王公、贵族、喇嘛压迫与剥削之下的农奴地位。多数王公还拥有相当数目的「奴才」——四人至十五人。王爷们可以把自己的农奴和奴隶,任意送给其他的封建主,或者给他们的女儿作嫁奁。农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