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许春芳 《湖南文史》2014,(12):67-67
“无山不客客住山”,客家人生活在山区,耕山住山,劳动强度大而荤食少,所以客家菜的口感偏重“肥”,因为肥腻的食物能增加饱感和补充体能;同时,客家菜的口感还偏重“咸”。客家人长期粮食不足,即使是富裕大户一天至少也要喝一顿粥,多数人家经常以稀饭充饥,而且水多米少,煲成的粥“吹去一层浪,喝来一条巷”,菜咸既适合送粥,又能增加体内盐分;加上山区竹木繁茂,养成了客家人烧柴做饭,用竹蒸笼蒸制菜肴的习惯,鸡、鸭、鱼、肉、红薯、芋头……可以说,客家人无菜不蒸。在闽粤赣客家地区生活了近7年的毛泽东,对客家蒸笼菜和辣炒田螺肉情有独钟。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的实践观和葛兰西的实践观在反对教条式理解马克思主义、提倡人的能动性和对人的本质看法这三方面有着相似之处,但在自然物质世界的地位和真理标准的问题上则有着本质的区别。本文从以上几方面对毛泽东实践观和葛兰西实践观的比较作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主要领导人的毛泽东,以共产主义和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社会政治理想和毕生追求,并在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张力甚至反差中推进政治理想的现实化和社会政治现实的改善,推进了社会主义的政治民主化进程,实现了民族独立,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4.
5.
一、前言 中国人自孔子立下文化纲常之后,基本上就是以儒家为民族生存发展的定向标竿。客家民系是汉民族中一支特别且优秀的族群。在承平时代,客家人于其日常生活中,重文教、尊道德;在存亡危急之秋,则表现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本色。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的教育理论是我们必须加以继承的精神遗产。在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教育改革逐步深入的今天,如何科学评价毛泽东的教育理论,是我们必须加以解决的重要理论问题。正确认识和评价毛泽东的教育理论和实践,有助于推进当前的教育改革。  相似文献   

7.
罗香林先生是客家研究的奠基者,他的《客家研究导论》(1933)和《客家源流考》(1950),对当时及后世的客家研究均产生持久而深刻的影响。在他的学术观点中,影响最巨者,莫过于他的客家源流观。罗先生在上述两本书中,引用了大量客家人的谱牒,反复论证客家人的祖先是真正的中原(中州)人,是经过五期大规模的迁移,而由中原辗转南迁到华南各地。对于罗先生在客家源流研究中强调血统的追寻,学界普遍关注的是他在《客家源流考》中提出的“纯粹自体”说。事实上,对于客家人的源流问题,罗先生在《客家研究导论》和《客家源流考》两书中的论述并不一致。  相似文献   

8.
李文 《黑龙江史志》2013,(11):23-24
民主既是一种理想,又是一种现实。在毛泽东的民主执政探索和实践过程中,人民民主是毛泽东一生为之奋斗的理想,民主集中制是毛泽东实现人民民主理念的现实考量,"大民主"的实践则显示毛泽东混淆了理想民主与现实民主之间的界限。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毛泽东早期思想(1919-1927)有两次重要转变:第一次于1920年,由信奉无政府主义等改良主义思潮转变为信仰科学社会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者;第二次从1925年上半年开始,由以城市工人运动为重心转向专注农村农民运动,并于大革命失败后最终完成了从城市到农村的战略转移。两次转变的重要原因,就在于他所坚持的实践理性。  相似文献   

10.
《江淮文史》2000,(2):65-65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现场副总指挥刘西尧回忆,50年代,当我国决心要搞原子弹后,毛泽东说: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60年代,当我国的原子弹技术刚刚过关之时,当时的美国霸权主义扬言,中国若要进行核爆炸,他们就要摧毁中国的核设施。毛泽东和党中央在做了充分准备后毅然决定,  相似文献   

11.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为什么要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在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新中国的土地改革运动中,党中央为什么能制定出一条符合中国实际的土地革命路线?毛泽东思想为什么在大革命时期萌芽?这些都与毛泽东对中国农民问题的深刻认识分不开。而毛泽东对农民问题的认识则始于大革命时期,本文试就大革命时期毛泽东关于农民问题的理论与实践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2.
陈燕 《沧桑》2010,(5):14-15
毛泽东的知识分子观体现了毛泽东对知识分子问题的基本观点和态度,其产生于复杂动荡的时代背景下,经历了曲折发展的过程。抗日战争时期是毛泽东知识分子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本文从毛泽东对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社会作用、价值取向、成长道路以及政策体现等方面论述了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知识分子观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尚伟伟  元敏 《沧桑》2014,(2):170-173
在我国成功完成土地改革之后,毛泽东基于中国的国情及中国农业生产的实际,为使落后的农村生产力与新的生产关系相适应,开始了走社会主义农业合作化道路的探索。中共山西省委率先在长治地区试办初级农业合作社的创举,促成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集体的共识和统一意志,完成了农村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农业合作化,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深刻领会准确把握毛泽东农业合作社的重要思想,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一步深化农村生产体制改革,实现中国农业的现代化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客家人”最重要的聚居地韩江流域,把“客家人”视为一个族群的观念,是在数百年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这一观念的形成,明显受到该地域百姓口耳相传的关于祖先来源的“历史记忆”的影响,但其关键之处,在于实现对日常生活经验所形成的人群分类观念的超越。在这一过程中,近代族群分类意识的传入、近代教育的推广和近代城市兴起所引起的生活方式的改变,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宪法思想的变迁是20世纪中国宪法思想变迁的一个缩影,青年毛泽东宪法思想与当时中国社会主流思想一样,也经历了改良主义、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马克思社会主义宪法观的变迁,最终形成人民民主专政和民主集中制原则下的人民代表大会制的新型宪法思想。这种变迁既与时代潮流一致,也是毛泽东作为伟人自觉顺应历史潮流和积极主动学习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毛泽东探讨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理论和实践 ,作了比较系统的论述 ,特别是对“大过渡”的理论及其危害作了深入的分析 ,在指出“大过渡”理论错误时 ,也指出这中间出现过“阶段论”的思想火花。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革命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上。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在为共产主义奋斗的历程中表现出的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员本色,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勇气,是我们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与图书馆有不解之缘,一生都在进行文献资源"藏"和"用"。他不仅酷爱收藏文献资源,更是重于利用、勤于利用、乐于利用和善于利用文献资源。  相似文献   

19.
抗战时期毛泽东的民主主张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战时期是中国共产党走过长期曲折道路并在思想上、政治上成熟起来的时期,是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党在历史上最重视民主政治的时期之一。抗日战争一开始,毛泽东就非常重视民主问题。他说:“民主是抗日的保证。”“没有民主,抗日是要失败的。没有民主,抗日就抗不下去。有了民主,则抗他十年八年,我们也一定会胜利。”为了实现民主,党中央一方面在中共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全面地实行了民主政治;另一方面积极推动国民党进行民主改革。这两方面都进行了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和丰富的经验。1945年7月,毛泽东对来延安访问的黄炎培发表了中共决定以民主政治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著名谈话,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为了改造中国现实社会,一生都在进行着伟大实践,其中有四次实践,即1919年构想“新村”并成立了“新民学会”;1958年倡导人民公社化运动;1966年发表《五七指示》;晚年则发动了普及大寨县运动。但由于忽视了客观条件,四次实践都遭到严重挫折,其经验教训是深刻的。毛泽东在实践中所表现出来的拼搏精神是我党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我们大力弘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