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者后面括号内圆点前是期数 ,圆点后是页码 )理论与方法弘扬唯物史观的科学理性 ———与蒋大椿先生商榷吴 英 庞卓恒 ( 1·  3)见之于行事 :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可能走向 ———兼及史料、理论与表述罗志田 ( 1· 2 2 )马尔萨斯理论和清代以来的中国人口 ———评美国学者近年来的相关研究曹树基 陈意新 ( 1· 4 1)摘掉人口决定论的光环 ———兼谈历史人口研究的思路与方法王 丰 李中清 ( 1· 55)中国古代史楚材晋用 :中国水转大纺车与英国阿克莱水力纺纱机李伯重 ( 1· 6 2 )由放料到工厂 :清代前期苏州棉布字号的 经济与法律…  相似文献   

2.
紡續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新石器时代,我們的祖先就已經能創制陶、石紡錘从事紡績了。随着生产經驗的积累,生产工具也不断地改进。晋代发明了脚踏紡車,以脚踏代替了手搖。我們从晋代画家顾愷之古列女傳图里,还可以看到这种紡車的形制。在古代的紡績机械中,最值得介紹的是元代的水转大紡車,它是世界上最早的水力紡绩机械,这在当代王楨的"农书"(成书于公元1313年)中有着确切的記载。水转大紡車是一种麻紡合綫机,是以当时的大紡車改装而成的。关于它的結构,王氏"农书"中虽有文字記载和附图,但图形既失其真,文字說明亦复簡陋,因此也就难以窺其本来面目。在王氏"农书"以后明末徐光启編著的"农政全书"中,绘有水转大紡車全图,这是徐氏所作的一个水  相似文献   

3.
宋元明初釉上彩瓷考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传世遗物、考古资料与相关文献,探索了宋元明初釉上彩,认为中国早期釉上彩以磁州窑红绿彩为代表,红绿彩的主要颜料——矾红,由我国工匠发明并用于装饰瓷器。金代磁州窑红绿彩的始造年代约在金大定元年或大定九年以前,红绿彩技术元代影响到景德镇窑,以后被明洪武官窑汲取,永乐、宣德官窑在此技术上又有革新,最终创烧出宣德斗彩新品种,标志了中国釉上彩技术的成熟。  相似文献   

4.
印刷术发明于中国且经历了长期的孕育过程。新石器时代的斑文布、商周以降青铜铭文的铸造和印章的刻制与钤印、秦汉以后的石刻和拓印等都在不同程度上为印刷术的发明提供了机械复制文图的思想准备和技术前提,尤其是中国最先发明了物美价廉的植物纤维纸,为中国发明印刷术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吹印经书和捺印佛像图文更是雕版印刷发明的前奏。  相似文献   

5.
纳石失是一种以金线来织造纹饰的丝织物,被认为是中国元代织造工艺的典型代表。本文以隆化鸽子洞元代窖藏出土丝织品中的4件纳石失为标本,对其纹样设计、组织工艺及织造技术等做了较为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汉代是我国纺织技术大发展的时期,纺轮的减少说明纺车类工具业已使用。相比于纺车,纺轮的效率低,加捻不均,所以,其消减的过程也正是纺织技术进步的过程。汉代的纺轮出土数量减少,正说明纺车在汉代已经得到普及,这在汉代文献和汉画像石中纺织图中都得到了印证。并且汉画和出土材料说明,汉代纺车和用于摇纬的纬车根本就是一种东西。  相似文献   

7.
试论翠蓝釉瓷器的产生、发展与传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元代是中国古代制瓷业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此前的宋、金时期是一种多元的生产体系,表现为在商品经济发展的推动下,各地为了适应市场的需求,都努力地发明和采用新的工艺技术,形成了许多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以不同釉色和装饰方法为代表的不同风格的制瓷传统。南北并重,交相辉映,其所表现出来的丰富多彩的面貌是前所未有的,无疑是中国陶瓷史上的一个黄金时期。然而进入元代以后,由于蒙古军队在占领过程中和早期统治中对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破坏①,北方地区的制瓷业迅速衰落。表现为产品的质量下降,制品粗厚笨重,装饰草率简陋,尤其在工…  相似文献   

8.
技术革命冲击下的法国职业妇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革命冲击下的法国职业妇女周以光两个多世纪前,珍妮纺纱机和蒸汽机的发明导致了英国和西方一些国家相继爆发工业革命,法国的工业革命约于1820年代逐渐起步。在19世纪的工业化进程中,技术继续不断革新,出现了很多新的成就。进入20世纪以后,特别是第二次世...  相似文献   

9.
《文物》2015,(8)
<正>元代的王祯曾经设计了一种名为"水轮三事"的机械,这是一种加工谷物时集磨、砻、碾于一身的多功能水力机械。1986年,郭正忠撰文指出这种多功能的水力机械在北宋早已出现并得到应用,并认为王祯的工作有"重复劳动"之嫌[1]。本文通过详细考察,认为郭文所说的机械与"水轮三事"从功能和结构上来说并非同一种机械,产生背景也有区别。一郭文的主要依据乃是北宋张舜民在《水磨赋》文中对当时关中地区某一水磨生产场景的  相似文献   

10.
两千多年来,中国人民在炼铁炼鋼技术发展的历史上,写下了許多光輝的篇頁。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冶炼生铁的国家,远在两千几百年前,中国劳动人民已經創造了冶炼生鉄的技术。这个发明要比欧洲早一千几百年,欧洲是在十二到十四世紀之間才开始能够冶炼生鉄的。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创造水力鼓风机的国家,远在将近两千年前(公元31年),河南南阳地区的  相似文献   

11.
元代是中国绘画史上的重要发展阶段。在社会的变动和文化艺术传统的影响下,绘画艺术在发生着新的变化。以赵孟頫、“元四大家”为代表的绘画技艺,继往开来,创造了元代水墨山水画的新风貌,形成了中国山水画的一大流派。明清数百年来的画坛,很少能有人超越干他们的画风体系之外。更重要的是,不仅山水画如此,人物、花鸟等  相似文献   

12.
刘杉 《文物春秋》2015,(1):79-80
本文介绍了董必武的夫人何莲芝在西柏坡工作和生活期间使用过的一架纺车。1947年5月,何莲芝随董必武来到西柏坡。为了减轻农民的负担,中央领导和机关干部带头参加生产劳动,何莲芝就是用这架纺车纺线来自给自足。为了完成生产任务,董必武也向何莲芝学习了全套纺线技术。这架纺车诠释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13.
蒸馏酒起源于唐代的新论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肖 《文献》1999,(3):265-267
蒸馏酒又称白酒、烧酒,是我国长期广泛流行的一种高浓度酒精饮料.它的出现,可谓是酿造史上的一个划时代的进步.然而,不少学者却认为烧酒始于元代,是从国外传人的舶来品.持元代说的一条重要论据便是:中国古代没有蒸馏器.蒸馏器是阿拉伯人在十三世纪发明的,蒙古人西征时才把蒸馏器和烧酒带人中国.因此,烧酒起源之争的核心便成为谁发明了蒸馏器.谁发明了蒸馏器,烧酒的发明权就应归谁所有.最近,笔者在古籍中首次发现了唐人使用蒸馏器的记载,并找到了唐人将蒸馏器应用于造酒的论据.由此看来,这个争论了近一个世纪的历史悬案,极有希望在此划上句号.  相似文献   

14.
宋元是我国传统科学技术发展的高潮时期,而元代实堪称为其顶峰。在元代,冶金技术创新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鼓风、燃料、冶炼技术都在宋代的基础上进一步向前发展,从而对推动社会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国内对于元代社会技术发展研究已有成果,但仍须进一步展开和深化。本文以元代冶金技术创新为基点,从元代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文化、战争等诸多因素入手,深入剖析了技术创新与相关社会因素之间的互动关系、元代社会技术进步的客观规律,并揭示了元代技术创新的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15.
王亦旻 《收藏家》2005,(6):29-31
元代是中国文人画发展的转折时期,这一时期画坛代表人物赵孟頫提出的“书画同源”的理论,为文人的绘画创作开辟了新的天地。赵孟頫在中国美术史上,不仅是书画理论和书画创作方面的一代宗师,更以其家风延传三代,旁及亲朋,影响深远而成为艺林上的奇观。特别是其书风、画风为其子侄甥孙辈广为承袭,卓然而成一家族画风,从者尤众。以赵孟頫为代表的赵氏一  相似文献   

16.
青花、釉里红均为元代景德镇瓷器的创新品种。釉里红,是以铜红为原料,在瓷胎上进行彩绘,罩釉后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是与青花相类似的釉下彩之一。青花釉里红瓷器,是指用钴和铜红两种原料绘制而成的产品,亦创烧于元代景德镇窑,是元代景德镇窑的重要发明。其色彩青得翠蓝,红得娇艳,二者互相衬托,相得益彰,取得了极佳的装饰效果。它的出现,丰富了我国瓷器的装饰手法,使我国瓷器艺术千姿百态的  相似文献   

17.
本文旨在运用建筑考古类型学的研究方法,考察元代北方官式建筑、江浙地区元代建筑和明永乐至正统年间北京官式建筑在斗栱形制上的异同变化,进而厘清元明之际,中国官式建筑的传承关系。  相似文献   

18.
我国古代的脚踏纺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脚踏纺车是我国古代棉纺、麻纺的重要机械之一。它比手摇纺车有了很大的改进。纺人可用较省力的脚踏劳动转动绳轮,不仅提高了绳轮的牵引力,能同时带动三个以上莩繀,而且还可将右手解放出来,与左手一起作纺纱或合线的活动,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9.
马文大 《收藏家》2002,(12):55-58
元代版刻事业的发展与繁荣,是在一种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开始的,是在中国历史上民族空前大融合、疆域最为广阔的基础上展开的。其宗教经籍的刻印、活字印刷术和彩色套版印刷技术的实践等版刻活动,不仅具有其特定的历史地位和特色,同时,对明清的版刻事业也有着深远的影响。尤其元代宗教经籍的刊刻十分兴盛,  相似文献   

20.
元代在中国古代绘画发展史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尽管历时仅近百年,但它却在继承唐、五代、两宋绘画艺术的基础上取得了更大的进步。其显著特点就是文人绘画的兴起。元代绘画重笔墨情趣,突出作品的文学性,着重体现诗、书、画的进一步结合,是中国画又一次创造性的发展。以竹石为题材的绘画作品和大批专擅表现竹石题材的画家的出现,也是元代文人绘画大发展的重要标志和显著特点。 元代画竹名家甚众。近人郑午昌先生在其所著《中国画学全史》一书中记述云:“元代四君子画,尤以墨竹为最盛。能作此类之画家,其泯灭不可考者不可知,以其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