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布衣之交 布衣:因古代的平民百姓都穿布制衣裤,所以布衣就泛指平民百姓。“布衣之交”即指平民百姓之间的好朋友。  相似文献   

2.
"从我参加革命之初为穷人谋解放,到建国后为人民谋幸福,几十年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没有变,永远不能变。"从大别山到中南海,从将军到平民百姓,开国将军刘华清不改的是爱民心肠,不变的是布衣本色。  相似文献   

3.
余玮 《文史春秋》2004,(6):46-50
“从找参加革命之韧为穷人谋解放,到建国后为人民谋幸福,几十年来,金心金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没有变,永远不能变。”从大别山到中南海,从将军到平民百姓,一代将军刘华清不改的是爱民心肠,不变的是布衣本色。  相似文献   

4.
1932年4月4日,在沉闷的古城保定出了一件新鲜事:省立保定女二师在莲池公园举行“四四儿童节大会”。这一天,阳光明媚、鸟语花香,莲池公园内人声鼎沸、彩旗招展,身着盛装的孩子与他们的母亲一起,走进了大会会场。这些母亲或是旗袍款款的阔家太太,或是布衣布鞋的平民百姓,慈母爱儿  相似文献   

5.
"布衣将相"兴盛于春秋战国时期,这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当时传统的社会体制被打破,新的社会体制正处于建设之中,亟需大量的人才充实官僚机构,以致于人才的选拔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从而促使了"布衣将相"的兴盛。正是如此,"布衣将相"这一群体在兴起之时本身就蕴含着社会剧变下的多元化特点,即时代性、出身低贱且数量庞大、功利性等诸多特征。  相似文献   

6.
正于右任的口碑,在民国政要中,绝对是最隆的。他一生布衣粗食,早年穿的是布衣布鞋,都是夫人亲手缝制。到台后,由一南洋华侨家属供给,直至临终。他做高官,享厚禄,但他是真正的一介布衣:穷。于右任几乎是一辈子闹穷。1930年代,他患伤寒,上海的名中医陈存仁为他治愈,他无钱付诊费,亲书一帖怀素体的《千字文》  相似文献   

7.
太平天国是怎样与北方平民百姓做买卖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古今中外的任何一场战争 ,都不是单纯地在两支对立的军队之间进行的 ,军队之外的平民百姓或多或少地会受到炮火硝烟的影响 ,他们的行为也会对作战的一方或多或少地产生某种影响。评价军纪实态 ,人们最看重执行平民百姓纪律如何 ,还往往与是否为“正义之师”挂钩 ,它不仅关乎军队的声誉 ,还直接关系到能否获得平民百姓的支持、援助。本文仅就太平天国与平民财产的关系 ,特别是太平天国怎样与北方平民百姓做买卖的问题 ,提出几点新的看法。一、太平军区别对待平民财物的作法  太平军为解决部队给养 ,存在着沿途收缴军饷的行为 ,收缴财物充公…  相似文献   

8.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平民百姓注重“脸面”,大国元首们也未能免俗。  相似文献   

9.
布衣学者皇甫谧朱立芸人文荟萃的丝绸之路,历来就是学者辈出、群星璀璨的一条文化长廊。而生活在魏晋之际的著名学者皇甫谧,便是其中光彩照人的星星之一。他不仅以其特有的布衣风范和深厚渊博的学识驰名于他所处的那个时代,而且以大量的学术著作为后世留下了一分宝贵的...  相似文献   

10.
抗战爆发后,鲁西冀南乡村平民宁静的乡土生活被打乱。他们在战乱中过着恐慌与被掠夺的日子,日伪不间歇的"扫荡"中,"跑反"成为生活的一部分。由于日伪残酷掠夺和榨取,加之灾荒连绵不断,使得鲁西冀南乡村平民百姓生活极度困苦,吃、住、行都与战前呈现出不同的样态。鲁西冀南乡村平民百姓的战时生活状态,某种意义上是中共抗日根据地某个时段老百姓日常生活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1.
一、龚贤的生平龚贤在“金陵八家”之中,无论从作品质量、诗文著作以至后人对他的品评研究,都推他为最重要的一位画家.龚贤,又名岂贤,字半千、半亩,号野遗,又号柴丈人,又称钟山野老,柴文、扫落叶僧、半亩居人,半山人、清凉山下人、客隐,又有“布衣”、“大布衣”、“江东布衣”、“安节”,“蓬高人”等印章.这些名号相继出现在他不同的生活年代,能够间接反映出他生命中的思想意识.对于一位爱国而具正直品德的读书人来说,生逢战乱时代,  相似文献   

12.
刘邦以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离不开手下的谋臣猛将。然而,平定天下之后,陈稀、韩信这些元勋兔死狗烹,唯有萧何始终不倒。  相似文献   

13.
川菜成人礼     
汤汤数千年,巴国之风味布衣之情愫,由偏安一隅到誉满宇内;烈烈十余载,中国风新川菜,于上海世博真正走向国际  相似文献   

14.
西汉武帝时期的丞相公孙弘,平民布衣出身,研习《春秋》出名,以举贤良文学入仕,时至耄耋之年才拜相封侯,其仕途、为人处事、历史影响多为世人评说。  相似文献   

15.
刘邦“斩蛇”故事有可能类同“丹书狐鸣之事”,经“史臣附会兴王之词”的渲染,被看作预言高祖帝业成功的标志。而“斩蛇剑”因此成为有神异特征的政治文物。刘邦早年曾经使用的“斩蛇剑”,后来成为武装创业成功的象征,成为“布衣”、“匹夫”成就帝业的纪念。刘邦多次自称“吾以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可以读作对于这种建国方式的意义的提示。李世民、朱元璋也曾经发表认同这种建国史历程的言论,同样值得政治史研究者注意。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清代影视剧占了很大的文化地盘,红极海内外。清代影视剧中出现的帝王将相乃至平民百姓,男性头上的后发都编着长辫子,甩来摆去甚为风光。  相似文献   

17.
在“扬州八怪”中,黄慎的情况是颇为独特的。他出身贫苦,以画为业,布衣终身。由于自己不懈的努力,黄慎由一个职业画工成为一名文人画家,诗文、书法、绘画,无所不精,时称“三绝”,在艺术上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黄慎,初名盛,一作胜,字恭寿,一字恭懋,号瘿瓢子,别号东海布衣。康熙二十六年丁卯(1687年)出生于福建宁化一个城市贫民家庭。其自幼家贫,因无钱读  相似文献   

18.
<正>20世纪30年代,由于蒋介石实行独裁专政,官僚势力在民国社会日益猖獗、腐败,并逐渐恶化成为腐蚀中国社会的一颗致命毒瘤。布衣社的作为  相似文献   

19.
朱元璋(明太祖,公元1328-1398)以江左黎民,“崛起布衣,奄奠海宇”。既使盘据中原几达百年的蒙古统治政权被迫垮台,复使宋钦宗靖康之难后长期沦于金、元统治的长江以北大片土地重归汉民族管辖。部份史家遂以朱元璋此举实使“汉族既一洗四百数十年来积弱之风,中国亦重睹汉唐之盛”。因此,朱明政权的建立,便被人为地蒙上了浓厚的民族主义色彩。但另一部分史家却不为民族主义所囿,他们着眼于当时的社会经济情况,认为元末群雄起事,“动机是民众不堪经济的、政治的压迫而要求政权的更替,最后才一转而喊出民族革命的口号”。他们分析当时统治阶级和起事群众的组成因素,指出“元代实际之社会阶级,固不以种族对立为骨干,则其革命运动,自不应以种族仇视为发动力”。所以“民族间的压迫是形式上的,是对没有政治地位的平民百姓的压迫。实质上是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的地主阶级的联合政权,对所有各族的贫苦人民无例外地进  相似文献   

20.
《居延汉简》中所谓"缘中衣"不是名物词语,属标点失误而产生的歧义。其正确句读应连上读为"大红布衣缘中衣",意思是用大红布作衣缘的中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