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浙江奉化溪口镇是国民党总裁蒋介石的故乡。蒋介石有很强的家乡观念,发迹后虽戎马倥偬,政务繁忙,但来家乡的次数依然很多。得意时回乡,荣宗耀祖;失意时回乡,谋划再起;生日回乡,名日“避寿”;清明回乡,祭扫祖宗。正由于蒋介石频频回乡,所以国民党的军政要员多曾来溪口“朝拜”。据已有资料记载,被称为“山西王”的阎锡山曾经三次到过这一地图上并不显眼的集镇,从中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蒋阎关系。  相似文献   

2.
忠,这是阎锡山对其属下干部的起码要求。阎锡山在1941年自拟的《洪炉歌》里就有“职务惟忠”一句。阎的内侄、侍从秘书室主任秘书徐崇寿说:他体会阎对干部的要求标准是,“不论你官位多高,不论你是否在阎的身边,都能始终忠于阎,由阎千里一线牵”。贾景德是清朝最后一批进士之一,多年当阎的秘书长。1936  相似文献   

3.
三、留学日本 在东渡的轮船上 1904年7月,一艘豪华的日本客轮驶离天津港口,冲过渤海口的波浪,行进在碧波万里、一望无垠的黄海海面上。  相似文献   

4.
王淼 《湖南文史》2012,(1):66-66
1933年秋,阎锡山的老丈母娘在故乡五台大建安村病逝。阎锡山因军政事务繁忙没亲自去安葬,但派了亲信侍从十几人,陪同夫人回大建安村娘家,举办了隆重的葬礼。  相似文献   

5.
这篇选题的结尾。落在了“在如今的‘地球村’里。饮食与任何交流一样,已经越来越少障碍。越来越多杂糅”。烤馕就是一例。去拍摄烤馕的时候,我们无意中点了一份“馕包肉”。它又有点羊肉泡馍的意思。按说。正宗的泡馍里,馍要掰成很小的颗粒。这是粒食传统使然,而这盘里的馕块。太大。粒食的影子在此怎么投射呢?我又忍不住联想了。  相似文献   

6.
魏晓锴 《沧桑》2008,(3):14-15
本文对民国时期晋中地区"六政三事"的实施及其效果进行了考察和评析,认为"六政三事"本身是破除陋习,发展生产,有利于国计民生的事情。尽管其实施效果没有完全达到预期的目标,但它在客观上促进了当地人民思想观念的转变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1929年,阎锡山在南京开会。休会期间,他忽然心血来潮,要到无锡一游。  相似文献   

8.
抗战前夕,面对日益严重地民族危机,阎锡山从他的"存在哲学"出发,在日本人,蒋介石,共产党三方势力中犹豫观望,决择艰难。  相似文献   

9.
阎锡山统治(1883-1960)山西伊始,十分重视工业的发展,尤其是从民国初年到抗战前夕更是对工业发展倾注精力,在这20年的时间里,阎锡山相继颁发并实施了"六政三事"、"厚生计划"及"山西省政十年建设方案"等计划和措施,这些计划对山西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特别是对山西近代工业影响甚大,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有助于了解阎氏对山西近代工业发展的作用,同时对我们当今山西省转型跨越发展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1917年9月阎锡山被任命为山西省省长,开始在山西农村实行整顿,逐步对村制进行变革。民初山西所行村制,既是阎锡山政治革新思想的反映,也是革新传统乡村制度的时代要求。山西村制的变革顺应了近代地方自治的发展潮流,树立了全国乡村自治制度的范例。在中国乡村制度上,山西村制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阎锡山是山西历史乃至民国历史上著名的军阀。他一生中苦心经营自己在山西的"地盘",素有"土皇帝"之称。他所实行的对内对外政策,均是为了维护自己在山西的利益。为了在山西站稳脚跟、发展自己的势力,阎锡山深知必须掌握一支强大的军备力量。发展空军便是阎锡山的一个追求目  相似文献   

12.
《南方人物周刊》2010,(23):22-37
本刊编辑部 这是本刊“军阀系列”的第一篇。我们试图通过这样一个特殊人群,重新打量中国现代史。  相似文献   

13.
多年前看过《阎锡山传》。世人对他的认识比较片面、肤浅。国民党很多战败的将领,其实都不是仅仅用“军阀”二字所能概括的。阎锡山曾组织一帮人,专门研究国家应实行怎么样的制度与治理。山西在他治下繁荣鼎盛一时。  相似文献   

14.
武红艳 《沧桑》2013,(2):138-141
有关阎锡山统治时期的山西"三农"问题的研究并不是很多,更多的人注重对阎锡山"村制"、"村政"制度的研究,或者追溯到前"六政三事"政策的研究,也有人通过对20世纪二三十年代山西社会调查的评述来研究当时的农民生活问题。但无论是早期的"六政三事"政策及"村制"制度,还是后期系统的"村政"制度都只能体现出政府对农业发展所持的态度及其所做的部署,而真正能够发展生产力,提高劳动效率的是广大的农民群众,所以把农村、农业、农民三方面综合起来研究或许可以有新的发现,或许可以为解决当前我省的"三农"问题找到一点可以借鉴的经验,至少有教训可以引起我们的注意。  相似文献   

15.
<正>阎氏巧取天津,不过是又一次城头变换大王旗。在军阀混战的时代,苦的是老百姓。国民政府二期北伐进入京津地区后,宣告北伐告一段落,而战后的利益分配问题也就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地盘无疑是其争夺  相似文献   

16.
阎锡山统治山西期间,各项事业都有所发展,特别是女子义务教育,在当时可以说是独树一帜。在当时战火连年的情况下,山西的教育究竟为何能够顺利的发展,这些措施又是如何制定的,这都与阎锡山个人是密不可分的。而这些女子教育的发展所产生的积极因素也间接的促进了当时山西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西北实业公司是民国时期山西工业建设体系的集大成者,当时在全国亦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其却很少发生工潮或工人运动。经过史料爬梳发现,阎锡山运用恩威并济的治理策略将工潮扼杀于萌芽状态。阎氏将公司性质全民化模糊了工潮的运动对象,通过提供较好的工作环境、生活条件以及制订严厉的纪律惩处制度消解了工潮诱因,借助频繁的思想教化泯灭了工人斗争意愿,并以各种组织限制工人行动自由,甚至通过相互检举、特务密报等举措对工人进行严密监控,从而使工人既不愿也不敢"运动"。  相似文献   

18.
马瑞 《抗日战争研究》2022,(2):86-98+160
1933年长城抗战是九一八事变后到全面抗战前,中国进行的规模最大的一次反抗日本侵略的战役。是役,国民政府前后动员20多万军队参战,其中既有国民政府中央军,也有华北地方实力派军队。九一八事变后,因中原大战失势的阎锡山趁机重掌晋政,成为华北地区除东北军以外最大的实力派。此时抗日战事又起,华北成为反抗侵略的最前线,阎锡山虽积极响应国民政府号召出兵抗日,但更多是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量。究其缘由,随着日军侵略深入华北,坐镇晋绥的阎锡山已感受到危机。在其看来,捐弃前嫌与国民政府中央合作抗日已成为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9.
孙奂仑,国民党要员。先后任乐亭、洪洞、阳曲等县知事、冀宁道尹、河北省民政厅厅长、太原绥靖公署参议官、山西省民政厅厅长、南京政府铨叙部参事等职,有政绩。善书法、工于诗,遗作有《庸斋诗草》。  相似文献   

20.
1949年12月初的一天,陈立夫跑到成都北校场中央军校校长官邸去见蒋介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