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袁小伦 《炎黄春秋》2008,(11):67-70
翻阅《读书》2007年第12期耿占春《一个孩子的阅读史》,想起我国小时候的读书生活。耿说他“刚上小学三年级‘文化大革命’就开始了,对于一个孩子来说这就是放了长假”,而我的“假期”更长,“文革”爆发的时候我上小学二年级。“文革”的一个印象就是,课本突然变薄了。我是“老六届”,“文革”爆发前在校的小学生,1965年上的小学,记得课本厚厚软软的,  相似文献   

2.
徐君慧   《广西文史》2006,(3):64-66
我是赤水河边生长的,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四渡赤水河时,我正在设在赤水县的贵州省立第二中学一年级读书,虽然时才13岁,也受到这一伟大风雷的震憾,儿时的记忆最强,现把还记得的一些亲闻亲见的点滴写出来,以作纪念。  相似文献   

3.
20世纪70年代初是一个万马齐喑的时代.文化艺术和意识形态方面饱受禁锢.电影戏剧停演,绝大多数的文艺性期刊书籍停刊停版,文艺读物极度匮乏,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极其枯燥.  相似文献   

4.
卫昕 《湖南文史》2013,(6):56-56
“在那山的那边海的那边有一群蓝精灵,他们活泼又聪明,他们调皮又灵敏,他们自由自在生活在那绿色的大森林,他们善良勇敢相互都关心……”时隔多年,也许你早把蓝精灵的故事忘得一干二净,但只要听到这首熟悉的歌曲,多少往事就会涌上心头。然而又有多少人知道,这首脍炙人口的儿歌并非舶来品,而是地地道道的中国原创120世纪80年代,中国从欧美、日本引进了大量动画片,而由词作家瞿琮作词,作曲家郑秋枫谱曲的《蓝精灵之歌》,是第一首百分百中国原创的配套主题歌。瞿琮感叹:“我写了500万字著作,可能看过的人并不多,但20多行歌词,整整一代人都记得。”  相似文献   

5.
阎爱英 《文史月刊》2008,(10):64-65
今年是改革开放30年,30年风雨,30年辉煌。改革开放成就举世瞩目,我们的祖国正在崛起,将一步步走向富强,迎来中国历史上的空前盛世,经济繁荣、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应该说,我们这个年龄段的人既是改革开放的实践者,也是改革开放成果的享受者,更是改革开放的见证人。对过去发生的一切,有些事已成过眼烟云,  相似文献   

6.
寻找记忆     
张倩 《南京史志》2009,(12):22-23
当我翻开相册时,才蓦然发现,那些曾自以为是,引以为傲的曾经,都如流沙般,一粒一粒在岁月的长河中流失……原来,流年似水。  相似文献   

7.
流淌的记忆     
诸翰飞 《南京史志》2010,(12):20-21
·原创选粹· 我想,故乡的院落里那些亲情的回忆,于我来说是一条渐流渐远的河。 只能说这是一个有始无终的故事。  相似文献   

8.
任轲 《文献》2022,(2):159-177+2
清代吴中词派的后期代表人物潘钟瑞留下了丰富的词学文献。其中藏于国家图书馆的七卷本《百不如人室词草》稿本不仅保存了潘氏早期词学创作的本来面貌,其附带的序跋、题词、评点更呈现了词作被阅读和修改的痕迹。《词草》的阅读者众多,至少有十位读者留下了评点。这些评点多着眼于词序的繁简、文字的雅驯、词律的精稳。而潘氏在结合个人喜好和评点意见的基础上,对于稿本的词作篇目有所遴选,文字有所修改,最后形成了刻本《香禅词》的文本面貌。将潘氏词集的稿本和刻本对读,不仅能够明晰其词集文本凝定的过程,亦可一窥咸同时期吴中词坛的词学风貌。  相似文献   

9.
刘思岑 《神州》2013,(12):94-94
英语阅读时学习英语的基础,本文从影响阅读的几个因素出发,讲解了如何有效培养大学英语的阅读能力,最后通过总结多年的英语教学经验,提出了几条英语阅读的技巧,对于学生提高和培养英语阅读能力,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星星在天空闪耀着,高原的秋时,冷飕飕的晨风挟着落地的黄树叶飒飒作响。阿妈卓玛同往常一样,天没亮,准时出门转经去了。她那略显驼背、蹒跚走路的身影,融进了满天的星光与大地的朦胧中…… 说起阿妈卓玛,我就想起她的那些亮晶晶的小石子。我十分好奇地问过阿妈卓玛为什么把那些美丽的小石子放在佛龛里和佛像一起供奉,是不是老远从神山  相似文献   

11.
亚青寺记忆     
人间烟火,半岛尘心 这一次的藏地孤旅行程中原本是未包含亚青的。在德格休整期间,泡网时偶然发现亚青寺,顿时了断了我对于在哪里过藏历新年的悬而未决。那一刻,面对被称为觉姆之心的亚青修行地图片,我开始憧憬:这样一个惊世的所在,藏历年法会该是多么恢弘与热闹呀。  相似文献   

12.
元明清时期的四川移民问题,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热点。尤其近年来,在对麻城孝感乡的建置沿革、移民历史等史实性的研究基础上.有些学者把历史记忆、移民传说等概念引入这一文化现象的研究中,并取得了重大成果。本文以嘉庆版《四川通志·舆地志》中载录的有关元明清时期的墓志为研究对象,阐述迁川移民后裔是如何构建其祖籍记忆的。  相似文献   

13.
江南水乡,驿路的梅花开了,湖畔的杨柳绿了,可曾经的长校篮、豁爿爿、芦花靴筒……这些岁月里的一朵浪花、一片记忆、一株花木串成绵长的故事,收存在那长长的被小桥与流水装帧过的青石小巷里,收存在水乡人迷离细碎的生活里,带着水乡的娉婷,带着水乡的风韵,和归来的燕子一同回忆那云水过往。  相似文献   

14.
郭冀华  穆林 《旅游》2010,(3):8-8
毕竟是难以逃避的颓败,毕竟是人去楼空,毕竟是花开匆匆,人生匆匆,惟有那曾被无数人踩过的青石板路,还没来得及破碎风化,如今它们陈示在我们面前,又能说出什么完整的故事呢?  相似文献   

15.
这是一篇亲历记。兄弟阋墙,骨肉分离,弹指60余年,两岸同胞谁都不容易。  相似文献   

16.
《文史月刊》2013,(12):30-30
“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挥动鞭儿响四方,百鸟齐飞翔。……”《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这首歌曲以优美的旋律、如诗如画的意境,征服了几代人的心。它原本是60年前一名来自内蒙古草原的大学一年级学生美丽其格的一次极平常的作业。  相似文献   

17.
地方志历代倡修,并被誉为“一方之全史”,其成书占我国传世典籍的十分之一,理应得到学界的重视。诚如是,那么,2006年发生的一件事情应当得到学界至少是史志界的关注,那就是国务院出台的《地方志工作条例》将方兴未艾的地方综合年鉴(以下简称地方年鉴)纳入了地方志的范畴。  相似文献   

18.
《风景名胜》2008,(6):58-59
石窟原是印度的一种佛教建筑形式。佛教提倡遁世隐修,因此僧侣们选择崇山峻岭的幽僻之地开凿石窟,以便修行之用。佛教传入中国后,石窟作为佛教重要的组成部分也一并传入中国,因此中国的石窟起初是仿印度石窟的制度开凿的,多建在中国北方的黄河流域。从北魏至隋唐,是凿窟的鼎盛时期,唐代以后逐渐减少。这个时期涌现出来的甘肃敦煌莫高窟、麦积山石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和河南龙门石窟以其规模之庞大、历史延续之悠久、艺术成就之高被称为中国的四大石窟。在今天,这四大石窟早已超出了佛教范畴,成为属于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而这四大石窟各自不同的命运,也记录着中国千年的命运变革。  相似文献   

19.
夏天的记忆     
正夏天,给了人们无穷的记忆,在你眼中,夏天是什么样的呢?在人们的记忆里,夏天是快乐的。每到夏天,人们都喜欢去海边,望着无边无际的大海尽情歌唱。到了夏天,人们坐在家中吹着空调,舌头黏在冰棒上不肯放下,看着电视里没完没了的《还珠格格》。夏天就是这么快乐。在人们的记忆里,夏天是炎热的。火辣辣的太阳像火球似的烤着大地,人们拼命地扇着扇子,就算戴上太阳帽,穿着T恤、短裤也会大汗淋漓,就连  相似文献   

20.
这样,从儿时的"麻"到后来的"审",作为市民,我与电影的时代关系,仅在贵阳这座小城便不知不觉地体会到巨大变更。可如今回想起来,不知是由于个体生命成长壮大了,抑或是开放后对原先被封锁的事物见多识广了,总之在后期的"审片"感受——无论自豪还是愉悦的程度,都远不及过去历经艰辛"麻电影"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