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晓露 《古今谈》2010,(2):68-69
季关泉,浙江义乌人。现为西泠印社社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自其孩提之年,即喜弄笔作印、涂鸦刻画,孜孜不倦,恒心常人所不及。艺事由桐乡袁道厚先生启蒙,后得西泠名家陈仲芳先生亲授,并问道于西泠印社副社长刘江先生,还广受钱君勾、陈左夫、俞建华、余正等诸名家悉心点拨。作品入展或入选“全国篆刻艺术展”、“西泠印社国际书法篆刻大展”、“全浙书法大展”等国内外展览;  相似文献   

2.
1953年8月5日,一辆吉普汽车开到我师父欧少久家(当时他住在富水北路),接走了师父和师姐海棠(后更名:丁薇)。夜深了,师父和师姐回来,我才知道他们今天是去花溪给贺老总演出了。我非常羡慕。师父看出了我的心思,安慰我说:“你的‘活’还不行(指节目演出质量),下次一定带你去!”是呀,我是1953年7月27日拜师,第一次登台是8月1日,我才上台几天啦?  相似文献   

3.
取艺名“筱牡丹花” 从沙市载誉回汉,武汉的大水已经退了。当晚,我和母亲就急忙赶到新化风家去。因为我们离汉去沙市时,刘师父身患疾病,只好由师姐新化凤接往她家暂住。现在我们胜利归来,他一定会非常高兴的。哪里知道,一进门。只听见阁楼上有人呻吟,赶上去一看,竟是刘师父孤零零地一个人躺在那里。他见着我们,老泪纵横地说:“你们来救我了!”  相似文献   

4.
“镂金刻玉悠悠古风,艺侔造化巧夺天工”,是已故著名学者楚图南先生为金石篆刻书法家徐柏涛手拓本印谱的题鉴。柏涛先生以擅长真、草、隶、篆刻享誉当今画坛尤以“草篆体”书法独领风骚。  相似文献   

5.
虞咏霖 《世纪》2022,(6):52-56
<正>20世纪90年代,由吴昌硕先生的曾孙、书法家吴超仁兄引荐,我有幸与韩天衡先生结识,记得那时先生还居住本市南阳路上。不久,承蒙先生垂爱,我不仅成了豆庐弟子,还开始担任先生的私人常年法律顾问,交往日深,有幸感受先生的大师风范。赝品印章竟成我的艺术“敲门砖”我仰慕先生,敬佩先生的艺德、人品,可追溯到25年前……1997年,有人登报声称其拥有一方吴昌硕篆刻的“大吉羊”印章。随即,不仅利用媒体大肆炒作,并以该“天下第一章”牟利,一个钤印收费数千元。  相似文献   

6.
张三丰的小徒弟名叫曾春,曾春家里只有一个老母亲。老母亲近来病魔缠身,张三丰十分同情,便叫曾春还俗回家,侍奉老母亲。过了一久,曾春回高真观看望张三丰,低着头说:“师父啊,我母亲年过七十,很想在世时看到儿媳。因为我家穷,几次托媒到街坊邻里去说亲,都被拒绝了,我母亲特意叫我来禀告师父,请求赐福。”张三丰点头说:“这是件好事,喜事。”他想了一阵,忽然笑道:“有了!东门街有个金发姑娘,每天在大门口骑黄龙。她最合做你家媳妇了,请媒人去说吧!”  相似文献   

7.
臂阁与笔筒     
殷凤琴 《收藏家》2003,(1):19-23
文房用具除笔墨纸砚被誉之为“文房四宝”之外,还有笔筒、臂阁、水盂、镇纸等多种文具,天津市艺术博物馆收藏的臂阁、笔筒多为名家所制,现评介如下:明竹刻《席上之珍臂阁》这件臂阁以篆刻为装饰,背面深刻“席上之珍”4字,一如印形。布局疏密得当,刀法规矩,应为大家之作。正面刻古篆5字,试释为“寿封令家哼”,“何作”一印。这件作品并无何震款识。徐士章先生原藏,后捐献给天  相似文献   

8.
自五十年代至“文革”前夕,北海公园的画舫斋、陟山桥桥西的半山阁和第二美术服务部的二楼和平画店是集中展览当时北京市为数不多的书法名家的书法篆刻作品的固定场所。北京书法研究会是这些老人从事工作的正式组织。在《中国近现代人名大辞典》张伯驹先生名下有下列文字:“张伯驹,河南项城人……建国后,曾创办古琴研究会、北京书法研究会,任会长。又历任中央文史馆馆员、北京京剧艺术研究社副主任委员等。”  相似文献   

9.
旧社会,老辈棋手以棋谋生,很多都下过“彩棋”,这其中包括我的师父“小过老”。1948年,师父曾在上海滩和号称“白袍小将”的董文渊有过一场轰动八方的赌局,在当时好比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相似文献   

10.
篆刻艺术延至明清,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印人如林,光灿耀目,名家辈出,各显奇能,不同的篆刻艺术流派争奇斗艳,形成了百花争艳的局面。正像明末篆论家朱简《印经》所描述的“由兹名流竞起,各植藩园,玄黄交战,而雌黄甲乙,未可遽为定论。”“自三桥而下,无不人人斯、籀,字字秦、汉,猗欤盛哉!”出现了自秦、汉高潮后篆刻史上的第二次高潮。学习篆刻艺术,必须对印家和印派有所了解,  相似文献   

11.
旧社会,老辈棋手以棋谋生,很多都下过“彩棋”,这其中包括我的师父“小过老”。1948年,师父曾在上海滩和号称“白袍小将”的董文渊有过一场轰动八方的赌局,在当时好比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相似文献   

12.
我学说书,其实是有“童子功”的,我的开蒙师父属自产自销那一类,是我的幺爹。  相似文献   

13.
近得见包北弘先生十几方篆刻印章,识后颇觉有趣;将印文连缀后竟是一篇短文,从中可解读出先生的思想、学识、志趣。于是,又将印章钤成扇面状,题上“宗法秦汉”额文,下书所缀之文,遂成一幅印与文相映成趣的书法作品,以表达我对北弘先生的景仰。  相似文献   

14.
刘夏 《百年潮》2013,(12):78-79
在今天的北京琉璃厂,有一家图章墨盒刻字店,名叫“同古堂”,其创始人是著名篆刻家,有“铁笔圣手”之誉的张樾丞先生。1949年,张樾丞奉命篆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之印”即“开国大印”。  相似文献   

15.
私淑宁斧成     
在翻阅词典时,偶然看到“私淑”一词,心为之怦然一动,一下子竟想起宁斧成先生来。词典上注释得非常清楚:未能亲自受业但敬仰其学术并尊之为师者。这对于我和宁斧成先生真是再合适不过了。老先生是建国后,我国书画界陡然升起的一颗明星,书法、篆刻、绘画无一不精,颇令世人瞩目。就在他的艺术大放异彩之际,那场“浩劫”横空而至,老先生带着一腔愤懑和不解离开了人世。我是在《人民日报》上看到他的一方印文为“不容易”的印,才开始景慕他的。可惜那时只有13、4岁,投师无人引见,只有通过他的作品去慢慢地咀嚼、细细地品味。这大概正与前面所说“私淑”相吻合吧。宋代大词人辛弃疾说过“少年不识愁滋味”,其实少年人什么也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就拿我喜欢宁先生的作品,  相似文献   

16.
去年10月,作家陈丹燕去了日本四国乡下,学习操纵人形净琉璃--一种日本独有的木偶。“我的师父是位80岁的老先生,我的舞台是寂静无人的山岗、神社后院的空地,我的拇指转动净琉璃姬的眼睛开关时,能听到木头在鲸鱼须的拉动下微轻的摩擦声。”她在朋友圈写道,“木偶有种小丑般的悲痛气质,令人难忘与它的相处,以及放下它们,乘着夜色回酒店的怅然若失的心情。”  相似文献   

17.
1950年夏,由于我在家乡创办的相伯农业技术学校开辟了一个小农场为学生实习处所,缺乏经费,港方校董征集了一些名家字画准备在港义卖。这样我应邀去港寄寓在九龙四海迎宾馆。一天下午,我在宾馆的咖啡屋碰到了国画大师张大千先生,异地相逢,备感亲切。这位美髯公急急向我了解关于苏州在解放后的情况。我如实告诉他:解放后的苏州,第一件感人的事就是解放军不住民房,宁露宿街头。解放前我尝过所谓“国军”强住我苏州住宅的苦味,那更有感受了。大千先生听罢我的叙述后,掀髯大笑地连声赞道:真是仁义之师。对我的筹募,他欣然赠送近作四幅,以表赞助。…  相似文献   

18.
我的师父是有“山东快书一代宗师”之称的曲艺大家高元钧先生。他原名高金山,1916年出生于河南省宁陵县张弓镇和庄村。师父自幼丧父,家境非常贫寒,一家九口人守着几亩盐碱薄地,饭锅里经常是清水煮野菜,偶尔才能吃上一顿白面馍。兄妹七个的衣服,根本不分性别和年龄,就那么几件破衣烂衫轮换着穿。在窘迫无助的生活环境中,生性要强的寡母和年迈多病的奶奶靠纺花织布,含辛茹苦地将他们兄妹七个养育成人。  相似文献   

19.
曹辛之先生,字曲公,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著名装帧艺术家。40年代即以新诗蜚声文坛,为“九叶派”诗人之一。解放后则专注于美术领域,擅长书籍装帧设计、绘画、书法和金石篆刻等。 1995年5月,因突发心脏病,先生遽归道山,当代艺坛失一耆宿,我则失去一位仁慈的前辈,哀痛之情几不能自持。曹夫人赵友兰伯母惠赠曹老藏书存念,遂有幸获得曲公先生藏书票两枚。  相似文献   

20.
诚如鲁迅先生所说“二桃杀三士’并非僻典”。但它却让许多名家在这个并非僻典的“二桃杀三士”上屡栽“跟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