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小虹 《世纪》2023,(5):57-61
<正>我印象中的三伯伯一家我的爷爷、奶奶一共养育了六个儿女,四个男孩,两个女孩。父亲邓拓是家中最小的孩子。他有一位比他年长10岁的三哥叫邓叔群,我们从小叫他三伯伯。童年时代我家住在城里,三伯伯家住在中关村科学院宿舍被称为“特楼”的一座灰砖楼房里,当时那里集中居住了一批为我国现代科学各学科奠基的第一代科学家。平日两家人走动不多,  相似文献   

2.
我是花溪刺梨酒厂退休职工,我家祖孙三代与刺梨酒打了一辈子交道。从小到大几十年,我就爱喝花溪刺梨酒,遗憾的是现在已经十多年不见其踪影。有人说今天青岩古镇满街都是,可满街的刺梨酒却都仿佛失去了百年流传下来的浓厚香醇。  相似文献   

3.
1937年,我出生在湖南祁东县一个贫农之家.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家分得了土地,分得了房,生活也一天天好起来.我十分感谢党,拥护新社会.所以我17岁那一年,当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野战军54军到我们县来招兵时,我就积极报名要求参军.由于我出身贫农,加上有点文化,身体也好,我如愿以偿.  相似文献   

4.
李世华 《炎黄春秋》2009,(10):33-33,32
我老家在安徽省砀山县唐寨镇套南村,当年全村分成三个生产队。我们队只有二十来户人家,多是逃荒漂泊最后定居在此的穷苦外来户。欧四奶奶家算是我们队最富有的,她和她的四个儿子住着一座大院,房子是瓦顶和浑砖到顶的墙。土改的时候,四个儿子刚分家不久,每家平均分得的土地并不多,被划成“上中农”,是我们队里最高的成分,其余的都是贫农、下中农。  相似文献   

5.
陈临庄 《纵横》2008,(12):16-19
我家与王国维先生家是世交,始于何时不得而知,有籍可考的,是自1893年(清光绪十九年)我的叔曾祖父陈寿镜同王国维先生之父王乃誉结为儿女亲家时始。此后,两家三代联姻、五世通好,亲情、友情、乡情融成的情谊,绵延至今已历115年。  相似文献   

6.
悬念的魅力     
喜欢问问题是孩子的天性,邻居阿慧三岁的女儿英英似乎总有问不完的问题。每次到我家来玩,她都会缠着我问一些问题:这是  相似文献   

7.
山民 《民俗研究》2008,(2):70-85
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峨山镇后山头村是我的故乡。我家至少有十五代以上居住在这个小小的山村。我从小生活在这里,1968年高中毕业后又在这里做了六年地道的农民,对这里的民俗生活十分熟悉。  相似文献   

8.
张安 《炎黄春秋》2010,(5):61-63
我家的“阶级敌人”地富反坏右样样俱全,但个个都是冤案。我是《炎黄春秋》的热心读者,每当读到被极左势力所伤害的受难者的冤情时,总会联想起我家的冤情来,心里暗暗流泪。旁及我耳闻目睹,许许多多普通受难者的冤情,并将其与大背景大人物联系一起思考,又每每使我难以人眠。说说我家冤情,我倒也不担心把我打成“反革命”了。  相似文献   

9.
过独木桥(汉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天中午,李二赶集归来,刚跨上家门附近的一座独木桥时,突然看见家中失火了。迎面来了一位叫葛老大的人,手指对岸大声喊道:“我家孩子掉到水里了,快让我过去!”李说:“你没瞧见我家失火吗?快让我先过去!”葛说:“我救孩子要紧!”李说:“我救火更要紧!”二人争吵不休,互不让相,结果订了两不吃亏的条约:李让葛三步,葛进三步;葛让李三步,李进三步。  相似文献   

10.
《炎黄春秋》2012,(9):93-94
读贵刊今年第5期《"破四旧"的表与里》,深有感受。我父亲学校(上海电力专科学校)的红卫兵抄了我家三次。撬地板,破墙壁,说是要找发报机。甚至把隔壁人家花园中一口井的水抽干。当然一无所获。后来,红卫兵告诉我父亲,他们来抄家时,学校保卫科人员和我父亲科里(电力科)的支部书记就躲在我家对面的弄堂里。可见  相似文献   

11.
<正>9月初,我家来了三位陌生的客人:蔡衍夫妇和蔡喆,他们是双城民国名流蔡时杰的亲孙子,给我带来了许多蔡运升手稿,以及其他资料,请求我帮助他们把祖父营救周恩来在哈脱险的这段历史弄清楚。  相似文献   

12.
笨弟弟     
我不记得弟弟是怎么来到我家的了,那时我还不到三岁。有天妈妈问我,想要个弟弟还是妹妹。邻居蓉蓉姐才比我大一岁,却机灵很多,她就撺掇我,要妹妹。于是我们就围着妈妈,叽叽喳喳地吵着要妹妹,因为妈妈虽然给我买过小人书,却还没有买过洋娃娃。  相似文献   

13.
戈壁滩上“四季青”朱光亚今年3月,某边防团副政委田玉奇来兰州出差,一个星期六的中午,到我家来看我,多年未见,令人欣喜异常。12年前我曾去他所在的那个边防团采访,当时他是三连指导员。我在三连呆了半个月,那真是令人刻骨铭心、终生难忘的半个月啊!田玉奇刚进...  相似文献   

14.
昨天晚上,儿子奇奇和我玩象棋游戏。玩了三局,我想结束游戏,小家伙还觉得不过瘾。他嘟喃着说:要是王星哥哥在就好了。王星是奇奇的堂哥,暑假从乡下来我家度假。王星才去他姑姑家小住两天,奇奇就想他了。看着儿子  相似文献   

15.
沈洁英 《纵横》2009,(11):34-37
一 今年是父亲沈玉斌诞辰100周年。我家祖籍浙江绍兴。1909年12月我父亲出生在北京贫苦的艺人家庭中,曾祖父沈小庆京剧武生,祖父沈三元京剧老生,父亲沈福山京剧花脸演员。至今已是六代梨园世家。  相似文献   

16.
访亲调     
大梁找来盖房子,盖起了房子多漂亮。我家有一丘田,要栽秧没有谷种。你家有的是好谷种,我来到你家找谷种,找来谷种撒下田,秧苗长出来了,田里绿荫荫。我家有块好地,有地没有牛。你家有条好牛,要好牛来犁地,地里长了庄稼,庄稼好收成,粮食装进了仓,满屋子都亮了。我们地方有座山,有山没有松树。你们地方有的是松子,我向你们要来松子撒山上,山上长满了青松,满山青松绿得多可爱。我家有匹马,有马没有鞍。你家有的是好鞍子,来到你家找鞍子,鞍子找来配马上,我家的马就好瞧,我家的马就好看。我家有一缸酒,只等舅舅来喝酒。舅舅来了喝一口,客套话越说…  相似文献   

17.
我家原籍江西,来尚嵇场定居,到我已历七代.先住尚嵇街后农村,土墙茅屋,耕读为本.曾祖父时,迁居街上现在住地,兼营零售盐业,渐成小康之家.祖父耀廷公曾任地方团首.1905年,尚嵇小学校舍的创建,是余鉴塘、熊文勋、周志铭等前辈与祖父负责筹建,载在碑文.  相似文献   

18.
1974年,我们在鲁南一个小山村插队。 那年月,知青插队"接受再教育"的第一课便是请当地老贫农"忆苦思甜"。一天,我们八九个知青正在菜地里干活,报社记者来了,说要拍个"忆苦思甜"的照片,登报宣传一下。大队书记很重视,说要去请一位在旧社会苦大仇深的老贫农来。"不用了",记者指着带我们干活的菜农说,"这位老大爷就很像个老贫农,就让他来试试吧。"  相似文献   

19.
1964年5月召开的中共中央工作会议,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贫农下中农协会组织条例(草案)》,同年6月印发全国。其中规定:“贫农下中农协会,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由贫农、下中农自愿组成的革命的群众性的阶级组织。”同时还要求在省、直辖市、自治区和县成立贫农下中农协会委员会作为地方组织,在人民公社、生产大队、生产队成立贫农下中农协会的基层组织。在中央的要求下,江苏省开始筹备和建立贫农下中农协会(简称“贫协”),其兴废存亡一般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从1964年11月建立江苏省贫农下中农代表会议筹备委员会开始到1973年中共十大前,这一时期,江苏省建立了从省到生产队的各级贫协组织,并就贫协组织的领导、选举、人会和日常运作等问题进行了探索;二是从1973年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夕,这一阶段,江苏省对贫协组织进行了整顿与恢复;i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江苏省贫协组织面临种种问题直至自动消解。  相似文献   

20.
借住结缘 1925年春,家住青州城北赵家庄的陈氏姥姥在乡下难以度日,带着我母亲、17岁的赵兰英和15岁的三姨赵兰芳来青岛找我的四舅谋生。我的四舅早年参加北伐军,讨袁打到安徽,所发的军饷是以募捐的金戒指代币,这戒指成了我家的传家宝。四舅后来到青岛铁路参加了护路队。小时候我不懂护路队是什么意思,就问大人:“‘葫芦队’是怎么回事?”四舅认识龙口路分驻所的一个警察,警察认识天游园看房子的康有为本家四老爷,就这样我姥姥一家就借住了天游园靠路边的一间平房,住了将近两年。不交房租,有时还给饭吃,给康家看门。 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