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67年8月6日,许世友在南京的家被“造反派”抄了。局势如此严峻,许世友心急如焚。他嘴里不停地念叨:“三国英雄没有好下场,死的死伤的伤!”“我活着是毛主席的人,死了是毛主席的鬼!”  相似文献   

2.
杨沫南 《神州》2011,(21):100-101
李清照是我国宋代著名的女词人。本文对她词作中"婉约之中见豪放"的几种表现做了分析,并试图探讨这种豪放风格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如果说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那么盛唐诗歌则是这个诗歌国度的最高峰,而李白的诗歌更是最高峰上的璀璨明珠。李白的诗歌雄奇豪放,浪漫飘逸,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被称为"盛唐时候的最强音"。笔者认为李白豪放飘逸风格形成的原因有时代等客观原因,同时也有诗人自身等主观原因。  相似文献   

4.
“父为皇,子为王”这在人们心目中,就像公主定理一样,显得理所当然,纵观历史,这些皇亲贵胄在王朝建立之初往往会给历史带来不同的选择与转折,有明一朝,朱家的宗室藩王演出了比以往任何一朝都跌宕纷纭的剧目,也将封建藩王奇特命运的缘由全面揭示出来。  相似文献   

5.
"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惟我彭大将军!"这首《给彭德怀同志》的六言诗,是毛泽东为赞扬彭德怀而写的。但毛泽东生前曾不同意发表,直到1986年才被确认并收入毛泽东诗词作品中发表。  相似文献   

6.
曾自 《百年潮》2009,(5):58-61
堪称毛泽东诗词中上乘之作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据说是当年毛泽东写后不甚满意丢在纸篓里,被我父亲田家英捡回来,才得以保存流传的.20世纪90年代,我曾向母亲董边和其他相关知情人以及保存诗作原件的中央档案馆进行考证,现就我所知道的情况写一短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7.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领袖毛泽东.不仅在诗词创作上独领风骚,令“千古词人共折腰”,而且在巧用历代诗词妙句上,也是超占冠今的高}。他对历代许多诗词,能倒背如流,在各种场合的谈话和行中,信于拈来,使之大为生色,巧妙地说明问题,自然、含蓄而又洒脱地表达思想感情,令人拍手叫绝。毛泽东对历代诗词的古为今用,简直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奇妙境界.  相似文献   

8.
董必武改诗     
袁鹰 《百年潮》2006,(11):74-75
我这个普通党员,由于在党报当编辑的机缘,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有机会拜读毛泽东、周恩来、朱德、董必武、林伯渠、吴玉章、叶剑英、陈毅、谢觉哉等革命前辈的手稿,实在是一种特殊的幸运.  相似文献   

9.
据鲁迅的挚友和学生冯雪峰回忆,1933年底,他因身份暴露不便留在上海,进入江西中央苏区,任中共中央党校教务长,与毛泽东有了交往。对鲁迅心仪已久的毛泽东了解冯雪峰与鲁迅的关系,在一次交谈中对冯雪峰说:今晚不谈别的,只谈鲁迅好不好?冯雪峰告诉毛泽东,鲁迅在读了毛泽东作于井冈山时期的几首诗词以后,认为有一种“山大王”的气概。冯雪峰虽然没有提及具体的作品,但可以推测是流传甚广的《西江月·井冈山》充满“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的自信。  相似文献   

10.
谁都知道,朱元璋是明朝开国君主,却很少有人知道,他还会写诗,还喜欢用诗歌来抒发自己的感情。据有人搜集,他留下来的诗歌也有二百余首,按现代诗人的标准来看,也算得上一位名副其实的诗人了。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的《七律·长征》是一首艺术概括中国工农红军历尽千辛万苦,排除艰难险阻,行程二万五千里的英雄壮举的诗篇。它是毛泽东诗词中最早以印刷文字形式流传的诗作,也是最早被译成外文传到国外的作品。要  相似文献   

12.
康雪强 《神州》2013,(24):16-16
本论文用充分的论据,多角度、多层次的阐述了苏轼开创中国豪放词风,并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把词引入一个新境界。苏轼改变了晚唐五代词家婉约的作风,成为后来豪放词派的开创者。本文分别用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来举例分析苏词中的“言志词”、“咏史词”、“咏物词”和离情别意、表达与友人情谊并借此抒写人生之叹、时世之感的作品,体现苏词题材多样、不拘一格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刘邦:“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汉高祖十二年,刘邦攻打黥布,黥布败走,刘邦对手下人说:“你们去追吧。到了老家了,我得回家看看。”就回了老家沛县。高祖还乡,在酒桌上即兴歌曰:“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只这三句,就已经足够好了。这首诗流传到了现在。  相似文献   

14.
张雯 《收藏家》2006,(1):14-16
中国古代陶塑艺术的出现虽然晚于日用陶器,但是,从雕塑艺术发展史来看,它乃是中国古代雕塑的前躯。  相似文献   

15.
吴志菲 《江淮文史》2011,(1):160-161
臧克家与毛泽东的接触,是从毛泽东去重庆谈判时开始的。1945年,毛泽东去重庆谈判,臧克家正在重庆。大约是9月,毛泽东在桂园举行一个招待会,一共来了20多人。当时,臧克家问:国民党这么顽固,争取团结、民主、进步,办得到吗?毛泽东听了,微微把脸一仰,眼光向上,说:雪山草地都过来了,没有争取不到的事情!  相似文献   

16.
一丁 《文史月刊》2004,(11):38-39
为了编出版《永久的纪念———赵树理留影和手迹集》,今年春天在太原赵树理子女赵二湖先生和赵广建女士家里,几乎是进行了翻箱倒柜的查找。还真令人高兴,不仅发现了几幅非常珍贵的赵树理的照片,而且发现了赵树理在生命最后阶段书写的几首毛泽东诗词。人们知道,赵树理一生是由四  相似文献   

17.
李大光,广东人,寓黔数十年。在上世纪30、40年代,曾掌贵州多县行政,尤其在清镇任上,对日本侵略者大义凛然,斥其无耻要求,为时人及后世敬仰。解放后为贵州省文史研究馆资深馆员,对贵州历史文化多有研究,诗词文章堪称一家。晚年充任省市地方志顾问,出力献计,亦得学人敬佩。所遗《闲叟诗存》,为一生所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热爱,对新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充满积极向上的感情怀。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贪官中不乏诗人词才,今摘录几首古今贪官之诗词供读者品味。  相似文献   

19.
2009年夏杭州会上,杨启宇通知我诗词研究院愿出我的诗集,不但分文不收,还送作者一百册书。世界上哪有这样的好事?真是大喜过望了。入秋,当再一次确定之后,我就着手编辑我的诗稿。眼看就要完成了,不料电脑突然崩盘,平生书稿数百万字付之一炬,当时的心情是想一头撞死。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是一位创下惊天动地伟业之人,然而,他在日常生活中,却平凡简单至极,从无特别要求,从不贪求享受,堪称奉献最多、索取最少的楷模。他对衣食住行表现出的俭朴率真、不拘俗套,特别是在戴帽子方面表现出的崇尚自由、不愿受束缚的个性,愈加彰显了他与众不同的气质。这一点,有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