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史博览》2013,(1):45-45
中国人民的胜利,鼓舞了大批热爱祖国的留学生纷纷返国,参加新中国的建设工作。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于去年十二月十三日即成立“办理留学生回国事务委员会”,统一领导并办理有关留学生回国事宜。该会由政务院人事局、文化教育委员会、财政经济委员会、政治法律委员会、科学院、教育部、财政部、全国学联等17个单位组成。教育部在北京设有留学生招待所。留学生到北京教育部登记后,即可入招待所食宿。教育部本着留学生的自愿、专长及国家建设的需要,协助其解决就业或学习诸问题。  相似文献   

2.
80年代初的北京,是我在中国的最初记忆。那时北京睡得很早,没有夜生活,我们留学生囊中羞涩,就一直在宿舍消磨着时间。当时在中国的同学里有这样一个说法,如果在深夜看到有留学生宿舍亮着灯,要么是非洲学生喝酒听音  相似文献   

3.
一 七十年代以来中国大陆赴海外留学生的概况   1 .改革开放以前中国派出留学生的情况1971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WNSCO)通过了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合法权益的决议。从19 72年 9月开始 ,中国大陆恢复了因 196 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而中断的向外派遣留学生的工作 ,主要是向西方国家派遣留学生的工作。此前 ,由于“冷战”的国际关系格局和中国“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中国大陆的留学生主要被派往前苏联和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从 195 0年至 196 5年 ,经高教部 (现教育部 )选派 ,中国共向前苏联、东欧各国、朝鲜和古巴等 2 9个国家派遣留…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成立初期,贯彻婚姻法运动中设立的"北京市婚姻问题招待所"存在时间不长、受益人数有限,其他省市也未见类似机构,但是,政府专门设立为争取婚姻自由者提供食宿的招待所,却体现出新中国为倡导婚姻自由、妇女解放而进行的努力。当时,北京市贯彻婚姻法运动委员会曾专设只有两名工作人员的"妇女招待所",用以解决女性因婚姻问题无处安身或到北京求助时的临时食宿问题。1953年4月,贯彻婚姻法运动  相似文献   

5.
裘燕江 《古今谈》2005,(4):9-12
1905年11月2日,日本文部省(教育部)徇清政府敦请,颁布了《取缔清韩留日学生规则》。于是,日本中国留学界风潮骤起。12月14日,中国留学生8000人总罢课。8日陈天华愤于媒体诋毁,在东京大森海湾蹈海自杀,以示抗议。“学生咸倡归国之议,瑾亦主张之。又为其指挥,纷扰匝月。”秋瑾再归国,陶成章介绍至敖嘉熊,得转荐浔溪女校任教员。后辞职而去。此时,日本留学生退学抵沪者,一时达3000人。  相似文献   

6.
白小乐 《百年潮》2009,(3):44-48
1967年1月,69名中国留学生利用经莫斯科回国的机会,在莫斯科红场拜谒列宁墓,瞻仰了列宁的遗容.作为这批回国留学生中的一员,我参加了整个活动.在我们举行悼念列宁的仪式过程中,苏联警察竟对中国留学生大打出手,酿成一起重大的国际事件,导致中苏关系进一步恶化.拜谒列宁墓的中国留学生遭围殴  相似文献   

7.
80年代初的北京,是我在中国的最初记忆。那时北京睡得很早,没有夜生活,我们留学生囊中羞涩,就一赢在宿舍消磨着时间。  相似文献   

8.
沦陷区伪政权下的留日教育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沦陷区伪政权下的留日教育王奇生七七事变发生后,在日本的数千名中国留学生愤然返国。此次归国行动与以往不同,弃学归来的学子们没有再返回日本续学。查阅国民政府教育部档案,在1938—1945年的赴日留学生统计表上,均记载为“零”。①虽然国民政府停止派遣留日...  相似文献   

9.
近代以降,日本外务省为培养精通汉语的翻译人才,派遣留学生来华。具体而言,外务省自1874年将留学生安排在北京学习,是对华派遣留学生之始;至1883年制定《清国北京留学生规则》,使留学生派遣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随后10余年间,留学生派遣制度在留学生选拔、在华培养及期满后安置等方面日臻完善;至1894年颁布《外务省留学生规程》时,将留华学生派遣纳入海外留学生派遣的整体制度框架;1919年又改将留华学生委托上海东亚同文书院培养,但以失败告终。外务省对华派遣留学生制度与近代中国之关联不可小觑,且培养出大量外交人才,在近代中日关系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不过,受制于日本侵华政策,其最终沦为侵略附庸,折射出时代的光与影。  相似文献   

10.
近一个半世纪以来。留学生以其特有的化魅力,逐步成为影响中国现代化和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尤其是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史无前例的留学大潮的涌现,留学生的社会影响渐渐波及到千家万户,正由一般的教育问题演变成了一个社会问题。无论是现实还是历史,吸引着海内外众多的学投身到了中国留学生的研究。近十年来。有关留学生的论不断增多,相关的高水平的国际学术会议也经常召开。可以讲中国留学生的研究达到了相当的水平。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将留学生的研究引向深入,进一步提升学术层次,就成了急待解决的一个迫切问题。本刊组织的这组“留学生史研究笔谈”。旨在这方面有所推进。  相似文献   

11.
伴随在美中国留学生群体的不断扩大,中国留学生在美国社会中的体验和经历备受关注。本文主要通过深度访谈,了解在美中国留学生与美国本土社会及国内社会的互动,及互动对其塑造社会认同的影响。研究发现,来自美国社会的刻板印象一方面阻碍了该群体的深度融入,另一方面造成了中国留学生群体的“自我规训”,使该群体对于美国社会产生一定的疏离感。此外,在教育流动的过程中,留学生增强了其国家认同,中国人身份和留学生身份处于共生共荣的关系。然而,来自“群体内”的刻板印象增加了留学生群体社会认同建构的不确定性。因此,在美中国留学生群体的身份建构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并在“人-人”和“人-地”的互动不断发展和变化。  相似文献   

12.
神州博览     
《神州》2003,(2)
数字北京外国留学生突破2.5万人北京正成为亚洲最著名的教育中心之一,据北京市教委今天发布的数据显示:目前在京的外国留学生总数突破2.5万人,这些留学生每年为北京带来的经济总量超过10亿元人民币。  相似文献   

13.
以山东大学来华留学生为例,通过调查统计与访谈的方法,可深入分析外国人认知和参与中国传统节日的情况。留学生对节日的认知广度、对节日日期和民俗活动的认知深度存在地域和汉语水平的差异。社交因素是影响"旁观型"留学生不参与春节的重要原因。留学生参与中国春节的状况呈现为三种类型:交际型参与、文化型参与、娱乐型参与。主动参与动机与伴随参与动机是来华留学生过春节的两大动因。多数来华留学生对参与中国传统节日和体验节日民俗活动表示期待。  相似文献   

14.
1904—1912年顾维钧留学美国期间,积极参与中国留美学生会的各种活动,担任过东美中国留学生会会长及其他多项职务,并主编过《中国留美学生月报》,对中国留美学生会的组织发展和各项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参与中国留学生会及其他各种社会活动,锻炼和提高了自身能力,积累了广泛的人脉关系,为他的从政生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和起点。  相似文献   

15.
<正>(南京)教育部发表民国二十年(1931年)留学生人数,统计共为730名。其中公费52名,自费678名。留学生国别以日本最多,占全数41%  相似文献   

16.
我国具有近代意义的留学生教育虽然只有150多年的历史,但却出现了清末民初、“五四”之后和80年代以来三次留学潮和五代留学生(即洋务运动、清末民初、30年代前后、50年代和80年代)。这批留学生,特别是留美生对近现代中国社会产生了无可替代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初,在法国发生了一件涉及两个中国留学生的案件。然而该案发生后,当时海内外舆论不仅不谴责这两个留学生,反而为他们的行为击节赞叹,即使是时任湖广总督的张之洞得知消息后也为之自豪不已。这个案件就是1906年在法国海军学校发生的轰动一时的“中国留学生盗书案”。  相似文献   

18.
幽默     
一位外国留学生向老师抱怨,说北京人爱国主义的宣传意图很好,只是形式太单一,词汇太贫乏。老师不解,请他举例说明。这位留学生说:“很多大楼门上都着牌子,说‘中国人民很行’,‘中国农业很行’,‘中国建设很行’,‘中国工商很行’!”老师笑了,说:“都怪你  相似文献   

19.
郭莹 《文史博览》2005,(1):46-46
我第一次踏上中国正值1976 年10月初。我是1949年红色中国成立后,首位被允许进入中国留学的英国人。那年我刚到北京时正赶上庆祝粉碎“四人帮”,我们语言学院的留学生也被组织起来与百万北京市民一道,沿街游行至天安门广场,去“举国欢庆揪出四人帮反革命集团的伟大胜利”。至今我仍认为那是我所见识过的世界上最隆重、最壮观的游行场面,第一次也是生平惟一一次,使用了长安街上帐篷围起来的、数十个下水道铁盖  相似文献   

20.
罗蕾 《丝绸之路》2010,(16):110-112
行与知、游和学的相辅相成对于古今中外莘莘学子概莫能外,"2010,文化中国游·黄河口"游学活动即在此思考下,为中国石油大学的外国留学生提供了一次身临其境学习中国语言、考察中国文化的好机会。通过对黄河口文化五种色调的了解,极大地提高了外国留学生学习中国语言、读懂具有典型意义的中国地域文化课本的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