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宗信 《百年潮》2012,(10):20-22
我在工作生涯中完成的最后一项任务,是创办全国首家中外合营银行——厦门国际银行。从1985年到1990年,我在厦门国际银行连任第一届和第二届董事长。这五年是我在改革开放中遇到困难和问题最多,也是收获最多的时期。新银行开业伊始,就面临着严重困难和危机。最初几年,银行的股份和股东也一再调整和变动。直到1991年10月,厦门国际银行作为一家中外合营银行才算真正创办成功。一个积极、大胆的尝试  相似文献   

2.
李兴江 《神州》2012,(7):352-352
记得刚参加工作的第一年,由于乡村小学缺教师,我便担任一年级数学课和五年级语文课兼班主任。刚参加工作的我,总有使不完的劲,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转眼一个学年结束了,我分别获全乡语文第三名,数学第一名的好成绩,这份殊荣更坚定了我的选择。第二学年刚开始,我因贫血摔倒导致腰椎骨折,让我不得不卧床休息了一年。逐步康复的我恨不得马上回到课堂,也许就是我的这份热心,  相似文献   

3.
柴静答《南方人物周刊》问Q:你对自己的现状满意吗?A:应该是满意吧。最重要是这份工作。以前这份工作满足了我了解世界的好奇心,给了我认识这个世界的方法。那时我强调记者要站在一个旁观的立场,这样比较有历史的眼光,不会轻易地责难或赞美。但现在我觉得不能只停留在揭示真相的阶段。我的工作给了我一个机会去推动现实,去做一些变化。  相似文献   

4.
王敏 《福建旅游》2004,(11):45-46
2004年1月,厦门旅游质监所转来一封厦门邓女土投诉厦门某出国境游组团旅行社的投诉信,诉称:我一月六日从厦门出发,参加某旅行社组织的“新马泰”旅行团,万没想到在旅途中遭遇了一系列不愉快的事,让我欢喜的旅游心情化为泡影。尤其是强迫参加“自费项目”的行为,更是令人气愤。  相似文献   

5.
今年3月是《环球人物》创刊15周年,衷心祝愿《环球人物》生日快乐!衷心感谢时任总编辑刘爱成同志,时任副总编辑谢湘、徐学良、丁子同志以及曾经和现在为这份刊物工作的每位同事!之所以要感谢,是因为我知道,15年来,这些同事付出了很多艰辛。2005年下半年奉命筹办《环球人物》时,我已到人民日报编委会工作。  相似文献   

6.
初入社会     
辍学之后,父亲经常对我甩臭脸,所以我也尽量不留在家里,闲来与邻居或一些顽劣分子到处游荡,亦有和先前在校内和Party认识的所渭兄弟联络,不时打架生事,无聊至极。母亲没工作,所给零用实在有限,我亦不想加添母亲的负担,所以也急于找工作。经姐夫介绍到香港湾仔的英美烟草公司工作,那是一间外资公司,规模十分大,地处湾仔,外表全是红砖,像一座大堡垒,很是特别。我是经特殊关系才得到这份工作的,当时我还年幼,工资已算优厚,日薪8元,还供给午餐。因为姐夫是厂内的工程师,我才能得到这份优差。  相似文献   

7.
19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我在安徽日报社驻六安记者站工作。1979年7月中旬,我从六安地区农业局的简报上看到了一份调查材料,这份调查对山南区的包产到户列数了“十大罪状”。  相似文献   

8.
柳影 《巴蜀史志》2020,(2):93-95
一年前,有一个非常好的机会,让我可以换一份不错的工作。可是,却遭到老公极力反对。他反对的原因,仅是这份新工作工资太低。在那刻,我非常愤怒,愤怒于他只看钱,不在乎我的感受。毕竟,这些年,我一直努力,就是希望有这个机会;可是,机会来了,他却极力反对。那些天,我都没跟他说话。  相似文献   

9.
风雨人生路     
1933年9月1日,我出生在台湾省台北市艋老桦圩一个从事小手工业的家庭.“七七”事变后,台北等地出现了逃亡热潮,我父亲决定变卖家当离开台湾.1937年秋,我随父母离开台北,途经高雄转乘“十三港”巨轮到厦门.1938年春,日本侵略者占领了厦门,直到二战结束.1949年秋厦门解放.在厦门,我亲眼目睹了日本占领、国民党统治和共产党领导的时代变迁,深切地体验到了黑暗与光明、苦难与幸福.  相似文献   

10.
编读往来     
《旅游》2008,(9)
《旅游》杂志社:我是厦门的读者。以前,能在这里零散地买到《旅游》杂志,最近不知什么原因杂志经常买不到。另外想知道是不是还可以买到2006年和2007年的单本杂志。望回复。厦门读者宋喻  相似文献   

11.
印象邓丽君     
《南方人物周刊》2014,(37):106-107
1994年我结婚当天。多想把手上捧着的香槟色花球抛给她,因为我认为她是最适当的人选,我想把这份喜气交到她手上,可是我不知道她在哪里.  相似文献   

12.
近一段时间,荧屏上谍战片大热,叙述的都是新中国成立前夕国共两党的明争暗斗。情不自禁,我的记忆又回到了1953年亲历的一段厦门反特岁月。1953年春天,厦门前线驻军根据上级决定,设立了对金门国民党驻军有线广播组,也  相似文献   

13.
周军 《江淮文史》2004,(5):108-115
不久前,一个朋友送给我一份材料,这就是1979年元月召开的安徽省委工作会议编印的有关合肥、蚌埠组讨论内容的第12期“会议简报”。这份简报有如下字:  相似文献   

14.
1972年春,我来到江苏东台市离城100多里的一个窑厂做工。我所待的这个窑厂是国营单位,主要生产砖和瓦。生产工人基本上都是临时工,只有干部和几个生产技术骨干是正式工。窑厂的工作大多是劳动强度非常大的体力活,城里人干不了,因而每年招工基本上都从农村青壮年劳力特别是复员军人里挑选。作为下放农村的知青,我是找关系才谋得了这份能领取工资的差事。  相似文献   

15.
我讲话的题目实在平常不过了,但这却是一个老读者发自内心的最诚挚的祝福! 由于工作的关系,《当代中国史研究》创刊十年,我也当了这个刊物十年的读者,并保存了自己订阅的从创刊号至今共59期的全部杂志。这份刊物是我精神家园的一部分,无论工作多忙,每期杂志我都要浏览一遍。如果有和自己工作或研究课题相关的文章,我会进一步细读。我国史知识的积累、史学研究水平的逐步提高以及对国史重大事件和人物看法的学术观点的形成,都与阅读这本杂志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炎黄春秋》创刊20年了。作为这份刊物的创始人之一,作为这份杂志的主持者,我感慨良多。《炎黄春秋》是1991年7月1日创刊的。1989年那场风波,使80年代欣欣向荣的改革开放进程出现了断裂,到1991年,是改革开放历史上最为艰难的三年,也是争论最激烈的三年。在这个背景下产生的《炎黄春秋》,关注历史与现实,自然是义不容辞的使命。  相似文献   

17.
<正>2015年3月12日是孙中山逝世90周年纪念日。2014年,我从河北一位报刊收藏爱好者处,淘得一份十分珍贵的《群强报》,该报出版于1925年3月14日,时隔一天就报道了孙先生逝世的新闻。我查阅多方资料,从目前公开的报道来看,这份报纸是最早详细地刊登了孙先生的病因和逝世之经过。这份《群强报》为正、副两张,我只收到了正刊的那一张。现就将其摘录如下,以还原当时的细节。  相似文献   

18.
<正>2015年2月11日这次到泉州,主要是参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国际研讨会,利用这机会,到泉州市地方志办公室,看望大家,了解情况,向同志们学习。我是去年11月份到厦门调研时,在厦门召开了福建省的地方志工作座谈会,会上听到了你们泉州的工作汇报。这次来方志委,主要是向泉州市地方志的同志们表示慰问,同志们辛苦了!也通过你们,向整个泉州市的地方志工作者表示慰问,同时,给大家提前拜个年吧,谢谢大家。  相似文献   

19.
2009,那般仓促,却又这般充实。 于我个人而言,窃以为一年中所有经历的感动、震撼、惊悚、沉默,既归结于“ 《南方人物周刊》记者” 这份工作,更归结于以各种形式、方式,出现在我采访中的每一个“人物”.  相似文献   

20.
转眼间,我从事幼教工作已经十几个春秋了。记得,当初选择这份工作完全是出自母亲的心愿:“和小孩子打交道,可以远离世俗的纷争,而且风吹不着,日晒不着,人也舒服。”这就是妈妈简单的理由,却包含着太多的关爱与担忧。我如愿以偿地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