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包金环 《沧桑》2011,(2):193-194
中国的孝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中国历史上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随着信息化社会的来临,孝文化面临着无数的困境与挑战。在现代学校教育中,孝文化逐渐被弱化,以至于现在很少有学生知道有关"孝"知识及"二十四孝"。针对目前中小学生"孝"现状,有必要在德育工作中重新构建孝文化,大力弘扬孝文化。  相似文献   

2.
孝文化是我国独有的一种文化表现,从古至今孝文化在各地均有丰富的外延。开发孝文化旅游产品对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谐社会建设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孝感市有着丰富的孝文化旅游资源,孝文化旅游产品是其重点旅游发展项目。本文从目前孝文化旅游产品市场营销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着手,对孝感孝文化旅游产品营销进行更为客观的分析和定位。  相似文献   

3.
许天笑 《中华遗产》2010,(10):90-99
中国人讲究做人的本分。孝悌忠信、百善孝为首,“孝”都被放在第一位。孝何以具有“百善之首”的独有地位?  相似文献   

4.
高鑫 《旅游纵览》2022,(17):119-121
孝感市作为我国唯一因“孝”命名的城市,拥有董永卖身葬父、黄香扇枕温衾、孟宗哭竹生笋等孝文化故事,以及多个与孝文化相关的旅游景点。本文将阐述孝感市孝文化资源旅游开发现状,分析其旅游开发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希望能为孝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者提供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5.
再论西周孝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西周孝道乃血缘晚辈对长辈的伦理规范 ,其所涉对象并非所有族人 ,仅仅是血缘长辈。西周孝之奉养内涵随社会生活共同体的变化而变化。西周庶民阶层的孝行主要体现为奉养父母 ,贵族层的养老更倾向礼仪化 ;承继父祖之业的孝行主要为统治阶级所强调与实践。人世奉养父祖之孝通过“祭献”推及冥世祖考即为“享孝”;追溯、缅怀父祖之德与业 ,以承其志、继其业即是“追孝”。享孝、追孝祖考能强有力地增强宗族的凝聚力 ,这便成为“享孝”、“追孝”盛行于西周晚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孝"是中国传统思想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在两汉社会统治阶级有意加强了"孝"的道德标准和社会功用,使"孝"越来越与政治相结合。  相似文献   

7.
傈僳族有许多古老的风俗习惯。今年冬月,我凑巧参加了一次他们的祭奠仪式——脱孝(又称烧孝。) 脱孝——就是在死者安葬一百二十天以后,由主孝人择定一天,将所有服孝的人请到一起来烧孝布,以示服孝期满。这一天,也请本村的邻居及远方的亲朋参加,杀猪宰羊,饮酒对歌,祈祷死者平安升天。这一天,所有孝子都披麻戴孝。主孝人(死者的儿子、姑娘)身戴重孝,并以翻穿衣服表示其身份。其他服孝者所着孝布  相似文献   

8.
西周孝以祖为对象,健在父母不与;孝主体以君宗为限。西周孝之尊祖大异于殷,即在其政治、血缘合一,孝包容新旧的统摄、开新能力亦栽根于此。西周孝尊祖敬宗抑父是围绕孝对象、主体的尊卑排序和强化兄统弟纲纪展开。前是政治的,后是血缘的。孝确立了始祖尊于祖,祖尊于祢的尊卑之序,它及于孝之主体,则是立“孝子”以义为据和“曾孙”而“孝孙”而“孝子”的贵贱之序。孝道所确立的这些秩序,成为周礼乐明之基础,由天子以至  相似文献   

9.
李聪颖 《神州》2014,(18):25-25
孔子在《论语》中充分得论述了"孝"的思想,对如何行孝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并认为"孝"是实现人道之仁德心理情感基础,百行孝为先。研究《论语》中"孝"思想,对加强个人修养,形成良好社会风气,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萧放 《民俗研究》2015,(2):31-35
孝文化是以"孝"为核心的文化现象,包括人的内在情感与外在的行为准则两大方面。孝文化不是自然发生的,它是历史社会的产物,在中国古代发展到极致。近代以来,随着王朝的覆灭、家族的崩解,孝文化遭到毁灭性打击,直接造成当代社会的普遍道德危机。当下,可从诵读经典与加强孝道文化实践两大方面入手,实现孝文化的回归,这对于凝聚家庭、和谐社会、培育感恩意识与家国情怀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孝"的观念产生于中国古代的农耕文明,在宗法家族制度中得以确立和体系化。两千多年来,从统治者到普通民众,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目的共同构建了"孝"的道德网络和行为模式。以"孝"为中心,形成了一整套观念范畴,构成了"家——国"两个超稳定的三角形结构。"孝"的观念深入到每个中国人的内心深处,制约着每个人的行为。"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时至今日仍有积极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2.
孝文化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历朝历代官方和民间的重视。中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对于孝文化有着不同的诠释和传承。四川地区在孝行的推崇和传播上,有着其自身的特点,从而也丰富了整个中华民族的孝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3.
儒家文化传统的核心之一是“孝”。在以父权为中心的封建制度下得以实现和维持,并服务于封建政治统治。在现代公民社会中,传统“孝文化”应该有其新的基础,新的内涵和新的保障,“孝”应从以“家庭子女责任”为中心向“社会政府责任”为中心转变。从而更好的发挥“孝文化”的作用,为和谐社会的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4.
出土西夏文獻中,發現三種《孝經》類文獻材料,分屬於吕惠卿《孝經傳》與唐玄宗《孝經注》兩種不同文獻。兩種材料中《孝經》經文差别很大,本文從多角度進行比較,明確其出自不同譯者之手,爲不同的兩種西夏譯本。本文並對此前未解讀的俄藏十二章經文與英藏本同存世、漢文本作對勘解讀。《孝經》多種書題的翻譯以及兩種不同譯本的存在,表明儒家經典《孝經》在西夏時期流傳甚廣。  相似文献   

15.
佛山木版年画《二十四孝图》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宜 《收藏家》2007,(7):53-58
"孝"本身是一种家庭内部的伦理道德,而我国封建社会本身就是家族统治的演化,统治阶级因此以"孝"为教化工具,刻意扩张孝的政治涵义,以利其统治。作为一种教化工具,需要采用易于被大众接受的传播形式,而图像传播就是一种很有效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丧葬期间通过讲唱劝孝、劝善、咏佛等内容以超度亡灵、劝化众生的活动,可统称为“劝孝”活动.劝孝的地点,可能在由都司或寺院设置的道场上,或者在施主家中.劝孝仪式上多讲唱十恩德、父母恩重赞、孝顺乐、行孝文、劝善文、董永变、舜子变、目连变等孝敬父母为主题的作品,另外五会念佛赞文、佛本生故事太子故事,以及历史故事、民间传说等也是劝孝仪式上常见的讲唱内容.而这些文学样式在今天很多地方的丧葬仪式上仍有广泛流传.  相似文献   

17.
纪进凤 《黑龙江史志》2013,(11):333-334
本文通过分析中国古代文化中"孝"的内涵与外延,即"古孝",来引申出现代社会意义上的"今孝"的内涵与概念。从文化内涵的古今传承和变化中,寻找到现代社会保障问题的精神根源和经济基础,结合科学统计数据的论证,总结出了在意识形态领域,社会需要做到即传承又摒弃和发展新的孝文化理念,并以此为指导,在符合中国国情和自身特色的情况下,建立科学、合理、有效的渐进式社会养老战略规划。  相似文献   

18.
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前,劳动产品的分配极其贫乏。宗亲之间,只有血缘关系的延续,没有私有财产的授受。在这种情况下,人们的观念中,不会有所谓“孝”的概念产生。“孝”的产生,应该在一夫一妻制家庭建立之后。《说文》:“孝,善事父母者。”没有一夫一妻制的家庭,不明确父子关系,谈不上什么“善事父母”,更不会有“孝”的存在。  相似文献   

19.
正只有当我们将"等待美好明天"的"等待"改为"开创"时,才能拥有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美好的明天。"让我们等待一个美好的明天吧!"每当我听到这句话,就会想:明天真的那么美好吗?我只知道,不论今天多么令人留恋,明天总会毫不犹豫地将今天推走;我也知道,不论抗议或沉默,生存或死亡,明天总是不停地来到。明天是无情的,它很快地变为今天,化作昨天,成为往日。  相似文献   

20.
《华夏人文地理》2002,(9):10-10
四川省汉源的九襄镇有一座节孝石牌坊,位于古镇南街街尾,是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恩贡黄体诚为旌表其母、嫂节孝,请旨修建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