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班固是名彪千古的史家,媲美司马迁。范晔撰《后汉书》,称道司马迁,说是“文直而事核”,称道班固,则是“文瞻而事详”。可谓是相伯仲了。范晔还说:“若固之序事,不激诡,不抑抗,瞻而不秽,详而有体,使读之者亹亹而不厌,信哉其能成名也”。这样的称道备至,也只有像班固这样的史学家才足以当之。  相似文献   

2.
古人编著史书,呕心沥血,往往在继承前人遗产上有所发明,因而各具特色。如《史记》以具体形象、栩栩如生见长,《汉书》以“文赡而事详”为胜,《三国志》以叙事简洁、剪裁得当闻名,《资治通鉴》以“典型之总会,册牍之渊林”传世。史林巨著,各有千秋,并不因岁月流逝而失其光辉。当今的中学历史教材,既有历史唯物主  相似文献   

3.
班固的《汉书》“整齐一代之书,文赡事详”为历代学者所重视。汉魏六朝时期,《汉书》注释之作迭出,而这些著作后来都散佚了。《汉书》注家众多的原因可以简单概括为两个方面。首先,《汉书》撰成伊始,便称难读,《后汉书》卷八十四《班昭传》说:“时《汉书》始出,多未能通者。同郡马融伏于阁下,从昭受读。”《三国志》卷五十九《吴书.孙登传》说:“权欲登读《汉书》,习知近代之事,以张昭有师法,重烦劳之,乃令休从昭受读,还以授登。”“所以它行世不及百年,到了灵帝时代(公元168—189年)就有服虔、应劭等人替它作了音义。魏、晋、南北朝作《汉…  相似文献   

4.
浅论《蒙古游牧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有清一代的史地学者中,张穆是卓有成就的大师之一。其年寿不长,著述却极宏富。先后撰有《重修平定州志》、《魏延昌地形志》、《水经注表》、《顾亭林先生年谱》、《闫潜邱先生年谱》、《(?)斋诗文集》、《汉石存佚表》、《说文属》、《靖阳亭札记》、《蒙古游牧记》、《山右碑目》等著作。在这些著作中,《蒙古游牧记》用力最勤、享誉最高。清代学者祁隽藻在其序言中盛赞“其结构详而有体”,“征引则赡而不秽”,“考订则精而不浮”;“拟古人地志,当与郦亭(郦道元)之笺水经,赞皇(李吉甫)之志郡县并驾齐驱,乐史、祝穆①以下无论已”。又指出,“其著述卓然不朽者,厥有二端:陈古义之书,则贵乎实事求是;论今事之书,则贵乎经世致用”。近代学者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一书中说:“以边徼或域外地理学名其家者,寿阳祁鹤皋(韵士)、大兴徐星伯(松)、平定张石州(穆)、邵阳魏默深(源)、光泽何愿船(秋涛)为最著,而仁和龚定庵(自珍)、黟县俞理初(正燮)、乌程沈子敦(垚)、固始蔚子潇  相似文献   

5.
《五陵人物志》校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五陵人物志》(载《文博》一九九一年第五期,以下简称《志》)是已故著名史学家武伯纶先生在耄耋之年撰写的一篇史志力作,也是先生在绝笔前发表的几篇为数不多的珍贵论文之一.该文不仅“以详赡的文  相似文献   

6.
读了王先谦《荀子集解》和梁启雄《荀子简释》之后,觉得有的旧注尚可商榷,今不揣浅陋,列举数例,以就教于先生与学者。 《不荀》 约而详 (君子)穷则约而详……(小人)穷则弃而儑。 杨倞注曰:隐约而详明其道也。 案:约训隐约似未安。《广雅·释诂三》约,束也。《论语·雍也>君子博学於文,约之以礼,亦可弗畔矣。皇疏:约,束也。“约而详”之“约”即“约之以礼”之“约”,当训束。约与弃对文,弃之者,亦礼义也。《强国》人知贵生乐安而弃礼义……”又:百姓皆有弃义之志而有趋姦之心。又《修身》士君子不为贫穷怠乎道……端慤诚信,拘守而详。拘守正与约束义近。《儒效》 (人主)不用……虽穷困冻餧,必不以邪道为贪,无置锥之地,而明於持社稷大义。此句正释“约而详”,即约之以礼而详明其道也。  相似文献   

7.
《汉书》的作者班固的生年,各书均作公元32年(汉光武帝建武八年)。其依据是《后汉书·班彪列传附班固传》云:“及窦氏宾客皆逮考,(种)竞因此捕系固,遂死狱中,时年六十一。”同书《窦宪列传》又说,窦宪死于永平四年(公元92年)。从此上推六十年,为公元32年,此即班固生年。上说似根据颇足,但细检史籍,却发现还有问题。第一,班固在《汉书·叙传》中称:“有子曰固,弱冠而弧”。颜师古注“弱冠”是“谓年二十也。”班固之父班彪死于建武三十年(公元54年),照此则班固应生于建武十年(公元34年)。第二,范晔《后汉书》班固本  相似文献   

8.
(一)“载记”和“世家”唐房玄龄等所撰《晋书》130卷,叙述历时约一个半世纪(公元265——420年)的两晋历史。其中“载记”30卷,专门叙述与两晋约略同时的匈奴、鲜卑、羯、氐、羌五个少数民族在北中国建立的割据政权的史实。“载记”这一名称,最早出自班固之手。《后汉书·班固传》云:“固又撰功臣、平林、新市、公孙述事,作列传、载记二十八篇奏之。”新市、平林首领刘玄、西南割据者公孙述等,都曾在东、西汉交替之际建号称帝;东汉统治者既以汉王朝正统自居,于是在撰写历史时别创一目,用“载记”来叙述这些他们认为是“僭伪”的人物,以区别于“列传”。嗣后,《东观汉记》就正式在“载记”例目之下叙述平林、下江事迹(刘知几:《史通》“题目”篇。今按,《东观汉记》自唐以来失传。后之传本乃清人辑自《永乐大典》等书,其中置刘玄以下  相似文献   

9.
王长坤  张玲 《史学月刊》2007,(10):123-125
墨家的创始人与主要代表人物是墨子。墨子曾“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以为其礼烦扰而不说,厚葬靡财而贫民,久服伤生而害事,故背周道而用夏政”(《淮南子·要略》)。墨子的学说在战国初期影响很大,“世之显学,儒、墨也”(《韩非子·显学》)。有关墨家学派之书,今仅存《墨子》残卷五十三篇,这五十三篇,大部分可信是墨子学说的记录。墨家是先秦诸子中唯一代表下层平民思想的学派,在先秦诸子中墨子是论“孝”最多者,《墨子》一书凡“孝”48见,班固亦谓墨家“以孝视天下”(《汉书·艺文志》)。墨家之孝,以“兼爱”、“利亲”、“交孝子”为要义,…  相似文献   

10.
《陈风》是《诗经》十五国风中最有特色的国风之一。它以哀艳的情歌和神秘浪漫的巫舞著称于周代。《陈风》的这一鲜明特色,班固的《汉书·地理志》早已指明: 陈诗曰:“坎其击鼓,宛丘之下;无冬无夏,值其鹭羽。”又曰:“东门之枌,宛丘之栩;子仲之子,婆娑其下。”此其风也。陈国这种能歌善舞的风尚习俗是怎样形成的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从陈国的历史情况、地理环境与社会背景中去加以探讨。一、陈国巫风的昌盛与周武王封胡公于陈“使祀虞帝”有关。《左传》襄公二十五年,郑国的子产曾提及陈国的历史说:“昔虞阏父为周陶正,以服事我先王(指周武王),我先  相似文献   

11.
班固窃父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太史公书》,已知其为谈、迁父子合撰矣,而《汉书》亦有类似之问题,玆一陈之。班固作史,模仿史迁《自序》,作《叙传》一篇以述其家世及著作之意。其叙父彪事甚简,止录其《王命论》全文,并记其避地河西与举茂才,为徐令数事,又总论之曰:“学不为人,博而不俗,言不为华,述而不作”未尝一字道其作史也。至自述作史之故,则曰:“固以为唐、虞、三代,《诗》、《书》、所及,世有典籍。……汉绍尧运以建帝业,至于六世,史臣乃追述功德,私作本纪,太初以后阙而不录。故探纂前记,缀辑所闻,以述《汉书》,……为春秋考纪、表、志、传,凡百篇”,则《汉书》之作,发意由己,成事由己,绝无可疑也。  相似文献   

12.
扬雄曾正确地评价《史记》具有两个特色,一曰“实录”。二曰:“爱奇”。班固详评《史记》曰:“自刘向、扬雄,博击群书,皆称迁有良史之材,服其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这样“实录”就成为《史记》为信史的评价。“爱奇”之说,班固未谈,应劭针对司马迁说“驺衍其言虽不轨,傥亦有牛鼎之意乎?”,评论为“观太史公此论,是其爱奇之甚。”司马迁爱驺衍的什么奇呢?显然,应劭指的是驺衍的“其言不轨”,“其言”的内容是什么呢?看该传全文可知,原来驺衍是“其语闳大不经”、“先序今上至黄帝,推而远之,至天地未生,窈冥不可考原也。先列中国名山大川,因而推之,及海外人之所不能睹,以为儒者所谓中国者,于天下八十一分居其一分耳,中国名曰赤县神  相似文献   

13.
关于黄帝与黄帝陵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黄帝的年轮西汉时司马迁撰《史记》,本着信以传信、疑以传疑的态度,明言“神农以前吾不知已”(《史记·货殖列传》),故不记燧人、伏羲、神农三皇时代的事,而只从《大戴礼记》之《五帝德》和《帝系》篇中“择其言尤雅者”,与《春秋》、《国语》等先秦古籍相印证,托始于黄帝,作《五帝本纪》。然《五帝德》及《帝系》两篇又不记年数,遂使殷代以前的历史不知其详。周以来的记载虽然详细些,但孔子序《尚书》,却略无年月。司马迁通过检索古籍,虽称黄帝以降皆有年数,但又不敢遽以为是,故仅据《五帝系谍》和《尚书集世》两书所记作《三代世表》,对黄帝至周召共和(公元前841年)这一时期只载世系,仍无年数。众所  相似文献   

14.
关于荀悦的《汉纪》,历来有一种传统的看法,就是认为它是抄录删简班固的《汉书》而成,其取材不出《汉书》范围,只在个别地方对《汉书》有所润补。持这种看法的多是历代史学名家。如唐代颜师古在《汉书叙例》里介绍《汉纪》时说,荀悦“撰《汉纪》三十卷,其事皆出《汉书》”。宋代司马光认为:“荀《纪》无《汉书》外事。”(《资治通鉴考异》卷二)李焘也  相似文献   

15.
扬雄的史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扬雄虽然没有留下专门的史学著作,但其《法言》的一部分,却是模拟《春秋》的。在扬雄看来,社会历史的发展是一个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过程,总是有继承有变革,有因袭有扬弃,并从哲学的高度作了深刻论证。扬雄提出了“立事”、“品藻”、“实录”等史书写作的体例和原则,但并不排斥对史事和历史人物进行褒贬,作出公正的评论。他以儒家观念为标准,又辅之以道家思想,对诸多历史人物作了简明概括的评价,对班固父子作《汉书》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6.
《汉书》是一部适应时代需要的、继《史记》而起的巨著。评价其历史地位,应在以往成果基础上,将《汉书》与《论衡》比较,探讨它跟东汉初社会思想的关系,找到它时代的横座标;并对《汉书》与《史记》作进一步比较,探讨它跟司马迁史学传统的继承发展关系,找到其历史联系的纵座标。王充与班固时代相同,《论衡》撰写目的之一是批驳俗儒严重的尊古卑今意识,呼唤有一部述汉代功业的“汉书”供人诵习。班固正好以成功的史学实践回答了时代的要求。《汉书》固然有浓厚的正宗思想,然而:它又在编撰上取得突破,创立了断代为史的新格局,被此后两千年沿用不改;内容上,班固发扬了司马迁的实录精神,“不为汉讳”;在对汉初历史变局和藩国由猖獗到废灭等历史问题的阐述上,具有唯物主义的因素;有一定的人民性;十志则在反映封建国家政治职能上提供了丰富材料和有价值的看法。由于它的成功,自东汉至唐六百年间被学者“共行钻仰”,成为一门发达的学问。  相似文献   

17.
文赡而事详征今而开来──评陕西省《石泉县志》四川省志办杨鸿儒自古以来,大凡有成就的文史学家或志乘佳品,在学习、继承传统方面,有着相同之处:既非专师古人,又非专摈古人,总是得诸人之长,而卓然自成一家。本届新编地方志书,有的已达到这一水准,陕西省《石泉县...  相似文献   

18.
陈显远 《陕西史志》2005,40(2):46-47
北魏郦道元先生治学严谨,史学渊博,资料丰富,记事详赡。其所《水经注》40卷,对后世影响巨大,学多所尊崇。但因当时交通不便,全国河流纵横、水源交叉,不可能皆亲诣踏勘。其资料,或得于前人述,或得于时人口碑,其间不无讹误,致使后之研究混淆不清。今本“学问乃千秋事,订讹规过,非以訾毁前人,实以嘉惠后学”之精神,愿就郦氏对汉水上游今汉中市境内几处记载讹误,作以考辨,以利后学。  相似文献   

19.
一、萧孝忠墓志跋此志所以首称“南赡部州大辽国”者,盖辽人佞佛。佛书云:大海之内,凡有四洲,中国与四夷,特南部一洲耳。在须弥山南。(见《大唐西域记一》及庄季裕《鸡肋篇上》、周密《齐东野语五》,三长善月条)旧出土重熙四年(1035年)《张哥墓志》日:“南赡部  相似文献   

20.
《两汉纪》,系《汉纪》与《后汉纪》的合称.后人为了区别此二书,如同区别前后汉两个朝代一样,有时又称《汉纪》为《前汉纪》.《汉纪》,荀悦(148—209)撰.悦字仲豫,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市)人,东汉末政论家,史学家,《后汉书》卷六十二有传.悦年十二能说《春秋》.初被曹操征辟,后为献帝黄门侍郎,累迁秘书监、侍中.时献帝好典籍,常苦班固《汉书》文繁晦涩难读,“乃令悦依《左传》体以为《汉纪》三十篇”.(《后汉书·荀悦传》)将八十余万言的纪传体《汉书》改编为十八万余言编年体《汉纪》.文字省略五分之四,“然辞约事详,论辨多美”.(同上)袁宏因之称悦“才智经纶,足为佳史”.(《后汉纪》序)近人梁启超谓“善钞书者可以成创作”.(《中国历史研究法》第二章)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