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秦陵博物院于2000年对位于秦始皇帝陵园外城垣东北角的K0007号陪葬坑进行了抢救性发掘,该坑共出土原大青铜水禽46件。据考古发掘报告,"铜禽坑"在坍塌前曾遭受水淹以及焚烧等人为破坏,加之长期处于高温多湿的埋藏环境,因而青铜水禽出土时腐蚀、矿化、粉化情况十分严重,有的甚至仅剩残块,无法辨识原貌。在这些青铜水禽中,编号为23号的水禽铜鹤尤其造型优美,形态逼真。为了对这件青铜鹤进行保护修复,从其保存现状出发,收集信息资料,检测分析病害原因,并制定保护修复方案,开展了具体实施的步骤。经过修复,达到了最终的展示效果。  相似文献   

2.
《中国文化遗产》2004,(3):31-32
秦始皇陵园陪葬坑7号坑(K0007)共出土青铜水禽46件,其中20件天鹅、20件鸿雁、6件仙鹤,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但是这批青铜水禽埋葬环境极为恶劣,出土时锈蚀相当严重,有的已完全锈蚀,有的已变形、断裂。  相似文献   

3.
为了进一步揭示秦始皇帝陵园出土彩绘青铜水禽的工艺特征,本文利用多种分析手段对采自8件青铜水禽的17个泥芯样品进行了科学分析研究。分析结果显示,虽然青铜水禽泥芯在材质上大体相似,均由黏土基体、粉砂、砂粒以及植物添加物组成,但不同水禽、同一水禽不同部位的泥芯应该使用了不同的泥料。而且,水禽泥芯在微量元素上明显有别于秦始皇帝陵园周边的土壤,初步认为水禽的制作地点并非秦陵地区。由于现有资料的欠缺,对青铜水禽铜矿矿料来源以及生产地点的探索,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旨在研究秦始皇帝陵园出土彩绘青铜水禽锈体的结构形貌及其形成原因。采用扫描电镜能谱(SEMEDS)、X射线荧光光谱(XRF)、金相显微分析和离子色谱分析(IC)等多种分析手段,对青铜水禽锈体的组织结构及其埋藏土壤进行了分析检测。结果表明:高湿、火烧、人为破坏的特殊埋藏环境是该批青铜水禽严重矿化的主要原因,而有些矿化严重的部分为稳定的粉状锈蚀物,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有害锈”;从组织的微观腐蚀特征来看,铸态枝晶结构的样品α相优先腐蚀;而铸后受热组织则呈晶间腐蚀的特点,腐蚀由晶粒间界向晶粒发展;锈体层状结构的产生与Cu2O溶解产生空隙,并在合适的环境条件下生成了孔雀石有关。  相似文献   

5.
关于秦始皇帝陵出土彩绘青铜水禽铜矿料来源的研究,对进一步研究秦代的物质文化、青铜器冶铸工艺、装饰工艺以及铜矿来源均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部分秦始皇帝陵园出土彩绘青铜水禽基体进行了铅同位素分析及微量元素分析。并在此基础之上,与甘肃东部及关中西部出土的部分早期秦文化铜器、国墓地出土的部分铜器、周原李家铸铜作坊出土的部分铜器、山西中条山、江西瑞昌、江西铜岭、安徽铜陵以及湖北大冶铜绿山古铜矿以及秦岭山区的部分现代铜矿的相关数据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发现,秦始皇帝陵园出土的青铜水禽使用了相同的矿料,且与绝大多数早期秦文化铜器所使用的矿料基本相同,但与国墓地以及李家铸铜作坊出土西周铜器的矿料明显有别。秦人使用的铜矿与秦岭山区现代铜矿较为接近,表明秦人的铜矿来源可能与秦岭山区有关。  相似文献   

6.
关于秦始皇帝陵出土彩绘青铜水禽铜矿料来源的研究,对进一步研究秦代的物质文化、青铜器冶铸工艺、装饰工艺以及铜矿来源均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部分秦始皇帝陵园出土彩绘青铜水禽基体进行了铅同位素分析及微量元素分析。并在此基础之上,与甘肃东部及关中西部出土的部分早期秦文化铜器、国墓地出土的部分铜器、周原李家铸铜作坊出土的部分铜器、山西中条山、江西瑞昌、江西铜岭、安徽铜陵以及湖北大冶铜绿山古铜矿以及秦岭山区的部分现代铜矿的相关数据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发现,秦始皇帝陵园出土的青铜水禽使用了相同的矿料,且与绝大多数早期秦文化铜器所使用的矿料基本相同,但与国墓地以及李家铸铜作坊出土西周铜器的矿料明显有别。秦人使用的铜矿与秦岭山区现代铜矿较为接近,表明秦人的铜矿来源可能与秦岭山区有关。  相似文献   

7.
《江汉考古》2021,(2):79-88
曾侯乙墓一号陪葬坑出土了大量青铜构件,经整理研究确认为大型帷帐构件。通过对其工艺观察可知,这些构件铸造延续了传统工艺,如分范方式、连接技术等,同时推测这些构件可能为分批铸造。这些现象说明了战国时期青铜铸造生产的多样性与灵活性。  相似文献   

8.
为全面了解秦始皇帝陵园出土青铜水禽表面彩绘装饰工艺的技术内涵,利用显微观察、偏光显微鉴定、拉曼光谱分析等手段,对秦始皇帝陵园K0007陪葬坑出土彩绘青铜水禽表面彩绘装饰工艺进行了系统的考察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白色颜料为骨白,黑色颜料为炭黑;彩绘层为多层绘制而成,在结构上与秦陵出土陶俑、陶马表面彩绘具有明显区别;彩绘绘制技法包括平涂及堆绘两种,其中堆绘主要用于羽毛纹路羽轴的绘制,施彩工具可能为毛笔或毛刷。彩绘作为青铜器的装饰工艺主要出现于秦汉时期,但并没有得到广泛应用,可能与彩绘装饰自身的脆弱性以及青铜器的功能由礼容器转变为实用器有关。  相似文献   

9.
正前言在过去的数十年中,中西青铜器制作工艺研究均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中国青铜器制作自二里头时期就形成了组合块范铸造的工艺传统,与西方古代以失蜡铸造为主的工艺传统明显有别。近年来,失蜡铸造工艺在中国的最早出现与早期发展已成为学术界关注  相似文献   

10.
为了进一步揭示秦始皇帝陵园出土彩绘青铜水禽的工艺特征,本文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及能谱分析仪对采自14件青铜水禽不同部位、芯骨以及表面补片的27个样品进行了分析研究。分析结果显示,青铜水禽及芯骨、表面补片的成型工艺以铸造为主。在合金成分方面,所有样品显示出了高度的一致性,均为铜锡二元合金,含锡量在9~12%之间。在分析结果的基础之上,结合现有研究成果,本文进一步对秦始皇帝陵园出土青铜器材质特征以及影响材质选择的因素及理念进行了初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1.
祥瑞的白     
洁白的雪地上,两只白鹤翩翩起舞,姿态优美而灵动,使这幕犹如仙境一般。诸如白鹤这样的白色动物在古代大概很难见到,又因为“白”被赋予了洁净、清白之意,白色动物遂成为一种祥瑞之兆。凡是见到的人,不是预示着将有喜事临门,就是表明他很有德行。  相似文献   

12.
祥瑞,或称为"瑞应"、"嘉瑞"等,意为"吉祥福瑞"。祥瑞思想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社会对原始宗教的崇拜及天地信仰的形成。在董仲舒的"天人感应"神学思想中,祥瑞不仅成为儒教信仰体系中不可或缺的文化元素之一,更成为一种政治文化。在中国古代社会,借助于儒家思想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支配地位,祥瑞是对古代政治秩序的合理解释,由此产生了广泛地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13.
洛庄汉墓9号陪葬坑出土北方草原风格马具试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被评为2000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洛庄汉墓,已发现陪葬坑和祭祀坑36座。在9号陪葬坑出土了一批纯金和鎏金马具,仅金马具就有40件,总重量达600余克。其中有多件“节约”上的纹饰尤为引人注目。本文通过与其他地区出土的同类风格的器物相对比,认为这是一批来自北方草原地区的马具,同时不排除个别马具为中原地区所制的可能性。并强调,如此集中的一批富有北方草原风格的马具,不仅在中原地区未曾见过,即使在北方地区也十分罕见,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4.
方誠峰 《中华文史论丛》2011,(4):215-253,395
通過與宋真宗朝的比較,本文探討了北宋徽宗朝的祥瑞體系及其所體現的政治文化背景。徽宗朝祥瑞體系與傳統的區別在於:首先,徽宗朝的祥瑞是日常存在的,而非突發的事物。其次,徽宗朝瑞物的核心部分,是當下的製作,主要是新製禮器。再者,君主本人是祥瑞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徽宗朝的祥瑞體系建設,並非爲了合法性,而是展現了徽宗時代"自我作古"的歷史定位;其内容與手段,則體現了"儒學復興運動"之於現實政治的雙刃劍意義。  相似文献   

15.
三星堆遗址祭祀坑青铜神树出土之时,器物严重变形、扭曲和破损,修复工作‘面临极大困难。本就一号青铜神树的修复过程作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16.
丁玉莲 《丝绸之路》2010,(12):36-37
祥瑞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与文化现象,对中国古代的政治和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祥瑞意识发端于原始先民的自然崇拜意识,两汉时期,祥瑞思想系统化并成为一种理论体系,魏晋以后的隋唐时期,祥瑞观念不但作用于当时的政治,而且反过来作用于民间信仰。  相似文献   

17.
对商晚期都城殷墟遗址的1004号王墓出土的7件青铜胄进行了热电离质谱(TIMS)铅同位素比值分析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OES)成分分析,数据显示铜胄的合金类型可分为两类——锡青铜和铅锡青铜,且其二者的铅同位素比值均处于高放射性成因铅范围。此研究结果为探索金属矿料的产地来源及此著名王墓的年代等问题提供了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祥瑞崇拜的文化诠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浩 《民俗研究》2008,(2):167-177
祥瑞崇拜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独特文化现象。作为信仰崇拜的组成部分,近年来已有学者开始关注这方面的研究。但研究的领域主要集中于若干朝代,如杨晓红《宋代的祥瑞与灾异初探》、《沦宋代的尚祥之风》^1,对宋代的祥瑞崇拜进行了初步研究;李俊《初唐时期的祥瑞与雅颂文学》^2涉及了唐代的祥瑞崇拜。  相似文献   

19.
安阳殷墟侯家庄1004号大墓出土遗物有部分收藏于南京博物院,其中一箱是青铜胄。通过调研相关信息,可以得知该箱青铜胄收藏于南京博物院的过程。近年来南京博物院组织专家对该箱青铜胄进行了修复和研究,从而获知1004号墓出土青铜胄的准确数目、金属材质以及其可能的矿料产地。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秦陵陪葬坑出土百戏俑身上颜料与兵马俑身上所使用的颜料异同,本研究使用偏光显微镜、带能谱仪的扫描电镜、拉曼光谱仪对秦陵K9901坑出土的一件百戏俑身上的黄、黑、白色三种颜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三种颜料均为矿物颜料,其中黄色颜料为砷铅矿族系矿物;黑色颜料为含有红色Fe_2O_3颗粒的黑色CuO;白色颜料为羟基磷灰石。秦陵百戏俑这些颜料与兵马俑颜料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为研究秦陵丰富的考古文化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