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雷青松  黄红东 《攀登》2006,25(1):37-39
面对当今世界形势新变化和时代主题转换的影响以及政党政治自身不断发展的现实,世界大多数执政党都作出了积极地回应,并对各自的执政理念进行相应的调整或改革。意识形态中间化的价值理念是一种规避执政风险、适应全新执政环境的比较好的调适方式,是执政党为达到扩大政党社会基础、实现政党现代化、增强政党社会竞争力、谋求执政合法性等基本价值目标而采取的一种新的执政思路。  相似文献   

2.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我们党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社会实践的重大成果,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重要升华。也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思想、实践原则和执政理论。科学发展观蕴含着深刻的生态哲学思想,为生态伦理建设提供了科学有效的现实、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樊金山 《攀登》2010,29(6):67-73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及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媒体在现实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日显重要,但领导干部在如何对待媒体和运用媒体方面却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为此,如何正确对待媒体和善于运用媒体,提高自身的媒体执政力,是当代领导干部所面临的一个崭新课题。  相似文献   

4.
网络社会是现实社会的延伸和发展,社会心理是意识形态的直接来源,顺应网络社会的发展呈现出新的特点。网络中"二元互动式"人际交往、人们对事物的"分裂式"认知表达以及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的交融整合使社会心理的传播、发展和内容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李学智 《史学月刊》2020,(1):97-116
社会时代对于人们认识历史的活动有着强烈的影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思想与生活的变迁,五四运动研究也相应地经历着某些值得关注的变化。特别是在运动的性质、领导权、与传统文化及西方文化的关系及某些关键人物的评价等问题上,不同时期的社会政治状况与思想倾向均对学界的相关认识与评价发生着明显的、强烈的影响,使之随着社会时代的发展而在不断地衍变。总地看来,70年来学界对五四运动的认识是愈来愈深入,愈来愈全面了。唯物史观认为,社会意识形态是社会经济、政治及社会生活的反映。历史认识是意识形态的重要内容,现实社会状况对于历史学研究的影响或制约也相应地更为明显。人们对于五四运动认识与评价的衍变证明着这一点。  相似文献   

6.
温希锦 《神州》2014,(5):154-154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社会中的矛盾也越来越多。社会稳定问题显得尤为突出,这就迫切需要加强党的基层政权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首先就要对城市社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深入研究。社区作为社会的基础,在巩固党的执政、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张俐伶 《神州》2012,(29):244-244
在当前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大学生失业已成为一个引起各领域学者关注的社会问题,它体现着社会新生人力资本的供需矛盾,揭示出我国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和谐,关系到我国的长远发展,经济稳定与社会和谐,对大学生的就业与失业进行实证研究,有利于准确把握促进就业的内在影响机制,因而具有很强的理论和现实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8.
杨新红  苏青场 《攀登》2014,(1):29-33
在阶层分化严重、利益格局多样、社会期望扩大、诉求表达强烈、参与意识浓厚的社会转型期,依靠传统行政力量去巩固党执政的合法性基础已经不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党必须通过自身的沟通功能去了解群众、服务群众,才能实现有效执政.但现实中影响党与群众沟通的因素很多,使党群沟通机制的运行处于不稳定状态.客观看待和分析这些因素,对于加强党的建设,巩固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攀登》2014,(1)
在阶层分化严重、利益格局多样、社会期望扩大、诉求表达强烈、参与意识浓厚的社会转型期,依靠传统行政力量去巩固党执政的合法性基础已经不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党必须通过自身的沟通功能去了解群众、服务群众,才能实现有效执政。但现实中影响党与群众沟通的因素很多,使党群沟通机制的运行处于不稳定状态。客观看待和分析这些因素,对于加强党的建设,巩固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从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视角解读执政的合法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艺萍 《攀登》2004,23(6):15-18
当前,中国社会正处在一个重要发展阶段。执政党能否适应社会的深刻变化,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关系到中国的发展方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强有力的政党权威,而有效的政党权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执政合法性的应答。因此,笔认为,巩固执政合法性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执政党必须通过增强执政合法性基础来实现社会主义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1.
曲鹏飞 《北方文物》2011,(3):108-109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形势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社会观念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尤其对精神文化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在节假日或双休日,去博物馆或纪念馆参观学习,成为人们文化生活的选择之一。在这种情形之下,博物馆作为社会公益性机构,如何坚持科学发展,适应不断变化的新形势,充分发挥博物馆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2.
刘长发 《攀登》2005,24(2):10-12
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这是一个涉及到我们党执政地位的获取、维护和巩固的重大问题,它体现着政党权力与公共权力相互结合的内在规律,反映了我们党对自身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要以新的执政合法性资源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我们必须切实改进党的执政方式,积极扩充党的执政资源,进一步提升党的执政能力,这样才能强化党的执政地位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13.
论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现代与传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村文化是指与农村区域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相联系、适应当地群众需要的思想观念、道德伦理、法律意识、科学文化、知识教育、文娱活动的统称,是农村经济、政治、社会生活发展变化的反映。农村文化的发展反映着农村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农村文化的发展推动着新时代农民的全面发展。发展繁荣农村文化,既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更是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农村文化是指与农村区域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相联系、适应当地群众需要的思想观念、道德伦理、法律意识、科学文化、知识教育、文娱活动的统称,是农村经济、政治、社会生活发展变化的反映。农村文化的发展反映着农村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农村文化的发展推动着新时代农民的全面发展。发展繁荣农村文化,既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更是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龙威 《神州》2012,(29):28-28
对甜蜜爱情、美满婚姻和幸福家庭的追求,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价值观趋向多元化,人们的婚恋观念也在发生着急剧的变化,当今日本社会晚婚、不婚成为潮流。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伴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作为我国社会结构重要方面的社会阶层结构也发生了十分深刻的变化。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完善的必然结果 ,是经济发展的体制环境所发生的重大变化在社会层面的客观反映。客观地、全面地认识和对待社会阶层结构出现的新变化 ,处理好各阶级、各阶层之间的关系 ,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扩大党的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 ,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要坚决维护工人阶级作为国家和社会领导阶级的地位。工人阶级始终是推动我国生产力发展的基本…  相似文献   

17.
正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意识形态的转变,职工的价值观,人生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适应新时期下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对于如何在企事业单位加强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如何更好的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这对于当下的企事业单位来说,既是挑战,也是一种机遇。只有正确地对待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发挥职工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职工的工作热情,才能为企事业单位发挥最大的社会价值和作用,更好的服务于新时期下的中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全民的幸福指数。一、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作用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也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基础。尤其当前在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构建社会主  相似文献   

18.
当前,中国史学研究的趋向已逐渐转向当代史方面,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研究和对中国共产党执政史的研究成为重点.在史学领域中,讲究时过境迁,然后言史.中国史学文化历来有不修当朝史的传统.近代以后,历史变量骤然剧增,社会变化迅速而猛烈,当代修史也就成为必然趋势.当代史是还没有从现实生活中完全冷却下来的历史,与现实社会是近距离的关系:事情虽属历史,但当事人和当事人亲属还在,社会影响还在,政治语境还没有变化,"时过境未迁".当代史的言说环境,要受到来自现实社会多方面的影响,既有政治与学术的话语冲突,也有现实与历史的恩怨纠葛.  相似文献   

19.
行为礼仪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在文化上经历着全面变革的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人的行为礼仪在这个时期有很大的发展。本文首先分析了这个时期行为礼仪发展的社会条件,然后论述了人们对男女两性行为的不同要求,认为行为礼仪的发展是随着时间、地点和社会状况的变化而变化,最终建立的是与社会需要和水准相符合的行为礼仪。  相似文献   

20.
高永宏 《攀登》2005,24(2):109-112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相对成熟的固定格局,同时也面临更加复杂的情况和局面。党的依法执政理念的确立、执政方式的变化以及不断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要求,为综合治理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动力,指明了方向。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相适应的社会管理长效机制,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未来发展的根本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