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吐蕃统治河西时期的两位“破落官”王锡及S.1438文书中的沙州长官所遗存的文字进行对比研究,以期揭示吐蕃统治河西时期没蕃汉人的普遍心理,以及他们在吐蕃上层统治者与汉人百姓之间所起到的调和作用,并探及其文章的文学特性。  相似文献   

2.
周向东  聂翔 《神州》2012,(9):22
人类创造文化是为了满足各种生活的需要;同时人类还深知从理论上对所创造的各种文明与文化不断地进行学术研究,以期探究规律、总结得失,更好地创造文化。在晋州当地民众创造、发展官伞这种喜闻乐见的乐舞艺术的同时,学术界也应该利用多种研究方法,从多种角度出发,给予这一艺术以相应的理论研究。本文的侧重点在于从文化角度,阐明官伞这一现象与社会发展和文化环境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元代海南黎乱频发,沉重打击了元朝政权在海南的统治秩序,后世史籍多将"黎乱"频发根源归结为元朝重用黎族土官及黎兵万户府的设立,笔者认为元朝统治者迷信武力、残酷压迫是导致黎乱频发的根源。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经济、科举制度及国家机关的改造和建设三个方面分析了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进而指出,在这场学习西方以自强的运动中,因清政府学习目的的偏离与学习内容上的认识不清最终导致了洋务运动发展的成果再大也难逃功亏一篑的结局。  相似文献   

5.
本文重点的研究区域是同官县——一个处于陕北高原向渭河平原过渡地带的县。研究意义在于 ,该县处于非同质地区 ,又属于比较偏远的地区 ,对于丰富我们对微观商业社会的认识有一定意义。通过研究同官县的市镇商业 ,以及集会商业 ,全面反映同官县在民国时期商业社会的面貌。通过分析 ,得出同官县的商业社会在民国时期处于一种既具有现代性 ,又具有传统特点的阶段。  相似文献   

6.
1644年,在内忧外患之际,崇祯帝欲力挽狂澜,但宁远调兵,都城南迁之策相继失败,致使大明王朝最后可以扭转命运的机会一再错失,走投无路的崇祯上吊自缢,随后京师被农民军攻破,明朝灭亡。  相似文献   

7.
从洪武中期到宣德前期,是明朝接触、了解并制定川西北边略政策的重要历史时段。中央与边地军政机构不断协商与规制治边方略,为有明一代川西北的国家治理模式奠定基础。一方面,明廷的边地军管架构逐步成型,行政区划多有调整,卫所制度渐趋成熟,并表现出向省镇营兵制转变的倾向;另一方面,明廷仍仰赖地方土官进行羁縻统治,土官亦发挥能动性,利用中央王朝的制度空间最大化地方利益。土官政治逻辑与边防机制演进,是认识明代前期川西北权力格局动态变化的关键视角。  相似文献   

8.
崔青青 《沧桑》2010,(6):125-126
中国近代化的失败并不是偶然因素造成的,其背后有着极为复杂的社会政治经济和国际环境的深层次原因。与日本相比,中国近代化所遇到的阻力更为强大,所处的国际环境更为险恶,其先进的阶级力量亦远弱于日本。因此,中国近代化的失败是很容易理解的。  相似文献   

9.
10.
明代官刻农书,指的是在明代官员主导或参与下刊刻的农书。初步统计,这一时期官刻农书的数目在51种左右,刊刻次数则约为68次。这些农书在官刻过程中,构筑了从获取到校订再到刊刻与流传的关系网络。通过这一网络,农书得以传播,书中所载的农学知识亦得以散布。一方面,旧有的农学知识与私人的农学经验通过农书的官刻而重现与"公共化";另一方面,官刻农书更加强调有关教化与治理方面农学知识的传播。  相似文献   

11.
为调整政区建制,提高行政效率,或节省财政开支,清代曾发起十数次全国性的裁冗行动,形成较具特色的国家治理模式。其中道光中期的裁冗行动,开始于十一年十一月,截至十三年十一月,遍布十八行省、二河区、三盐区,囊括知府以下正印、佐贰、首领、杂职、教官等178缺。这次行动突然发动,自上而下,打破了自下而上、因势调整行政建制的治理模式,又立足常规程序,逐级下达,层层转详,可谓“运动型”和“常规型”治理模式的有机结合,呈现中国君主集权体制下行政运作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12.
岳麓秦简《为吏治官及黔首》与睡虎地秦简《为吏之道》在简文编连方面存在互相发明的地方。本文据《为吏治官及黔首》简八五将《为吏之道》的简序调整为41+44+45+42+43+46。并据《为吏之道》将《为吏治官及黔首》最后三枚简的排序论定为87+85+86。  相似文献   

13.
明末清初,宜兴外销茶壶应市场需求,销往东南亚及欧洲。销往东南亚的茶壶应不同文化传统而发展其当地特色,也反映了华人在东南亚之饮茶文化;销往欧洲的茶壶,风格大异于内销茶壶,且促成了欧洲瓷器的创制。  相似文献   

14.
唐初,东突厥是唐朝边疆经略的重点。由唐对东突厥册封与授官的四次转化,可以看出双方关系的变化。唐高祖时期东突厥强势,唐与东突厥从无封授发展到虚封;唐太宗灭亡东突厥汗国后,将虚封突厥转化为实职授官,这是唐与东突厥封授关系的重大转变;将突厥回迁后,为了提高其首领威望,唐太宗又将授官转化为册封;贞观末年突厥余众叛乱后,册封被迫转化为授官,突厥首领思摩被正式纳入唐朝中央官制系统。在这四次转化过程中,封与授、封授级别、封授性质、封授目的、封授后的结果都不相同。封授是衡量唐与东突厥关系发展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5.
石学峰 《攀登》2010,29(6):45-49
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的经济和谐、政治和谐、文化和谐,最终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和谐社会建设又能够为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提供和谐环境和法治条件,能够巩固和扩大实现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乾嘉时期,随着清朝对新疆的统一,中亚与清朝的贸易关系得到迅速的恢复和发展,贸易的形式主要有两种:朝贡贸易、民间贸易。文章认为,这种贸易关系对发展中亚的社会经济、中亚与清朝的关系等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不过对清朝而言,这种贸易也导致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和经济问题的产生。  相似文献   

17.
论文探讨了高校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与地方经济发展之可行性研究,期望高校所培养的人才适用于地方经济发展,服务于当地用人单位,真正实现学校培养人才的目标,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8.
刘邦的性格与其成功之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性格对一个人的事业成败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刘邦外向,豁达大度,外示宽厚,却又暗藏心机。这些性格因素受到他远大抱负的驱动,在长期的军事政治斗争中不断优化,与刘邦成为一个成功的政治家和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平民帝王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谭超 《黑龙江史志》2013,(21):99-100
"土木之变"是明代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事件。明蒙朝贡贸易自永乐时期正式形成伊始,就潜伏着不可调和的矛盾。瓦剌的大规模使团及明朝"薄来厚往"的回赐政策,给明政府带来了沉重的财政压力。随着瓦剌势力的不断增强,双方朝贡贸易的矛盾不断加深,明蒙间大规模战争的趋势愈发明显,终致"土木之变"。  相似文献   

20.
张季 《史学月刊》2008,(4):52-55
科举取士为清代士子入仕正途,筹办洋务时期,近代学堂开始兴起,科举取士逐渐为学堂取士所取代.近代学堂取士仿中国传统学校例而加以变通,具有取士与取官混而为一的特点.筹办洋务时期新式学堂初创时取士章程规定与实际运作的探索,影响了随后新式学堂的发展乃至新政时期学堂奖励规制的最终制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