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陆谭时期是南宁城市建设和近代南宁城市文化形成的重要时期.1912年广西省会迁往南宁后,南宁的城市地位得到极大的提升,开始由桂南中心向广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转变,市政建设也在此时全面开启.政府通过填壕池、拆城墙、修筑马路,开启旧城改造.迁省南宁,南宁城市功能更趋多元化,叠加效应的作用使得南宁加快了发展速度.南宁市政建设管理和社会控制近代化,打破城乡合治的传统行政体制束缚.处于新旧交替时期的近代南宁城市文化内涵十分丰富.  相似文献   

2.
难忘“接米岭”──对广西艺术馆撤往昭平的回忆易琼1944年秋,抗战还在继续。武汉、长沙相继失守之后,敌人又沿湘桂路线南下,入侵广西,矛头指向桂林。这时,广西省府已迁宜山,省艺术馆按省政府的旨意疏散到昭平县。由于上半年桂林已经过两次疏散,馆内有不少人先...  相似文献   

3.
蔡洁 《安徽史学》2017,(6):103-110
民国元年,"省会迁移"成为广西军政各界争论的核心问题。以革命党人为主的"迁省派"倡导将省会从桂林迁至南宁,以立宪派为主的"反对派"坚持仍以桂林为省会。在陆荣廷的支持和袁世凯的默许下,"迁省派"最终取得了胜利,南宁取代桂林成为广西新的省会。"迁省之争"既彰显了民元广西的党争以及立宪派与革命派势力的消长,也反映了袁世凯政府对广西军阀势力的弱势统治。都督陆荣廷选择与"迁省派"结合,是基于稳定在广西军政统治的考虑。袁世凯政府对"迁省派"的态度从反对转向支持,则是对于平息广西政争、稳固西南边防以及陆荣廷军政实力的综合权衡。同时,"迁省南宁"的结局也推动了近代广西区域民族关系的变动。  相似文献   

4.
张季 《史学月刊》2022,(1):59-66
省治所适当与否,不仅关系到一省发展,更与地缘政治发展息息相关。肇端于清季的广西迁省之争一直延续到民国初年。民国元年曾在广西激发了政争,但并未最终解决。张鸣岐主掌广西民政之后,提出省会迁回桂林。此议得到了桂林绅商的大力支持,却遭到了南宁方面极端抵制。都督陆荣廷从最初表面支持,继而暗中指使军官反对,最后直接发电反对迁省。由于地方实力派强力反对,正在筹备帝制的袁世凯遂收回成命。1914—1915年广西迁省风波不止是民元政争的延续,亦非简单的党派之争,而是反映出民国初年中央与地方权力的博弈和边疆治理理念的变迁。  相似文献   

5.
李波 《广西地方志》2010,(2):36-38,27
广西1912年省会的迁移,现有的研究成果大都从政治争斗等纯政治的层面考虑。经济问题一直贯穿于桂林与南宁争夺省会的争论的始终,商人在其中也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从经济问题及其解决的角度来分析这次迁省之争,可以厘清此次迁省运动中常被忽视的另一条线络。  相似文献   

6.
一 1949年11月初,那是广州解放约半个月之后,我正在广州市妇女工作委员会参加接受国民党妇女会的工作。一天,中共广西省委和省人民政府驻广州办事处的负责人粟稔同志来通知我说,省委常委、省人民政府副主席雷经天同志要找我谈话,叫我到办事处去。 我依预约时间到办事处。我同雷经天同志是初次见面,他很热情。当时在座的有中共广西城市工作委员会书记陈枫,我们也是初次见面。粟稔当时也在座。雷经天同志详细地询问了我的家庭、学历、经历,以及入党以后各方面的情况,我一一汇报以后,他对我说:  相似文献   

7.
何宇佳 《广西地方志》2022,(3):50-56+62
万历《广西通志》是明代唯二保存的广西省志,由广西巡抚戴耀主持,广西参政苏濬编纂完成,凡42卷,其中《名宦志》《迁客志》《人物志》《节妇志》共七卷,记载了745名广西历史人物。该书的人物记载内容在补充正史记载之不足、保存明代广西科举史料、保存广西边疆民族史料方面有着极高的价值,亦存在着记载讹误、人物重复收录、类目编排不当的不足。  相似文献   

8.
清末广西迁移省会问题,从广西巡抚林绍年与两广总督岑春煊出于筹办桂越边务考量,联名奏请迁省南宁,至清廷中枢忧于革命党边境起事,酝酿迁省梧州以控驭边局。后任巡抚张鸣岐权衡厉害,复请迁省南宁,但之后边局稍缓,张即一反前说,坚决反对广西咨议局的迁省议案,反映清政府各方在迁移省会问题上思虑多有不同。清政府上下看似同心,实则各人各有盘算,人事相互纠葛,以至问题长期筹而不决,相关问题甚至延续至民初。  相似文献   

9.
20世纪30年代,王公度在李宗仁、白崇禧幕中任第四集团军少将、总政训处处长、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第—分校政训处主任、国民党广西省党部常务委员、广西省政府委员、广西党政研究所训育主任、童军训练所教育长。他集党、政、军、群要职于一身,其地位仅次于当时的广西省政府主席黄旭初,  相似文献   

10.
《广西地方志》2006,(6):64-65
民国18年(1929年)9月3日李明瑞依据国民政府规定的限额,把广西部队编为三师一旅,即第十五师、第五十七师、新编第十六师、新编第一独立旅。10日至14日中共广西省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南宁郊区津头村召开,出席大会的代表19人。大会的中心任务是贯彻执行中共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及六届二中全会决议精神,总结中共广西地方组织过去斗争的经验教训,确定新形势下的政治任务和斗争策略。中共广东省委代表贺昌作政治报告,中共广西特委作工作报告。大会通过了《政治任务决议案》及组织、职工、宣传、农运、军事、土地革命、妇女、共青团等9个问题的草案大…  相似文献   

11.
《广西地方志》2000,(5):56-59
广西解放后,各级人民法院从初步创建到全面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一)初步创建阶段(1949年12月至1953年)。1949年12月11日,广西全境解放,各级人民政府相继着手接管国民党政府的司法机关,筹建人民法院(或司法科)。1950年11月15日,广西省人民政府发布《通令》,宣告在省会南宁设立广西省人民法院,在桂林、柳州、梧州、郁林等专区设立省人民法院分院。  相似文献   

12.
广西省博物馆创建于一九三四年,一九四六年并入广西省通志馆,一九四八年改为广西省文献委员会,一九五○年广西省人民政府接管,成立广西省文物馆筹备处,一九五四年文物馆撤消,成立广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和广西省博物馆筹备处,一九五六年正式成立广西省博物馆,馆址设在南宁市人民公园内。一九六○年与广西展览馆合署办公,馆址迁民主路。一九七八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成  相似文献   

13.
清末民初,广东之钦廉曾三次被提议改隶广西省。第一次是在光绪末年,与广西迁省南宁一并提出,因当时桂林籍官绅的强烈反对和清政府财政拮据而未实现。另外两次是在民国初年老桂系势力发展的背景下提出,因广东各属绅商、侨寓外地各社会团体的强烈反对以及桂粤矛盾等多种因素仍未实现。通过对此事件的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在研究民国初期的行政区划变更时,不仅要考虑传统的因素,还要考虑基层民意、地方绅商的势力和近代报纸的舆论影响。  相似文献   

14.
《广西通志·政府志》在庆祝自治区成立40周年之际,由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该志是一部系统记述广西省级政府施政活动的通志,上限为1801年,下限1998年1月。除概述、附录外,全志设“晚清广西省政府及农民政权”、“中华民国广西省政府”、“民主革命时期广西苏区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广西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四篇共24章。该志主要记述晚清、中华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三个不同历史时期广西省级政府在施政方面的重大方针政策、措施及贯彻执行的实际效果,展示了广西近两百年以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概貌。该志还记述了各个历…  相似文献   

15.
明代广西多次纂修省志,是我国明代方志发展史中的重要构成部分.明代广西省志现存的有《(嘉靖)广西通志》和《(万历)广西通志》两种.周孟中等在弘治年间所修和张鸣凤等在万历初年所修的广西省志尽管早已亡佚,但其作者和纂修过程仍能确考.《千顷堂书目》、《天一阁书目》等各种方志艺文、藏书目录中有其他六种明代广西省志的著录,但多是误录和孤证,难以确知其真伪.《广西图》、《西事珥》等也为目录书所著录,虽不能被称为广西省志,仍是了解明代广西省情的重要方志著述.  相似文献   

16.
1944年秋日军第二次入侵广西,占领了桂、柳、邕、梧等64县,占全省面积的三分之二.日军第十一军留驻广西,转入占领态势,司令部设在柳州,以五十八师团驻桂北,占领湘桂铁路、桂柳公路沿线;以第十三师团驻黔桂铁路沿线直至河池;以第三师团驻柳邕公路沿线;以二十一师团一个联队驻邕龙公路;以独立二十二旅团驻西江各城镇.  相似文献   

17.
龙寻 《文史春秋》2008,(12):29-36
广西地处我国大陆最南部,南临北部湾,西南与越南接壤,陆地面积23.67万平方公里,北部湾海域面积约12.93万平方公里。广西的名称由来是因宋代置广南西路,后简称广西。元朝设置“广西行中书省”,这是广西设省的雏形。明朝,广西是当时全国13个布政使司之一,称广西承宣布政使司。清朝设广西省,从那时起直至民国时期,省会绝大部分时间设在桂林,1912—1936年一度迁到南宁。  相似文献   

18.
南宁发现马君武广西军用钞票伍角券刘建明1921年7月广西旧桂系陆荣廷下野后,广西境内政治、军事混乱。1921年10月孙中山任马君武为广西省长。由于陆荣廷逃离南宁时将广西银行的现金席卷一空,各自治军割据统治区独霸税收,没有自治军的地方也不给财政厅缴税。...  相似文献   

19.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广西战役的胜利,揭开了广西人民历史的新篇章,开始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广西的伟大进程。中共广西省委和省人民政府领导全省各族人民为建立新生人民政权,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工农业生产,开展清匪反霸斗争,进行土地改革和民主改革运动,迅速恢复国民经济,实现了全省社会主义三大改造,胜利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在广西开展大规模经济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1941年4月,杨东莼被迫离开桂林。弹指一挥间,已是1949年9月,在出席全国政协一届一次会议期间,杨东莼与中共广西省委书记兼省人民政府主席张云逸相遇。寒喧后,张云逸邀请杨东莼到广西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