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先秦诸子民生思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秦诸子的民生思想反映了社会大变革时期民生凋敝的现实图景。他们的民生观虽然角度不同,但无不充满着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关怀。道家的自然生态民生思想、儒家的重民民生思想、墨家的利民民生思想以及法家的法治民生思想分别代表了先秦诸子时代民生思想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诸子思想研究综述付文龙近年来学术界对诸子思想的探讨异常活跃,所出版和发表的有关论著与日俱增。其中以研究孔子及儒家思想者居多,研究老在、管子、墨子、孙子等思想及对诸子思想进行综合研究者亦占有相当的篇幅。许多论著立论扎实、观点鲜明、见解新颖、富有开...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郭沫若《先秦天道观之进展》一文作为研究对象,具体概述了郭沫若对于先秦各个时期天道观的总结,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分析了郭沫若在其历史研究中体现出的唯物史观和人民本位的基本立场。  相似文献   

4.
"义"在战国时期引起了诸子的群体性重视,成为子学的共同话域。诸子对义观念内涵作了选择性继承,对"义"亲亲尊尊的精神内核进行了改造和发展,"义"由此成为百家争鸣的主要对象。换个角度看,"义"是诸子共同的思想原点,论"义"是诸子共同的学术方向,立"义"是诸子共同的学术宗旨,"义"又是诸子共鸣的核心内容。这表明"义"不是某家某派的特殊标签,而是不同学派普遍认同的思想观念,是诸子建构自身学说的公共文化资源。诸子围绕"义"形成的争鸣与共鸣,集中体现出子学具有不容忽视的共性和内在一致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三国史记·高句丽本纪>为主要依据,对大武神王的生母、年龄和征讨扶馀、东扩、迁都建立"五部"以及与东汉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并提出了一些独到的见解,同时还强调了在历史研究中对史料进行全面分析、考证的重要性,指出创"新说"必须要有严谨的态度和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6.
子弹库帛书《四时》中的四时神名应释为“青[阳]■”“未〈朱〉明■”“翏黄难”“■(湛)墨■”,与《尔雅·释天》的“青阳”“朱明”“白藏”“玄英”当属同一系统。它们源于天象,在神祇系统中当属“天神”,且已具有明显的阴阳五行色彩。以《吕氏春秋》等为代表的“句芒”“祝融”“蓐收”“玄冥”“后土”本是五行的职司之神(五官),也是“五祀”的祭祀对象,应属“地祇”。随着阴阳五行学说的发展,作为“地祇”的“五官”通过五行与四时相配的方式,实现了向四时神性质的转化,并藉由《吕氏春秋》等文献的广为流传,逐渐被认为是四时的正神。因此,目前文献中所见的四时神,究其来源当有“天神”和“地祇”两系之分。  相似文献   

7.
2004~2008年发掘的神禾原战国秦陵大墓,为"亚"字形墓,位于陵园中心位置.大墓虽遭严重的盗扰、焚烧,仍出土精美器物数百件.根据大墓形制、随葬器物及其刻铭,并结合文献资料,推定墓主为战国晚期秦国夏太后.该墓的发掘为战国秦汉时期有关帝王陵墓形制、构筑、制度和文化等诸多方面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8.
清代学者对子书的校勘、注释不完全排除义理,而对诸子地位的尊贬、诸子学说的阐发,更是思想史的重要内容。从清初相对于理学的异端,到少数乾嘉学者超越以子证经,进而在晚清经世致用、西学东渐的潮流中彰显价值,发展为"古学复兴"的主体,清代诸子学始终关联时代思潮,成为培育新思想的土壤。  相似文献   

9.
龙门石窟路洞是开凿于北魏末期、设计规整、布局统一、雕刻精致、内容丰富而又是一次完工的中大型洞窟,洞窟本身未有纪年。本报告详述了龙门路洞的建筑与雕刻内容及其现状。  相似文献   

10.
神禾原战国秦陵墓出土的象牙算筹,根据筹身施彩的差别可分为红白筹和红黑筹两个主要类别,其与《九章算术》刘徽注释中提到的古代用于正负数运算的“赤黑算”似有关,应是此类计算工具的早期形态。这个发现将中国古代对正负数的认识与实际运用时间提早到了战国晚期,是数学发展史研究的一大收获。  相似文献   

11.
冉万里 《文博》2013,(1):55-59
西安碑林博物馆收藏的景明二年四面造像碑是一件重要的北魏造像,学界对其主龛中的佛像和题材多有关注,但左右侧主龛下方的造像题材却被忽略本文对其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和论证,认为它们是陕西地区重要的早期神王像。  相似文献   

12.
冉万里 《文博》2014,(1):89-93
1949年以前,曾在西安卧龙寺、长安桃园村发现两件北周时期的造像座,但由于时代和材料的局限,当时介绍时将其上所装饰的神王像误认为伎乐天。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这两件造像座上装饰的图像进行辨析,确认其身份是神王像,为探讨北周时期长安地区神王像提供了新的研究资料。  相似文献   

13.
卞文志 《文史春秋》2010,(10):63-64
战国时期,各国君王皆喜欢招贤纳士,令其献计献策,辅助治理国家、料理朝中之事。齐国齐威王即位后,也照例四处广揽人才,辅助朝政。在其网罗的大批人才中,齐国人淳于髡以其博学多识和杰出的辩才被召入宫内,并被赐封为上大夫,其职位与少卿相同。淳于髡不仅出身于贫寒,  相似文献   

14.
元代社会与《封神演义》之神王合一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相平话武王伐纣书》刊刻元代至治年间,以之为祖本而创作的《封神演义》故事在明 初即已广泛流传,二者都与商代及周初的神王合一观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本文用文化分析的方 法,辨析了神王合一观在作品中的作用,指出它是文明发展史上的一种倒退现象,并分析了这种现象 产生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5.
谱牒学是历史学的一个分支,在编修体例上,由"谱"和"牒"来共同组成。王袆认为家乘谱牒兴起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服务于门阀豪族;宋朝时期高度发展,以欧阳修和苏洵为著名。在对谱牒的评价上,王袆认为谱牒可以实现继承宗法制意志、维持等级关系,尊祖敬宗和教化人心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陈筱芳 《史学集刊》2005,(2):24-28,23
春秋帝崇拜式微,天信仰几乎取代西周天帝信仰。天作为春秋至上神,其突出的特点是权能的广泛性、意志的权威性和赏罚的道德性。春秋天命和天道是天的意志的固定表达方式,从“天”的意志到“天命”到“天道”,是一个从天神的意志到冥冥之中的命运到社会自然法则的转化。在这个转变过程中,天的人格色彩愈趋淡化。春秋天信仰对于现存社会秩序的作用犹如双刃剑,既维护又破坏,具有道德约束、心理平衡和精神支撵功能以及认识功能。春秋人不求在天信仰的精神世界中获得永恒,而是理性地寻求对现实的信念、生活态度和生存价值。  相似文献   

17.
本文系统探讨了战国秦陵的墓主、选址、共性及个性特征。认同并补证了学界关于芷阳一号陵园葬秦昭王与唐太后、芷阳四号陵园属宣太后、严家沟秦陵为“公陵”、周陵镇秦陵为“永陵”的意见;提出了司家庄秦陵的墓主为孝文王、“韩森冢”的墓主为叶阳后的观点。认为秦称王后在都城西郊开辟了咸阳原陵区,随着都城向渭南扩张,又出现了芷阳陵区。本文还归纳了战国秦陵在陵园形状、墓形、建筑、陪葬坑、祔葬墓等方面的共性特征。又根据其内部差异,将之分为“咸阳原类型”和“东陵类型”,认为前者充分借鉴了东方列国、尤其是魏国陵园制度,呈现出了许多不同以往的新特征;后者在某些方面趋于守旧,则为本土保守派势力回归传统的选择;而夏太后陵、乃至后来秦始皇陵园的规划设计,是二者发展、融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刘碑寺造像碑,是河南现存最大的造像碑,清代金石著录对其多有介绍,但仅限于造像铭文,其精美的造像未有著录和专文介绍,不被世人关注。本文主要对刘碑寺造像碑的现状、造像内容进行详细介绍,并对造像题材、风格以及艺术成就进行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19.
杨鉴旻 《丝绸之路》2009,(16):23-26
1983年,中国国家旅游局确定选用马超龙雀作为中国旅游业的图形标志。马超龙雀曾命名为“马踏飞燕”,简称“天马”,俗称“铜奔马”。一直以来,人们对中国旅游标志的称名及文化象征意义多有争议。本文通过论述,认为中国旅游标志应称名为“天马赛风神”。并阐述了其文化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王子今 《文博》2013,(6):23-26
武关道是联系秦楚的交通要道。商鞅封地在这条道路上楚怀王、秦始皇、汉高祖、汉武帝,以及商鞅、张仪、周亚夫等都曾行经此道,完成了重要的历史表演。陕西丹凤武关镇出土"武候"瓦当和有"武"字戳印的板瓦,是有助于明确战国秦汉武关位置的重要文物资料。而武关道的走向,也因此得以明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