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近年读了几篇关于志书语言文字方面问题的文章,颇有所感.我认为志书的语言文字问题虽然重要,但从学术的角度看,在方志编纂上却并非最重要的问题.对此,我很赞同章实斋老先生的话:“然就文论文,一切文士见解,不可与论史”,当然亦不可与论方志.  相似文献   

2.
语言文字水平是影响志书质量的一个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燕鸣 《广西地方志》2001,(4):121-123,118
修志人员的语言文字水平是影响志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方志理论研讨和修志实践中,提高修志人员语言文字水平是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刘欢  张明玉 《神州》2013,(14):148-149
由"化"字、"龙"字的个别见微知著谈到汉字规范中普遍存在的笔顺问题及笔顺规范的依据问题。汉字规范化中笔顺的规范工作较为薄弱,本文只提出问题,列出笔顺问题存在的几个方面,暂未发出解决对策,旨在引起语言文字机构重视笔顺,相关研究人员能提出更多更好利民实用的笔顺方针。  相似文献   

4.
史惠华 《沧桑》2012,(6):134-137
根据云南财经大学"读写议"教学改革的要求,工商管理学院大学本科工商管理专业的国际企业管理"读写议"教学已在两个班进行。这一教学改革对提高学生收集处理相关课程信息、获取相关新知识、发现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语言文字表达等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在读写议三个环节还存在着许多问题,采取相应措施解决这些问题才能不断完善这一教改措施,实现教改目的。  相似文献   

5.
王柯豆 《神州》2013,(10):169
现代汉语规范问题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要以方便于目前人们的使用和促进各地区间的交流和沟通为宗旨,而且还要有利于促进国家语言文字的规范话、标准化,从而提高语言文字的信息处理水平。但是,在我们的生活周围,仍然存在现代汉语使用的不规范的现象发生,这应引起全社会,尤其是广大汉语工作者的重视和思考。对此,本文探讨了现代汉语的规范问题。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对语言文字与志书关系的探讨,指出近两千年来的志书对语言文字价值的重视程度非常不够,因此,第二轮修志要重视对语言文字的记述。在记述中要拓宽语言文字资料收集的广度和深度;通过有组织地语言文字调查,掌握最新的语言文字资料。并指出,语言文字入志内容要包括语言、文字、语言文字管理和语言文字调查研究等。在编写时最好能邀请语言文字专家参加,编写方法上要注意做到:用国际音标注音,收录词汇要限制一定的数量,不要编成语言文字专著。  相似文献   

7.
张志红 《神州》2012,(12):72-72
语言文字应用的规范、言语交际行为优劣等都对语言环境有很大影响。语言文字应用规范有利于汉语语言文字的传承。大家都来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语言文字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服务。  相似文献   

8.
年鉴、志书语言文字使用规范是保证年鉴、志书质量的重要前提。笔者在编辑年鉴、志书的过程中,发现一些此类图书典型的语言文字规范问题。笔者将其归纳总结,希望对年鉴、志书的编纂者和出版者有所借鉴和启发。  相似文献   

9.
由《胡乔木传》编写组组织编辑、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乔木文丛”四本书出版了,这是我国党史工作、新闻出版工作、文学艺术工作和语言文字工作的一件大事、喜事。乔木同志是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文化、宣传战线的卓越领导人,也是不可多得的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他在党史、新闻出版、文学艺术、语言文字等领域都有卓越建树。就语言文字工作而言,乔木同志一直重视、支持、指导语言文字工作,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他认真思考和总结了“文革”前的文字改革工作,对形成和制定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政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乔木同志为我国语言文字工…  相似文献   

10.
《新疆通志》76卷——《语言文字志》已由新疆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这部历时 1 2载 ,凝聚着近百名专家学者心血的志书在 2 0世纪末出版 ,是《新疆通志·语言文字志》编纂委员会为新世纪献上的一份厚礼 ,可喜可贺 !《语言文字志》共分 7篇、2 8章 ,基本涵盖了新疆语言文字工作的方方面面。凡想了解新疆语言文字工作情况的人 ,只要有了这部书 ,足不出户便可如愿以偿。所以 ,这部书不可不读 ,特别是从事语言文字工作的人们。新疆幅员辽阔 ,资源丰富 ,风景奇特 ,民族众多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境内有维吾尔、汉、哈萨克、回、蒙古…  相似文献   

11.
东汉佛典在中古汉语和佛典语言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但它“估曲聱牙”,比较难懂,原因之一就在于其中有很多连《汉语大词典》、《汉语大字典》、《佛光大辞典》等大型辞书都不载的俗语词、译词或者词语的意义.而且不经考释很难从字面便知其意义。本文在前彦时贤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其中九个词语进行考释,以期对大型辞书的进一步完善提供材料。  相似文献   

12.
红绿彩瓷是在高温烧成的白瓷上以红、绿、黄等颜料彩绘,再进行第二次低温烧彩而形成的釉上彩瓷.随着红绿彩瓷器在金代墓葬中的不断被发现,其产生于金代已成定论;金代红绿彩工艺对后世尤其是对景德镇釉上彩瓷的影响极其深远,这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重点所在.  相似文献   

13.
本论证了自东汉以来关于费氏易传古经的传统结论实属传讹。中列举了新近出土的古本《易》与今本《易》仅一字有别而反映出的事实和义理大不相同的例子,阐明亟待复原出一部古易经本,以清除古人在今本易经的形成过程中对经的误识、误定。  相似文献   

14.
情结是一种根深蒂固的心理依恋,是一种无以名状的思维偏向。"西北情结"是国史中一个发端悠久、影响深远的历史情结,即对西北广博历史背景和深厚文化积淀的情感纠葛、执著眷顾。秦汉以降,每逢国祚不宁或朝纲兴替,如宋室南迁之后、明清易代之际、近代内忧外患之时,国人常常抚今思远、吊古怀旧,追念立国西北而抚柔天下之盛景。这种不时被国人唤醒的西北情结,追根溯源,实乃萌动于远古历史传说,滥觞于商周青铜文化,生成于秦汉帝国构造时代。  相似文献   

15.
胡适是中国现代学术界最重视学术方法论的史家,一生致力于科学方法论的建设和传播,提出了以"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为核心的学术方法论。他的学术方法论既是以实用主义为指导形成的,同时对中国传统的宋学和清学中的方法作了继承发展。他认为科学方法无古今中外之分,中国学术史就是科学方法的演进史,程朱理学的科学方法开启中国近代学术之先河,清代朴学的治学更具科学精神。中国现代学术的发展应当继承宋代和清代学者治学的科学精神和方法。胡适对宋学和清学方法的批判性继承极大推动了中国现代学术的科学化进程;然而,又是唯科学主义的,只讲工具理性,不讲价值理性,未能揭示中国传统学术人文道德理性的精神,其学术得失对当代中国学术方法论建设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6.
五管瓶初论     
五管瓶为古人沟通天地的媒介,发源于东汉,经历代发展至宋到达鼎盛,其作用也由随葬的明器发展为具有象征意义的陈设用器。其象征意义与阴阳五行等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相关,蕴涵吉祥之意。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学术界对"封建"及"封建社会"问题的反思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黄敏兰 《史学月刊》2002,5(2):123-128
在新时期,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中国只有在西周时期才有封建制。从秦到晚清的社会不应被称为“封建社会”。在这一阶段,社会状况与西欧中世纪的封建社会并不相同,也与斯大林所概括的以经济为特征的封建社会有较大的距离。他们批评滥用“封建”的现象,并力图用新的概念来代替“封建社会”,用新的理论体系描述从秦到晚清的历史。一些学者还注意到,中国古代社会的主要矛盾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可以预料,关于封建社会的认识必将有重大的突破。  相似文献   

18.
钱大昕是清代的汉学大师,乾嘉学派的巨子。他在《潜研堂文集》和《十驾斋养新录》中对文字在传统语文研究中的重要作用、《说文解字》的诸多义例、文字学史上的诸多重要人物和重要书籍、俗字等多有精彩论述,对清代文字学尤其是《说文》学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  相似文献   

19.
日本江户时代诗人菊池桐孙所著《五山堂诗话》,其中关涉中国古代诗歌、诗论颇多,不乏精辟之论。在诗歌主张上,倡导性灵,排斥生僻;诗歌宗尚上,兼师唐宋,排斥伪体。这既是对当时诗坛弊习的纠偏,鼓扬山本北山等反古文辞派的观点,也源于对中国诗歌、诗论之影响受容。发掘《五山堂诗话》的诗学主张,梳理其对中国诗学之受容,无疑对当今的古诗研究具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20.
海涛  海啸 《东南文化》2000,(2):47-54
Dragon,in Chinese traditional beliefs,is the highest fairy beast,which is the symbol of luck and happiness.It has been the everlasting subjec tin painting for a long time.Especially in the Five Dynasties and Song Dynasty,the dragon painting approached to its climax.Obviously, the profound meaning in the dragon painting is rather complicated.Examined from all angles of Chinese Culture,it reflects the unique Chinese thought and traditional belief.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