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说薛瑄     
《沧桑》1994,(4)
薛文清公名瑄,字德温,号敬轩.文清是朝廷给他议定的谥号.薛瑄生于明初洪武二十二年(公元1389),卒于天顺八年(1464),享寿七十有六,是我国历史上一位典型的秉公执法,耿直可风的名臣.因为他在学术思想界占有重要的位置,故得从祀孔庙,是明清以来世所公认的鸿儒巨哲,理学大师.至今他的家乡山西河津县里望乡平原村(现划归万荣县)村北公路旁还有一块明刻“真儒里”三个大字的石碑,巍然屹立.在理学上他是与北宋程颐、南宋朱熹一脉相承的传人,但他却对朱熹的“理在气先”观点提出异议,作了修正.认为“理只在气中,决不可分先后.”因为他在理学上有许多独到的见解,从而成为我国哲学史上“河东学派”的领袖和开山者(所谓“河东学派”是人们对另一晚于薛瑄近百年,即1472——1529年的以王守仁为代表的继承了南宋陆九渊学说形成的“馀姚学  相似文献   

2.
乃龙神山     
1996年夏季,与中国藏学中心的几位同仁到甘孜州的甘孜县搞民族学调查。一到甘孜,就听人说起东谷寺保存有不少精美的佛像和唐卡,很想能有机会去看一看。 八月中旬,调查工作告一段落,我们与甘孜县宗教局的干部及翻译一行十人到早已向往的东谷寺参观。 早上九点出发,行程50多公里的山路,到东谷寺已近11点,听完介绍,仔细欣赏完珍贵的文物,已近下午二  相似文献   

3.
正薛瑄,字德温,号敬轩,龙门(今属山西运城)人,出生于书香世家,是明代前期有名的思想家、文学家。薛瑄不但才艺突出,且为人耿直,为官清正,更难得的是一身傲骨、不畏权贵,故而在当时可谓名震天下。薛瑄在官场的第一次惊世骇俗是在他刚被任命之初。他刚刚考中进士时就碰到父亲去世,按照当时的礼仪,他必须守孝三年。三年之后,朝廷任命薛瑄为御  相似文献   

4.
阅读乃龙山     
位于川西北部甘孜县境内的乃龙是夺康地区遐迩闻名的神山.其全称为”东谷索朵乃”。“乃”藏文字階音,意为“存在神灵之地”;“龙”沟谷之意,“乃龙”“乃日”系圣山圣地的总称。 乃龙神山山三山一谷组成,绕一转约有十多公里,四面环山,海拔三千多米。中心山的东南方向称前山,煎山为陡峭的悬崖,后山为草坡。四周生长着柏木、云杉、柳树等各种树木花草。不知是自然的造化还是神灵的杰作,山上有许多大小长短各异的溶洞、岩洞。岩壁石窟内有凹凸不平的数以百计的酷似各种佛像,飞禽  相似文献   

5.
漫话乃宁寺     
正乃宁寺在藏语里有旧寺,或者圣迹要地之意。顾名思义,它的历史悠远久长,是现存少有的藏传佛教前宏期的寺庙。它和藏地许多寺院有着干丝万缕的关系,所以,要探寻众寺之源,还得问究于乃宁寺。乃宁寺静躺在年楚河南面的山脚,昔日如宝石般璀璨的它,如今被日渐增多的豪华村居所遮蔽,量离公路咫尺之距,在路上急驰的过客却不容易看到它。我有幸走近它,瞻仰它,了解了它一路走过的历史,深深地被它的深遂惊叹!它就像一块吸力极强的海绵,吮吸着千余年的沧桑,只要轻轻碰触,历史的点点粟粟就会滴落眼前。  相似文献   

6.
1、“七君子”之结局1936年夏季,蒋介石干了一件特大的坏事、蠢事:他命令手下逮捕了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7位领导人,酿成震惊中外的“七君子”事件。结果是蒋介石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充分暴露了其反动的嘴股、虚弱的本质;而沈钧儒等7位爱国领袖却从此闻名四海,受到人民群众的热烈拥护与爱戴。七七事变后,蒋介石在国内外舆论的压力下不得不释放“七君子”;“七君子”经过尖锐斗争的考验,更加坚定积极地投入抗日救国与争取民主自由的群众运动,为新民主主义革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可是,“七君子”后来的命运和结局却是大不一样的,大…  相似文献   

7.
君子章乃器     
1977年5月14日,《光明日报》第四版右下角刊登了一则极不引人注目的消息:章乃器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1977年5月13日在北京逝世。章乃器先生在1957年以前为人民做过好事。1957年因反党反社会主义定为右派分子。1975年4月摘掉右派分子帽子,章乃器先生表示承认错误,愿意检查错误,吸取教训。章乃器先生的追悼会于1977年5月3O日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举行。由中国民主建国会和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举行了一个简单的追悼会。当张劲夫、史良、沙千里、李金德等向章乃器遗体作最后告别的时候,那张端正的方脸上,仍然是像他生…  相似文献   

8.
张光年 《百年潮》2002,(1):61-63
冯乃超同志是我的老朋友和情同手足的老大哥.他在抗日战争期间是我多年的直接领导者.我们大约在1935年就认识了,那时我们都在武汉,他在湖北省民政厅,我在武汉搞戏剧运动,得到他大力支持.1936年他的夫人李声韵应邀在我组织排演的一出外国话剧中饰演女主角,来参加过几次排练,后来她因身体不好,没有正式出演.  相似文献   

9.
正东台的厨师在过去称为厨子,虽然说社会地位不高,但在东台厨子却是"两难"之一,所谓"两难",就是"秀才"和"厨子",因为这两项职业都要经过艰辛努力才能功成名就。书读好了可能成秀才,进而入仕奉官;厨艺精了可能成为厨子,亦能过殷实日子。对于穷苦人家而言,拜师学厨是更为现实的职业选择,不过学厨子却比较艰苦,因而在过去老东台,做厨子的不是家中传  相似文献   

10.
罗勇 《中国西藏》2013,(6):36-39
乃宁寺,也称乃宁曲德寺或“南尼寺”。位于日瞎则地区康马县南尼乡境内,距204国道207米,距江孜县城10公里,有1100多年的历史。古刹厚重古朴,佛像庄严,朝圣的人络绎不绝。寺内文物众多,有明朝时期的唐卡,  相似文献   

11.
梅盛华 《神州》2012,(7):295-295
教师对生之爱应该是尊重而不是苛求。尊重乃是平等地对待学生,维护学生的自尊心,理解学生。尊重更需宽容。也需“糊涂”一时。尊重可以帮助师生建立起和谐的关系,提高教育教学效率,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自尊心和成就感,唤起学生改正错误,追求上进的愿望,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  相似文献   

12.
伏羲氏,是五六千年前部落首领,继燧人氏为帝,建都宛邱(今河南淮阳县境内)。史所称颂的‘三皇五帝”,伏羲为三皇(伏羲、神农、黄帝)之首,又称皇羲。相传他始倡男婚女嫁.从而繁衍了中华民族,为早于炎(神农)黄(轩辕黄帝)的始祖。他教民结网捕鱼,畜牧狩猎,以充庖厨,故后人又称他为“庖  相似文献   

13.
祁述裕 《世界》2002,(2):16-17
  相似文献   

14.
《文史天地》2008,(9):68-68
我国古代有十个名厨:伊尹,为商朝辅国宰相,商汤一代名厨,有“烹调之圣”美称,“伊尹汤液”为人传颂千年不衰。  相似文献   

15.
乃木希典,在日本近代史上是位赫赫有名的人物。在日本统治阶级看来,从明治建军到昭和军队解体的七十五年间,在晋升为日本陆军大将的一百三十四名将领里,尚能留在“国民记忆”中的,除了西乡隆盛和大山严外,就“只有乃木希典”了。他们不仅把他作为“光辉的古代武将”誉为“军神”,而且说他的一生“象征了日本国军的命运”,是“日本旧陆军典范令纲领的具体化”,视他为效忠天皇  相似文献   

16.
《尚书·盘庚》“中”篇有“兹予有乱政同位 ,具乃贝玉”一句。自“伪孔传”以来 ,多释为当时的贵族聚敛财富 ,“不念尽忠 ,但念贝玉而已” ,言其贪。治货币史者也常以此句说明商代以贝为币。这样的解释放在全文中上下不通。此处的贝玉不是指财富 ,而是指丧礼中为死者实口的葬具 ,即“饭含” ,比喻准备去死。这是盘庚用于劝导、吓唬贵族们的语言 ,与货币完全无关  相似文献   

17.
徐昕 《风景名胜》2012,(2):158-159
我有一些爱好,因为多少有点奇怪,所以一直都不敢跟外人道。我要说的是.我是一个公交迷、电车迷、火车迷。迷到什么程度呢?举例来说,小时候,为了看火车,我可以在周六放学后骑一个小时的自行车,跑到杭州清泰立交桥上,痴痴地看一个下午的火车。而我对很多城市的公交线路——哪怕是我从来没有去过的城市——都烂熟于心。最近这几年,因为城市建设,许多地方的无轨电车都在急剧消失,这让我心痛不已。  相似文献   

18.
陶寺遗址乃尧至禹都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上古史上,在夏朝之前,是《史记·五帝本纪》中的唐尧、虞舜时期,已进入“五帝”时代了。关于“五帝”的历史,过去直至今日,仍有知名学者认为是传说乃至神话,采取了怀疑甚至否定态度。他们只承认商代才是信史。现经考古发现的一批遗址,可以补充古史资料,也在逐步成为信史了。近日,“夏商周断代工程”的专家公布了新的夏、商、周年表,确认二里头文化为夏文化,二里头遗址年代就是夏朝年代。但是,该遗址至今尚未见到文字的直接材料,也未发现城址遗迹以及带有标志性遗物。如果是个学术问题,仍有研究的余地。考古研究的另一个任…  相似文献   

19.
黄展岳 《文博》2004,(5):69-69
读贵刊2004年第3期晏新志《张臣合墓唐俑品鉴》,文中据张臣合墓志“龙朔三年(663)授泉州刺史”,断“泉州为今福建泉州”,实误。查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志》、宋梁克家《三山志》以及清代编修的《福建通志》、《福州府志》、《泉州府志》等史料,福建在唐初只有泉州、丰州、建州三州,其后增置漳州、  相似文献   

20.
文化对于人类社会实在太重要了,它首先把人和禽兽区分开来,划出“野蛮”与“丈明”的界线,并成为衡量社会发达程度的一个重要尺度。文化的范围很广,但这里特指精神文明,包括语言、文字、文学、艺术、宗教、哲学、伦理、道德、科学技术及风俗习惯等等,涉及社会生活各方面,从言谈举止到人际关系,政治生活、精神生活无所不包.以无形的力量感染每一个人,潜移默化,浸透人们的思想言行。《易经》说:“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就是说,要治理天下,必须用文化教育感化人民。社会是一个有机整体,政治、经济、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