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才让 《敦煌学辑刊》2010,1(1):11-28
《金光明祈愿文》在吐蕃时代单独流通,受到信徒重视,是当时流传较广的佛教祈愿文之一。敦煌本《金光明祈愿文》与现存藏译本《金光明经》的《梦见金鼓忏悔品》之间差异较大,不属于法成和益西德所译《金光明经》的组成部分,而是自成体系。从渊源上看,其名称中有《金光明》,应源自于《金光明经》,但应属于《金光明经梦见金鼓忏悔品》的异本。《金光明祈愿文》在吐蕃时代单独流通,受到信徒重视,是当时流传较广的佛教祈愿文之一。敦煌本《金光明祈愿文》与现存藏译本《金光明经》的《梦见金鼓忏悔品》之间差异较大,不属于法成和益西德所译《金光明经》的组成部分,而是自成体系。从渊源上看,其名称中有《金光明》,应源自于《金光明经》,但应属于《金光明经梦见金鼓忏悔品》的异本。  相似文献   

2.
莲花图像散布于佛教建筑、造像和绘画之中,是佛法、佛国、佛和菩萨的象征。佛教为什么选择莲花?本文将莲花意涵置于佛教思想发展的大脉络中考察,得出以下结论 :莲花有二义,照其本也。“不染”比喻佛的品行和境界,“光明”承担度化众生的任务。光明佛国世界的形成,促使佛教借用已有宗教表现光明的象征符号构建自身的图像系统,莲花即是其中之一。莲花的光明意象源自古埃及,经由波斯传入印度。古埃及的复活观念及表现形式与佛教“莲花化生”高度相似。佛教莲花的“不染”“芳香”和“光明”意涵丰富了中国的莲花意象,不过,在漫长的岁月中,人们选择了“不染”“芳香”,忘记了“光明”。  相似文献   

3.
王志成 《文史月刊》2008,(11):61-62
我们的世界是不尽相同,也不尽完美的,我们的生活也是不尽相同,又不尽完美的。比如,有的人拥有明亮的眼睛,有的人却终日生活在黑暗中。生活在光明中的人,是用眼睛看世界,失去光明的人,则是用心去看世界。  相似文献   

4.
苗疆六百年     
秋阳 《贵阳文史》2013,(6):32-35
或者说,贵州建省史,其实就是一部黔人的荣辱史。既有光明,又有血斑。光明浸染着血斑。人们往往乐于看到光明,称道“荣”的功绩,而忽视“辱”的存在,不愿或者羞言血斑。  相似文献   

5.
光明的祖先     
卞国福 《丝绸之路》2005,(11):42-42
光明的祖先在花的中央光明的祖先在闪电的中央一颗星核的光明在大地上一位黑暗中寻觅道路的孩子的瞳孔中央光明的祖先在每一片幼树的叶片上日夜呼吸它照亮着一位孩童寻觅真理与知识的道路不识字的人当你画出了鱼纹你就接近着祖先并看见光明识字的人当你打开书本无疑就会不知不觉走进一位光明祖先的门光明的祖先@卞国福  相似文献   

6.
大光明殿原址位于西安门大街路南,光明胡同以西。据《明世宗实录》记载,大光明殿始建于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十一月。清雍正十一年(1733)重修;乾隆三十八年(1773)再次重修。  相似文献   

7.
假如我失去光明 就让星星做我明亮的眼睛 在灿烂的银河眨动 探索未知的世界,报告黎明的曙光 假如我失去光明 就让贝壳做我心灵的耳朵 去聆听大海的歌唱 想象天空、沙滩和浪花的色彩 假如我失去光明 就让风儿做我长长的臂膀 去抚摸葱翠的森林 田野的稻花飘香,感受大地丰收的气浪 假如我失去光明 就让白云做我飞翔的翅膀 让我在无垠的蓝天上,呼吸天地间空气的芬芳 太阳就在我的前方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要用它去寻找光明”假如我失去光明@蔡禾$南京市四中  相似文献   

8.
煜丰     
《纵横》2009,(3):I0011-I0011
煜丰,寓意光明、丰收。 煜丰投资集团一贯秉承注重“创新实效、合作共赢”的投资理念,在中国投资市场中持续、快速、健康成长,前景光明。  相似文献   

9.
本文着眼于四川唐、五代观无量寿经变中光明转与宝船两种特殊因素,就其图像类型、地域特征及思想意涵进行了系统阐述。光明转图像可分为转中空白与具有佛或佛国两类表现,表述了阿弥陀佛光明最尊最胜、遍照十方佛国的意涵,以及救济众生、劝导信众念佛的功能。宝船图像分为大型龙头式楼船与小型龙舟两类,与净土法门的易行道思想密切关联。光明转与宝船均呈现由川中向川东发展的趋势,唐两京地区可能为四川观无量寿经变的粉本来源地。  相似文献   

10.
卢晓蓉 《百年潮》2004,(11):15-19
"这是黎明前的黑暗.黎明前的黑暗是特别黑的,但它象征着光明立刻将要到来."  相似文献   

11.
《华夏地理》2006,(10):8-109
“光明之城”也是一座青翠之城,满目皆是公园和花园织成的美景,巴黎人在其中休养生息,抖擞精神。[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日本正仓院所藏《杜家立成杂书要略》一卷,相传为奈良时期的藤原光明皇后所钞,参见《光明皇后杜家立成杂书要略》(东京,清雅堂影印,1943年,  相似文献   

13.
人们渴望之中燃灯节姗姗到来,藏历十月十五日的暮色降临,扑入我视野里的是五颜六色,闪闪烁烁的酥油灯;是灯的海洋,是光明的世界。  相似文献   

14.
漫话     
《南方人物周刊》2010,(42):20-20
你所站立的那个地方,正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黑暗。 ——崔卫平  相似文献   

15.
总是第一名。阿错于1969年出生在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雅江县程章村的普通牧民家庭,那里是一个海拔3500多米半农半牧的高原山村。阿错本名泽仁彭错,意为长生如意,阿错是简称,后来成为他的正式名字。阿错从小学习民间雕塑,活佛赐予他艺名意西微萨,意为智慧光明,所以又叫做意西微萨‘阿错。有人说他的人生与他的名字“名副其实”,既智慧,又光明。  相似文献   

16.
《光明之城》出版后受到人们普遍重视。这是因为 :如果它是真的 ,那么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中古文献的发现 ;如果它是假的 ,那这就是一个令人不齿的文化造假事件。此书的“年代差错”问题乃是辨识其真伪的关键所在。本文通过对十个“年代差错”问题的详细考证 ,论断《光明之城》是一部后人编造出来的伪书。鉴于有的“年代差错”一直延伸到 2 0世纪 ,译编者塞尔本本人可能正是它的炮制者。  相似文献   

17.
开光,又称开光明、开眼、开明、开眼供养,是新佛像、佛画完成要置于佛殿、佛室时举行替佛开眼的仪式。《禅林象器笺·垂说门》中说:“凡新造佛祖神大像者,请宗师家,立地数语,作笔点势,直点开他金刚正眼,此为开眼佛事,又名开光明。”  相似文献   

18.
引子:在抗日战争最后胜利的前夜,毛泽东在1945年4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开幕词中指出:"在中国人民面前摆着两条路,光明的路和黑暗的路。有两种中国之命运,光明的中国之命运和黑暗的中国之命运。"历史常常有惊人的相似之处。30年后的1976年,中国又一次走到了两种中国之命运的决战关头。两条路--光明的路和黑暗的路,又摆到了中国人民的面前。两种中国之命运和前途,又一次进行了激烈的决战……  相似文献   

19.
光明     
下面的五篇文章都是以"明"为话题写成的较好的习作。"明"的含义是很丰富的:它可以是形容词,作"光明"、"明亮"讲;也可以是动词,作"明白"、"懂得"讲,由此而派生出来的内容就更多了。《追求光明》写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表达了作者战胜病痛、努力创造更好人生的热烈情怀,叙事生动、感情真挚,《渴望"明"》从一个由失明而复明的人的视角,运用着墨不多的心理描写,深情地表达了对环境污染的失望、对"明亮的太阳、明净的蓝天、明丽的月色"的渴望。《光明》取材于万众关注的国际时事"热点",以饱蘸感情的笔,发出了"祈求光明,驱赶恐惧"的呐喊;文中摄取的几个镜头,使人震撼,让人难忘。《生命的追求》由扑火的飞蛾联想到为科学献身的英雄,以散文笔调讴歌了追求真理的孜孜不倦的精神。《我理解了母亲》以平实的语言,写出了自己在理解母亲这一点上的感情经历,真实而自然;结尾的细节虽十分普通,却包含着母女之间的浓浓情意。五篇习作,各有特点,都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20.
渴望“明”     
下面的五篇文章都是以"明"为话题写成的较好的习作。"明"的含义是很丰富的:它可以是形容词,作"光明"、"明亮"讲;也可以是动词,作"明白"、"懂得"讲,由此而派生出来的内容就更多了。《追求光明》写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表达了作者战胜病痛、努力创造更好人生的热烈情怀,叙事生动、感情真挚,《渴望"明"》从一个由失明而复明的人的视角,运用着墨不多的心理描写,深情地表达了对环境污染的失望、对"明亮的太阳、明净的蓝天、明丽的月色"的渴望。《光明》取材于万众关注的国际时事"热点",以饱蘸感情的笔,发出了"祈求光明,驱赶恐惧"的呐喊;文中摄取的几个镜头,使人震撼,让人难忘。《生命的追求》由扑火的飞蛾联想到为科学献身的英雄,以散文笔调讴歌了追求真理的孜孜不倦的精神。《我理解了母亲》以平实的语言,写出了自己在理解母亲这一点上的感情经历,真实而自然;结尾的细节虽十分普通,却包含着母女之间的浓浓情意。五篇习作,各有特点,都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