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公私观念的基本基调是公处于主导地位,被提倡。而私则处在次要地位,被贬抑。虽然私在多数时期里不被肯定,但是私的观念仍然一直客观的存在着。在中国历史的一些时期中,私被很好地肯定和倡导。清末民初便是其中一例。在清末民初自营谋利观的视野下,与私的观念被提倡相对应的是,自营和谋利的观念也被大力的倡导。这一时期的一些思想家分别在谋生和开明自营两个层面上阐述和提倡了自营谋利观。  相似文献   

2.
刘芙君 《沧桑》2014,(6):109-112
清末民初奉天新式学校教育开始出现,直到民国时期完成了留学教育、高等教育、中等教育、初等教育、师范教育、实业教育及社会教育的系统化与规模化。奉天新式学校教育对社会文化变迁产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新式课程设置有助于培养具有近代知识的人才以及提升整体人口素质,引起人们观念的变化,从而对社会文化变迁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3.
清末民初盛行通过日译本转译西方著作,汉语中引进了大量的日语词汇和句法。笔者认为,比起一直以来通用的“欧化”的说法,把此现象称为“日化”更为贴切。本文以鲁迅作品中的具体“日化”语言实例为证,论证了“日化”的语言事实。对于“日化”语言一直以来遭忽视的现象,笔者从政治、经济、文化心理、汉字等方面分析了原因。  相似文献   

4.
5.
现代体育精神的启蒙和实践——以清末民初的江苏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奥林匹克运动会即将在中国举办,不仅仅是21世纪中华体育史上的一件盛事,而且也展现出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雄伟姿态。此时此刻,回眸自20世纪初以来的志士仁人为强健国人的体魄、开导现代体育精神所走过的艰辛历程,则更能使我们从“世界识见”中去领悟体育在陶铸国民素质和振奋民族精神中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6.
光绪三十二年(1906),清政府以嫩江为界,将原布特哈八旗分为东、西两路,始有“西布特哈”之称。清末民初西布特哈地区的教育问题,实质上就是这一地区达斡尔、鄂温克族的民族教育问题。本文以地方官员对西布特哈教育的关注及西布特哈地区教育的民族因素等主要问题为门径,揭示清末民初东北边疆地区特有的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发展规律,分析西布特哈地区文化发展的内涵及其社会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7.
在四川各地档案馆保存的大量晚清地方学务档案中,众多反映因捐施而引起纠纷的案例,向我们展示了乡村权力日常运作的真实图景。基层学绅在学事诉讼纠纷中扮演的角色,劝学所视学在学事纠纷裁判中的作用,地方官审断学事诉讼纠纷的取向,展示了士绅在参与政府现代化方案的过程中,自身的权力也得到伸张。他们通过参与地方学务与国家权力之间建立了更加密切的联系。这不仅对传统国家与地方关系,而且对地方社会权力构造的变化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在福建永泰县漈头村发现的人情簿资料,记录了清末民初一个普通农户从1886年到1938年的半个世纪中,所举办的8场人生礼仪活动的来客礼金与礼物清单,呈现出丰富的人际网络信息。结合当地收集到的族谱、阄书、契约等资料对人情簿进行考察,还原林家人际关系总和,探讨其中记载的几类人群与林家进行人情往来的动机,有助于深入理解乡村社会中的"差序格局"。  相似文献   

9.
在四川各地档案馆保存的大量晚清地方学务档案中,众多反映因捐施而引起纠纷的案例,向我们展示了乡村权力日常运作的真实图景。基层学绅在学事诉讼纠纷中扮演的角色,劝学所视学在学事纠纷裁判中的作用,地方官审断学事诉讼纠纷的取向,展示了士绅在参与政府现代化方案的过程中,自身的权力也得到伸张。他们通过参与地方学务与国家权力之间建立了更加密切的联系。这不仅对传统国家与地方关系,而且对地方社会权力构造的变化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支那省别全志》是东亚同文书院在清末民初对中国社会进行调查的报告汇编。该志书共18卷,分别以当时中国的十八行省为述志客体。第13卷《浙江省》着重反映了1907-1916年间该省的社会经济情况。其中关于贸易输出、区域物产、日用品调查、商业及金融等方面的记载,为深化中外贸易史、区域经济史、民众经济生活史、商会史、金融史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珍贵史料。  相似文献   

11.
为强化地方管治,明中后期粤东县级政区屡经调整析分。政区变动牵扯到错综复杂的疆界划定和赋役摊派等地方资源分配问题,造成新县增设过程中充满矛盾斗争。本文以编撰于建县初期的万历《普宁县志略》为例,分析新县的内外困弊及其与邻县的都图纠纷,探讨当地官绅如何利用方志这块园地,通过有意识地书写地方历史来处理新县与原属县的利益纠葛和县际关系。  相似文献   

12.
政党的产生及政党政治的出现是近代中国政治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清末民初的云南虽然地处边疆,远离全国的政治中心,但其政党与政治活动作为全国的一个缩影,仍表现出清末民初政党政治的相关特点。云南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及历史原因,在政党产生及其合法化的过程中又体现出边疆政党政治的相关特点,并一度成为政党革命的中心地区。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共和(统一)、国民(同盟会)两党为个案,探寻民初政党经费来源。研究表明:政党经费收支的制度设计是相当完善的,但制度设计者们在不断的消解制度边界。以经费为纽带,袁世凯政权对政党的渗透过程,实则也是各党主动靠近的过程。当经费依赖于某一政治势力时,政党价值取向与路径选择必将偏离其政治纲领。  相似文献   

14.
清末吴江县新设置的"镇"、"乡"自治区域,大体是以传统乡镇志中市镇的"界域"范围为基础,并联合一定的周边乡村地域划分而成,其间市镇的区域传统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辛亥改元、民元并县以及《江苏暂行市乡制》的重行颁布,则是民国初年吴江县基层自治区域调整的重要社会机制。传统乡镇志中对于市镇"界域"的描述,与清末民初江南基层自治区域的划分和调整,其实都是地方社会因应着不同的国家政治制度与地方历史情境,努力创造出来的空间观念与区域传统。  相似文献   

15.
袁上 《清史研究》2022,(6):81-96
清末民初,由于垫支堰费的赔累、预收堰款的困难与水利纠纷的频发,成都平原地区的堰长一职“人人视为畏途”,民间用水群体开始主动向官府“报换”堰长,并形成了适应性办法——轮充制。这些转变却使堰长逐渐脱离了地方精英的身份,“殷实”“谙练”等遴选标准不再被置于首要位置,民间治水在组织运转上陷入困境。官府积极介入堰长换任进程的同时,民堰也试图主动“借用”官府之力以保障堰长制的有效施行。堰长换任这类水利事务所体现出的地方社会官民互动,既存在官方的主动下渗,更展现为民间治水在困境中的能动性诉求,双方的互动是在共同意志下展开的。  相似文献   

16.
乌江流域地处西南边陲,境内少数民族众多,宋廷因地制宜,组建了多支少数民族军队。这些地方武力主要由御前屯驻大军和乡军组成,在南宋抗蒙(元)战争中贡献卓著,并与宋朝国祚相始终。此外,它在保卫边防、稳定当地秩序、开发边疆等方面也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种类繁多的近代上海广告中,有关医疗卫生的广告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医疗卫生广告的频繁出现不仅展示了商家的广告策略与销售技巧,同时也反映出医疗卫生产品消费背后的更为深层次的问题。通过对近代上海医疗卫生广告象征意义的描述与分析可以看到,医疗卫生广告不仅将个人身体的健康与国家的富强紧密地结合起来,而且由医疗卫生广告所刺激的消费主义文化引发了人们对于现代健康生活方式的想象与欲望。而这两种象征意义正好体现了近代中国现代性的两个维度,即对于建立现代民族国家的强烈诉求与追求现代生活方式的强烈欲望。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潮汕侨批业为个案研究,利用跨国主义理论,探讨了侨批网络的内部整合与制度化问题。认为侨批网络的制度化表现首先是侨批公会的建立,继而是侨批公会网络的形成,侨批公会网络再通过其制度化机制进入以中华总商会为中心的更高层次的华人社团网络。侨批网络的扩大加强了其对外的集体交涉能力,从而维护了侨批网络的正常运转。在此运作模式中,新加坡中华总商会起着领导核心的作用。侨批网络的运作模式对研究跨国华人商业网络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确定以后,在“办好农业生产合作社,即可带动互助组大发展”方针的指导下,贵州省农业生产互助组迎来了第二次大发展。相比第一次大发展,第二次大发展从注重数量转向质量与数量并行发展,进行内部优化组合,增加社会主义因素,实质上是常年互助组的大发展。互助组第二次大发展改善了农民生活水平,为初级社的发展及其高潮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种扎牢基础、厚积薄发的思路对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着重要的历史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志书语言的简洁、凝炼,是我国修志工作的优良传统;“言简意赅”、“文约事丰”是当代志人呕心沥血、刻意追求的理想目标。对此,本文结合《龙岩市志》(1988—2002)编纂过程,对志书精简内容、精炼文字的基本途径进行探讨,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