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我是界首中学(即现在的界首市第一中学) 1966届高中毕业生,当我即将高考的时候,"文化大革命"突然爆发了,高考"推迟",我与全校同学一起成为"红卫兵",留校参加"文化大革命"。1968年10月,我和全国后来被称为"老三届"即1966、1967、1968届的初、高中毕业生一样,响应毛主席关于"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号召,"上山下乡",回  相似文献   

2.
<正>由中国明史学会与凤阳县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朱元璋暨凤阳帝乡文化学术讨论会"于2009年10月30—31日在凤阳县召开。上午,南炳文教授致开幕词,王世华教授讲话,又有9位专家学者作了大会报告,下午则分三组展开了认真而热烈的研讨。  相似文献   

3.
1969年底,"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到广阔天地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运动掀起高潮。15岁初中刚毕业的我,带着对未来几分朦胧与茫然,挥别父母,与同班彭怡纯、陈萍萍、何晓步、胡荣泉5个女生一起下放到湖北京山县杨集区三台公社巴冲大队插队落户。班上其他同学大部分下放到京山惠亭、钱场等公社。春节刚过,1970年2月11号早上,下着小雨,我们在四十五中操场集合,前来送行的亲人云集,前往京山的三四十个同学在班主任刘行乐老师陪同下分乘两辆敞篷卡车出发,我们挤在前面车厢里,没有凳子,都站着,后面一  相似文献   

4.
张韧 《江淮文史》2010,(2):68-87
<正>我生在上海,1962年,长到19岁时,却坚决要离开她。从根本原因说,是毛泽东主席的《青年运动的方向》这篇文章对我影响很深,我坚信,青年总要与工农相结合才能实现理想。从直接原因说,当时国家处于十分困难的境地,号召大办农业、大办粮食,那一年我毕业于华东师大二附中,心胸里就像当年  相似文献   

5.
我要去西藏 1966年4月,国务院批准西藏军区生产部在河南招收1300名知识青年支援西藏社会主义建设。新乡市是从当年八九月份开始动员、报名、体检的,当时要求的政治条件、身体条件都很严格,进藏甚至比参军还难。由于部分同学没有去过北京,要求进藏前去北京接受毛主席检阅,所以安置办安排我们分两批进藏。  相似文献   

6.
2004年,当湖南卫视明确了全台的娱乐定位,一档存在了近5年的高端精英类电视谈话节目“新青年”,由于叫好不叫座的局面没有得到扭转,最终夭折了。罗强良,原“新青年”导演,现任“谁是英雄”——一档以奇人绝技为卖点的大众擂台秀娱乐节目——的制片。  相似文献   

7.
明代凤阳的皇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凤阳的皇陵周致元ThisarticleisasystematicstudyontombsoftheroyalfamilyoftheMingDynasty,fromtheconstructionandsupervisionofthegraveyar...  相似文献   

8.
知青的歌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歌.然而,当我们在“文化大革命”的风暴中走出来,落到闽西那山沟沟里,突然发现,我们是没有歌的一代.而在那样的年月,又多么需要属于我们的歌!我们唱着“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哪里需要到哪里去,哪里艰苦哪安家”,细细品味这首歌,又觉得不像是我们的.公开出版物发表了“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五七道路,多么宽广”这样的歌曲,却难于在知青中唱开.我们只好唱唱“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北京——地拉那,中国——阿尔巴尼亚”这样与我们风马牛不相及的歌曲.  相似文献   

9.
我国古代的脚踏纺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脚踏纺车是我国古代棉纺、麻纺的重要机械之一。它比手摇纺车有了很大的改进。纺人可用较省力的脚踏劳动转动绳轮,不仅提高了绳轮的牵引力,能同时带动三个以上莩繀,而且还可将右手解放出来,与左手一起作纺纱或合线的活动,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0.
<正>2009年6月6日,上海首个"知青广场"在东海之滨的奉贤海湾园建设。建设中的"知青广场"占地32亩,广场中央有知青的主体群雕;有约200米曲折的知青墙,墙上有知青的浮雕、知青当年留下的经典语录及知青名单;占地1000多平方米的两层知青博物馆。1969年,上海约有111万知青上山下乡,前往黑龙江、安徽、江西、贵州、云南、吉林、内蒙古等地。2009年11月15日,今天是  相似文献   

11.
空气中划过白雾一次伟大的考古莅临彩霞在燃烧探险家的猜测狂野非洲的惊艳世界遗存的魅力耳目一新的创意,清晨出动夜色悄悄地爬了上来,在天边弥漫而去,彩霞放射出燃烧一般的火焰,金红闪耀的太阳要落到遥远的地平线上去了,而我乘坐的车子也正在加足马力,在黑暗彻底压下来之前,向目的地——大津巴布韦靠近。  相似文献   

12.
一脚踏三省的白浪街文/康振帅一写下这个题目,你也许会深感惊奇,960万平方公里的中华大地,小小的一只脚竟能踏上三个省的土地,这似乎离奇得出谱。然而,当你身临鄂豫陕三省的交界处,一个名叫白浪街的小村庄时,你定会情不自禁地蹦出这样一句台词:“不看不知道,...  相似文献   

13.
唯色 《中国西藏》2002,(6):45-47
1976年的夏天.在18岁的孙国新的眼前展现着一幅令他激动的图景。这幅图景与某处地域有关。但不同于他所熟悉的家乡抚顺.也不同于他从未去过的其他尽管陌生却因为同属内陆而并不新奇的地方。那个地方.是一个在地理上拥有非常高度、在人上具有特别内涵的地方.但也是一个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远远落后的地方.并且.是一个属于祖国大家庭中56个民族之一的地方。  相似文献   

14.
“知青”作为特定时期的专有名词,已经跟随那“火红”年代的潮涨潮落,封存在历史的一角。然而,有过这一经历的人,常勾起对上山下乡知青岁月的记忆。永远不会忘记那段饱含辛酸的日子。——题记  相似文献   

15.
郝秀兰 《文史月刊》2006,(12):37-39
2006年2月,当年的知青队长石小林邀请太原知青回插队乡村一一原晋祠公社王郭大队去看望老连长王命有。我们闻讯后立即欣喜若狂地聚拢到一块儿,一行八人匆匆忙忙奔回30余年前插队的村庄。久别相逢,举杯畅饮,说不完的心里话,道不尽的思乡情。当年老连长指挥着“响应毛主席号召上山下乡”的50多名知青,在一望无际的田野上,“沙场秋点兵”,平田整地的情景至今依稀浮现在我们眼前,  相似文献   

16.
1968年仲夏,在“杀回老家闹革命”的一片激烈闹剧中,我与同学从湖南辰溪沅江机械厂(861厂)工业学校被遣返回沅陵一中初中部读书.当年11月1日,我与大多数“老三届”青年学生一道,积极响应伟大领袖毛主席“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大有作为的”号召,下放农村当知识青年,插队落户到沅陵县凉水井公社枫香坪大队(今松山边村)檀木岭生产队.  相似文献   

17.
18.
《云南省志·农垦志》载:1968年,云南农垦系统开始接收安置省内外知识青年。到1972年,先后共接收知青10.40万人,其中来自北京的8385人,上海4.76万人,成都1.67万人,重庆2.44万人,昆明7038人。1979年,全社会刮起知识青年“回城风”,到1985年,除2252人继续留在农垦系统外,其余全部返回城市。2006年3月,我们选择位于风景秀美之地的景洪农场,作为考察留守知青生存状况的样本。据农场党办介绍,仅景洪农场,当年有8538名知青进驻;现在,仍有200余名当年的知青生活其中。  相似文献   

19.
前些日子,接受记者采访,才恍然想起,上山下乡运动已经四十年了。四十年前,毛泽东发指示,一时间,全国几千万知青奔赴农村、边疆。那时候怎么想得到以后会是如此结果,同样在今天回忆当年,也恍如隔世。  相似文献   

20.
《文史天地》2012,(9):89-92
“北大荒”即黑龙江垦区,分布在黑龙江省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完达山和小兴安岭地区,是世界三大黑土带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