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清末民初的留美学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留美学生的高潮是1911年前后,其发展则经历了一个较为曲折的过程。中国近代最早赴美留学的是容闳、黄胜、黄宽三人,时为1847年,出于美国传教士布朗先生相助之功。1854年,容闳归国后,经过十几年辛苦奔波,结识了曾国藩,终于在1872年陆续派120名幼童赴美留学。但由于顽固派的群起反对,这批幼童于1881年“凄然归国”。此后赴美留学者一度中断。甲午战争给中国人敲响了亡国灭种的警钟,通过留学救国曾是许多知识分子的呼声,于是人们再度飘往太平洋的彼岸,企求救国良方。但至1900年,留美人数仅有十多人。八国  相似文献   

2.
《沧桑》1994,(2)
中国近代教育学家舒新城在《近代中国留学史》一书中曾说:“无容闳,虽不能一定说无中国留学生,即有,也不会如斯之早,而且派遣的方式也许是另一个样子。”此话是有道理的。容闳是中国近代留学教育的开拓者,他竭力主张并促成的幼童留美在我国近代教育史上有着划时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1912年4月20日,曾以携幼童赴美之壮举开启我国留学教育之先河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容闳,在美国康涅狄克州哈特福德(Hartford)城病逝,终年84岁。 容闳逝世时,他的儿子容觐槐正在中国广东受命担任制造局总工程师和总理,帮助正在酝酿“二次革命”的国民党人制造军火。1913年9月,容觐槐在北京被袁世凯政府秘密逮捕,险遭杀害。  相似文献   

4.
2004年,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了一张宣统元年(1909年) 上海高等实业学堂的毕业证书。证书的主人是清政府派往美国留学的中国第一代留美幼童梁普照之子梁启英,捐赠者是77 岁的老人、梁普照之孙——中国航空工业集团科技委的离休研究员梁赞勋。在这张晚清学堂的毕业证书一边,以朱笔题写的是光绪33年清政府严令学生谨遵朝廷政令的谕旨。在这张证书上,还写有主考官——第一批留美幼童詹天佑的名字,毅然送子赴美留学的梁启英祖父梁焕南的名字,第二批留美幼童梁普照的名字,以及他们的后辈——一个充满抱负、决心承继先辈救国宏愿的青年梁启英的名字。在这张承载着浓浓历史气息毕业文凭背后,记录了一个留美幼童和他的后代感人至深的“平凡”经历。  相似文献   

5.
江琳 《文史博览》2006,(5):22-25
2004年,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了一张宣统元年(1909年)上海高等实业学堂的毕业证书。证书的主人是清政府派往美国留学的中国第一代留美幼童梁普照之子梁启英,捐赠者是77岁的老人、梁普照之孙——中国航空工业集团科技委的离休研究员梁赞勋。在这张晚清学堂的毕业证书一边,以朱笔题写的是光绪33年清政府严令学生谨遵朝廷政令的谕旨。在这张证书上,还写有主考官——第一批留美幼童詹天佑的名字,毅然送子赴美留学的梁启英祖父梁焕南的名字,第二批留美幼童梁普照的名字,以及他们的后辈——一个充满抱负、决心承继先辈救国宏愿的青年梁启英的名字。在这张承载着浓浓历史气息毕业文凭背后,记录了一个留美幼童和他的后代感人至深的“平凡”经历。  相似文献   

6.
留美幼童是近代中国走向世界过程中的重要群体,而容揆则是其中较为特殊的一个。与其他官派留美幼童不同,容揆在1880年因入教、剪辫、逃跑等事件,与“幼童出洋肄业局”决裂,因此避免了在次年与其他留美幼童一起撤回国内的命运,并在容闳的资助下顺利完成了耶鲁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的学业。作为自由职业者,深受美国文化影响的容揆,却在美国排华盛行的环境中坚持传播中国文化,并尽力帮助当地华人社群。作为职业外交官,容揆在驻美使馆近半个世纪的工作中,亲历了许多重要的外交事件,同时也在侨务工作和留学生教育事业上颇有贡献。容揆的经历也具有其普遍性:以他为代表的留美幼童是这一时期中西交流的桥梁,他的经历也是官派留学生和外交官群体的典型写照。这些都反映出留美幼童在时代浪潮中的多重面向。  相似文献   

7.
《湖南文史》2002,(3):34-34
如果从1847年第一位中国留学生容闳赴美国算起,中国的留学史已逾百年。专家认为,在过去的150年里,我国出国留学大致经历了8个阶段。  相似文献   

8.
1872年至1881年,清政府派遣四批共一百二十名幼童前往美国生活和学习,这是近代中外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为了便于管理,清政府设立专门机构并由专人负责。这些幼童与美国家庭共同生活,与美国同学共同学习,并且接受清政府的统一管理。在此过程中,幼童逐渐西化,引起清朝官员的不满,最终导致留学计划提前结束。这一事件是中国向现代化转型的曲折过程的缩影,体现当时中国社会和中外关系的情况。  相似文献   

9.
容闳(1828-1912),字达萌,号纯甫,广东香山南屏镇(今属珠海人)。著名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中国近代留学运动的奠基人。  相似文献   

10.
正在笔者研究近代中外科技交流史过程中,发现容闳在1875年和1876年所写的两封英文书信(私人收藏),不仅有难得的容闳手迹,而且还涉及近代留学史上的另一位先驱人物——舒高第及其为人罕知的经历。笔者在美国通过查阅相关大学档案馆资料与文献资料,对这两封具有历史意义的信件进行解读与考证,为近代史中关于两位留学先驱的研究增添新史料。  相似文献   

11.
12.
13.
邝以明 《收藏家》2013,(8):32-38
"居古泉先生是承前启后一位大师,岭南三家初得新技法,合居氏画风影响创出新国画。此册是居氏神来之笔。虽未署款,审定为晚年精品无疑。吾曾见居氏花鸟册不下十余件,但未有及此者,近兄以重金购藏,可宝也。壬申五月、善深。"这是岭南画派第二代传人杨善深先生在居廉《水墨杂花册》中的  相似文献   

14.
夏文明崛起的生境优化与中国城市文明的肇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夏民族从颖河流域和汾河下游发展到伊洛平原的历史进程中,伴随着生境的不断优化而步入了文明时代,建立了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二里头王都,从而开启了中国城市文明的先河。二里头城市文明的聚集效应和辐射效应,有力地促进了夏文明的跃进。  相似文献   

15.
新乡市博物馆搬迁至原平原省委旧址后,利用旧址主楼推出馆藏文物精品展览.其中<馆藏青铜器精品展>在展室面积、展线长度及展室结构等条件有限的情况下,精选青铜器103件,内容分青铜礼器、青铜兵器、铜镜三大部分,展示了青铜器在国之礼仪、国之战争及日常生活中的地位与作用,反映出新乡市博物馆的文物特色,较好地体现了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6.
The author defines satellites primarily on the basis of their commuting links with the central city or cities. He discusses characteristics of satellite cities and towns and their functions, trends in the development and location of satellites,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Soviet city planning. In the following translation, the Russian term gorod has been translated as city, and poselok gorodskogo tipa (urban-type settlement) as town.  相似文献   

17.
18.
19.
万新华 《收藏家》2013,(11):59-61
清初文人画家宋骏业向来不为绘画研究者所重视,只因其曾于康熙三十年(1691年)奉命而举荐王翚(1632-1717年)主绘《康熙南巡图》、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与孙岳颁(1639-1708年)主编《佩文斋书画谱》、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与王原祁(1642-1915年)先后主持《万寿盛典图》而进入绘画史的视野,故其生平资料现存甚少。《清史稿》将宋骏业小传附于乃父《宋德宜传》之后,曰:子骏业,自副贡授翰林院待诏,直御书处,历兵科给事中。康熙四十一年,  相似文献   

20.
民国时期的商会票概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民国时期纸币发行混乱,呈多元化货币发行的格局,但在各种主体发行的货币竞存中,乡村底层市场上流通的纸币,即县乡纸币,是最独特的一种。笔者有幸参与由戴建兵先生主编的《中国钱币大辞典·县乡纸币卷》的编写,有机会对石长有先生等人收藏整理的民国时期县乡纸币有较全面而又直观的了解,其中经商会注册或由商会直接发行的纸币尤为引人注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