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山曼 《民俗研究》2003,(2):206-208
王庆权,男,1952年生,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南石镇北于村人,当地从前民间剪纸流行甚广,剪纸的用途多种多样,因此有半职业性艺人,剪刻花样,在附近张范等集上批发给货郎小贩。这种情形促使当地不少男性参加到民间剪纸的行列中来。  相似文献   

2.
郭万祥 《民俗研究》2003,(4):201-208
卢胜芝,女,山东荣成市东山镇吉屯村人,今年86岁。  相似文献   

3.
余振东 《民俗研究》2003,(3):204-208
吉彩琴,女,1962年生于甘肃省庆阳地区合水县山区农家,成年后出嫁到了西峰市城区。她的出生地和婆家的所在地,剪纸的风格不同,她的童年生活环境和现在的生活环境不同。空间和时间的变化,都在  相似文献   

4.
山曼 《民俗研究》2000,(2):195-196
陈越新,男,河北省蔚县西合营乡祁家皂村人,生于1947年8月17日。自幼眼见许多乡土剪纸,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20岁离开村庄参加工作,在县文化馆从事美术创作。  相似文献   

5.
山曼 《民俗研究》2000,(3):180-181
卢海,男,1958年12月出生于河北省蔚县下宫村乡浮图村。  相似文献   

6.
鲁汉 《民俗研究》2006,(2):270-272
陕北有民谣道:“养女子要巧的,石榴牡丹冒铰的。”“冒铰”,即是指剪纸样子随心自制、脱剪而出。在中华民间文化积淀厚重的陕北,有一批“冒铰”的民间剪纸老艺人,其中,张玉姐的剪纸独树一帜。张玉姐是陕西省宝鸡市千阳县南寨乡小寨村人,今年67岁,她的剪纸样子从不重复,剪纸时握一把大剪子,不用事先勾勒图案,全部随心而出。民间剪纸是一种极力在二维空间里表现立体的艺术形式,她却反其道而行之,可能是由于一只眼已经失明的原因,她的剪纸非常平面化,黑白对比强烈,用剪极为顿涩老辣,大刀阔斧。异常简练,毫不媚俗,其中的人物、动物仿佛通灵一般活灵活现、动人心魄。  相似文献   

7.
马润花 《民俗研究》2002,(4):205-208
王江叶,女,1955年出生于山西省灵丘县只庄乡王村,三岁时随父亲"走西口",到了内蒙,十多岁后才又回到故乡.走西口的人,在口外过年(春节),像在山西老家一样,家家都要贴窗花,但是当地却没有卖窗花的集市,所有的窗花都要自己剪出.一个女孩会剪纸,剪得好,不仅会得到好多人的夸奖,而且能成为将来嫁个好人家的"资本".因此,走西口的人在艰苦生活中,也不忘将剪纸的技艺作女红的重要项目来训练自己的女儿.剪纸的活动在走西口的女人中十分流行,女孩们因此有机会凑在一起互相学习,切磋交流,也成为她们生活的一种乐趣.王江叶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会了剪纸,而且很快成了出类拔萃的一员.  相似文献   

8.
史耀增 《民俗研究》2003,(1):203-205
安菊云,女,1935年农历九月八日出生于陕西省合阳县新池镇宋家庄。她的曾祖父是清朝的翰林,祖父安奠方,是县内有名的私塾先生。她的母亲史娉霄心灵手巧,精于女工。受母亲的影响,她从小对当地民间艺术就有浓厚的兴趣。她又有很好的悟性,各样技艺,一学就  相似文献   

9.
曲绍平 《民俗研究》2005,(2):269-272
陕北安塞是文化部命名的“中国民间剪纸艺术之乡”。近十多年来由于安塞全社会的积极参与,安塞已经形成了老中青结构的民间剪纸艺术创作梯队,剪纸艺术呈现出持续发展的可喜局面。  相似文献   

10.
孙丽华 《民俗研究》2004,(2):204-208
林桂茂,女,1914年出生于山东栖霞县(今栖霞市)庙后镇五林庄,23岁(1937年)出嫁至福山县(今烟台市福山区)浒口村。娘家与婆家虽然分属两个县,但二村相距很近,风俗并无很大差别,两地所流行的民间剪纸,风格也大致相同。她少年时读过两年书,初通文字。17岁时跟母亲学习剪纸,很快成为当地的巧手。  相似文献   

11.
张同波 《民俗研究》2004,(4):204-208
张国铨,男,1933年4月26日出生于山东省掖县(今莱州市)城北大原村(今大原自然村已分为三个行政村,张国铨的出生地为大原三村).他早年参加工作,数十年在家乡县文化馆从事美术工作,曾任莱州市博物馆馆长,今已退休.他是一位创作丰盛的剪纸家,也是一位莱州民间剪纸的收藏家.……  相似文献   

12.
山曼 《民俗研究》2001,(3):205-208
周兆明,男,1935年生,河北省蔚县南张庄人。蔚县剪纸因为风格独特,现在影响及于国内外,而蔚县剪纸的根就在南张庄。20世纪50年代初,当周兆明年少时,蔚县剪纸只有城里南关四家,南张庄四家。南张庄的四家是王老赏、周赐、周摇、李全,这四家,或者无后,或者后人不再剪纸,如今继承父业成为著名剪纸艺人的,只有周赐的儿子一位,  相似文献   

13.
鲁汉 《民俗研究》2006,(3):267-271
书房的墙上,挂着一幅色彩斑斓的剪贴画,画中那个戴凤冠、着云肩的红衣女子,瞪着一双大大的眼睛定定地望着我,让我时时想起她的作者,那个极富传奇色彩的剪花娘子——库淑兰。旬邑县位于陕西西部黄土高原的一条罅隙之中,这里盛产烟叶与苹果,还孕育了一位著名的剪纸艺术大师库淑兰。库淑兰,1920年出生在旬邑县赤道乡王村(后更名为富村),从小她就聪明伶俐、争强好胜,是孩子中的娃娃头儿。11岁时,家境富庶的她被父亲送到旬邑县的一所新式学校上学,这是库淑兰一生中最开心的一段时光。后来,因为定了娃娃亲,公公催婚15岁时她无奈辍学回家,随母亲学…  相似文献   

14.
马万军 《丝绸之路》2009,(10):65-67
本文以庆阳民间艺术现状为考察课题,以镇原县已故剪纸大师祁秀梅为重点考查对象。旨在了解庆阳古老的民间剪纸艺术在当今社会环境下是如何发展、传承、抢救和保护的,基层文化部门以何种视角思考并关注剪纸艺人生存环境和生活现状问题,剪纸艺人是如何将创作与经济收益相互协调的。由此,指出了民间艺术枪救、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办法及建议。  相似文献   

15.
山曼 《民俗研究》2002,(1):202-203
从民俗学的角度看民间剪纸,我们可以把它的存在分为昨天、今天和明天。改革开放以前的漫长时期,称之为昨天,那时的民间剪纸完全为民俗活动的需求而作,即有市场,被买去的作品仍然投入民俗活动的现场。民间剪纸的作者,主体是农村千千万万妇女,还有少数职业的和半职业的民间艺人(大半为男性)。这个很大的队伍与自古以来的各种民俗活动一起代代相承,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改革开放至今,称为今天。在这个时期,随着传统民俗事象的消失或削弱,民间剪纸存活的空间越来越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