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阮略其人     
初读《文史天地》柏士良先生的《抗战时期的清官阮略》(2001 5)一文 ,我为阮略为官清廉的事迹所感动。同时误认为阮略不是曾任水城县县长的阮略。可当我读到“1938年夏历冬月初10日 ,阮略调任荷城(现水城)县长”时 ,才知道柏先生所写的“抗战时期的清官阮略”就是历史上曾任水城县的县长阮略。我不禁有所思 ,也有所怀疑。一、“抗战时期的清官”这个“时期”的定语不妥 ,不应做为阮略的定论 ,建议改为“抗战初期贵州广顺县的一位清官阮略”。“抗战时期”指的是1937~1945年。查《水城县文史资料》第一辑(44页)…  相似文献   

2.
正转眼间,又到了夏天,有一些人很讨厌夏天,因为夏天十分炎热。可我却很喜欢夏天,不是因为夏天可以吃美味的冰淇淋,也不是因为夏天可以穿漂亮的裙子,而是因为外婆家门口的小池塘。外婆家门口的小池塘可美了,塘水清澈见底,塘里的小鱼游来游去,好像在玩捉迷藏的游戏呢!几只刚出生的小鸭子一摇一摆地在池塘中巡视着,不时扇动着黄色的小翅膀,发出"嘎嘎"的叫声。可是,最美的,还要数荷花,荷花的颜色多种多样,有  相似文献   

3.
正华侨在外创业不易人们都知道迪庆是云南省的藏族自治州,许多藏族人生活在那里,却不知道在滇西南其他市县也生活着很多藏族同胞。在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县绮罗镇,流传着一位腾冲儒商和一位藏族姑娘充满传奇色彩的爱情故事。2018年3月18日,一个晴朗的午后,记者来到保山市腾冲县绮罗古镇李大仁巷的一所大宅院,庭院里的茶花开的正艳,桂树兰草也郁郁葱葱,两块乾隆时的牌匾显出主人家曾经的地位和辉煌。这所五进大院子的主人是一位藏族老太太罗布启春。罗布启春老人坐在正屋门口午休,看到家中生人造访,也只是礼节  相似文献   

4.
戴敏洁 《人物》2022,(6):2-2
本期杂志的封面报道是黄永玉先生,今年虚岁99,被人称为“活得最不正经”的老头。他是一位画家,也是一位拳击爱好者,画室门口挂了一个拳击沙袋,喜欢坐敞篷车出门。每天下午3点半之后的6个小时,他坐在客厅等人来侃大山,来的客人里有在市场上只一面之缘的人们。  相似文献   

5.
脚印     
打很小的时候,我就喜欢寻着别人的脚印走。走到一个我不知道的地方,再回头。雨季来临了,泥土的湿润使脚印突显出来。雨水哗啦啦地下着,人们的脚印也在泥土中寻觅着,多么和谐的画面!孩童们打着伞,在雨里嬉戏着,还不时到湿润的泥土里印下自己深深的脚印。  相似文献   

6.
放歌黔东南     
胡邓 《旅游》2001,(12)
“爱你、爱你、我爱你,找个画家来画你,把你画在枕头上,天天做梦见着你”。 听到这首侗族山歌时,我便对贵州的黔东南充满了迷恋一往之情。为了躲开“五一”的人潮和都市的喧嚣,我悄悄地向黔东南的村寨出发了。 镇远 镇远是黔东重镇,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一条舞阳河静静地穿城而过。我们在一个古城门口拍照,迷朦的晨色中不时有水鸟飞过河面,发出一两声优雅的叫声,早起的人们在河边洗菜,水中不时漂过几艘渔船,渔翁怡然其中,放眼望去对面河岸上还隐约可见曲折的小道遁入山间苗寨,一派野渡无人舟自横的闲趣。 镇远的另一去处是青龙…  相似文献   

7.
黑色棒球帽,黑色大框眼镜。“叶茂中营销策划机构”董事长叶茂中永远是这套招牌形象。1月19日,北京财富中心46层。记者来到叶茂中办公室,一只大白“狼”兀立门口,啸天狂嗥。尽管叶茂中几次说他“春节前真的很忙”,但还是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相似文献   

8.
最近,笔者应“长顺县修复白云山筹备小组”邀请,参加了广顺镇人民政府召开的“广顺古镇座谈会”。会议期间除听取了镇负责同志对当地文物古迹的全面介绍外,并在有关人员的带领下,实地考察参观了一批价值较高的文物古迹。现仅就位于该镇附近的古城堡遗址(当地称“金竹屯”)及“金筑夜郎侯墓”,结合文献记载及有关情况,作一初步考察。不当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广顺位于贵阳西南约120里,东北邻贵阳市青岩镇,东南近惠水县,正南为长顺县城,正西靠安顺市,西北接平坝县,与上述各地距离除与安顺相距约90公里外,其余均不足100华里…  相似文献   

9.
须颖  李牧 《中华遗产》2009,(5):70-79
见到路边的一棵大树上的指示牌,我们才发现已经到了前墅村。顺着堆满陶制品的羊肠小道走进村里,我们发现这里的家家户户门口堆满了紫砂陶成品、半成品。其中有一户人家门口摆放着齐人高的花瓶、鼎、钵……等等,不过都是烧制失败的试验品。当我们正仔细观察这些陶品时,从里屋里走出了一位中年男子,他身着布衣,脸上沾满了灰,冲我们上下打量了一番,笑着说:“你们是来看龙窑的吧?”  相似文献   

10.
他在香港有一所精致的洋房,门口有巡弋的警卫 香港浅水湾是一处依山傍海、环境幽雅的地方,在海湾散落的一座座造型别致的别墅中,有一座红砖洋房十分醒目。不时在门口巡弋的警卫,让人感觉到主人非同寻常的身份。这座别墅的主人。就是当年孙中山总统府的秘书长、曾任南京国民政府委员会主席的胡汉民。  相似文献   

11.
日前,沪萨列车已开通并运行。上海、苏州、南京等沿线城市市民在家门口就可搭乘漂亮的现代化专列前往遥远的西藏首府拉萨游玩。这般快捷舒适的“天路之旅”在过去却是人们难以想象的事。然而,很多人可能并不知道早在70余年前,就有一位地理学家从南京跋涉万里,历经艰险,抵达拉萨,建立起西藏第一座气象站,开展气象  相似文献   

12.
门槛     
《文史博览》2007,(12):37
门槛儿也称门坎儿、门栏儿,横伏于门口,迈进去,退出来,给人一种家里家外的感觉,它是内外区域的界线。应当说现在人们居家过日子,门槛儿没有那么多的象征意义,出出进进,跨一跨门槛儿,是件很平常的事情。但在过去,对门槛儿的认识却是很不一般的,也有不少讲究。首先是门槛儿具有遮挡污物和避邪的作用,门口横上一道门槛儿,象征着竖立一道墙,  相似文献   

13.
雄伟的喜马拉雅山,奔腾的雅鲁藏布江,山高水险,令世界瞩目。它们结伴千里而行,来到藏东南米林、林芝、墨脱县境内,突然,山系集结,山势高耸,喜马拉雅东端尾间的南迦巴瓦峰兀立在群峰之上,像一把利剑直刺苍穹;而雅鲁藏布江到此生硬地穿切过喜马拉雅山,绕南迦巴瓦峰作发夹形奇特的大拐弯,带着上千流量的奔腾江水急泻直下南侧恒河平原。峻峭的高山伴随着幽深的峡谷,它们天工巧合胶结合在一起,构成世界上地形转折变化最急剧的地方,蕴藏着众多独特丰富的自然资源。山是人们敬仰的神山,大峡谷弯是世界上最奇特雄伟险峻的弯曲峡谷(…  相似文献   

14.
正暑假里,我去了书人教育上奥语、奥数,这里有一位不辞劳累的老爷爷。每天下午,他是第一个站在门口迎接我们的人。每当有小朋友随便把垃圾扔到地上,他都会笑眯眯地把垃圾扫起来倒进垃圾桶,等扫完垃圾后他就拿着一把椅子坐到一个角落里,默默地注视着我们;每当我们上课的时候,他就在外面扫垃圾,而我  相似文献   

15.
一、机场新闻 公元1991年3月10日。台湾桃园中正机场,一改往日宁静安详的气氛,早早就出现了许多人,熙熙攘攘。人群里不少人或肩挎相机,或手拿话筒,他们焦躁、盼望,还带有几分激动。正期待着即将赴美访问的张学良的到来。 下午3时,一辆黑色轿车稳稳地开到候机室门口。人们蜂拥而上,车门打开,首先下来的是一位女士,年岁巳经不小,但透过她那闪光的双眸,充满笑客的面庞,可以看出,这位女士年轻时肯定是风姿绰约,俏丽动人。她就是赵一获女士——昔日的赵四小姐。随之下车的是一位老翁,由于年迈,双腿显得有些不便,但精神矍铄,脸上洋溢着兴奋之光。…  相似文献   

16.
1945年春节1945年春节时,毛泽东在延安枣园的小礼堂里请枣园村的乡亲们吃饭。礼堂门口放着一张方桌,毛泽东就在桌旁和每个来赴宴的农民握手,每家的家长都穿着新衣服,带着软油糕、油馍、黄酒、麻花等礼物来给主席拜年。礼堂里摆了十几桌酒席,每桌都有一位中央领导人作陪,毛泽东给大家敬酒,说“你们都是我的老邻居,不要讲客气,过几天我还要到你们家里作客。  相似文献   

17.
1930年,大理爆出两条大新闻:一是张汝骥在下关被枪决;二是洱海里淹死了一条老虎。那一年,我只有八岁。听人说,渔民从洱海里捞到一条死虎,正悬挂在县衙门口示众。我自然跟着人们去看希奇。到了塘子口下街,衙门口已经人山人海。靠东侧石狮子边的一颗大树上,高吊着一条黄褐色,黑镰刀斑的庞然大虎,虽死还有余威。只有胆大的小伙子才敢去触一触虎须。  相似文献   

18.
龙泉 《丝绸之路》2007,(4):50-51
当一位满脸沧桑的白发老阿依(奶奶),像一尊神圣的雕塑,出现在那曲一户人家门口时,那极富韵律地摇动着小转经轮的枯枝般的手,便永远定格在我的记忆里;在拉卜楞寺人山人海般转“廓拉”的人流里,一位连站立都很困难的中年藏族病妇,在女儿搀扶下,仍然坚持在人流中一步一步挪动着转经;一位双腿残疾的妇女在冰天雪地的和日寺,孤寂地坐在冰冷的地上,用尽全身力气拉动巨大经桶下的牵绳时,让我更感动的是她们眼眸中的安详和幸福……这就是藏地极至虔诚信仰的感召力。奇特的转经,是这种信仰的外化和载体。昏暗的  相似文献   

19.
冰城水乡     
我俯瞰着滨江湿地,有船静静滑过水面,留下一片微波,江水轻轻拍打浅金色的芦苇、香蒲,绵延的红色花海中传来一阵微小的声音,不时可以看到灰鹤、江鸥匆匆掠过。在人们印象里,北方的景色多半是壮丽、磅礴的,带着东北人特有的豪迈劲儿,滨江湿地却偏偏呈现出江南水乡、小家碧玉式的温婉、细腻,是北国冰城中一片不一样的风景,让我感慨大自然的...  相似文献   

20.
提到井冈山,人们很容易想到“革命胜地”、“红色旅游”这样的关键词,而忘了它还是美丽的罗霄山脉的一段。在井冈山行走时,一路遭遇的“意外”不时修正着我此前的种种观念,让我感到欣喜。同行的几个江西朋友也有相同的感觉,尽管他们已在井冈山生活多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